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30326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3.24
嘉諾撒小學
禮儀之「嘉」
(本報專題)嘉諾撒小學校園內,三、五位同學在小息時,聚在一起朗朗上口地念著「我哋要禮待自己,要活得有意義」、「我哋唔單止要愛自己,我哋更加要愛埋人哋 」、「天地萬物都係天主創造,山、樹、海洋都係咁美好,對人、對物都要咁有禮」……原來他們在說唱由校長孫福晉創作的《禮的主題曲》,短短數句歌詞便訴說出該校本年的主題 —— 禮。   副校長賴雲潔指出,學校著重價值教育,所以每年都會設有不同主題,環環相扣地重視學生在靈性上的培育。該校本年便期望透過正規及非正規課程,從內到外塑造學生成為有「禮」的孩子。   關詠茵主任表示,學校在全學年分三階段推廣禮的文化,首階段是禮待自己,然後是禮待別人,最後是禮待天地萬物, 「讓同學愛和欣賞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加好;在生活上,以言以行禮待別人;天主創造世界,所以同學要在敬愛天主外,也要愛護環境,保護世界。」   《禮的主題曲》歌詞正正帶出禮待自己、禮待別人及禮待天地萬物的訊息,涵蓋禮文化的重要元素,成為學校推廣禮文化的主題曲。孫校長早前更親自指導學生進行錄音,再由德育組製作音樂影片,隨著悅耳的歌聲及精采的視覺享受,把禮文化傳遍校園。   禮待自己、別人、天地萬物   有份參與錄音的六年級學生朱朗延表示,最喜歡的歌詞是「我哋要禮待自己,要活得有意義」, 他解釋說:「天主創造了獨特的我,而這歌詞教我要欣賞自己,才能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豐盛。」   參與錄音的同學聚集在校長室,戴上耳機,站在錄音設備前高歌,這對於第一次參與錄音的朗延來說,非常難忘。過程中,由於掌握不到歌唱時的語氣,而需重錄多次,「我最初唱的時候很粗魯, 唱不到禮的感覺。」後來,得到校長和教師的指導,他終於找到禮的感覺,「就是要溫柔地唱。」   五年級學生徐焯然得悉獲得教師邀請參與錄音後,便努力在家中及學校練習,最初有些音調拿捏不準,便在小息時尋求老師的幫助,最終在錄音時,一次便順利完成。她最喜歡的一句歌詞是「禮待自己,禮待別人,無分你、我、他」,因為這教導她不單要善待自己、別人和天主,也不要選擇性地禮待別人。   至於四年級的李鈺瑩,她最深刻的歌詞則是「天主的愛, 逢人亦會禮待」,「這告訴我天主愛我們每一個人,所以我也要以愛還愛,禮待天主, 禮待他人和自己。」她說,這首歌曲也在生活中,時刻提醒她要禮待別人,例如在早上會主動向老師、同學打招呼。   孫福晉校長昔日在學校教授音樂,這次高興能發揮音樂上的塔冷通創作歌曲,透過容易上口的歌詞,讓一至六年級的學生也能跟隨音樂歌唱,認識禮的文化。他提到歌曲除了在學生心中播下禮的種子,也教導學生敬主愛人,「希望有一天在學校埋下的信仰種子, 能發芽,多點小朋友能尋找到天主。」   教導祈禱的禮儀   學校就著禮的主題, 舉行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在整個學年都沉浸在禮的文化中,包括在圖書館內舉行禮文化的書展,欣賞音樂劇等。當中,學校亦舉行「禮的主題曲急口令大賽」,讓學生以急口令方式,朗讀主題曲的歌詞,加深學生的印象。   吳慧雲主任指出,學校亦舉辦不同宗教禮儀,邀請學生時時祈禱,「為自己祈禱,也為別人代禱,關心自己和四周人士的需要。」宗教科組也與校園電視台合作,製作了兩套有關祈禱禮儀的短片,例如教導學生劃十字聖號的正確方法與態度,潘嘉儀老師指出,透過這些有趣故事,令學生更重視祈禱,並透過祈禱達致禮待天主。(吳)   《禮的主題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l-wJxFqso  
kjy01_20230319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3.17
55 間學校運動健兒 聯校運動會
聯校運動會
