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 20240505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5.05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微型藝術重塑舊區文化
(本報專題)傳統舊區深水埗近年慢慢發展成文青聚集地,形成新興文化。為傳承區內的獨特傳統,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約四十名學生,自去年九月起參加由市區重建局和微行動共融藝術協會( 下稱「微行動」)合辦的「發現你的色彩生活」藝術活動,以美荷樓、雷生春、南昌大押、黃金商場、嘉頓中心等深水埗地標為主題,創作一系列微型藝術模型,並於上月在區內商場展出, 向途人述說自己眼中的「深水埗故事」。   「雖然香港一直有戲院,但運作方式跟以前很不同,有很多東西現在已看不到,例如入口旁邊的體重磅、人手劃位的售票處、手繪電影海報等,所以希望展示舊戲院給大家看。」就讀中四的薛皓謙選擇重塑已於1991年結業的黃金戲院的大堂面貌。由於網上的相關圖片很少,他在搜集資料時遇到不少困難,只能靠想像力和參考其他舊式戲院的景貌製作模型,「剛做好大堂時,內裡空空如也,看起來有點奇怪,幸好貼上海報後變得很有年代感,好像回到了從前的戲院。」   升級再造 展現獨特社區文化   為加深同學對深水埗舊日生活和文化的認識,策劃活動的微行動創辦人戴佑安亦安排他們探訪院舍,聽長者分享過往的生活軼事,並到鴨寮街和二手店等地作實地考察和訪問。他直言, 「微型藝術沒有甚麼秘技」,希望向同學傳授一些創作概念,包括升級再造(upcycling)、「無大無細」(即不按比例創作)等,藉此啟發他們的靈感, 並讓他們與社區連繫,好講述深水埗獨特的歷史文化。   本身對舊事物感興趣的中四學生鄭至堯發現區內著名的舊式麪包店仍有售賣香蕉糕、角仔等傳統糕點,便以此為創作題材。他以區內收集回來的廢棄紙皮箱製作店舖外型,並融入「無大無細」的設計概念, 在店舖上方擺放以紙黏土和舊報紙製成的大型麵包與糕點,不但外觀討好,也能突出作品主題。   同是中四的黃梓銘則決定還原在深水埗開業三十多年的二手黑膠唱片店場景。他表示,該店只有約二百呎大小, 卻收藏了三十多萬隻黑膠唱片,是極具特色和價值的小店,故他的作品亦佈滿密密麻麻的唱片,希望呈現在狹小空間內有很多藏品的感覺。他曾到唱片店實地視察,更趁機詢問店主有關深水埗歷史文化的事宜,並請他分享對區內歷史變遷的看法。   自我成長 增加社區歸屬感   三位同學不約而同表示,參與這次活動不但可以對深水埗新舊交融的文化和不同特色的建築物加深了解,亦令自己有所成長。自言平常比較害羞的鄭至堯稱,由於須在展覽場地當值,他從一開始不大敢與途人搭訕,慢慢學懂主動向他們介紹藝術品和區內傳統文化。   薛皓謙在過程中意識到「相信自己」的重要性,特別是在茫無頭緒時,更要對自己有信心,「先把作品做出來看看,可能會出乎意料地好」。沒有修讀視藝科的黃梓銘對能夠完成作品感到自豪:「導師最初只是給了我們一些概念,從選材到動手製作也要我們自主思考,這種由無變有的感覺,我覺得很特別。」   該校校長潘盛楷謂,活動的參加者大部分也沒有選修視藝科,因此看見他們的作品時,感到十分感動和高興;認為只要讓學生多嘗試不同事物,便能發揮他們的潛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他又稱,很多同學在活動後加強了對社區的歸屬感,甚至表示希望將來可以服務社區,期望同學能延續這份服務學習的精神,多點關心周遭的人和事,貢獻社會:「天主給予每個人不同的才能,哪怕是很微小的一個笑容,也是一種才能,讓我們可以互相服務, 令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黎)  
kjy11a_20240505_f
400 400 堂校一家
堂校一家
2024.05.05
鑽禧校慶感恩祭暨慶祝典禮
