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4b-20140105
icon59
香港故事
2014.01.05
「過海火船」的百載春秋
   港島和九龍中間隔著一個維多利亞港。如今,要到對岸去方便得很。但由紅磡通往銅鑼灣及灣仔區的海底隧道,在1972年才通車,經尖沙咀到金鐘的地鐵(荃灣線)則到1982年才投入服務。在這以前,人們「過海」都得坐船;從1898年開始運作到如今的天星小輪,便幾乎是唯一選擇。 說來許多人不知道,最初興辦這生意的是一位波斯拜火教(亦稱「祆教」)信徒。他原居印度,1852年以難民身分偷渡到香港,起初當廚師, 在1871年創辦九龍渡海小輪有限公司,來往尖沙咀與中環。據說在十九世紀初,在廣東沿海做生意的外國人中,有許多是來自印度的祖籍波斯的拜火教人士,人們把他們叫做帕西人。他們也在香港聚居,禮頓道便有一家他們的教堂。老香港人稱之為白頭教。香港大學創辦者之一的麼地便是其中的著名商人。 1898年,九龍倉集團收購了這家渡輪公司,改名為「天星小輪公司」,開頭只有五艘燒煤炭發動的單層船隻,老香港人稱之為「過海火船」。到1926年才有可載五百多人的雙層船,而內燃機輪船則到1933年才引進。1941年,日軍佔領香港,天星小輪服務停辦了三年零八個月。直到1949年,天星小輪才恢復到有六艘船投入服務。 1966年,天星小輪把頭等船費由2角加到2角5仙。而按當時的物價,5仙可不是小數目:它可買一根油條,只要多加1 角買碗白粥,便是升斗小民的一頓早餐。有人絕食抗議,由此也觸發了一場騷亂。2006 年,港府收回愛丁堡廣場的天星碼頭用地, 小輪被遷往新建的中環七號碼頭運作,原址拆卸。這決定引發了保育人士一連串示威和抗議,結果是碼頭被圍板封鎖及清拆,備受關注的鐘樓則被棄置於屯門堆填區。   天星小輪和近百年港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早已成為港人集體回憶中的一個重要景觀,難怪許多事件都圍繞著它發生。它也是外地來港旅客遊覽維多利亞港的首選途徑。近年更被《國家地理雜誌》列為「人生50個必到景點」之一。
kjy03_20131027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10.27
碧雅翠絲.波特的傳奇人生
 2 0 0 7年,一齣有關碧雅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 1866-1943)的傳記式電影 —— Miss Potter(中譯《波特小姐比得兔的故事》) 公映。電影突出她追求獨立自主的人生,以及開展事業的旅程,呈現了波特不平凡的生命。 電影以倒敍的手法拍攝波特,先寫她獨個兒在美麗的英格蘭湖區(Lake District)的山坡上一邊寫生,一邊訴說自己的故事: 自己與世俗格格不入,世俗期盼的未婚女子應當的行為,不包括像她一般,帶著作品到出版社自薦…… 然後,畫面回到1902年的倫敦,波特在至少被六間出版社退稿之後,決定自資出版童書The Tale of Peter Rabbit (中譯《小兔彼得的故事》),並因為反應熱烈,她帶著畫稿來到願意重新考慮出版該書的腓特烈.沃恩公司(Frederick Warne & Co.)商談。出版商要求全彩色印刷,但波特擔心這會提高成本。她非常著緊書的大小和售價,因為書本太大,不方便小讀者;售價太高,大眾難於負擔。看到這裡,心想波特的堅持,會否惹來再次退稿的命運?幸好,問題最終能夠解決,童書順利出版,而且馬上成為暢銷書。 我想,假如波特再次碰壁,她也不會就此放棄!不然,她早就甘於困囿於那個女性只求找個好歸宿的維多利亞時代,聽從母親的話,與介紹給她認識的男子結婚,而不是承受著女性未婚的壓力。電影透過父母和波特的日常相處,反映了她從小被灌輸「女大當嫁」、「門當戶對」才能得到幸福的觀念。在母親眼中,波特是個「固執的女孩」,總不明白她為甚麼對動物和繪畫充滿興趣。然而,《小兔彼得的故事》的成功,給波特帶來很大的鼓舞,她終於有機會向母親證明,不一定要選擇走母親的路——不是與貴婦朋友喝茶,便是在家中指揮僕人。 電影中穿插了不少波特的兒時回憶,生於富裕家庭的她,有很好的家庭教師。波特與弟弟養了許多寵物,房間就儼如一個小小動物園。波特愛繪畫,又有藝術天份,觀察入微,筆觸細膩。電影中出現了她以第一隻養的兔子班傑明﹙Benjamin)寫生的場面。為了表現波特的童心和她筆下充滿生命力的動物角色,影片中的彼得兔、青蛙吉先生、母鴨潔瑪等人物,有時以卡通動畫的方式表達,牠們會眨眨眼、會蹦蹦跳跳、還會和波特開玩笑,波特更會跟牠們說話呢! 在波特童年至青少年階段,一家總會在湖區避暑,她就像出籠野獸,盡情地跟動物和花草樹木打交道。湖區的風光成了波特靈感的泉源,對她的作品帶來深遠的影響,她大部份的故事都以湖區為背景,這些優美的景色都能在電影中一覽無遺。 追求真愛的波特在39歲那年,答應編輯諾曼.沃恩(Norman Warne)求婚,儘管母親看不起來自藍領階級的諾曼而反對婚事。