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31105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11.02
香港仔工業學校 與學生同行 喜樂成長
(本報專題)創立於1935年的香港仔工業學校(香工),八十多年來一直秉承辦學團體慈幼會會祖鮑思高神父教育青年的心得,以宗教、理智、仁愛來培養和陪伴學生。為了回應社會和學生的需求,香工於2012年重辦寄宿部,為需要和願意接受寄宿訓練的學生提供包括生活、品格和信仰等寄宿教育。   「香工有很強的公教團隊,除了身兼校監和舍監的林仲偉神父, 宿舍現時有三至四位住宿修生, 整個寄宿部團隊都是天主教徒;更感恩的是,學校的公教老師和職員也為數不少,故此學校的宗教氛圍很濃厚。不論是宿生還是非宿生,我們都希望因應學生的能力和興趣,讓他們各展所長,陪伴他們在『學讀書』以外,『學做人』和『學走永生的路』。」沈明輝校長表示,全校有三百多名學生,學校提供150個宿位,約有四成學生會在學校寄宿,而絕大部分學生也曾於在學期間寄宿。在香工讀書或寄宿,信仰肯定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   學讀書 學做人 學走永生的路   「學讀書、學做人、學走永生的路」是該校寄宿部訂下的三大目標,沈校長表示這既是宿舍目標,也是學校的使命,旨在通過學習支援、品格培育和信仰靈修,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鼓勵學生參加不同的宗教禮儀,可讓學生獲得心靈慰藉,從而追尋永遠和真實的幸福。就讀中四的王柏然和黃駿軒,非常認同學校這三個目標:「林仲偉神父經常把這些目標掛在口邊,過往我只知道學讀書,根本不知道彌撒有甚麼意義,但寄宿後天天參與彌撒和早晚禱,了解信仰對人的意義,便主動參加慕道班,領洗後學懂感恩和尊重別人,早晚禱時會深入反思,學習過基督徒的生活。相對學讀書和學做人,我認為學走永生的路更為重要。」剛於中三領洗的黃駿軒形容自己過往是個頑皮學生,是寄宿生活令他改變。   同樣是中三領洗的王柏然,與黃駿軒不論在信仰和學校生活上都是好夥伴。「起初入住宿舍時很不習慣,但在神長和同學的陪伴下,感到自己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慈幼大家庭陪伴。很感恩在學校有機會接觸信仰,領洗後覺得有責任施分恩寵,幫助弱小。」王柏然的外婆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得悉外孫慕道和領洗後,感動得邊流眼淚邊祈禱感謝天主,甚至激動至失眠。王柏然回想這個情景,仍覺感動。   認識天主教信仰   走進香工,你會發現校內的宗教元素展現在不同的角落,學校會善用每一寸空間,以聖經金句或畫像裝飾提醒同學天主是愛。該校牧民助理麥思維表示,學校舉辦多元化的活動,邀請和鼓勵學生參與,神父和老師陪伴在側,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校內所有活動都離不開宗教元素,因為天主永遠在我們中間。學生參加瞻禮、子夜彌撒、報佳音、聖母像出巡、朝聖,甚至『食雪糕』這個慈幼傳統,都是在分享天主的愛,是美好而喜樂的集體回憶。」麥思維期望已領洗的同學可帶動朋輩認識天主,相信信仰的種子,可在充滿愛的校園裡開花結果。   沈校長認為校園和寄宿生活是雙重教育,同學在生活態度上的轉變來自天主,學校的寄宿教育近年得到校內外人士認同,在其他學校面對縮班和收生不足的情況下,該校的報讀人數不跌反升: 「雖然收生愈來愈好,但我們不會忘記慈幼會辦學的初衷,是為有需要的學生服務,我們希望通過慈幼式的照顧和鍛鍊,讓同學感受基督的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賴)  