天主教博智小學於4月19日舉行60周年鑽禧校慶感恩祭暨慶祝典禮,校慶主題為「博智建校六十載‧傳承創新展未來」。校慶感恩祭由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主禮,周樞機在講道中勉勵同學要活得肖似天主,以耶穌作榜樣,建立友愛共融的校園,共同建設天國。感恩祭結束後,周樞機隨即祝福該校的祈禱室,期望同學能在禱告中得到天主的召叫。   在稍後的慶祝典禮中,周樞機頒發長期服務獎予在該校服務十年或以上的老師及職工,全場人士皆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向他們致敬。接著,周樞機及嘉賓們點亮「博智60」的大燈牌,標誌著博智薪火會一直燃亮。然後,一眾博智同學發揮天主賜予的塔冷通,為在場的嘉賓獻唱及表演中國舞,令每一位觀眾都陶醉其中。   最後,全體師生唱出60周年校慶主題曲「攜手創未來」和校歌為活動作結,校慶慶祝典禮在一片充滿恩典和歡樂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kjy10_20240428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4.04.28
喜樂幼小 - 動態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主保瞻禮   (本報訊)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於3月19日舉行主保聖人聖若瑟瞻禮,當天,曾智昌校長、全體師生及職員於聖方濟各堂參與感恩祭,一同慶祝主保瞻禮。   出發前,同學們先重溫聖若瑟的故事,讓他們了解聖若瑟是聖家之長,在聖經中被稱作義人,是天主救恩計劃的合作者。之後,全體人員乘車前往聖堂參與感恩祭,由麥英健神父主禮。麥神父於講道中透過肥皂廠老闆與神父交談的故事,讓同學明白信仰就好像肥皂, 需要在洗澡中運用才會使人清潔,而不是只憑口說。他以「躺臥若瑟像」鼓勵同學,聖若瑟在夢中得到天主的啟示,以行動實踐出來,所以眾人也要把聖經的道理帶回日常生活中,善用時間聆聽天主的聲音,活出信仰, 並效法聖若瑟對主的忠信。   彌撒完結,同學們均收到聖若瑟頭像曲奇餅,學校希望他們在這點甜中,感恩聖若瑟這位好爸爸的祝福。(年)   天主教伍華小學•探訪姊妹學校   (本報訊) 天主教伍華小學的校長、副校長、課程主任及計劃統籌老師, 於4月2日探訪位於廣州的姊妹學校——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南沙小學,除參觀校園及分享交流外,亦進行觀課。   兩所學校的辦學理念不謀而合,大家均對孩子的成長充滿期盼。位於彩虹道的天主教伍華小學希望同學「飛越彩虹,活出精彩」;臨近廣州市出海通道的南沙小學則希望「放飛孩子走向國際的夢想」。   雙方在交流中發現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生命、愛德、家庭、真理和義德原來也滲透在南沙小學的管理、課程及校園。學校以「愛」為辦學宗旨,讓學生在愛中成長。南沙小學的團隊成員也渴望能夠與天主教伍華小學進行互訪,認識天主教學校的特色,更期待兩校的同學日後透過互訪交流,進一步認識大灣區城市及特別行政區的發展。(喜)   彩雲聖若瑟小學•主保瞻禮   (本報訊)彩雲聖若瑟小學於3月19日舉行該校主保聖若瑟的瞻禮,邀請了元朗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助理主任司鐸殷灝峰神父到校主禮。   殷神父引用經文瑪竇福音第1章16至24節 ,勉勵師生學習聖若瑟的德行,成為一個義人。聖若瑟被稱為義人,在於他持守天主的誡命,盡力做好自己的本分。縱然面對耶穌出生時的種種困難和在照顧家庭上遇到的各種挑戰,他也願意默默地堅持,善盡照顧家庭的責任。神父更以一個小故事來帶出小牧羊人由於忠誠地照顧他的羊群,最後得到王子賞識,成為一個忠誠的宰相。   在學生代表讀出祈禱心聲及全體師生誦唱聖詠後,同學們向殷神父獻上親手製作的感謝卡,感謝神父為師生傳達福音的訊息。(樂)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博德愛心服務隊   (本報訊)為實踐「共融」的理念,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基督小先鋒成員組成「博德愛心服務隊」,進行長者義工服務計劃。   整個計劃共分三個階段。首先,為讓學生了解長者的特質、學習需要、生活狀況及了解社會對支援長者的發展概況。學校透過影片、討論、分享及解說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到長者在認知行為、社交能力、學習能力及生活技能等不同方面的特質。然後藉介紹教會支援長者的狀況,讓學生認識教會所擔當的角色,以及了解教會的福傳使命。   然後,在第二階段中,學生進一步了解長者的生活狀況。透過體驗活動,學生有機會穿上「高齡體驗衣」進行體驗,並考察社區內對基層長者的資源和服務,經驗基層長者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如何面對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最後,在第三階段中,學生前往慈雲山聖文德堂的「方濟廚房」作義工服務,實踐愛德。(少)  
