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_20240204 A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4.02.04
可以為孩子戒除電子奶咀嗎?
昨天中午和同事午膳,鄰桌坐了一個家庭,父母和兩個女兒,他們一坐下,媽媽從背包取出兩個平板電腦,兩個女兒一人一部,而父母則打開他們的電話,四個人對著自己的電子器材,好像忘記了來茶樓的目的。有同事對我說:這是一般家庭的現象, 已是見怪不怪,他問我有方法改善嗎?   其實,很多家庭都出現這情況,家長就是拿著電子器材,給孩子拿著玩,減少他們其他要求,老實說:這對孩子真的有好處嗎?父母可能會說:這可增進孩子的電腦知識。但是,孩子放太多時間在電腦時,同時亦減少了與父母溝通的時間,換句話說,孩子會因用電腦而減少與父母溝通的時間,從而削弱親子關係,但很多家長忽略了這一點。   所以我稱電話產品為電子奶咀,因為家長以這些東西去減少孩子的其他要求,但我想這個假設未必是事實,孩子的要求是多樣化,他未必會因為擁有電子奶咀而平靜地生活,孩子的要求永不休止,一旦他厭倦了電子奶咀,父母又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要戒除電子奶咀,父母應該多和孩子交談,多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和他們談多些家庭和學校生活,也談他們的興趣,相信孩子會更感興趣,其次,當買平板電腦給孩子時,不要購買可以用SIM卡那一種,宜選購只可用Wifi的型號,因父母可控制孩子的使用量,同時,家長也要向孩子解釋為何要減少電腦使用量。父母也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好榜樣,不要經常玩弄電話,記著,應該和孩子多交談,遊戲比任何電子奶咀都要優勝。   重點: 1. 很多家庭都購買平板電腦給孩子,以為可以減少孩子的眾多要求。 2. 其實,與孩子交談勝過任何電子產品。 3. 最後,父母應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不要隨便玩弄電話。
kjy13a_20240128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4.01.28
沉迷手機的迷思
自從智能手機面世後,我們的世界出現了十分大的變化,不少家長或老師都留意到孩子出現沉迷智能手機的現象,當智能手機愈普及,沉迷手機的人數也愈來愈多,沉迷手機的問題對孩子的生活甚至他們的家庭構成了顯著甚至嚴重的衝擊。坊間興起了這個熱門話題後,不少專家或學者嘗試深入探討和研究這個難題,希望找到箇中的原因,並找出有效的應對方法,也出現有不少教育講座, 希望能夠改善智能手機對孩子的影響。目前雖然不少專家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但沉迷手機仍然是不少孩子出現的問題,嚴重的甚至構成孩子跟家長吵架或打架,出現家庭關係緊張或破裂,也令孩子的生活發生了嚴重的改變,例如失眠、情緒控制問題等。   當我們把放大鏡放在孩子的身上時,有沒有想過父母或照顧者在這問題中擔演的角色呢?很多孩子的問題,都跟他們的成長環境和經驗有密切的關係。首先,孩子最初接觸或擁有智能手機,都是跟家長有關,即使孩子從朋友或媒體知道有智能手機,假如父母不給孩子擁有一部智能手機,那麼孩子便不會出現沉迷或成癮的問題。另一方面,假如孩子跟父母一起時,例如在吃飯時,孩子大部分時間都見到父母不斷地看著手中的智能電話,沒有跟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觸,減少甚至沒有與孩子作出任何互動溝通,於是孩子便可能感到被父母忽略和感覺孤單,隨而模仿父母玩智能手機的行為,這樣的家庭氣氛發生後,大家都會習慣自己的行為模式, 實在難以改變。孩子十分容易模仿家長的行為,有時甚至認為家長的行為一定是對的。另外,父母可留意會否過度地利用智能手機跟孩子進行平日的溝通,而取代了面對面的溝通,令孩子習慣了某種溝通模式。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沉迷智能手機的問題時,可以先看看自己生活中手機的重要性和影響程度,個人應用智能手機的習慣。家長應該留意平日跟孩子相處時,有沒有將智能手機的優先性放在孩子之上,也不應過度倚賴智能手機作為日常溝通的模式。另外,家長亦需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個人的問題以及自控能力,決定何時可放心地給孩子一部智能手機。   重點: 1. 假如孩子出現沉迷手機的問題,這可能跟家長的問題有關。 2. 假如家長出現沉迷手機的問題,孩子可能會作出模仿,甚至認為家長的行為是對的,漸漸養成難以自控的習慣。 3. 家長平日跟孩子相處時,應該放下智能手機,珍惜跟孩子一起的時間,不應被智能手機取代面對面的溝通。  