kjy12_20231029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10.29
喜樂中學 - 動態
聖若瑟英文中學 2023-2024年度祈禱大使派遣禮   (本報訊)「我要領他們上我的聖山,使他們在我祈禱的殿裡歡樂。」(依五十六7)為推動祈禱風氣,聖若瑟英文中學於本年度成立祈禱大使。該校於10月16日舉行「2023-2024年度祈禱大使派遣禮」,由九龍灣聖若瑟堂主任司鐸容思定神父主持禮儀。   祈禱大使作為同學的榜樣,帶領同學一起祈禱,使全體同學能夠更積極投入每天的校園祈禱生活;亦讓同學有更多站台帶領祈禱的機會,從而扎根信仰及靈修生活。除此之外,成立祈禱大使是回應教區教育事務處推廣信仰小團體的呼籲,以祈禱滋養生命,為福音服務。   派遣禮在宣示承諾部分,容神父勉勵祈禱大使及全體同學要恆常祈禱,並透過行動、服務,在朋輩中活出基督。禮儀結束前,神父向每名祈禱大使授予十字架,願他們能偕同基督,加強自己的靈修生活。(教)   聖安當女書院•接待姊妹學校   (本報訊)油塘聖安當女書院於10月4日接待東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金禮賢校長帶領的教學團隊,進行教學觀摩和交流。教學團隊分別到該校的英文、數學、化學和科學科的課堂觀課。課後,兩校老師熱烈討論教學內容,互相分享香港中學文憑試的課程規劃,大家暢所欲言,收穫甚豐。   之後,東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一眾教學團隊參觀聖安當女書院的校園,如聖母山、校史室、視藝室、藝術廊、圖書館等地方,讓內地同工了解該校的教學環境。最後,兩校舉行了一個簡單而隆重的締結儀式,結成姊妹學校,互相送贈紀念品,期盼兩校師生以後密切往來,舉辦更多不同的交流活動,擴闊學生眼光,放眼神州,邁向世界。(教)   天主教伍華中學•自主學習週培育自主學習能力   (本報訊)天主教伍華中學於10月9 日至13日舉辦「自主學習週」,其中一項活動為「體驗學習」,讓學生走出課室,通過體驗、觀察及探究等多方面的學習策略,培育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同學須在活動中成為學習的「規劃者」,例如同學參觀香港歷史博物館時,作為學習的規劃者,需自行揀選心儀展品,為展品拍攝相片、撰寫推介,甚至稽查檔案史料,印證展品的時代及特色。同學在活動中又會成為學習的「分享者」,例如參觀書店時,在享受濃厚的閱讀及文化氣息之餘,必須撰寫「好書推介」,分享讀書心得,並根據圖書的主題、內容、文字等,為學校圖書館選取圖書。再者,同學亦能在活動中成為學習的「創造者」,例如同學透過搜索資料、觀察校園植物,然後利用植物的獨特性,配合資訊科技,創作自己的「樹葉書籤」。   同學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並認為自主學習週的活動吸引且有趣,有助提高個人的學習動機。(教)   元朗天主教中學•飛鏢隊在飛鏢錦標賽奪冠   (本報訊)為培養學生的專注力和身體協調能力,元朗天主教中學於10月14日參加由元朗區青年節統籌委員會及亞洲飛鏢總會主辦的「元朗區青年節 2023青年飛鏢共飛翔」錦標賽,獲得元朗區聯校飛鏢錦標賽「校際盃」聯校冠軍、網上飛鏢錦標賽亞軍、「隊際錦標賽」金盃組季軍和兩個個人獎項。   該校飛鏢隊同學在這兩個月內不停地練習備戰,眾隊員愈戰愈勇,更自發早上回校加操訓練。中四學生唐晞銚及中六學生盧釆喬,在比賽中表現出色,分別取得聯校個人亞軍和優異獎。經過兩個月的連續比賽及練習,該校除在獎項上大豐收外,最重要是隊友間在比賽中學懂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各隊員在每場比賽後,均會檢討及分析在各場比賽中的得失,以便在下一次比賽中提升臨場表現,爭取進步的空間。(教)  