(本報專題)3月10日早上,逾900位來自55 間天主教教區小學的運動健兒,浩浩蕩蕩地步入將軍澳運動場,參加「第二十屆聯校運動會」。印有各校校徽的旗幟在看台上飄揚;運動健兒在運動場上全力以赴,互相較量,最終刷新了五項大會紀錄。   聯校運動會的主題是「你要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弟前六11) 主禮嘉賓夏志誠輔理主教致辭時,為各校的精英運動員祈禱,祝願他們悉力以赴,展現出各人最佳的成績。   除了致力在比賽中獲獎,夏主教也提醒學生體育精神的重要,並藉著運動會的主題,鼓勵運動員「在運動上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   開幕禮由夏志誠輔理主教、聖安德肋堂助理司鐸馮賜豪神父、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教區學校聯會主席蕭思銓校長、中學組主席潘永强校長、小學組主席黃綺霞校長、小學組副主席劉偉傑校長,及運動會籌委主席陳善科校長主禮。   黃綺霞校長致歡迎辭時,感謝東涌天主教中學、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及聖約翰救傷隊等協助,指出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聯校運動會原訂於2021年舉行,但因為疫情緣故,延期至本年舉行。   黃校長寄望參加者在運動場上,展現運動員竭盡所能、永不放棄的精神,「希望各位能夠珍惜與不同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競技的機會,透過運動會互相學習與切磋。」   比賽中經驗勝利與失敗   陳善科校長表示,相隔四年再度舉辦聯校運動會,幸得55間教區小學校長及眾人的幫助,才能成功舉辦,「這體現到教會內的兄弟姊妹情誼。」   「比賽能提升運動員的經歷,在勝利或失敗的過程中,都能有另一份的體驗。」陳校長提到近年在疫情下,學生少有參加比賽的機會,期望學生在是次比賽中,能有所獲益。   為配合防疫需求,本屆運動會不設接力比賽,但同樣精彩。運動會設有田賽與徑賽項目,包括跳高、跳遠、擲木球、擲壘球、推鉛球、60米及100米賽跑;各項目分初級組、高級組及公開組進行。   最終,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奪得男子高級組及女子初級組的團體冠軍;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獲男子初級組的團體冠軍;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奪得女子高級組的團體冠軍。(吳)   1.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陳玥有 女初60米賽跑冠軍 我一直在學校的田徑隊參加短跑訓練,也曾參加過西貢區小學的田徑比賽。雖然比賽前緊張,但相信同學有為我打氣,這給予我力量。 2. 祖堯天主教小學 錢伽昊 男初60米賽跑冠軍 我很開心能得到冠軍,本身在學校田徑隊中,參與60米和100米的跑步項目。 3. 天主教博智小學 鍾天帥 男公開推鉛球冠軍 我最近每天早上7點回校練習推鉛球,這次也是我第一次在推鉛球比賽中得到第一名。能與不同教區學校的同學切磋,我感到很高興。 4.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 黃維稀 女初擲木球冠軍 我一直有擲壘球,這次在老師安排下首次參與木球比賽,我喜歡擲項運動。見到來自不同學校的選手,也感到緊張與期待。 5.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龔鉦軒 男初跳遠冠軍 我這次跳遠的成績是4.07米,超越了以往個人的最佳成績,所以也感到興奮及有成就感。 6.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江苡澄 女高跳遠冠軍 我這次跳遠的成績是4.59米,打破了個人最佳成績與大會紀錄,在比賽中聽到同學在看台上的打氣,感謝同學的鼓勵。我三年級開始參與跳遠訓練,四、五年級時沒有太多比賽的機會,開心能參加這次比賽。 7.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蕭凱琳 女高跳高冠軍 我對於這次能超越個人最佳成績,十分滿意。在平日跳高訓練中,面對一次又一次弄掉橫杆,又要再次嘗試,感到疲累,但也因此而更有耐性。  
