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3041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4.14
伍華小學環保教育 跳出「四面牆」體驗大世界
教學,不一定在教室裡進行;假期除了玩電子遊戲,還有很多選擇。天主教伍華小學的五位受訪同學參加學校的「綠野先鋒」和「環保大使」活動,離開固有的生活模式,接觸大自然,學習保護環境,認識香港綠色的一面。 (本報專題)「因為我平常很少做運動,於是爸爸媽媽便鼓勵我參加綠野先鋒的遠足活動,希望我的身體強壯一點」,六年級的黎茵睛表示,「我本來認為會很辛苦,實際上也是,但當看到沿途美麗的景色時,辛苦都是值得的。」該校期望綠野先鋒遠足活動讓同學走進郊野,欣賞自然之美和天主偉大的創造。茵晴和其他四位同學亦是學校三十名環保大使之一,參加不同活動認識自然生態,透過服務, 身體力行保護環境。 認識自然 挑戰自我 一年兩度的遠足,路線由負責活動的馬國良副校長安排,旅程上看見的動植物,開了學生的眼界。「烏蛟騰往荔枝窩的路上,我們見過舊日漁民搾取根部毒液以用於捕魚的白花魚藤,還有紅樹林、水筆仔、空心樹……」五年級的單澤明如數家珍,這些都是香港極具生態價值的植物。他續道,「我們還有到過圍村, 導師給我們講解圍村的傳統,又給我們介紹風水林裡的植物。」 回憶遠足旅程中的難忘片段,澤明表示在元荃古道的路途上發生。「我們步過溪上小橋時,有同學一不小心,把水壺掉進溪中」,澤明指另有些同學未有帶備足夠飲用水,路上亦沒有飲品販賣機或是小賣部,於是帶備充分飲用水的同學便與有需要的同學分享。「我覺得那些水好像特別甜」,澤明笑道。 茵睛補充表示遠足給她不少獨特經驗,「有一次我們幾個同學未跟上前方的同學,後面的同學又落後了一段路程,我們以為自己迷路了。」她續道,「我們當時十分驚慌,因為手提電話在那地點接收不到信號。」不能依靠高科技產品,他們只好用最原始的方法,「男生們大聲喊叫『馬Sir』,結果不消一刻便得到他的回應,只是虛驚一場。」她亦表示遇上難度較高的路段時,同學需要互相扶持幫忙,以免跌倒。 貢獻自己 保護環境 明白大自然之美,同學們亦願意為保護這份美出一分力,擔任學校的環保大使,當中不乏參觀生態保育及環保建設的活動,包括海下灣海岸公園、濕地公園、香港地質公園等。馬沛琳亦是六年級學生,參觀濾水廠給她留下最深刻印象。「我們到了廠房的不同部門參觀, 認識整個由原水過濾至用水的過程。」她因而反省自己用水的習慣,「濾水的過程很繁複,有很多步驟,也要花很長時間,因此我們應珍惜資源,節約用水。」 環保大使平日亦於校園內服務, 協助回收廢物;他們亦需更新紀錄冊, 記錄校內、外參加的環保活動和日常實踐的環保行為,並收集與環保議題相關的報章報導。黃浩銘和司徒俊裕兩名五年級的環保大使,於農曆新年後亦有協助學校進行「糖果屋回收活動」。浩銘表示活動反應不俗,很多同學都樂意捐出新年時收到的禮品,「雖然接收食品的不是我,但我也十分高興,因為可以幫助兒童之家的孩子。」俊裕亦覺得活動富有意義,「那些孩子沒機會拜年,我很開心可以和他們分享我們擁有的,我更希望能親手將食品送給修女們!」  
kjy03_20130324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3.24
與賽門.詹姆斯 一起走進大自然的世界
  大埔龍尾算不上是個水清沙幼的地方,可是,那兒環境優美,背靠八仙嶺,遠眺船灣淡水湖及吐露港景色。每逢日落水退時候,都吸引了不少遊人到來。我家正在龍尾附近,當大家正在鬧哄哄的討論將龍尾沙灘改建為人工沙灘,又建議將那裡居住的各種各樣生物遷離⋯⋯這讓我想起三位可愛的小女孩。 第一位女孩是 S a l l y a n d t h e L i m p e t 中的Sally。一天,她和爸爸到沙灘遊玩,在小小岩石上發現一隻很特別的帽貝(limpet shell),很想帶牠回家。但當Sally愈想把小帽貝從岩石上拔出,小帽貝愈是牢牢的緊貼在岩石上,一點也不退讓。最終,小帽貝被拔出,但卻緊緊的依附在Sally 的手指頭上。她懊惱極了,因為她用盡所有辦法,都無法讓小帽貝脫離她的手指頭,於是,她與這小帽貝共渡了艱苦的一整天。回到學校,生物老師告訴她﹕「帽貝可有二十年的壽命,而牠們一生都只活在同一塊岩石上。」你猜Sally最終如何對待這小帽貝?  另一位小女孩叫Jess( The Wild Woods ),她也有相似的經歷。Jess和爺爺到野林散步,遇見一隻可愛的小松鼠。Jess很想把牠收養作為寵物,於是跟著小松鼠進入茂密的叢林中。期間,爺爺告訴小孫女,松鼠是屬於野外,不能飼養。但天真的Jess仍然認為自己可以照顧好小松鼠,並打算為牠準備合宜的食糧和居所,她實在很渴望飼養這隻小松鼠。