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1b-20121014
奇妙大自然
2012.10.14
滑翔麻鷹
本地最容易辨認的鳥類,莫過於麻鷹了。麻鷹是香港最常見的猛禽,我們很常就會看到麻鷹在高空盤旋。 麻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定是牠滑翔的身影。偶爾聽到一道長長的嘯聲,抬頭一看就是麻鷹。麻鷹是滑翔高手,在高空飛,利用上升氣流盤旋滑翔,更擅用開叉的尾部來平衡。別以為麻鷹看似優哉游哉的整天在轉呀轉的,其實牠們在依靠良好的視力找尋主食。麻鷹獵食的範圍很廣,從草叢中的小動物、海中的魚、而至垃圾堆中的腐肉等,都是它們在空中注意的對象,可說是鳥類中的清道夫。 由於麻鷹等的猛禽處於食物鏈的頂層,靠掠食其他動物為生,個體數量亦較少。所以,當生態環境受到威脅的時候(像人類帶來的污染),牠們也是首當其衝的。別看掠食動物兇惡的樣子,也有脆弱的一面,還要我們合力的保育呢。
kjy02_2012060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6.03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豐一吟眼裡的父親豐子愷
  (本報專訪)機緣巧合,過去數年,跟豐阿姨(豐子愷先生幼女,豐一吟女士)在香港和北京好幾次碰面。趁著香港藝術館舉辦「有情世界 —— 豐子愷的藝術」專題展覽,她來港參加開幕典禮的機會,約晤豐阿姨,近距離聆聽她細談童年往事,在她身上汲取豐先生畫作的神髓。 五月廿六日在香港藝術館舉行「豐子愷的有情世界」講座,原定名額150位,當天講座前一小時,已出現排隊輪候入座的人潮,當中不乏正在忙於準備學年考試的中學生。這是個充滿動感、熱誠和生命力的文化沙龍,主持人盧瑋鑾教授與講者豐一吟女士真情對談,別開生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 講台上,豐阿姨喚起對父親的追憶,流露她心底裡浸沉父愛的情懷。她微笑說:「哎,我只能用一句詩來概括自己(近三十年)為父親所做過的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啊!」(詩句出自宋代蘇軾〈題西林壁〉) 豐阿姨坦言:父親在世時,她不懂得欣賞父親的漫畫和文章;直到父親去世後,才慢慢發現它們是多麼珍貴…… 豐子愷作品涵蓋不同的類別,包括畫作、散文、音樂及繪畫美藝教學法等。他的作品充分表現他心存大愛的特質,胸懷民族氣節、憂國憂民,細膩的筆觸流露內心對社會的悲鳴;又盡顯他童心未泯,終生酷愛兒童的慈父心賜。 作為家裡最年幼的女兒,豐阿姨在接受本報個人專訪時,憶述父親的教導,娓談趣事。原來豐子愷先生的作畫方法,與他教育子女的方法,不無關係。豐阿姨說:「爸爸習慣每個星期六晚上,召集全家,聚在一起開家庭故事會,給兒女講故事。最有趣的是他要求我們聽故事,又不許作我們抄錄,聽完後卻要用文章把聽到的故事記錄下來。他教我們唸古文,也用《愛的教育》這本書當作課本來教導我們。」《愛的教育》的作者是一個意大利籍學生,原文出版後,1924年由夏丐尊按日文譯本翻成中文。豐子愷是夏丐尊的學生,該書經豐子愷插圖,於1926年三月由開明書店初版後,不斷再版。    「只緣身在此山中」 談到寫文章,豐阿姨似是委屈地申訴:「爸爸要求我們寫『麻將說明書』,嘿,平常人『打麻將』就是『打麻將』,哪來的說明書?這可難倒了我們……」可見豐先生鼓勵子女自幼便在日常生活裡,尋找創意,體味創意,在作品裡自由地演繹和發揮個人對生活的體會,並為他們舖設書寫生活經驗的路徑。當時年紀小小的她,不斷在姐姐哥哥身上,吸收父親傳授的知識,經過摸索,她們幾姐弟最終還是合力完成任務。經過這次寫說明書的練習,更多難以忘懷的歡樂時光,磨練他們加強對生活的感受,增添童年生活的愉快回憶。 豐子愷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已採用融合中國畫與西方畫的創作手法,繪畫漫畫,這些漫畫呈現中國畫「留白」的作畫風格,構圖上以人物為中心,流露他推祟平等博愛的精神。 