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3012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1.20
我們都是傳教士 周考忠神父 心懷基督 手牽青年
「青年的活力和喜樂,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那是足以影響任何人的力量」,周孝忠神父(Fr. Charlton Plateros, SVD)分享,「只要有一個青年願意將基督的光傳給別人,黑暗的世界也能變成光明。」親和、滿面笑容的他是堂區主任司鐸、是青年牧民工作者,也是海外傳教士。周神父強調,「傳教士最重要的並不是學歷,而是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信仰故事,讓他們感受到天主就在他們身邊 。」      (本報專訪)在菲律賓出生、於公教家庭成長, 「天主」、「聖堂」等,對周神父而言,從不是陌生的名詞。聖堂是他每天必經之地、父母積極投入堂區和禮儀生活、村子裡的鄰居不乏神父、修女……「我感覺很接近天主」,周神父形容,「堂區神父很疼錫小孩子,常與我們聊天和分享食物。」 「我該作甚麼?」 十歲加入輔祭會、中學加入青年會,善會生活中,天主埋於周神父心中的聖召種子開始萌芽。「穿上祭衣,我感受到奉獻和服務的喜樂;加上與神父、修士的接觸日增,看見他們的生活見證,我開始有奉獻的心。」他本希望中學畢業後加入修會,但考慮到自己是家中長兄,有照顧六個弟妹的責任,於是決定優先照顧家庭,擱置聖召的念頭。 服務的心火並未因此而熄滅,他本來以掙取生活為目標,考進會計系,但因服務的熱切,他轉系修讀護理。考取護士專業資格,他進入社會工作、談戀愛,但心中始終感覺有所欠缺。「天主從沒有停止召叫我」,周神父續道,「我就像福音中的富少年般,一直在思考我該作甚麼。」 直至1995年,那年,他二十歲出頭,參加了在馬尼拉舉行的第十屆普世青年節(世青)。「我心裡有一團火」,於是他知道時候到了;起初家人並不贊成,「但我知道不加入修會,自己內心不會得到平安。」於是周神父放下一切,跟隨天主,加入聖言會。他懷著感恩之心,希望往普天下去傳福音,「天主讓我這麼幸福,我期望作祂的見證人。」 「是我。不要怕!」 福若瑟神父(1852-1908)是該會第一名海外傳教士,當時他傳教的地方就是中國。「我們形容中國是我們修會的初戀」,周神父笑道,「我也希望跟隨聖福若瑟神父的足跡,到中國作見證。」2000年,當時還是修士的他如願以償,來到香港。「其實當時有擔心,因為我從未試過出國,也未曾乘過飛機,一切都是新事物。」但他相信天主的指引:「不要害怕,只要信。」 香港,一個語言、文化、習俗全然不同的城市。他在香港修讀中文和神學,一切殊不容易,「我也覺得這事不簡單,我自己也意想不到,必定是聖神的引領。」他補充,「當你回應天主時,祂會給你特別的恩寵,而過程中,祈禱和努力不可缺少。」修會的兩年海外訓練計劃結束,周神父決定留在香港,「天主既派遣我來,我便在這裡實踐使命 !」 「和青年一起是我最開心的時間」,因此周神父亦深信天主給他特別的恩寵,作青年的同行者。他擔任青年善會的神師,亦是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委員,「但我認為我在他們身上得到的,比我付出的多。」在他眼中,年青人重要、珍貴,「他們就像富少年,渴望真理,在尋找能回答他們疑問和渴求、陪伴他們的人。」 「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 !」 今年七月,周神父將帶領香港教區團,前往巴西里約熱內盧參加第二十八屆世青,他認為每次世青都是甜蜜而美麗的旅程,有辛苦的時候,但「超級開心」。