kjy01_20230312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3.12
青山天主教小學
靈性及品德培育
(本報專題)你有心事或學業煩惱時會與誰分享呢?青山天主教小學一年級學生馬藹澄便會與「校園媽媽」訴說在校園及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校園媽媽會利用導修課時間,與同學進行各種活動,加深同學對學校的認識,幫助小一學生適應全新的校園生活,藹澄亦因此結交了數位好朋友。   青山天主教小學著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和道德觀,所以提供不同靈性及品德培育活動,其中的「校園爸媽」計劃,編配教師擔任校園爸爸或媽媽,由教師把良好的素質帶給學生,使他們學懂愛自己、他人及天主,讓學校成為學生的第二個家 。   藹澄表示,校園媽媽會與她和同學進行各種活動,例如加深彼此認識的集體遊戲、學習團體合作的桌上遊戲、小手工等,學生每天回到校園,仿如回到一個大家庭般溫馨愉快。藹澄指出,校園媽媽會帶很多遊戲與他們遊玩,增進了她與同學間的友誼,部分與藹澄分配至同一位校園媽媽的同學,更成為了藹澄的好朋友。   副校長麥惠娟表示,校園爸媽陪著學生經歷第一次考試,第一次在學校午膳,當學生遇上困難時會幫助他們。此外,在早前的農曆新年,學生更向校園爸媽拜年,從他們手中接過朱古力金幣利是,「從一升上小學,學生便能感覺學校是一個大家庭,感到老師的關愛。」   作為其中一位校園爸爸,副校長葉永恒表示,在活動中,他與校園子女變得更加熟稔; 而藉著老師的關愛,培養學生的品德元素,讓他們學習到如何關愛鄰人。   為將來訂定目標 學習忍耐和等待 除了上述的「校園爸媽」計劃,學校的靈性及品德培育組亦舉行一系列活動,關注學生的品德培育。其中在為期三天的「六年級生涯規劃體驗日」中,學生預演未來十年的人生,體驗升中面試派位、中學和大專課程,經歷自己或同伴的畢業典禮,並參與求職體驗活動。   六年級學生林煒珈認為,活動加深了對自己的認識,找到自己擅長的項目,「我比較細心,對醫學也有興趣,希望將來可以成為護士或醫生。」她也為自己的將來定下目標,在求學路上,繼續努力,裝備自己。   學校近年開始推廣靜觀, 並把靜觀學習加入四年級的多元智能課。「閉上眼睛,雙腳踏地,慢慢呼吸三分鐘。」四年級學生陳柔酉表示,在課堂中進行靜觀練習,使她心情變得輕鬆,所以回家後,也會與父母、妹妹一起進行。   柔酉稱,在考試前也會感到緊張,所以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和當天早上,都會進行靜觀練習,幫助自己準備心靈,在考試中更投入。   李駿嵐主任指出,在靜觀活動中,學生學習到忍耐和等待,在與人相處時能平靜心靈,覺察自己的感受,從而懂得與人磨合,學懂改善關係。   培養五大素質 青山天主教小學於1972年創校,去年慶祝創校50 周年。學校一直配合社會的轉變,培育學生全人發展,發展潛能,建立良好的品德。梁雅媛主任提到, 近年學校除了新設STEM Room,也整合常識科課程,加入STEM學習元素;並會進行跨學科STEM活動,提升學生的科技與創新能力。   學校除了推展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外,同時培養學生五大素質,包括:關愛善良(Caring)、主動積極(Proactive)、自信創新(Confident),忍耐等待(Patient)及真誠可信(Sincere)。為了加深同學對「CPCPS」的認識,學校也設計了一系列相應的吉祥物。   「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品德的培育同樣重要。」校長王玉嫻表示,學校秉承天主教教育的五大核心價值及學生五大素質,令學生在身心靈培育上得到適當的發展。學校亦將品德價值觀滲透在不同活動中,使學生在發展潛能時,也能愉快地學習及成長。(吳)  
