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b_20190428s
icon89
校園隨筆
2019.04.26
主題曲
歌詠是祈禱的另一種方式。在許多公教學校中,詠唱聖詩是件非常普遍的事。我校在每月都選定不同的主題曲,讓同學們在早會中詠唱,作為早禱的一部份。這些歌曲內容,大多是與聖經內容相呼應的,期望讓同學們透過歌曲的內容,認識聖經的教導。 “Whatsoever you do to the least of my brother, that you do unto me.” 這是最近我校在四旬期時節中詠唱的主題曲,提醒同學們實踐仁愛的真正意義:為「最小的兄弟」服務,正是服務天主。 作為宗教科老師,應該向同學介紹不同的祈禱方式,也致力培養同學祈禱的習慣。歌詠既然是祈禱的另一種方式。因此,我們也應該致力促進學生喜歡歌唱聖詩。 我在宗教課堂上,總嘗試安排給同學們練習唱歌的機會。例如在課堂祈禱前後,也鼓勵大家詠唱當月的主題曲,期望讓學生習慣詠唱。 班上總有一些同學,他們似乎不習慣在大庭廣眾中唱歌,他們對唱歌感到尷尬、有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要予以空間, 說明在課堂上練習唱歌,是為了讓同學認識主題曲的曲調,讓他們有所習慣。同時,老師也需要致力培養全班的正面氣氛,鼓勵大家一同詠唱,是建立團體感的事。 除此以外,要讓同學習慣詠唱,還有一個小秘訣:就是老師的領頭參與。有些時候,可能因教學工作勞累了,使得聲音沙啞了,在唱歌的時候也有可能走音了。這當然會引來部份同學的一陣騷動和取笑,然而更多的同學,明白有了老師一同陪伴下,詠唱的信心也愈來愈大了。 在任何時候,「陪同」總是有意義的。當老師願意牽頭詠唱,同學們習慣詠唱後, 在日後的祈禱中,總有幾位有信心的同學會牽頭帶領,最後那些較不願意在群體中唱歌的同學也轉變過來。這樣,團體感建立了, 習慣也建立了。在這樣的練習過程中,不正好也是一種「彼此服務」的美好經歷嗎?願我們繼續以歌聲讚美天主。
kjy12b_20190407s
icon89
校園隨筆
2019.04.05
你的使命是甚麼?
各位同學,如果有一天任教你的科任老師請了病假,有一位代課老師進入你的課室,你會怎樣做呢?  記得有一次,有一位老師請了病假,我要去五年級某一班代課,因我今年第一年去這學校任教,有些同學問我很多問題,我逐一回答她們的題問,其中一位同學問我:「老師,你為甚麼會來這學校教導我們呢?」我對這問題有很深刻印象和反思,我反覆地問自己的使命是甚麼?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耶穌來到我面前,我會怎樣去同耶穌傾談?我會否問耶穌:「你為甚麼會來這裡?你來這世界的使命是甚麼?」不知道耶穌會怎樣回答我呢?在四旬期,聖經曾提及耶穌受魔鬼試探,在山園祈禱時向天主表達祂的驚恐的心情,不過耶穌知道自己的使命是幫助人知道天主是愛,當別人不接受時,祂要將自己交出,以換取人與天主關係的修補, 雖然祂很害怕,但仍然接受天主給予祂的使命。 曾經有一位小一的同學,他是一位天主教徒,當年我在該天主教學校擔任牧民助理,午息時,我會在宗教室舉行一些活動,這位小朋友每次都會幫助我去邀請他班上的同學參與,我曾問他為甚麼會邀請同學參與宗教活動和祈禱,他回答我:「因為耶穌喜歡小朋友來到祂面前,我怕耶穌無人理會祂,所以我請同學來參與祈禱。」(雖然這次對話時間離現在已有好幾年, 但我仍然記憶猶新。)我聽後摸摸這小朋友的頭,因為他很乖巧,我終於明白耶穌喜歡小朋友的原因,因為他們很純真,這小朋友雖然未必明白他的使命,不過他在行動上已完成了他的使命,就是向身邊人傳福音。只要你願意去邀請他人認識耶穌,一定會做到,所以你不用害怕。 各位同學,你的使命是甚麼? 如果你是班長, 你的使命就是服務你班上的同學,雖然有時候會很疲倦,或許小息時無時間與同學玩,但請不要傷心,因為天主與你同在。 如果你是風紀,你就要謹守崗位,因為天主會記著你曾經做過的好事。 大家在這四旬期內,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做到天主給我們的使命呢?希望大家也願意為主耶穌的犧牲救贖我們而做好本分,讓更多人認識天主。 
kjy12b_20190324s
icon89
校園隨筆
2019.03.22
