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60619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6.06.18
共生存 共美好
我住在一個像公園的社區裡,孩子常有機會接觸花草樹木和昆蟲。五歲的兒子知道大雨過後,鼠麴草會長得特別旺盛,他會趁那個時間蒐集鼠麴草,然後帶去幼兒園供老師製作傳統草仔粿。他從一塊送入口中的美味草仔粿,知道自己的生活和大地有關聯。 有一次他抓了蝴蝶回家,蝴蝶的翅膀有一半已粉碎在他緊夾著的拇指和食指之間。「別抓蝴蝶,這樣太可憐了!」我說。「我想要嘛!我想要看蝴蝶!而且我追了好久才抓到的!」那一雙靈轉的眼睛仔細的盯著手指間仍在輕微掙扎的蝴蝶,沒打算理會我的提醒。 那一天的事開啟了日後我和他一連串關於人和自然、慾望和控制(宰制)等的對話。我想,他最終聽進去了,因為之後他開始等待蝴蝶自己飛來找他,而蝴蝶也確實回應了他釋放的善意,曾經在他手上、頭上輕巧的駐足停留。他從一隻翩翩飛舞的蝴蝶,開始思考自己的一個動作可能帶給大地的影響。 我曾受台灣主婦聯盟的邀請,向許多親子介紹「綠繪本」的世界。對我而言「綠繪本」指涉的不單是繪本內容觸及了廣大的生態環境議題,更指向為了共生的未來,人們面對大地和萬物,應該有哪些善意對待的最基本態度。每一回,我總是喜愛講述《十四隻老鼠和捕鼠先生》(上誼)和《好好照顧蜘蛛》(阿布拉教育文化)。 《十四隻老鼠和捕鼠先生》講述一位老太太和她家地板下那一窩老鼠的故事。每一跨頁都以左右對照的方式推進故事,也就是說,左頁敘述「高雅的」老太太為了解決鼠患做了哪些努力,右頁就把鏡頭貼近老鼠大家族,看牠們如何機靈的躲過劫難,讓牠們眼中的「壞心腸老太婆」束手無策。一左一右兩相對照,趣味十足。 後來,老太太找了捕鼠專家來幫忙,這下子老鼠家族可不高興了!專家和老鼠各自盤算著該如何趕走對方。故事明明來到了「或你死或我亡」的最高潮,作者卻給兩方安排了硬碰硬之外的另一條路──「捕鼠先生和大老鼠碰面了,他們開始談判。」 當我看到兩方正襟危坐的談判畫面,不禁哈哈大笑。作者為甚麼不讓讀者好好觀賞一場人鼠大戰呢?如果這是一門生意,捕鼠先生大可露個兩手,殺幾隻老鼠,然後收錢走人,但問題是他愛上了老太太,他得處理的不是暫時性的問題,他必須完全的去除禍害才能兼顧剛萌芽的愛情。 作者的幽默和謙卑也在這裡呈現了,即使是專業的捕鼠先生,他也清楚知道一方消滅一方的作法解決不了永久性的問題,他選擇和老鼠一起尋找和平共處之道。結局是,老鼠們安靜的在地板下快樂過活,不叨擾老太太,而老太太和捕鼠先生步入了禮堂! 另一本《好好照顧蜘蛛》講的是蜘蛛海倫的故事。小男孩比利因為新搬進禁養寵物的公寓,依依不捨的將海倫送到動物園。本來希望工作人員能代為照顧海倫,但管理員都還來不及反應,海倫就像閃電一樣的溜到園子裡去了。 海倫到處結網,捕捉蒼蠅,讓原本因為蒼蠅問題而煩躁不已的獅子、大象和斑馬都可以享受生活中的安適與平靜。但這些都是動物園的管理員看不見的風景,他只看到動物籠子結了蜘蛛網,下令清潔人員必須趕在市長視察動物園之前打掃乾淨。即便助手提醒他蜘蛛網可能有用途,他只回應:「蜘蛛網只會讓我們的環境看起來一團糟。」真是這樣嗎?市長滿意的參觀完動物園之後,蒼蠅問題立刻浮上檯面,蠅滿為患,動物園幾乎失控。 直到他們發現有海倫出沒的駱駝籠子是唯一沒有蒼蠅光顧的區域,才明白是海倫照顧了動物園,從而改變了對待蜘蛛的方式。後來,海倫還生了一堆小寶寶一起守護動物園呢! 在我眼中,這兩本繪本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們面臨處理環境問題時,態度上的轉變。前者提示除了直接滅絕對方這個方法之外,尋求其他解決之道的可能性;後者則是放下人類的本位主義,回頭思想一隻小蟲子在自然環境中所扮演的角色與份量。 當一隻蝴蝶能夠在原野間好好活著,鼠麴草才有授粉、成長的機會;當這些和萬物共生存的觀念能像一顆種子撒落小讀者的心田,我想,人類才有機會和萬物迎接共美好的未來。 (《十四隻老鼠和捕鼠先生》目前絕版,未能取得封面圖。——編者)  
kjy03_20160612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6.06.11
如何在教學中運用含數學概念的繪本