kjy01_20230305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3.03.05
深井天主教小學
嶄新發明 解決生活問題
(本報專題)你有過遺失物品的經驗嗎?除了尋求失物主保聖安多尼的轉禱,不如看看以下同學的發明會否幫到你!深井天主教小學的三位六年級學生溫駿宇、楊思遠及孫一喬,留意到很多同學在小息後,遺下小息袋、水壺在操場,所以運用編程裝置,設計了「大頭蝦提示器」。這發明亦獲得第九屆香港國際學生創新發明大賽的金獎。   「大頭蝦提示器」運用了Microbit radio編程,透過無線電信號,當發射器和接收器超過特定距離,提示器便會閃燈及發出聲響,提醒用家可能已經忘記帶走物品。   為了貼合發明的名稱,溫駿宇稱,選用了一個小蝦外型的吊飾,把發射器放在吊飾內,而接收器則貼在運動手帶上。用家只要把吊飾掛在重要的物品上,再把手帶佩戴在手腕,便可以透過裝置提醒自己。溫駿宇更補充,如果要暫時放下掛了吊飾的物品,並離開一段時間,只要調較靜音,便能不發出聲響。   增進團隊合作精神 三位同學在設計時分工合作,溫駿宇和孫一喬負責裝置的外觀和錶帶的設計,楊思遠則主要負責編程的部分,各盡己能。孫一喬表示,在測試發射器和接收器的接收距離時,也作出了多番測試,才得出最佳的效果,「在活動中,我除了學到額外的編程技術,也學懂要反複試驗,才能得出好結果。 」   楊思遠對於在比賽中學習到進階的編程資訊,感到高興。他表示,雖然平日上電腦課時,也有機會接觸編程活動,但因為課時關係,有時只能在模擬器上測試,而不能真實製作成品,「這次比賽讓我們能真實地體驗,也增進了團隊合作精神。」思遠又稱自己喜歡ST EM活動,所以除了課堂上的活動,在學校的周五興趣活動班中,也參加了「小小編程師」活動,用編程設計小遊戲。   三位學生對於這次獲獎都十分高興,也希望能繼續改善「大頭蝦提示器」,例如改善它的大小、有防水的功能,方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轉角防撞安全裝置 學生根據生活所需而設計出各種發明,另一位六年級學生張旨遠一次乘坐私家車,車輛進入停車場時,因為有汽車從死角位駛出來,而差點釀成交通意外。這次的經驗啟發他發明了「轉角防撞安全裝置」,並獲得了上述比賽得優異獎。   張旨遠介紹他的發明時指出,香港的停車場面積一般比較小,車路比較窄,大多數只能容許一架車進出。因此,車輛在停車場時,尤其轉彎的死角位, 不容易被看到。他設計的裝置有兩個感應器,當感應器感應到車輛的駛出,便會向對面的車發出停車提示,在Micro:bit上顯示「STOP!」的字樣,提醒駛入的車輛要停車,讓對頭的車輛先駛出。   旨遠喜歡參加不同的STEM活動,他談及早前曾參加一個紙飛機比賽,當中也要運用STEM的知識,量度飛機的位置與結構,需要數據上的精準。   不同學習機會 引起學習興趣 深井天主教小學推行STEM教育多年,並透過校本全班式教學及校本抽離式活動,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校長周詠詩表示,學校一直提供不同機會,讓學生發展才能,亦在當中培養自信心。   常識科主任楊曉君指出,在校本全班式的教學中,常識科會有實驗課,讓學生動手做實驗,例如在教導空氣主題時,會與學生測試空氣的特性;又會進行火山爆發的模擬實驗,「希望讓他們具體地學習,並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此外,學校每年也會舉行大型活動日,例如STEM DAY,各個年級根據學習課題,設計小玩意,例如空氣炮、橡筋動力船等。常識科主任劉家熾表示,學校邀請學生參與校外比賽,增廣見聞,並透過與其他參賽者的交流,接觸更多STEM的原理。他欣見學生能為生活上遇到的問題而構思不同的設計, 以作解決或改善問題,並充滿自信地向評判介紹自己作品。(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