kjy02_20130929

(本報專訪)「閱讀一直是我人生中重要的好朋友之一」,莊老師從小就愛看書,在大學研讀文學科系,也非常喜愛兒童文學。在成為母親之前,她已在心裡想著:「將來我一定要和我的孩子一起分享閱讀故事的快樂!」

聽故事的快樂

莊老師和家人在英國牛津生活過三年,她表示當地無論是學校或社區,都蘊含著豐富的兒童文學資源。她舉例說明,「公共圖書館的職員會親切地為孩子講故事,給他們推薦館藏;童書專門店每週都安排各種說故事活動,讓小朋友從小就有親近作品和作者的機會。」

她念念不忘每一張孩子聆聽故事的笑臉,而當時台灣也尚未有這樣的風氣。這一切都促使她推廣親子共讀繪本,並在二千年加入小大繪本館。她四處講故事,同時也書寫童書評論、推介,還創作繪本故事。

到故事國的路途中,發生了不少令莊老師難忘的感動事件。其中,她大學剛畢業時,隨山地研究隊到台東做問卷調查。大人們到山上工作,白天的村子裡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她領著一群小孩遊戲,又把自己知道的故事一個個說給他們聽。「對從未離開過山村的布農族小朋友來說,每一個故事都猶如天方夜譚,他們的大眼睛閃動著驚喜的光芒」,莊老師遙想當年。她續道,「我第一次感受到城鄉的差距,但故事可以幫這些小孩裝上翅膀飛翔。」

七年前,莊老師和其他故事媽媽到育幼院和小朋友共讀繪本。這些育幼院的孩子各有背後的故事和創傷,他們不習慣身體和目光的接觸。「剛開始時,小朋友和我們之間似乎隔著一道隱形的牆,但隨著一次次的共讀和擁抱,繪本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後來,小朋友們總是迫不急待的選好書,要我們為他們講故事。」這次經驗中,她更深刻體會到每個孩子都有閱讀的權利、享受聽故事的快樂,他們都不應該被剝奪擁有這些機會。

小大讀書會是台灣的一個非牟利讀書會,由兒童文學工作者林真美發起,已有二十一年歷史。它的二十多個讀書會遍及台灣,並在台中設有小大繪本館,收集一萬四千冊繪本,至今仍以創會時推廣親子共讀的初衷為宗旨。但家庭外,小大讀書會的服務對象更擴及兒童醫院、育幼院、原住民部落、弱勢社區等,「希望能服務更多兒童,也為兒童權益的相關議題發聲」,莊老師補充。

讀繪本的感動

繪本依據孩子的特質和需要設計,是用圖畫為孩子說故事的童書,充滿樂趣之餘,亦甚具啟發性。但從中得到啟迪的, 還有成年人。問及她最喜歡的繪本,莊老師回答說:「太多繪本都是我的『最喜歡』,每一本和我相遇的繪本,都在人生的某個時刻給予我啟發和感動。」

仔細考慮後,莊老師選出三本圖畫書。第一本是《小兔彼得的故事》,她敬佩作者波特女士的創作精神,用彩筆證明了女性的獨立自主。「而可愛調皮的彼得兔, 幾乎就是每個擁有好奇心的小孩的原型。」另一本是《野獸國》,「這是一本我百看不厭的作品」,她解釋道,「它時時提醒我: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他們的情感和情緒都要受到尊重。」

最後一本是《大猩猩》,莊老師直言自己在書中看到了童年的自己, 還有隱藏在內心的夢想和希望。「一本好繪本能跨越國界、地域,感動不同世代的人心;我期許自己不管是說故事,或是寫故事,都能傳遞這樣的繪本的力量。」

台灣自九十年代中後期,民間紛紛成立各種讀書會,其中以尊重兒童為前提的親子共讀讀書會,也因新一代受過高等、民主教育的媽媽們積極投入,在台灣遍地開花。莊老師認為每個社會、地區,都會因文化條件不同,發展出各具特色的讀書會。「台灣親子共讀讀書會的演變必定和香港不同,我無法為香港家長提出方向,但是擴大經驗的交流,一定有助推動親子共讀。」

在莊老師眼中,香港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地區,也是一個發展變動快速的城市。「如果成人願意放慢腳步和孩子同行,一起手牽手到故事國去遊歷,親子間必定會經由共讀凝聚情感、形成共識」,她深信。(澄) 

( 莊世瑩為本報專欄「童書的旋律」特邀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