「我父親是那種想到甚麼就寫甚麼,想畫甚麼便畫甚麼的人。」豐阿姨直率地描述豐先生不會因為要畫給誰看才作畫,而是隨感想而畫。「他從不為寫而寫,不為畫而畫。」這種直接的感情流露,卻是豐先生留給讀者最珍貴的寶藏。豐阿姨續說:「父親不喜歡多加修飾、包裝,而喜歡隨意自然。」觀察所見,豐子愷的作畫風格與他的性格完全相符:開朗、童真、直率。訪談中,筆者在豐阿姨的身上,多少也觀察到豐先生的影子:率真、親切、愛開玩笑……想到甚麼就說甚麼,毫不諱言。(睿)   漫 遊 豐子愷的漫畫世界 香港藝術館現正舉行「有情世界 —— 豐子愷的藝術」專題展覽,展出中國現代漫畫先驅、著名藝術教育家和文學家豐子愷(1898 _ 1975)在不同時期繪畫的作品。  展覽分為「人間情味」及「護生護心」兩部份。「人間情味」展出由豐氏家族及本港收藏家提供的200多幅屬不同時期的代表精品,題材廣泛;「護生護心」則展出浙江省博物館珍藏的《護生畫集》其中100頁作品,題材以救護動物、愛護天地萬物為主,即所謂「護生」,作品內容洋溢豐子愷的博愛精神。 豐子愷與香港也曾結緣,本港不少人士喜愛豐子愷,他們收藏、研究及保育豐子愷的作品,這促成了展覽的雛型。香港藝術館館長(虛白齋)司徒元傑說:「豐子愷是一位藝術家,更是一位美學教育家,他的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富有教育意義,能發揮美學、道德、品格等教育功能。」此外,他期望藉是次展覽,讓參觀人士重新檢視漫畫的定義和內容。(仨) |  
kjy02_20120219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2.19
香港藝術節四十年 慢步細味 藝術之旅
  藝術世界樂無窮 幼兒時首次接觸表演藝術的經驗,使何嘉坤記憶猶新,回憶個人的成長歲月,她流露愉快、滿足的笑容:「我認為個人對藝術表演的嚮往,始於幼稚園階段。在小學和中學階段,我投入參加校內各類型的藝術活動,樂在其中。升讀大學後,我主修文科,仍醉心於戲劇和音樂。因緣際會,投身社會的數年後,我有機會出國進修,並在英國修讀藝術管理(Arts Management)的課程,從沒想到將來會從事與表演藝術有關的工作呢。」 談到難忘的工作經驗,何嘉坤立即想起了二○○八年的一天,她仔細描述當時的情景:「嚴寒的清晨,大概是凌晨四時,氣溫只有幾度,我與同事保持緊密通訊,等待從法國遠道而來的馬術劇團Zingaro。我們細心安排,讓馬匹順利抵達會場。馬匹踏著輕快的步伐離開運輸車輛,在這寧靜的環境,我驚嘆那些駿馬的形態,特別是那匹白馬。真是終生難忘的經驗!」二○○八年,香港首次以協辦城市身份,參與籌辦奧運馬術比賽和殘疾人奧運馬術比賽項目。同年,香港藝術節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合辦「星躍馬術奇藝坊」馬術表演。何嘉坤補充說:「二○一二年為香港設計年,今屆香港藝術節特別安排以設計主導的大型表演WOW(World of WearableArt《藝裳奇幻世界》)為重點節目,WOW在新西蘭舉行了二十多年,今年是首次移師海外。」 二○○九年起,香港藝術節著力委託本港藝團,製作多個新作,部份作品更於香港藝術節首演後,獲邀到海外演出。在外展及教育方面,「青少年之友」( Young Friends)在過去二十年,為本港學生提供參與藝術活動和觀賞表演節目的機會;而「藝術節加料節目」為本港社區舉行講座、座談會、後台參觀等多元化活動。 何嘉坤自小熱愛表演藝術,她認為現今青少年接觸藝術的渠道有很多,他們可從不同的層面參與表演藝術:「我十分鼓勵青少年主動接觸表演藝術,特別是有分量和優秀的表演節目。不要錯過任何欣賞和參與藝術活動的機會,每次親身參與的經驗都是學習的過程。在欣賞藝術方面,不用著急,慢慢來。人生經驗愈豐富,對藝術的體會也會愈深刻,我仍在學習中呢!記著,學習藝術是一趟漫長的旅程。」