有關大腦的研究指出,當孩子年幼時就開始強調他們周遭的數學問題,將有助於他們日後的學業表現。當幼兒面對反映在遊戲或日常生活中的趣味性數學問題時,得到的問題解決技巧會比較有彈性及持久。在傳統的幼兒教育中,數學所佔的比例偏低,這常與老師本身對數學缺乏興趣,或不知該如何設計教學有關。若數學只被簡化成數字或算式,例如4+5=9,將無法激發孩子發現問題的意義及答案的動機。但如果將趣味性的故事放入這個算式中,將使它變得具有吸引力。例如今天是小真4歲的生日,媽媽邀請了5歲的愛美來作客,並準備了裝飾有5顆葡萄和4顆草莓的生日蛋糕為小真慶生,結果小真和愛美一起把蛋糕上的9顆水果都吃光了。故事中4(歲)+5(歲)=9(歲), 4 ( 個草莓) + 5 ( 個葡萄) = 9 ( 個水果),共包含了四種單位:「歲」、「草莓」、「葡萄」、「水果」的組合,也就是「集合」的概念。 幼兒喜歡與別人比較,且認為「比較大」等於「比較好」,也常評量「我還需要多少?」「我有得到公平的分量嗎?」舉例來說,中國民間故事《踢踢踢踢天寶》(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嵌入了數學的情節,所衍生的社會情緒面向也符合孩子所關心的問題,適合介紹給孩子。故事的內容是有一位中國洗衣婦幫她的大兒子取了一個非常長的名字「踢踢踢踢天寶.農沙軟寶.查理巴黎瑞奇.皮皮佩理偏寶」(Tikki-tikki-tembo-no-sa-rembo-chari-bari-ruchi-pip-peri-pembo)以代表尊貴,幫她的小兒子取了非常簡短的名字「點」(Chang)。當「踢踢踢踢天寶.農沙軟寶.查理巴黎瑞奇.皮皮佩理偏寶」掉進井裡時,「點」跑去求助,所有的人都一再堅持要「點」說出他哥哥的全名「踢踢踢踢天寶.農沙軟寶.查理巴黎瑞奇.皮皮佩理偏寶」以示尊重,而浪費了寶貴的搶救時間。結果當大兒子被救起後,他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才康復。故事結尾是老公公的話:「從那天起,中國人認為為他們所有的孩子取短而非長的名字是一種明智的做法。」挑戰了「較大的」等於「較好的」想法,以及質疑獨尊長子的古老習俗是否公平。 我們可以拿一張方格紙,將「踢踢踢踢天寶.農沙軟寶.查理巴黎瑞奇.皮皮佩理偏寶」(Tikki-tikki-tembo-no-sa-rembo-chari-bari-ruchi-pip-peri-pembo)的50個字母,各自填入一個方格中形成一行,也在下一行將「點」(Chang) 的5個字母各自填入一個方格中,這樣兩行一比較就知道誰的名字比較長,並且用50-5=45,得知兩人的名字相差了45個字母。「字母」在這個算式中成了測量的「單位」,加減與比較的數學問題也因故事性而變得有趣及實用。我們還可以延伸活動,集合幾個孩子的英文名字,依字母數目製作成由低到高的長條圖, 例如名字中有3個字母的Ave、Nan、Sal,4 個字母的Mary、Bill,5個字母的Allen, 請看圖1。或是統計名字中有3個字母的共3人,4個字母的共2人,5個字母的共1人, 請看圖2。除了用長條圖比較外,也可以用「積木」作「單位」比較, 例如媽媽Christine(9個子母)和孩子Ivan(4個字母)一起堆疊名字塔及名字火車(圖3)。此外也需提醒孩子相同的單位必須被用來比較相同的特性以產生「公平的」比較。例如圖4使用了不同尺寸的積木當單位,很難看出從左邊數來第二個與第三個的名字塔是由相同數量的字母構成的。這些長條圖、名字塔及名字火車代表了一些名字及意義,能讓孩子聯想到一些故事,進一步產生可能的問題及討論。建議延伸閱讀的繪本有:可以結合推理的計數及圖表使用的《賣帽子》(上誼文化),思考測量、成長速率、尺寸的《我長大了》(道聲),以及有關數量、序列的《1 0 0 層樓的家》( 小魯文化)。 以繪本引發孩子使用數學思考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除了以上結合測量概念的例子外,還可以讓孩子透過演出《門鈴又響了》(遠流),直接感受到當愈多的孩子來分享餅乾時,每個人可得的就愈少。進一步了解不同數量的東西需經過分配來達到公平的分享,以及除法是將一組東西分割成相等的子集合的方法。或是透過共讀《亨利去爬山》(維京)思考有關時間、金錢、距離的測量。總之各種將故事放入數學中,或將優質文本數學化的方式都有助於提昇孩子的學習動機,讓他們透過閱讀及遊戲投入在建構數學的概念裡。  
kjy03_20160515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6.05.14
想像力的種子! 快發芽!!
