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21127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1.27
聖母小學
濃厚宗教氛圍 認識天主是愛
(本報專題)聖母小學的學生每個學期,都會按級別輪流到校內小聖堂朝拜聖體。學生跪下來,凝望祭台上的聖體,感受與基督的相遇。11 月煉靈月內,學生在朝拜聖體結束前,更一起誦唸「為煉靈祈禱文」,為煉獄中的靈魂祈禱。   聖母小學重視對學生的宗教培育,期望透過祈禱、禮儀生活及多元化的宗教活動,讓學生認識天主是愛,耶穌基督是救主的道理。「我們無法預料學生的未來,但在這六年的小學生涯中, 她們至少並不抗拒宗教,並對信仰很熟悉。」校長吳文健修女說。   由於小聖堂處於學校正門附近,吳修女提及學生每天上學回課室前,都會經過小聖堂,當中不少同學入內向耶穌像及聖母像微笑揮手,說: 「早晨耶穌!」、「聖母媽媽早晨!」   除了朝拜聖體,學校又舉行感恩祭、祈禱會、愛德服務;並透過宗教日及主題活動,向學生介紹耶穌、聖母、聖經人物的事蹟。吳修女表示,學生熟習祈禱,把擔憂與喜樂交託給天主。有時如果親友患病,學生更會主動向修女訴說, 再一起到小聖堂向天主祈禱, 「學生很珍惜與天主相處的時間。」   展開三年的準備期   為慶祝創校70周年,及預備母佑會來華百周年慶典,該校於2020年展開三年的準備期,每年設有不同的牧民主題,首年是「讚頌、感恩」;去年是「接受委託」;今年則以「福傳」為主題,期望學生以青年帶動青年的方式去傳播福音。   過去兩年,學校就牧民主題,開展不同活動。例如,為鼓勵學生實踐關愛,學校設立學生組織「關愛大使」,輔導同學的功課和溫習;而在學業上,又特設默書挑戰卡,邀請學生訂立默書目標,透過完成任務以獲得獎狀。   本學年學校為鼓勵學生福傳,特設「祈禱小夥伴」活動,鼓勵學生在小息時與同學結伴到小聖堂一起祈禱;在本年玫瑰月中, 學生同心協力,每天早上、小息在小聖堂或在家中誦唸聖母經,合共誦唸了10,000篇, 以祈禱表達對聖母的孝愛,教師李穎妍說: 「希望藉這些活動鼓勵學生勤唸聖母經,奉獻給聖母,從而培養祈禱的習慣。」   校訓「純潔仁愛」  認識生命的寶貴   聖母小學的校訓為「純潔仁愛」, 李老師指出,作為一所女校,學校近年也常邀請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到校, 為高年級學生主持貞潔講座, 「希望在小學階段,讓他們珍惜,及懂得生命的寶貴,學懂去保護自己。」   為推廣生命的寶貴,聖母小學早前向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借用聖珍安娜聖髑—— 衣服布料。聖髑安放在學校小聖堂的祭台上,全校學生敬禮並祈求聖人的轉禱。六年級學生葉爾晴被聖珍安娜為女兒犧牲生命的行為所感動,想起媽媽對自己的愛,所以特別求聖人為所有的母親轉禱,祈求她們皆能開心、健康地生活。   生命是天主賜予的禮物   學校為加深學生對聖珍安娜的認識,在課室播放有關聖人的片段;學生觀賞聖髑及介紹聖人的展板後,需要完成工作紙分享他們從聖人身上學習到的德行。   由於老師早已預告活動,六年級學生曾瑞琦早在上課前,已上網找尋聖人的資料,但她認為影片及展板加深她對聖人的認識。她表示,聖人的行為讓她感到母愛的偉大,「我們要更加珍惜生命,因為對媽媽來說,孩子都是天主賜予的禮物」。   學生鄧佩琳與鄧佩如姊妹倆,也感動於聖人為孩子犧牲生命的舉動。這份犧牲的精神使佩琳想到媽媽為了家人,而經常要通宵上班,並在回家後照顧家人,「我祈求聖人的轉禱,保佑媽媽健康」。   校長吳修女亦指出,是次活動配合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生命」及「家庭」。她期望活動讓學生重新認識生命的寶貴,了解聖人的行實。(吳)  
kjy13_20221127 a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2.11.27
如何協助小六學生選擇中學?