kjy12_20231022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10.22
喜樂中學 - 動態
聖母玫瑰書院.五十二周年校慶聖經頌禱   (本報訊)聖母玫瑰書院於10月6日舉行校慶聖經頌禱活動,邀請了慈幼會士潘銘智神父主禮。潘神父在講道中首先提及早前因為颳風吹襲,使慈幼英文學校損失慘重。雖然非常可惜,但慶幸學校無人傷亡,藉此省思教會價值。神父引申,眾人都是學校的基石。為了建設社會,眾人要像耶穌一樣成為活石,教育工作者要培養學生成為人才,學生也要時常省思自己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好使自己成為「他者之石」。   然後,潘神父以校徽和校訓為例,教導大家如何成為一塊活石。潘神父勉勵大家比起「贏在起跑線」,「贏在終點線」更為重要,勉勵同學做人不能怠懈和變質,努力反省自己要成為一塊怎樣的活石,不要被利益蒙蔽雙眼,忘記愛和天主的存在。他更提醒眾人只要謹記在學校學過的知識,活出校訓精神,像聖母無私奉獻,懷著愛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本分,就能贏在終點線。(教)   梁式芝書院.STEM計劃分享會   (本報訊)STEM教育是香港中小學課程重點之一。為了讓各中學能跨出校園,了解友校STEM課程發展,加強同儕交流,互相分享經驗心得,八間教區中學共25位老師(包括四位校長)於9月21日舉行了STEM計劃分享會。   香港STEM教育並未有統一規劃課程,各校均須自行設計適合學生程度的STEM活動。其好處是老師能因應校情及學生特點施行校本STEM計劃,一邊發展,一邊修改,在循序漸進的實踐中優化課程。但這情況亦同時為學校和老師帶來教學編排和行政工作的考驗。   是次分享會期望加深同儕友校合作,分享會內容包括由梁式芝書院報告一項經優質教育基金撥款推行的STEM課程活動,解釋當中的成功之處和難點;該校向友校分享校內硬體建設和課程發展經驗,並透過參觀STEM課室各種教學設施,展示初中學生一項發明設計。該設計應用物聯網科技,研究食用植物在中國不同氣候、土壤地區的種植活動。該校老師以此項目示範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推動全級學生參與STEM 學習。該項設計活動榮獲教育局舉辦的「STEAM Education Fair 2022」銀獎。(教)   高主教書院.2023-24年度開學彌撒   (本報訊)高主教書院中小學部於9月29日在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開學彌撒,由陳志明神父主禮。該校中學部前校監李崇德太平紳士、中小學部總校監盧詠琴女士、多名校董、家教會成員,及中小學部的老師和同學均有出席。在這次彌撒中,大家一起領受到天主的祝福。   陳志明神父提醒參禮者,魔鬼常常引誘人們遠離天主。為了保護眾人,天主派遣天使與人同在,幫助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就像每位老師和校長都是學生的守護天使一樣,陪伴和保護著他們。   在講道中,陳神父提醒眾人耶穌已經為各人打開了進入天國的大門,揭示了天國的和平。因此,他鼓勵師生們要在內心深處與主相遇。當教育工作者堅守自己的信仰,他們便能夠關心和照顧每一位學生,將信仰價值觀融入教育,並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同時,學生也能從堅守信仰中獲得力量,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並在學習和成長中展現出最好的自己。最後,陳神父寄語師生們要互相支持、包容,傳承學校的使命,培育更多擁有愛心和使命感的人。(教)  