2014年我第一次入境香港,一見就讓我喜愛不已的紅色計程車把我載入巿區的時候,那些沿路高聳的大樓和形形色色的看板,看得我目不暇給。因為第一次和香港如此近距離的接觸,我內心感到無比澎湃,但回顧當時,我滿腦子想著的竟是:「終於來到周星馳的故鄉了!」 對我而言,「周星馳」三個字並不是香港電影的代名詞,而是超越國界的無厘頭幽默精神、現實與想像之間來去自如的自由之身。就這一點而言,我認為年輕時在香港主持過兒童節目數年的周星馳,他的世界和兒童的世界有一條毫無阻礙的連接線。他和孩子一樣,擁有可以跳脫既定事物框架的能力與勇氣。 我在譯介兒童圖畫書的這條路上,每當有機會經手無厘頭、幽默類的圖畫書,心情多半雀躍不已。因為只要想到捧讀該書的孩子,可能笑倒在書旁的模樣,我就為自己的工作感到無比滿足。或許可以這麼說,無厘頭、幽默類的電影讓大人在忙碌的生活裡獲得大大抒發壓力的機會,無厘頭、幽默類的圖畫書同樣讓活在充滿規則、教條的現實世界的孩子,心靈得到解放與喘息,並且因而被激發出更多精彩的想像力。 日本的插畫兼漫畫家佐佐木Maki先生所著的《豬的種子》、《豬的種子又來了》、《再見豬的種子》(道聲)這一系列的圖畫書,就是我心目中無厘頭、幽默類圖畫書的最佳代表。佐佐木Maki挑起了民間故事中大野狼必然要吃豬的情節,卻在角色的塑造上顛覆了我們所熟悉的模式,讓他筆下的大野狼腳力奇差,永遠被豬仔們甩在腦後。大野狼甚至因為這輩子吃不到豬肉而坐在地上哭呢!孩子們每每看到大野狼的那副窘模樣,臉上都露出了一抹詭笑。 但是佐佐木Maki並非存心欺負大野狼,在這一系列圖畫書中,他都貼心的為大野狼引介了可能改變命運的貴人──狐狸博士。每一次狐狸博士慷慨的提供了「豬的種子」,大野狼窩囊的人生就出現一道曙光;只要把神奇的粉紅色種子埋進土裡,就可以期待它發芽、長成豬木,然後結出豬來。 本以為奇妙的「豬的種子」可以給大野狼帶來幸福,但每次來到大野狼即將伸出狼爪,準備大快朵頤的那一刻,總有莫名其妙、天外飛來的阻撓。例如:《豬的種子》裡,一群大象辦了馬拉松大賽,把豬仔們震下了樹,逃走了;《豬的種子又來了》是黑熊宅配公司的送貨員上門來,分散了大野狼的注意力,豬仔們趁隙逃離大野狼的家;《再見豬的種子》裡,則是早起散步的犀牛不小心撞到樹幹,豬仔們被晃離了樹枝,逃命去了。 每次讀到故事結尾,讀者都得和大野狼一起迎接那令人扼腕的結局。不過,在一次又一次的說故事現場,我發現孩子們似乎都好喜歡這一隻狼呢!也許是狼的憨直與他對未來總是充滿期待(再種下一顆種子)的態度,讓孩子們照見了心中那個有某些相似的軟弱卻不肯放棄希望的自己吧。 我無法忘記在說故事現場,孩子們聽過《豬的種子》系列故事後的幾種反應。我問孩子們:「如果你是狼,你會怎麼做?」「我會把種子種在房子裡,把門關得又牢又緊,豬跑不掉的!」這是懂得事先做好風險控管的孩子。「這樣下去太累了,我就不吃豬肉了,一輩子吃素!」這是山不轉人轉,懂得放下執著的孩子。「我直接把豬的種子吞到肚子裡,這樣就算是吃到豬了!」這反應聽來令人噴飯,但我相信這是知道自己可以定義幸福的聰慧孩子。 我一遍又一遍津津有味的回想著孩子們在聽過故事後被激起的許多反應,同時腦海中浮起有人問過佐佐木Maki的一段話:「給孩子看這些無厘頭、幽默類的圖畫書何用?」佐佐木先生說:「這一類的書也許給了孩子絕佳的機會,訓練他們從不同角度去看事情……」 佐佐木Maki能用一隻看起來如此憨直的大野狼,激發出孩子們對人生有如此不同卻同樣精采的洞見,讓我真想好好稱呼他一聲:「日本繪本界的周星馳!」 (封面圖由道聲出版社提供)  
kjy03_20160508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6.05.07
三隻小豬與大野狼的真實故事? 從繪本閱讀中提升孩子的智能