每年的11月或12月,小六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都會開始忙碌,因為需要準備申請中學。對他們來說,選擇和申請中學,由小學過渡至中學,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這包括了環境、人事、個人責任的改變,也會影響整個家庭的生活模式。從前,當自己是小六學生的時候,沒有太清楚選擇中學和進行申請的所有事情,一切都交給父母處理。隨著社會的改變,今天的小六學生卻有點不同,他們對所有事情的認知及參與度好像提升了,選擇中學對他們來說,更是一個十分緊張的項目。另一方面,今天不少家長對小學生每件事的參與度也很高,表現得十分著緊的。所以,家長不是為孩子選擇中學,而是協助他們作出選擇。   在選擇中學的過程中,學生和家長都有不少考慮因素。一直以來,不少家長都希望學生能夠順利進入一間最理想的中學就讀, 而最理想的定義,就是根據學生一直以來的考試成績,選擇一間學習水平跟學校整體成績相符的中學,考慮因素包括學校的名氣、教育水平、師資、學生的成績和品格、入大學率、課外活動的選擇、學校環境等。其中,不少家長都認為學校名氣和入大學率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不少學生和家長都會以成績為學習的目標,成績愈好,便認為這代表了學生的成功,學生和家長可以開心地在其他人面前分享學生的成績。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緊張的學習風氣,就是學習為了求分數,考試成績最重要,這無疑對學生構成不少學習壓力。   在選擇中學前,家長可以協助學生做資料蒐集,了解學校的背景、教育理念和學校氣氛,有機會可以參加資訊日,走進中學的環境,跟那裡就讀的學生和任教的老師了解學校的各方面。然後,家長和學生可以根據學生個人喜好、信仰、將來希望參與的考試制度、學校活動的選擇等因素,去選擇一間較適合的中學。家長也可協助學生詢問目前小學老師的建議,了解哪類學校較適合自己的孩子。今天,不少家長參與一些網絡群組,大家一起討論那間學校較好,最終選擇中學都是個人的決定,不應太受其他人的說話或決定而影響。   重點: 1. 在選擇中學前,家長可以協助小六學生做資料蒐集,了解學校的背景、教育理念和學校氣氛,有機會可以參加中學舉辦的資訊日,以作多方面的了解。 2. 家長和學生可以根據學生個人喜好、信仰、將來希望參與的考試制度、學校活動的選擇等因素,去選擇一間較適合的中學。 3. 最終選擇中學都是個人的決定,不應太受其他人的說話或決定而影響。
kjy07_20221113L new 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2.11.13
獻主會小學
游泳運動員彭駿韜 化身水蝴蝶
「媽媽送給我的五歲生日禮物,是參加游泳班。甫一下水,我就愛上了游泳。每當越過練習樽頸位,哪怕只是進步零點幾秒,夠我興奮滿足了。今年我送給爸爸的生日禮物,是九龍東區小學學界游泳比賽蝶式冠軍獎牌」獻主會小學六年級學生彭駿韜多才多藝,習泳五年的他已取得多項游泳獎牌;在受訪前一天摘下新一面蝶式金牌,他也曾在香港校際音樂節獲得小提琴二級銅獎。他深信,學藝需要每天努力不懈練習。   駿韜最近更獲頒「香港學生運動員獎」, 校內高手如雲,但駿韜憑著謙虛及堅毅的學習態度,加上不斷進步,令學校推薦他競逐這個獎項。他近年考獲全級首十名,最喜歡是體育科。   「記得第一次比賽,雖然我沒有贏得任何獎項,但看見對手泳術很好,值得我學習,於是我也努力起來,希望將來能夠像他們一樣厲害。」駿韜每天起床後,先練習小提琴才吃早餐,然後上學,放學趕快做妥功課,再獨自練習游泳兩小時,每週只休息一天。   多年來保持紀律,令他首年已學懂四種泳式,之後專攻蝶式,「如果有動作做得不好,我會連續數週練習這個動作,直至成功糾正為止。」   堅持每天練習   蝶式在四種泳式中,被視為難度最高,動作卻是最為瀟灑,兩臂划水,腿提出水面,再於空中前躍,駿韜認為臂力是關鍵,他與隊友合作用拉力帶練力,練出強而有力的臂彎。   去年,他在國慶泳賽200米贏得四式季軍,在中長途游賽,泳手需要在池邊轉身再游,駿韜認為轉身是比賽中最大的挑戰,於是他苦練打筋斗式轉身,務求高速來回。   在游泳賽事中,成績最佳的泳手會被安排在中間的線道,若泳池有8或10條線道,該泳手會被分配到第4線,次名泳手會被分配在最佳泳手左邊的第5線,這兩條線也被泳手視為水流最暢順、最易取勝的位置。每當被分配到有利位置,駿韜便加倍努力,用盡雙臂力量如蝴蝶般飛舞。   獻主會小學吳慧儀副校長多年來陪伴駿韜比賽,欣賞他不斷進步,比賽時從容不迫。雖然駿韜沒有宗教信仰,但他「不時會祈求天父, 讓我游快些。」駿韜每次皆會感謝天父的護佑, 以及教練、老師、隊友的同行。   「我最愛游泳,因為在水中感覺到全身自由自在。其次是拉小提琴,因為弦樂悅耳動聽。」駿韜在樂理及小提琴演奏皆考獲五級,雖然兩年前才開始學小提琴,但他甚快上手,從不懼怕練習枯燥,「疫情下無法跟老師見面,老師便會透過影片為我示範,我也反覆看影片練習。」