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a_20240303new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4.03.03
孩子最愛駁咀,有時甚至是無理的,如何改善?
有家長投訴自己的孩子愛駁咀,而孩子只是三年級,駁咀的內容近乎無理,孩子自己卻認為合情合理,甚至要求父母認錯。家長不知如何處理,因而問道於我。   孩子愛駁咀,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學識和見識比家長好,因而對父母的意見採取負面的看法,其實他們沒有仔細思考過父母的話,更不會考慮自己的話是否合理。這位家長的孩子只是三年級學生,更不會考慮說話的合理性。所以和他們討論是很勞氣的。   因此, 要和孩子討論時,應該降低自己的水平,那樣家長就不會太勞氣,因為你正以孩子的程度對話。其次,不要和孩子強詞奪理,因你也要在孩子面前建立模範,說話要按部就班,不是以聲量或語調壓過對方;最後,在討論過程你也要教曉孩子討論思維,不是喜歡說甚麼就說甚麼,同時,家長也要教曉孩子他要學的東西仍很多,這階段不應自以為是,應抱謙虛的心,接受他人的意見,不可抱負面的心。   最後,家長必須在孩子面前建立良好的榜樣,例如多接受他人的意見,這樣,便可減少孩子無理的爭辯。   重點: 1. 孩子愛爭辯,是因為以為自己的學識及見識比家長強。 2. 所以,家長應以孩子的水平來對話,減少語言的衝突。 3. 最重要的是家長在孩子面前建立接納他人的榜樣。  
kjy13_20240225 a 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4.02.25
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
隨著互聯網十分流行,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愈來愈普遍。社交媒體讓使用者在一平台上,互相交流文字或多媒體訊息,從而建立溝通和關係,是面對面社交以外的另類社交溝通。市面上流行不同種類的社交平台, 青少年只要有手機,便很容易隨時隨地加入使用。但是,有些青少年花太多時間在互聯網的社交平台上,令家長都十分關注。表面上,社交平台可令青少年擴闊他們生活中的社交圈子,但這些始終是虛擬平台上的溝通,過程中可能存在不少問題,而青少年未必留意到這些潛在情況,這也是家長在管教時需要留意的。   當青少年長期使用社交平台時,家長和教師應該教育他們需要留意的地方。首先, 需要提醒青少年學習分辨資訊的真偽,假如青少年在這方面有困難時,需要跟家長或教師詳細討論。另外,社交平台可以出現一些假帳戶,假如不小心相信了這些帳戶,容易分享個人資料,有機會導致網絡詐騙的危機。家長和教師應該提點青少年需要提防網絡詐騙的情況,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或將個人的重要資料交給陌生人。   假如青少年持續使用社交平台,可能出現成癮的行為,青少年花太多時間在社交平台上,以致忽略了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情, 這對他們的學業、家庭和生活構成嚴重的影響。此外,青少年有機會受到別人的說話和分享影響,例如曾經有青少年發生傷害自己的行為,然後把有關照片上載至社交平台, 這有機會使其他看到的人出現情緒上的困擾,也擔憂其他人可能會模仿有關行為,作出其他傷害自己的行為。社交平台上的資訊可能沒有嚴謹的監管,而青少年很容易接觸到這些平台上不同的資訊,有機會對他們個人的心理發展構成影響。因此,家長和教師應該教育孩子如何妥善運用社交平台,避免出現成癮或其他問題。     重點: 1. 需要提醒青少年學習分辨資訊的真偽, 假如青少年在這方面有困難時,需要跟家長或教師詳細討論。 2. 社交平台可以出現一些假帳戶,假如不小心相信了這些帳戶,容易分享個人資料,有機會導致網絡詐騙的危機。 3. 假如青少年持續使用社交平台,可能出現成癮的行為,青少年會花太多時間在社交平台上,以致忽略了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情。
kjy13_20240204 A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4.02.04
可以為孩子戒除電子奶咀嗎?