接納自己的限制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總難免會活在別人的期望下,特別是父母的期望,然後才慢慢地按照自己成長的步伐, 發展自己的人生。 小時候,我也算是一個循規蹈矩,成績中上的小孩。縱然偶爾有失手的時候,但經驗告訴自己,只要願意努力,一定能獲得理想的結果。 這個信念一直引領我走過升中、會考及高考的道路。那年,我第一年進入大學後,積極參加大學內的學生組織。在這段時間裡,我發現組織內的同伴,不論行政能力、語文能力、思維能力都比我優秀。為了不落後於隊伍,同時也想自己能獨自統籌一些活動,因此我不斷從他人身上學習他們的長處,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強。一年過後,雖然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提升,但心裡知道,與他人,實仍存在一段距離,畢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極限與限制。 這是年少的領悟。 有些事情,即使在盡力過後,也不一定會完全獲得自己想要的成果。如果嘗試過一切方法後,情況仍沒有改變,那便要開始接受自己,其實自己也有限制。 還記得,那年參加學生組織,由於太投入的緣故,導致自己忽略了學術方面的生活。結果,在大學一年級,我成為了整個學系內成績最低的那一位。收到成績表後,我開始擔憂,也不希望自己以這樣的成績畢業,畢竟我對自己也是有要求的。因此,我開始嘗試改變,積極努力讀書,並用心完成每一份功課及學期論文。我知道自己的英語能力並不出色,因此我比別人花更長的時間,以消化那些晦澀難明的學術論文;每當教授發放take-home exam 的題目時,我總是第一個走到圖書館張羅所必須要用的參考書。結果,三年過後,我雖未能以一級榮譽畢業,但至少,我也能以一個不錯的成績完成大學學位。後來更得到攻讀碩士學位的機會。 有些事情,的確,即使在盡力過後,也未必會完全實現自己心中理想的結局。但至少,努力過後, 在限制內,我們也能嘗試活出最精采的自己。 我一直相信,在生命當中,「天主自會照料」自己生命中的一切。我知道無論成功或失敗, 困厄或苦愁,一切背後皆有天主的旨意,以成就一個獨特、美好的你(自己)。可能這種想法有點「阿Q 精神」,但我更相信,這是天主教徒願意把自己交託給天主, 對天主信靠的永恆標記。  
kjy12b_20190310s_0
icon89
校園隨筆
2019.03.08
在失去中看見天主
在小五的宗教課程中,有一課是關於痛苦。人生總會經歷痛苦,這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人會埋怨及以逃避的態度去面對,有些人會以積極的心態去跨越痛苦,更有些人會把它「默存心中,反覆思量」。去年,在教授這一課題時,我聽完學生的分享後,也給他們分享了以下的經歷:  大約年半之前,我和一位移居美國的小學同學Fiona重逢,因為我們同時懷孕了,而且都是男丁,預產期也十分接近,所以我們再次緊密聯繫起來,話題也特別多。當我生下兒子後,我滿懷喜樂,對Fiona說:「輪到你了!加油!期待與你的小寶寶見面啊!」過了幾天,當我出院後再次與她聯絡時,她竟告訴我她那三十七週的胎兒忽然停止了心跳,她正身處醫院,準備把沒有心跳的兒子生下來。那時,我簡直是晴天霹靂。天主, 為甚麼祢容許這些事發生?祢給了她一個兒子,為甚麼又要取回呢?Fiona要在同一時間面對愛兒的生與死,這究竟是不是一場夢? 我的心在淌淚,我抱著自己剛出世一週的兒子,深深感受到她作為母親的愛和痛。 幸好,Fiona對天主的愛堅定不移,我從未聽過她埋怨天主,她深信「上主親近心靈破碎的人,他必救助精神痛苦的人」。(詠三十四19)而且,天主有更好的計劃,而她的兒子已在天主的懷抱中得到平安和喜樂。之後,Fiona和她的丈夫積極幫助與他們有同樣經驗的失胎父母,他們更參與一些團體, 爭取24週以下流產胎兒及其父母應有的權利和尊嚴。 從Fiona身上,我明白到經歷過痛苦,同時嘗到天主大愛的人,能夠更同情、了解別人的痛苦,以行動來幫助他人,以愛跨越痛苦。因此,當我們面對痛苦的時候,更應依靠天主的大能,找出痛苦的意義,找出成長的契機、復活的希望,讓天主的愛彰顯於我們身上。各位同學,既然痛苦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經歷,就讓我們與基督同行,勇敢面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