kjy16_20231022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10.22
香港鄧鏡波書院 日本朝聖之旅
帶領學生與主相遇
(本報專題)香港鄧鏡波書院一眾師生剛於9月28 日至10月3日,完成為期六天的日本九州福岡長崎朝聖之旅。朝聖旅程中,一眾師生除到福岡大名町天主教堂、田平天主堂、長崎浦上教會、島原教會和淨水通天主堂等參觀和參與彌撒外,亦前往曾有迫害基督徒和聖人殉道歷史的雲仙地獄和二十六聖人紀念館悼念殉道者。此外,行程亦參觀長崎原爆資料館,讓師生記取戰爭的殘酷教訓,祈求天主早日賜給世界和平。   「學校每年也會舉辦朝聖團,過往曾到台灣、韓國、蒙古等地,每年的朝聖旅程成為學生信仰生活很重要的一環。今年學校的牧民主題是:成為今日人類大家庭的酵母。我們冀望學生通過朝聖之旅,與主相遇,在信仰上得到更新,回港後能從信仰中得到力量, 並在生活中實踐信仰,成為好的酵母。」該校黃嘉明校長在朝聖之旅中與學生同行,學生在旅程中展現了近人精神,彼此關懷,互相照顧,令她深受感動。   殉教歷史 讓人敬畏   現時就讀中五的利景希, 在該校接受信仰培育,是今年才領洗的新教友,首次參加學校的朝聖團,讓他感受深刻:「很驚訝日本曾有一段悲痛的殉教歷史,前往雲仙地獄和二十六聖人紀念館讓我感觸良多, 我們視為享受的溫泉,原來背後有段黑暗歷史,而二十六聖人紀念館內展示的行刑畫像,也讓我非常敬畏。」   日本自豐臣秀吉在1587 年頒佈驅逐傳教士的命令後,清除基督教的行動便日益加劇。1597年,六名傳教士和20 名日本信徒在長崎西坂被處決,其後為紀念他們為信仰獻身的精神,日本政府於該處興建了二十六聖人紀念館。雲仙地獄在歷史上是一處基督徒殉難的地方,約於1629年,基督徒被投進高溫的溫泉水中,迫使他們放棄信仰,導致約30人殉難。   中六的鄭司直在公教家庭長大,過往曾參加本地朝聖團,出外朝聖是第一次:「我希望能在朝聖團中與主相遇,找到自己與天主的關係。參與朝聖團的六日中,每天都能參與彌撒,讓我有機會靜下來,聆聽天主的聲音。」司直又表示從來不覺得信仰是一件珍貴的事情,但了解過日本基督徒殉難的歷史後,會更珍惜自己的信仰,與主同行。   同樣就讀中六、有機會參加多次朝聖的歐陽嘉俊,中一已參與學校舉辦的朝聖團, 今年暑假也到過意大利朝聖:「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他們是信仰的見證,讓更多人認識基督。這次朝聖之旅,讓我找到朝聖的意義,在旅途中,我抱持開放的心,接受天主的說話,跟從天主的旨意生活。同時, 我亦學會關顧學弟,成為他們的同行者,在旅途中互相幫助和扶持。」   侍奉天主 追求善美   陪同學生到日本朝聖的牧民助理梁仲邦表示:「學校的特色是以青年帶動青年,學校給予學生很多發揮機會,希望他們能成為屬靈的領袖,帶領學弟尋找天主, 建立陪伴、同行的關係。」宗教組主任夏嘉敏認為信仰種子已植根在同學的心中,期望他們浸淫在學校濃厚的宗教氛圍之中,繼續侍奉天主。   「朝聖之旅只是開端,我們希望同學明白朝聖團不是遊玩享樂,而是透過朝聖進入神聖的氛圍,讓同學能活出信仰, 探索生活,追求善美, 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校為同學提供多元化的宗教活動,除朝聖團外,還有祈禱會、朝拜聖體、三大善會、五大瞻禮等,讓他們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下健康成長。我們在默默耕耘,努力播種,祈願看到種子發芽成長,同學都願意為天主服務,成為堅毅和有承擔的人,我們便感到很滿足。」該校楊慧儀副校長最後總結道。(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