kjy16_20240317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3.17
香港仔工業學校
愛德服務中團結成長
(本報專題)「配合『希望』這個大會主題,我們就利用大發泡膠剪裁,製成一間間小屋,在屋的中央放置感應器,外面有個類似投石機的裝置用來投擲小星星。當你把星星成功投進小屋裡,便會觸動感應器,令貼在屋外的燈條亮起光來,象徵將希望投進每個人的家。」就讀香港仔工業學校中四的洪庭聰詳細地解說。他的同學賴天賜則充當美術指導,設計好小屋的雛型,再由一眾同學們合力填上不同顏色。為了這項製成品,他們連續數天趕工至晚上八、九時。   如此賣力認真,他們可不是在趕STEAM習作, 而是作為學校義工隊「Caring Youth and Ambitious Servant」(CYNAS)的成員,幫忙籌備2023年明愛慈善賣物會的攤位遊戲。CYNAS自2010年成立以來,連續11次參加明愛賣物會(2019-2021年期間沒有舉行),有10次奪得攤位遊戲設計或佈置的三甲獎項,成績驕人。   第一年參與製作攤位遊戲便獲獎的洪庭聰表示,雖然知道義工隊有得獎的「傳統」,卻沒想過自己能獲獎,感到有點驚訝。他說之前沒接觸過義工服務,「看到同學好像玩得幾開心,便試試看。」同是第一年參加的中二學生劉嘉鏗直言:「當初老師邀請我加入時,我還以為是很無聊的活動,進來後卻發現是很有意義的,既能幫助很多人,又能維繫友誼。」   積極參與社區服務   CYNAS現時有十多位成員,大部分都是中一、二的時候被老師邀請加入。除了明愛賣物會,他們還會參加區內各種社會服務及活動,例如教導小朋友打籃球,協助派發單張介紹區內傳統地方,體驗失明人士生活等。   去年一個傷健共融跑活動,CYNAS的成員要分成五至六人的小隊,每隊合力把載有傷殘人士的越野人力車推上山坡再折返,全程3.5 公里,藉此加強團隊合作、溝通技巧和同理心。中四的陳耀星憶述,他的隊員們推車推得很快,令車上的傷殘人士很緊張,他便沿路安慰他,跟他談話,分散其注意力。   活動當日天氣炎熱,大家都汗流浹背、渾身濕透;被活動主持人問及是否辛苦時, 中四的劉逸博說:「我願意用我們的汗水去換他們的微笑,這是值得的。」已加入義工隊數年,他說會繼續參與, 因為CYNAS是大家一起創造、一點一點累積出來的集體回憶,又可以一起在不同活動中把這些成果分享給別人,讓他很有滿足感。   以團體為家   回望過去數年的義工生活,中四的陳祥裕說CYNAS給他「家」的感覺,幫助他成長:「我本身是一個不喜歡說話的人,入來服務之後,他們推介我做隊長,便要經常找他們談話、教他們做事。」曾是義工隊員、畢業後回到母校任教的老師朱汶進亦認同「家」的說法:「大家很團結地做一件事、一齊捱,直到當天製成品面世,得了獎項,很有成就感。見到別人來玩,玩得很開心,亦很有滿足感。」   創立CYNAS的老師李偉平說,當時剛加入學校不久,校長請他幫忙在明愛賣物會負責攤位遊戲,因他認識不少學生,便凝聚了一班同學組成團隊,並帶領他們走出社區,做其他愛德服務。幾年後,成員均認為這事情值得繼續,於是幫忙找師弟加入,開始建立這條傳承之路。   CYNAS的隊名和隊徽也是李偉平老師的創作:「當年明愛的主題是『關愛青年』,便譯成『caring youth』,那我們想同學做甚麼呢?就是有目標地去當服務者, 便想出『ambitious servant』(有抱負的僕人)。」至於隊徽,則是參考日系戰隊的造型,再加入天主教和學校的元素設計而成, 例如頭盔上的「M」字和火舌分別代表聖母瑪利亞和聖神的帶領,腰帶上的記號象徵耶穌基督,兩臂的盾牌及齒輪則是學校的標記。   李偉平老師說,經過數年的洗禮,義工隊成員的自信增加了不少:「他們中二時,真的要像褓姆般照顧他們,替他們想點子、提點他們,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到現在中四,已放心把責任交給他們,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不用我們理會。」他期望繼續充當陪伴者的角色,支持一眾成員,令他們繼續勇於嘗試。(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