(仨) 青少年之友          青少年之友是香港藝術節特別為培育年輕人對藝術的興趣,及拓展觀眾層面而設的外展計劃。在尤德爵士紀念基金贊助下,計劃於1992年成立,一直廣受歡迎,過去參與青少年之友活動的累積人數已超過六十萬。   青少年之友舉辦的活動包括青少年之友舊友會、友導計劃、學校夥伴計劃、學校巡迴演出等。 http://www.yfs.artsfestival.org/ 青少年之友於去年九月至十一月期間,舉辦「2012 YFS記事簿」封面設計比賽,以「青少年之友20周年」為主題。活動鼓勵青少年發揮創意,和各青少年之友分享二十年來的回顧、發展、展望及喜悅。設計比賽反應熱烈,超過六百份參賽作品,該會選出兩份優勝作品及八份入圍作品。兩份優勝作品更已成為「2012 YFS 記事簿」封面。 探索老店舖 歷史痕跡 (記者手記)每天走過大街小巷,你有沒有留意社區裡的傳統老店舖?只要你細心觀察,每一間老店舖的風格和陳列貨品的方式都各有特色,跟現今新型的連鎖式店舖相比,迥然不同。 趁著地鐵西港島線還未正式啟用,兩組來自不同背景的年輕人——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的碩士生及長春社文化古跡資源中心的職員,這兩個月攜手合作,一起走訪西營盤區的傳統老店舖,並以西營盤唐樓店舖為主題,籌備專題展覽。 這十多位年輕人已到過二十間老店舖考察,包括米舖、海味店、蒸籠店、豆腐店 ...... 他們接觸老店舖的店主和員工,了解各行業與社區的歷史,重拾舊時老街坊的人情味。該中心職員將整理訪問資料,透過新興科技玩意QR碼(QR Code),記錄各行業的歷史和發展,期望在展覽中讓更多年輕人關注逐漸消失的舊社區。 西營盤位於香港島西部,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若你想加深認識這個歷史悠久的社區,這次展覽將於五月,在該中心舉行,不要錯失這個良機啊!(蕾) 長春社文化古跡資源中心於二○○五年成立,積極提倡文化古跡保育,致力鼓勵公眾參與該中心的工作,一起延續文化古跡傳承。  
kjy13b-20120122
icon29
校園 FaceBook
2012.01.22
這些年,跟學生午膳的日子
  許多人認為校長時常孤單一個工作,午餐也獨自一人,是非常寂寞的職位。但我就比較幸運,每週總一兩天可以跟學生一起午膳,感到相當愉快,熱鬧非常。 我在校務處旁設置一個收集箱,是學生約校長午膳的「投票箱」,孩子會寫出約校長午餐的理由,例如想跟我談談心事,或了解校長多一點,或生日與我渡過等,而每天我就隨意抽出六七位學生,相約他們進入校長室,一起度過愉快時光。 例如今天一年級的小勤坐下來,就滔滔不絕地訴說跟我午餐的原因。她眨眨眼睛認真地對我說:「校長,我覺得你心地善良,笑容非常燦爛,想跟你一起說笑話!」這個小天使真逗得人心花怒放,差點忘記要吃飯。 二年級的偉琦遞交的約會紙這樣寫著:「校長,我想請你吃餅!」噫,原來他想請我吃飯,只是寫錯了「餅」字。於是每逢遇見偉琦,我總會問他:「幾時請我吃餅?」他就呵呵大笑起來! 有時,不論高低年級的學生都喜歡一邊吃飯,一邊唱歌,大都主動唱校歌給我聽,有些指揮,有些唱和聲,有些主唱高音,還會聞歌起舞,不亦樂乎!當唱至「基督是重,科學是崇」,我就會問他們怎樣解說。 臉頰紅潤的萬聯,立即舉手答道:「我知,我知,基督是重要,科學要推崇!」 精靈的子丹再解釋:「基督是生活的重心,求學問要有科學精神,我們要有推理能力,要客觀、要尋找證據……(刪略千字)」聽得眾人大叫救命! 但我非常享受跟孩子的分享,他們對自己的想法有信心,實在叫人老懷安慰!就如戴著四方眼鏡的學藝,他邊吃飯,邊分析時事,認為香港重視言論自由,但若保持維園阿伯那樣聲嘶力竭,就不太好了! 至於三年級的君然,就雄辯滔滔大談高鐵對社區、香港的建設,當然旁邊的同學又會加入戰場,反對建設,謂會影響保育工作。你一言,我一語,聽著聽著⋯⋯忽然感動,眼有淚光,是歡悅的淚水!這些年,感謝天父賜給一群可愛的小孩子,一起午餐的日子,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