在追逐的過程中,爺爺雖然顯得有點狼狽, 小孫女卻樂在其中,直至他們來到瀑布前,她的堅持開始有所改變。究竟是甚麼改變她,讓她放棄飼養小松鼠的念頭?  最後一位女孩是 Dear Greenpeace 的Emily。她發現在家附近的池塘中,有著一尾鯨魚,而且是一尾巨大無比的藍鯨。她寫信向綠色和平(Greenpeace)尋求援助,希望可以指導她如何幫助這尾藍鯨。當然, 綠色和平並不相信在一個小池塘裡會有一尾藍鯨,但仍然給Emily回信。透過一封封的書信,Emily每天悉心照顧這尾鯨魚,但藍鯨願意一直住在小池塘嗎?  其實,以上三位都是英國圖畫書作家賽門.詹姆斯(Simon James) 筆下的小可愛。詹姆斯從小就熱愛大自然,要是在行人路上遇到蚯蚓,他會把牠們撿起,然後放回草地上,讓牠們安全返回泥土裡。詹姆斯最愛雀鳥美妙的歌聲,在《賞鳥人》(The Birdwatchers )中就講述了潔西與爺爺到叢林賞鳥的經歷。試想,如果你跟他們走進叢林,聽著悅耳的鳥聲,感覺會有多麼美妙!詹姆斯不少作品都以大自然為背景,並描繪小朋友與大自然有關的故事。在故事中,他不經意的滲入各式各樣生物的知識,像小帽貝可以有二十年的壽命;小松鼠不能作寵物飼養;藍鯨原來像候鳥一樣,是遷徙動物等。此外,詹姆斯喜歡用簡單的線條並漫畫的筆觸,表達小孩子活潑好動的一面。他筆下的小孩子對大自然充滿好奇,而且滿腦子「鬼主意」。當中簡單的對話,配合精采的圖畫,令整個畫面非常生動、吸引,同時亦帶動讀者走進故事,與主角一同享受大自然的美。 在上述三個故事中,Sally最後跑回海邊,毫不猶疑地「噗」的一聲跳進海裡!小帽貝於是脫離她的手指頭;Jess呢?因為與小松鼠坐在瀑布旁,她感受了大自然的美景,於是,飼養小松鼠的念頭隨即而消;Emily與藍鯨相處日久,也學習了不少有關鯨魚的知識。讀者也許能想像,長大後的Emily,一定會參與保育海洋生物的運動。  也許,我們都像Sally一樣,曾到海邊拾海星、捉螃蟹;也像Jess一樣,有想過飼養龍貓;亦可能會像Emily 般,相信自己能照顧一尾鯨魚!可是,當你知道世界上蜜蜂的數目日漸減少、大批鯨魚在海岸上擱淺、有北極熊入侵民居覓食……你便知道大自然在改變中,生物的生活方式也在轉變中。這改變是自然而發生的嗎?這些問題真值得我們深思。透過閱讀這三位小女孩的小故事,相信能讓我們更懂得愛護、關心大自然。畢竟,人類只是世界上的物種之一而已,我們應該學習怎樣與其他物種共存,而並不是改變牠們以適應人類。 初春時節,一家人可以到海邊細聽浪聲、到小山坡上遠眺大自然美景。當你愛上她,才會懂得愛護她、珍惜她。就好像她們三位小可愛一樣:  Humming to herself, Sally took the long way home across the beach. (Sally and the Limpet )  Jess loves being in the wild. (The Wild Woods )  Emily shouted that she loved the blue whale very much.  (Dear Greenpeace )   
kjy12a-20130303
icon89
校園隨筆
2013.03.03
身體健康
農曆新年假期前,一位同學問我最喜歡的新春祝福語是甚麼。我說是身體健康,因為沒有健康的體魄,我們的日常生活便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最近校內有一位同學確診患上青光眼, 由於視力衰退,在陌生環境中較難適應及保持平衡,易生意外。他在參加海洋公園保育課程後,不可以隨同學留園遊覽;年假前四至六年級同學一起參加的教育營,他也不可以參加,未能盡情享受戶外的樂趣。雖然這位同學接受戶外活動的限制,內心始終不是味兒,猶幸老師及班內同學能多予關心、多作開解,而家長又會特意為他安排另類適合他參加的活動,把對生活所造成的影響減至最低。 身體健康對老人家更為重要。在這次教育營的歌唱活動中,我認識了一首名為《頑童》的歌,歌詞的內容不是講述頑皮的孩童,而是講述一位兒子照顧年邁父母的心路歷程:「望著你老得快,人漸老心境像小孩,而步履不穩亦脾氣壞,但願明瞭你這樣古怪⋯⋯就像童年我那樣古怪。」第一次聽這首歌,有著不一樣的感動,不一樣的情懷,因為家中長者的健康亦正急速滑落,深切體會到要愛在當下。  父母養育我們長大,待我們如珠如寶, 我們應該如何回報?有時,我會作不切實際的空想:假如能夠問「叮噹」借一部時光穿梭機,便是最好不過的了!因為能夠返回父母仍然健壯的日子,可以帶同他們到處吃喝玩樂,那是多麼開心的啊!不過,人總要面對現實,日子溜走了,抓不回來;健康衰退了,同樣抓不回來,人要學會惜福。 如果我們有健康的體魄,便要懂得感恩,並要珍惜天主的恩賜,竭力保持身體健康,不要傷害自己,也不要傷害他人。我們也要為健康欠佳、受傷或患病的人祈禱,更要為照顧他們的人祈禱。照顧病人需要付出很大的心力,照顧者所背負的十字架是很重的啊!  此外,我們對父母的愛也要及時。天主藉著父母教導我們,並伴隨我們成長,他們為我們作出了無私的奉獻,我們從小就要尊敬他們、孝順他們、取悅他們,千萬不要留待他們年紀老邁時才作出回報。到那一天, 他們可能已經認不出我們是誰了!  作者為鴨脷洲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校長