《三隻小豬》這個傳統童話有許多吸引孩子的元素,包括充滿押韻節奏與擬聲詞的語句,例如:「我要呼呼的吐氣,我要噗噗的吹氣,我要吹垮你的房子。」(I’ll huff and I’ll puff and I’ll blow your house in)有助於孩子記憶及朗讀。重覆三次的類似情節、聰明勤勞與愚笨懶惰的對比,讓孩子從預測及比較中獲得閱讀的信心。這個故事還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各自添加或改編了一些情節,適合一起介紹給孩子。例如:在James Marshall的《三隻小豬》(The Three Little Pigs)中,添加了豬小弟比大野狼先去摘蘋果,並智取他的情節,還有豬大哥與豬二哥都被大野狼吃了,而豬小弟把大野狼吃掉了的結局。在Susan Lowell的《三隻小野豬》(The Three Little Javelinas)中,主角成了在索諾拉沙漠的三隻野豬及土狼。結局是豬大哥與豬二哥最後逃到了豬小妹家,而被燙傷的大野狼逃走了,且每當想起這段往事時,總會對著月亮哀嚎。這兩種版本的文本與細節、圖畫與背景各不相同,適合與孩子討論這是否會影響他們的閱讀趣味及感覺?再腦力激盪,如果你或孩子想改編,會將情節或背景做哪些變更? 改編版中,有些則完全顛覆了我們對於故事中反派與美好角色的印象,例如:Jon Scieszka 的《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The True Story of the 3 Little Pigs,中文版由三之三文化出版)。這本繪本的封面及封底被設計成像報紙,十年紀念版更多加了如同監獄柵欄的書衣。罪犯大野狼以當事人的立場及觀點敘述整件事的發生經過,企圖引起讀者的同理心,把自己「殺豬」及破壞財產的行為合理化,並將身分從一位掠食者轉換成無辜的受害者。與孩子共讀後,可以實際比較真實的動物與故事中的動物的概念,並調查他們名聲後面的事實,甚至進行一場大壞狼審判會。由孩子們扮演法官、提告的證人、辯護律師、陪審團,共同判決大野狼。 除了對照不同的版本外,也可以用《三隻小豬》向孩子們介紹科學的方法。首先找出問題的情境與孩子討論,然後建立假設,再發展測試它的實驗,最後分析結果。例如向孩子提出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的封閉性問題:「三隻小豬的房子中,哪一間最堅固?是用甚麼材料做的?」接著再問開放性問題:「一間房子要用甚麼材料蓋,才能『堅固』到可以抵擋像是龍捲風或一隻壞野狼吹的強風?」或是:「有沒有方法可以將木頭房子蓋得和磚塊的一樣堅固?」整個問題與討論的過程需愉快開放,並提供正面的鼓勵。根據Dweck的「思維模式」研究,這樣可以讓孩子有信心面對及解決新的問題,而經過設計的提問,就像Vygotsky所說的,會為孩子提供學習的鷹架,讓他們以已知的知識為基礎,進一步有系統地探究、澄清、評量,建構出新的理解。 老師接下來可提供包括了小樹枝、硬紙板、膠帶與膠水的材料,讓孩子們分組用自己所選擇的材料去蓋一間房子,並將實驗做紀錄。當孩子知道成果將「對外公開」時,會有較強的動機去克服辛苦。我們需向孩子清楚說明他們將負責展示與介紹的規則及程序,然後邀請家長或其他班的孩子來參觀。在這種教與學的動態過程中,「錯誤」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老師與孩子都應該欣然接受,並將它視為一種學習,去調停許多錯誤與失策的結果。 當孩子們完成許多有關《三隻小豬》的活動後,老師可以視情況,再延伸出其他的活動,像是建議孩子注意有沒有其他的故事中有大野狼?如果孩子提出《小紅帽》中的大野狼,可以提供相關的版本,例如:重森千佳的《大野狼才要小心》(小魯文化),描述的是一隻喜歡看繪本,並將故事作為打獵守則,穿梭於《小紅帽》、《七隻小羊》、《三隻小豬》中的大野狼的故事。鼓勵孩子做比較及分析,探討大野狼間的異同處,並提出論點。運用繪本提升孩子的智能,需吸引孩子投入,並將故事與他們所關心的問題連結。當孩子在釐清想法及提出更多的問題時,需提供他們機會去解決問題,並證實他們是有能力與自信的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