數以百萬計的公教青年從世界各地而來,他們彼此不認識,但他們滿懷喜樂地團聚,以不同方式和語言表達同一信仰。「你能感受教會的普世性、共融和合一」,各國青年亦在世青期間接受教理講授,參與禮儀和靈修活動,周神父表示,「這也鼓勵我們為普世教會做一些事。」 是屆主題為「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參瑪28:19),勉勵青年發揮傳教士精神,使更多人認識耶穌基督。傳教士不一定是神父、修女,你和我也可以。「你經驗到天主的愛和犧牲、天主在你身上的恩賜,從而轉化更新,然後與他人分享耶穌如何改變了你、為甚麼你如此快樂,讓他們也能感受到天主」。周神父肯定信仰分享和實踐基督徒精神的行動,「這樣你已是一名出色的傳教士!」 經驗今屆世青,巴西並不是唯一選擇。教區同步進行在港世青,由本月開始青年聚會,並將於七月在本港與巴西世青參加者同慶為期一週的會期。「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周神父道,「你能接觸來自不同學校和堂區,但擁有同一信仰的青年,分享彼此的信仰故事。」他續道,「一齣電影也只是一個大約兩小時的故事;分享數百人的故事,你能在哪裡找到?」(澄)        第二十八屆普世青年節及在港世青詳情:  http://dychk.org/wyd2013.asp 或 https://www.facebook.com/WYD2013HongKong     
kjy03_20130120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01.20
阿松爺爺與哎喲奶奶
  阿松爺爺家有一棵柿子樹,結出的柿子好甜好甜。可是,他從來不肯與別人分享,村子裡的小朋友們看著他吃甜甜的柿子,都羨慕得流口水了,阿松爺爺很得意。 不久,隔壁搬來了一位哎喲奶奶。哎喲奶奶見到阿松爺爺家的柿子樹,說:「哎喲,柿子看起來好好吃喔!」阿松爺爺便把自己吃柿子剩下來的柿子蒂送給哎喲奶奶,她很高興的謝過阿松爺爺後,回家去了。阿松爺爺覺得奇怪,便偷偷地隔著圍牆觀望,發現哎喲奶奶用柿子蒂做了一只陀螺,正在興高采烈地和一群小朋友打陀螺呢,小朋友們都很羨慕,也很想要一只柿子蒂陀螺。那怎麼行,阿松爺爺趕快跑回家,把所有的柿子採下藏起來。 哎喲奶奶和小朋友們來找阿松爺爺要柿子蒂,發現柿子都不見了,又高高興興的把散落在地上的葉子拿走了,她教小朋友們做葉子項鏈、葉子娃娃和葉子王冠。葉子用完了,阿松爺爺怕哎喲奶奶又來要,趕快把葉子都打落藏起來。哎喲奶奶撿回地上的樹枝,串起面粉糰燒烤,請小朋友們一起吃。阿松爺爺怕哎喲奶奶又來要,急急忙忙砍掉了所有樹枝,這樣一來,柿子樹被砍得只剩一個樹椿了⋯⋯。 圖畫書《阿松爺爺的柿子樹》的文字作者須藤麻江,運用對比的手法生動的描述出哎喲奶奶的樂於分享與阿松爺爺的慳吝,並以重複的句式強化人物的性格特點。哎喲奶奶的口頭禪是:「哎喲⋯⋯真的耶,我從來沒看過這麼棒的(柿子蒂)呢。真是謝謝你。」而阿松爺爺常常想不明白: 「拿到(柿子蒂),有甚麼好高興的啊?」「我得趕快採取行動,那群孩子一定會來跟我要(柿子蒂)的,我的寶貝(柿子蒂),誰都別想要。」小朋友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趣味。 與文字相配合,圖畫作者織茂恭子設計的場景十分簡單,故事發生在阿松爺爺與哎喲奶奶家的院子裡,以柿子樹和土地為主要背景,間中出現阿松奶奶家的圍牆和房屋的一角。整個畫面以橙黃色為基調,明亮、溫暖, 充滿了健康的、泥土的氣息。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看起來都是「土土的」,臉蛋上有著健康的兩團紅暈,是生活在鄉村,與大自然和泥土親近留下的印記。幾乎在每張畫面裡,哎喲奶奶的眉毛、眼睛和嘴巴都是笑得彎彎的,看起來她每時每刻都很開心。