kjy13a_20240114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4.01.14
2024年孩子 新計劃
2023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因為是新冠疫情後社會復常的時間,孩子在學校學習上的安排有很大改變,需要面對不少適應上的挑戰。2023年剛剛過去,不少人都會回顧過去,家長可以在此時此刻,跟孩子一起回顧過去,檢討過去一年的成長經驗,包括個人成長、身體健康、家庭、學校、社交生活和信仰生活的點滴,以及當中的進步和挑戰。除了美好的事情外,家長也可跟孩子討論一些未如理想的事情,或孩子的不良習慣和行為表現,就像年終的成長進展回顧,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可以此為基礎,為孩子的未來發展定下一個清晰的方向和指引。假如2023年對孩子來說是不愉快的一年,可以教孩子這是人生中的一個學習機會,能夠透過學習經歷更完善自己和讓自己進步。另外,孩子需要明白不愉快的事情已屬於過去,需要學習放下,不應過分想著過去的不愉快,讓過去的不愉快經歷繼續煩擾和影響自己。   除了回顧過去的2023年,家長更需要跟孩子一起展望2024年,為未來一年定下一些計劃。假如孩子沒有甚麼方向,可以根據2023年的事情為基礎,去建立2024年的年度計劃。家長可以跟孩子討論他們在個人成長、身體健康、家庭、學校、社交生活和信仰生活的願望,可鼓勵孩子建立短期和長期的目標,計劃短期目標在未來六個月內達到,而長期目標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這可能為孩子設定一些方向,定立的目標需要清晰、具體和實際可行。家長可跟孩子討論怎樣改善從前的壞習慣和不良行為表現,假如孩子的改變動機不足,家長可以將孩子的改變計劃連接一些鼓勵和獎賞,以促進孩子的改變動機,以致增加達到目標的成功機會。關於2024年的計劃設定,家長可以建議孩子寫在自己的記事簿內,這可成為不定時的提點,家長也可在2024年的不同時間跟進孩子這些計劃的進展。   重點: 1. 2023年剛剛過去,不少人都會回顧過去,家長可以在此時此刻,跟孩子一起回顧過去,檢討過去一年的成長經驗。 2. 除了回顧過去的2023年,家長更需要跟孩子一起展望2024年,為未來一年定下一些計劃。 3. 家長可鼓勵孩子建立短期和長期的目標, 計劃短期目標在未來六個月內達到,而長期目標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這可能為孩子設定一個方向,定立的目標需要清晰、具體和實際可行。    
kjy13a_20240107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4.01.07
孩子經常往街外跑, 家長可以做些甚麼?
有家長向我投訴,他們九歲大的女兒經常說要到同學家做功課, 有時吃過晚飯才回家,有時要媽媽到同學家接回來,曾經爸爸放工時在街上看見女兒三五成群地嬉戲, 家長曾禁止女兒去同學家,但女兒總是理由多多,最後還是出去了, 爸爸曾打罵過許多次,媽媽恐怕會出事,問我可以怎麼處理?   我問媽媽:女兒出去的理由是甚麼?媽媽回答說:由於她的文化水平低,希望女兒和同學一起做功課, 有所得益。沒想到孩子竟把去同學家成了習慣,每天非去不可。於是我再問媽媽:家中有沒有一些東西,可以把孩子留下來?她回答:不知道。   其實,女兒受到兩股力量的拉扯,一邊是家中的力量,一邊是外邊的力量,為何孩子被外邊的力量扯了出去,難道家裡一些吸引力都沒有?孩子在家中吃飯和睡覺,又有父母的愛,我總不相信家裡一點吸引力也沒有。但從父母的口中,我相信這對父母必有不足之處,第一,就是親子關係的好壞:可能爸爸經常以打罵來教導孩子,否則媽媽不會恐怕會出事。教導孩子的方法,絕對不是打罵,這只會使親子關係愈來愈差,孩子就選擇往外跑。第二,良好的親子關係,並不取決於家長的文化水平。多交談,多關切才是重要,家長應該學好與子女溝通,尋找建立緊密親子關係的方法;第三, 不要把家長的責任推給別人,孩子做功課和溫習,是孩子的責任,家長負責督促,若孩子遇到困難,可以用電話問同學,不可連督促的責任也交由其他人處理。   最後,孩子走了出去,家長必須知道他去了那裡和回家時間,不是等了很久才出去找他,或在某處踫到他才召他回家,我想這家長的女兒,也有一些問題,家長可以找老師或學校社工談談,不要等事情惡化才找人幫忙。   重點: 1. 孩子經常往外跑,家長應自我檢討:為何孩子愛在外邊而不愛家。 2. 家長也要檢討一下親子關係。 3. 最後,家長應盡早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和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