可惜天意弄人,諾曼不久病逝,波特深受打擊,同年,她購買位於湖區的丘頂農場(Hill Top),並隱居於此。她愛在湖區生活, 和純樸的農民相處。當時,由於城市化的發展,大量農地分割出售予地產商。在電影中,就交代了波特在農地拍賣會競投的一幕,波特以高於市值多倍的價錢擊敗地產商,因而招來地產商的教訓,指責她「太感情用事, 破壞了發展地王而獲利的商機」。在波特眼中,市值不代表價值,她向地產商回了一句:「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應該要為後人好好保護,不容破壞才對!」 最後,波特能透過版稅過著經濟獨立的生活;她超越了父母那種依賴豐厚遺產的生活方式,走自己的路。到了晚年,她更全心投入保護天然資源的工作上,運用自己的財富不斷收購土地和農莊,並在死後交予和她保育理念一致的「國民信託基金」(The National Trust),為後人保存了4000英畝(約1600個標準足球場)的珍貴土地,將湖區純樸優美的民情物貌與後世分享。 由童書作家到環保分子,波特堅持走一條與俗世不同的路,要不是波特珍視土地, 愛惜下一代,我們都不能看到湖區百年前的景觀。直到今天,你仍可以在英國湖區探尋小豬柏郎(Bland)走過的十字路口,牧羊犬凱普(Kep)到過的酒館,當然還有波特在丘頂的故居。 在電影上映同期,《波特女士小兔彼得的誕生》剛好出版,這本小開本與電影互相配搭,讓我更了解波特一段可敬的人生。  
kjy11b-20130922
奇妙大自然
2013.09.21
絕不簡單的動物園
認識我的朋友都會知道:我非常喜歡動物。我對動物的熱愛,更曾經令我不顧一切地跑到動物園當動物訓練員,使我可以天天跟動物有近距離的接觸。 作為一個動物訓練員,動物除了是我的服務對象外,牠們更加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不單會盡力照顧牠們的起居飲食,也非常關心牠們的感受。我曾經想過:儘管在動物園裡生活,動物無需擔心沒有食物,也沒有天敵的威脅,動物生病時亦得到很好的照顧。然而,對動物來說,在動物園裡生活是一件幸福的事嗎?還是牠們更喜歡在野外呢?把動物關在動物園是一件正確的事嗎?  關於這些問題,有一位資深的動物訓練跟我分享過他的看法:「在我們的動物園裡生活的動物, 都不曾體會過野外的生活(按我所服務的公司規定:不能引入由野外捕捉而來的動物,公司裡的動物都是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中出生和成長),所以牠們根本就不會把野外環境和人工飼養環境作比較; 況且,牠們從來都沒有在野外生活過,即使把牠們放歸野外,牠們根本不可能適應,最終結果就是無法生存。」 聽到這個客觀理性的分析,我終於放下了心頭大石。 無可否認,動物園的確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一方面可以透過展覽讓大眾更認識動物,同時也可以推動保育教育,讓大眾關注保護大自然;另一方面,部份動物園也擔當了拯救野生動物和保育瀕危物種的工作。   同學們,下次再有機會到動物園參觀時,除了跟動物打招呼拍拍照,不妨多留意展館內的展板和展品,你們會發現更多有關動物的有趣資料呢! 
kjy02a-2013060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6.02
保育珊瑚礁 珍惜海洋資源
 不經不覺間,夏天已悄悄來臨。或許你在靜待一個晴朗的週末,到海灘暢泳,而你是否知道,海洋除了是我們嬉水降溫的好去處外,還是大量海洋生物的家園 ? 當中又以珊瑚礁為非常珍貴的海洋資產,在維持海洋生態系統方面擔當重要角色。    (本報專題)珊瑚礁是不同種類海洋生物的棲息地,牠們在這淺水區域一起生活,互惠互利。海葵保護小丑魚免受攻擊,小丑魚則吃掉海葵身上的廢物;小魚清潔來到珊瑚礁的大魚,吃掉牠們身上的寄生物和死皮。珊瑚礁更可過濾附近的海水,維持各種水中物質的平衡。然而,人類造成的污染卻嚴重威脅珊瑚礁,牠們正以熱帶雨林消失速度的五倍逐漸萎縮。 雖然香港沒有像澳洲大堡礁般的大型珊瑚礁,但香港這個範圍不大的水域中,亦有多達八十四個品種的石珊瑚。牠們多分佈在東北及東面水域,如東平洲和海下灣等地方有較大範圍的生長。石珊瑚以外,我們還能在本港水域中找到柳珊瑚和黑珊瑚,以及依靠牠們生活的其他海洋生物,例如: 海葵、海星、海膽、八爪魚、魷魚,甚至不同的品種珊瑚魚。    你也想開開眼界,看看海底世界裡姿態各異的漂亮珊瑚和穿梭其中的海洋生物嗎?潛水以外,觀賞現正在香港太空館上映的全天域電影「珊瑚礁 —— 消失的海底之城」,也可以讓我們一睹珊瑚礁的風采。但要保存珊瑚礁的美景和豐富的海洋資源,更需要我們的努力。讓我們到海灘玩樂、享用海鮮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保護美麗的海洋呢!(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