昨天中午和同事午膳,鄰桌坐了一個家庭,父母和兩個女兒,他們一坐下,媽媽從背包取出兩個平板電腦,兩個女兒一人一部,而父母則打開他們的電話,四個人對著自己的電子器材,好像忘記了來茶樓的目的。有同事對我說:這是一般家庭的現象, 已是見怪不怪,他問我有方法改善嗎?   其實,很多家庭都出現這情況,家長就是拿著電子器材,給孩子拿著玩,減少他們其他要求,老實說:這對孩子真的有好處嗎?父母可能會說:這可增進孩子的電腦知識。但是,孩子放太多時間在電腦時,同時亦減少了與父母溝通的時間,換句話說,孩子會因用電腦而減少與父母溝通的時間,從而削弱親子關係,但很多家長忽略了這一點。   所以我稱電話產品為電子奶咀,因為家長以這些東西去減少孩子的其他要求,但我想這個假設未必是事實,孩子的要求是多樣化,他未必會因為擁有電子奶咀而平靜地生活,孩子的要求永不休止,一旦他厭倦了電子奶咀,父母又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要戒除電子奶咀,父母應該多和孩子交談,多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和他們談多些家庭和學校生活,也談他們的興趣,相信孩子會更感興趣,其次,當買平板電腦給孩子時,不要購買可以用SIM卡那一種,宜選購只可用Wifi的型號,因父母可控制孩子的使用量,同時,家長也要向孩子解釋為何要減少電腦使用量。父母也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好榜樣,不要經常玩弄電話,記著,應該和孩子多交談,遊戲比任何電子奶咀都要優勝。   重點: 1. 很多家庭都購買平板電腦給孩子,以為可以減少孩子的眾多要求。 2. 其實,與孩子交談勝過任何電子產品。 3. 最後,父母應在孩子面前樹立良好的榜樣,不要隨便玩弄電話。
kjy13a_20240128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4.01.28
沉迷手機的迷思
自從智能手機面世後,我們的世界出現了十分大的變化,不少家長或老師都留意到孩子出現沉迷智能手機的現象,當智能手機愈普及,沉迷手機的人數也愈來愈多,沉迷手機的問題對孩子的生活甚至他們的家庭構成了顯著甚至嚴重的衝擊。坊間興起了這個熱門話題後,不少專家或學者嘗試深入探討和研究這個難題,希望找到箇中的原因,並找出有效的應對方法,也出現有不少教育講座, 希望能夠改善智能手機對孩子的影響。目前雖然不少專家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但沉迷手機仍然是不少孩子出現的問題,嚴重的甚至構成孩子跟家長吵架或打架,出現家庭關係緊張或破裂,也令孩子的生活發生了嚴重的改變,例如失眠、情緒控制問題等。   當我們把放大鏡放在孩子的身上時,有沒有想過父母或照顧者在這問題中擔演的角色呢?很多孩子的問題,都跟他們的成長環境和經驗有密切的關係。首先,孩子最初接觸或擁有智能手機,都是跟家長有關,即使孩子從朋友或媒體知道有智能手機,假如父母不給孩子擁有一部智能手機,那麼孩子便不會出現沉迷或成癮的問題。另一方面,假如孩子跟父母一起時,例如在吃飯時,孩子大部分時間都見到父母不斷地看著手中的智能電話,沒有跟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觸,減少甚至沒有與孩子作出任何互動溝通,於是孩子便可能感到被父母忽略和感覺孤單,隨而模仿父母玩智能手機的行為,這樣的家庭氣氛發生後,大家都會習慣自己的行為模式, 實在難以改變。孩子十分容易模仿家長的行為,有時甚至認為家長的行為一定是對的。另外,父母可留意會否過度地利用智能手機跟孩子進行平日的溝通,而取代了面對面的溝通,令孩子習慣了某種溝通模式。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沉迷智能手機的問題時,可以先看看自己生活中手機的重要性和影響程度,個人應用智能手機的習慣。家長應該留意平日跟孩子相處時,有沒有將智能手機的優先性放在孩子之上,也不應過度倚賴智能手機作為日常溝通的模式。另外,家長亦需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個人的問題以及自控能力,決定何時可放心地給孩子一部智能手機。   重點: 1. 假如孩子出現沉迷手機的問題,這可能跟家長的問題有關。 2. 假如家長出現沉迷手機的問題,孩子可能會作出模仿,甚至認為家長的行為是對的,漸漸養成難以自控的習慣。 3. 家長平日跟孩子相處時,應該放下智能手機,珍惜跟孩子一起的時間,不應被智能手機取代面對面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