駿韜充滿耐性,令他學習技藝時得心應手。   科學知識融入泳術   駿韜將科學與體育融匯貫通,「科學堂教授力學和跣水竅門,我照著照著做,果真游得更快。」他表示,在跳台調校好手部的入水角度, 伸直手,用力向前跳,便容易贏在起跑線。   獻主會小學王志聰校長在校內推行「人才庫」計劃,以更有系統、有方向地發掘和栽培天資優異的學生,發掘出駿韜等多位小精英。他喜見學生在疫情下留在家中努力學習,部分更在技藝上脫胎換骨,令他刮目相看。王校長堅持不看輕學生,致力讓每個學生發展所長。   駿韜的「偶像」是游泳奧運銀牌得主兼多項世界紀錄保持者何詩蓓,欣賞對方致力為母校聖保祿小、中學爭光,「我感激隊友放假仍陪我練習,以及老師的幫助。」   駿韜最想答謝的人,是栽培他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爸爸媽媽,「爸爸說我的獎牌,是他至今收過最好的生日禮物,令我喜出望外。」(鄧)
kjy10_20221113 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2.11.13
喜樂幼小 - 動態
海怡寶血小學 •「生命成長」活動   (本報訊)為回應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之「生命」,海怡寶血小學在10月舉行認識「生命成長」活動,讓學生透過課堂的講授和親身的體驗,去明白生命成長的意義。   是次活動分為兩部分:先由學校牧民助理進入課堂,向學生講解和分享天主教會對「生命」的重視, 並提醒他們珍惜自己的生命,並學會尊重別人的生命。課後的延續活動,教導學生種植綠豆,讓他們享受種植的過程,並體會生命的成長需要愛心、耐性和悉心的栽培。   學生對此活動的反應熱烈,因著他們悉心的栽培,兩星期後不少綠豆都能發芽且茁壯生長。   校方期望透過這次活動,進行生命教育的同時, 更可傳遞宗教信仰,把福音的種子撒在每個孩子的心田。(少)   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 • 諸聖節活動   (本報訊)為讓學生明白諸聖節的意義,及認識不同聖人的芳表,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於10月31 日舉辦諸聖節宗教活動。   活動包括觀看聖人的卡通片、玩遊戲、唱歌、繪畫等等。今年的活動特別讓學生認識聖德蘭修女及聖方濟各神父的事跡,教導他們從日常生活中,學習聖人關愛貧窮者、為他人祈禱、愛護大自然及愛身邊的人。學生認識聖人的德行,並表達願意學習他們跟隨耶穌,把愛傳給身邊的人以達致本年度學校宗教目標及校訓「愛人如己」。   當天,學生扮演耶穌、聖母、聖德蘭、聖方濟等聖人;以及其他「幫助我們的人」。他們分別說出聖人的好行為,亦表達樂意為他人服務,使現場洋溢著平安與歡欣的氣氛。(年)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 • 宗教數碼遊蹤   (本報訊)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於10月份舉行寶血會100周年宗教遊蹤活動。   活動中,學生先認識寶血女修會創會的歷史,了解過去百年來修女在不同的時代為香港社會,作出的重大貢獻。她們承擔福傳使命,以言以行,活出耶穌基督寶血犧牲修和、捨己為人的精神。   活動當天學生在校園不同角落,尋找信仰寶藏。學生掃描寶藏上的 QR code後,先要正確回答有關寶血會的問題,才可取得一個寶藏密碼。學生收集八個寶藏密碼後,再拼出寶血精神「犧牲」、「修和」、「關愛」及「服務」,才完成任務。   藉著這次活動,學生除了認識修會歷史外,更把寶血精神印入腦海中,承諾在生活中效法耶穌基督十字架上的犧牲、修和,與弱小者同行的精神,關愛身邊的人。(樂)   教區小學宗教教育委員會 • 會員大會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區小學宗教教育委員會」於10月17日在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舉行會員大會(圖)。   當日首先由天主教信仰小團體發展中心導師麥婉儀帶領開會祈禱,她以耶穌顯現給門徒(路二十四13-15)的內容,帶領參加者默想和耶穌一起同行。   接著由委員會主席袁毅富老師匯報上年度會務報告及財務報告,然後由信仰小團體發展中心黃錦文神父,介紹信仰小團體及開展小團體的注意事項。小休後,各區學校代表教師及校長進行「小組分享祈禱經驗」,由信仰小團體導師帶領各小組進行聖言分享, 並進行第五區幹事職位補選。隨後,大會司儀逐一介紹本年度幹事會成員(圖)。   活動最後, 麥婉儀帶領結束祈禱,提醒參加者團體的重要, 並要信賴天主, 事事喜悅。(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