kjy01_2012102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10.21
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油麻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台灣生態遊學團
  (本報專題)早上,踏上鬱鬱蔥蔥的草原,走近成群的綿羊;晚上,抬頭望向夜空,滿目盡是星羅棋佈的閃爍星斗。他們又穿梭於參天巨木之間,探訪珍稀的昆蟲。他們是油麻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的五、六年級生,剛過去的暑假,一行二十七人參加學校舉辦的台灣生態遊學團。從此,他們眼中的台灣不再只有夜市和書店,而是從另一個角度,更深入認識寶島台灣及其保育工作。   難忘自然之美 七天的行程排得滿滿,由台中到台北,二十七位同學在老師帶領下到訪清境農場,漫步溪頭森林保育區,體驗台北防災教育館和成功高中昆蟲館,甚至參觀北投焚化爐,忙得不亦樂乎。五位剛升上六年級的男同學接受訪問,七嘴八舌,踴躍地分享他們在台灣的所見所聞,記者也能想像這次旅程,實在為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一的行程,五人卻各有不同體會。在清境的晚上,黃俊德因遲遲未入睡,遂成為少數跟老師到室外看星星的同學之一。「那是凌晨十二時多,山上多麼冷」,黃俊德回想,「但看著滿天星星,我驚訝得合不上口!」除了第一次看見數不清的星宿,這次旅程中,黃俊德還經歷了很多第一次。「我第一次這樣近距離接觸馬和羊,第一次餵飼牠們」,他笑道,「我的手都沾上牠們的唾液,卻很開心。」而在溪頭森林保育區,除了見到很多香港沒有的植物,黃俊德還有另一個獨特經驗,「我看見有兩隻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他笑著說。 梁浚希和李俊賢則最愛參觀昆蟲館,「那兒有不同品種的蝴蝶、有漂亮的金色甲蟲;有標本,也有真的……簡直是眼花繚亂」,他們如數家珍地分享他們在館內的見聞。「我們還看見了幼蟲,是真的、會動的,香港大概沒機會看到吧!」文靜的何思朗則最難忘在防災教育館的經驗,透過模擬天災的環境,參加者可以學到發生自然災害時能怎樣保護自己,避免受傷。「教育館以水蒸氣模擬火災時濃煙瀰漫的情況、在感受強勁颱風的展館內我們渾身濕透,我們還體驗了地震的情況」,思朗表示。同學們更為記者即時示範發生地震時該到牆角抱頭蹲下的姿勢。隨團出發的黃詠思老師見狀說道: 「同學們有親身經歷,才會記得這麼清楚。」 反思環保之要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相信此話不假,行程為同學帶來豐富收穫,行程以外他們也有不少觀察。「台灣空氣質素很好,街道也很整潔」,俊德和廖銘希不加思索答道。「當局也有制定不少環保政策,例如鼓勵市民舉報亂拋垃圾者、限制家居廢物重量等」,俊賢和思朗補充,浚希更總結說:「台灣人的環保意識比香港人強得多。」反思這次旅程,他們明白到要保護美麗的大自然需由自己做起,最應該做的便是減少廢物,「不好好處理的話,廢物只會愈來愈多。」 黃老師表示學校每年也會舉辦遊學團,以往多以語文學習為主題,今年到台灣則希望學生透過親身接觸,可以更認識生態和環境保護。她表示很高興見到學生有所得著,「我們到一所紙寮參觀時,看見那些婆婆付出很多勞力造紙,明白到每一張紙也得來不易,在場有同學當下便自我反省,承諾以後會珍惜用紙。」 黃老師亦十分珍惜和同學參加遊學團的經驗,認為可以更認識他們,「和同學在課室以外相處了一週,有更多了解他們的機會,期間發掘到他們不少的優點,有些很樂於助人,有些很有幽默感」,她續道,「這些是平日在課堂上不容易了解到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本上的知識固然重要,但親身感受,得到的卻是另一番體會;走進世界,看到的,更多。(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