只有在看見柿子樹被砍掉了的那一刻,她才瞪大了眼睛。阿松爺爺頭髮直立著,表情非常豐富:得意的樣子、納悶的神情、好奇的偷看;採柿子、打樹葉、砍樹枝時的匆忙;傷心的哭與開心的笑⋯⋯,每一個神情與動作都充份表現出他複雜的心理活動。另外,畫面中有一只小貓總是和哎喲奶奶同時出現,時而參與小朋友的玩耍,時而在一旁觀望,神情擬人化。人物、動物(小貓)與植物(柿子樹)一同出現在這本圖畫書中,亦從側面呈現出鄉村生活中人與土地,與植物、動物互相依存、互利共生的面貌。 這是一本讓孩子們體會「分享」(s h a r i n g)與「積極思維」(positive thinking)的圖畫書。阿松爺爺擁有一棵柿子樹,因為害怕與別人分享,他最終失去了柿子樹。哎喲奶奶剛好與他相反,她不僅喜歡與周圍的小朋友們一起分享她的所得,還是個「樂天派」,既使得到的並非是自己預期想要的,也總有辦法化腐朽為神奇,讓自己與身邊的人都快樂。 學習分享,擁有樂觀的心態與積極的思維方式,會否幫助小朋友面對與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呢?雖然故事中的哎喲奶奶又樂觀, 積極又充滿創意,但她能讓阿松爺爺的柿子樹重新長出來嗎?還是必須要靠阿松爺爺自己呢?在讀這本故事書之前,爸爸媽媽不妨和孩子們一起想想看:如果你是作者,會為這個故事寫下一個怎樣的結局呢?   
kjy13a-20130120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3.01.20
科學奇幻,我的老師是外星人
  有學生讀者看了本欄介紹科幻小說,大感興趣,請筆者介紹一些適合高小水平,有外星人出現而又有趣味的故事。 青少年喜歡看科幻故事,又想看有外星人的內容,趣之所在,理所當然。 一般而言,科幻電影或小說可分為兩類:  一是「科學幻想類」(Science fiction)。電影《2001年: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尊重我們所認識的宇宙,也較符合科學法則,對太空旅行在科學上的細節一絲不苟。電影上映後隔年, 片中所述的許多細節,就在征月旅程重演。 另一是「科學奇幻類」(Science fantasy)。電影《星球大戰》(Star War)與前者不同,它不管甚麼科學原理,也不在乎重力、缺氧或光速等太空旅行的基本道理和細節,片中所描述的科技力量令人目瞪口呆,「科學奇幻片」充滿新奇趣味,較受一般觀眾和讀者歡迎, 自屬正常。 科學幻想和科學奇幻小說或電影,皆以外星人為主要角色,是百年來人們的科學想象對象,不論大人或小孩往往有「外星人三問」:  一是外星人的樣貌是怎樣的?  威爾斯(H. G. Wells)傳世科幻小說《宇宙戰爭》(The War of the Worlds),以其生花妙筆,把火星人描寫得像章魚似的,長著大大的頭顱,長長的觸鬚,栩栩如生。 威爾斯根據十九世紀末期人們的科學認知,作出其章魚形火星人的想像,自有其根據。因為火星的引力只為地球的38%,故火星人其觸鬚雖細長,仍能支撐其體重,因為火星的體積,只有地球的15%,由此而引起的環境和條件,使不少科學家推斷火星人的腦部較地球人發達。 外星人的存在方式,在科幻電影或小說中,可謂千奇百怪,不一而足。例如:  在《E. T.)中的外星人,大頭大眼,身體矮圓。 在《火星任務》中的外星人,體態修長。 在《異形》中的外星人則長滿黑色甲冑,嘴流腐蝕性液體。 二是外星人是不是比地球人更有智慧!  科幻小說的作者一般喜歡根據不同星球的環境和條件,創造出不同類型的外星人,並習慣把外星生命角色的智慧水平,置於超越人類智慧的高度,以符合人們擔心外星人侵略的想像。 三是外星人是善還是惡?  這是每本以外星人為主要角色的科幻小說或電影都要處理的重要問題,亦為故事情節關鍵所在,答案不一,令人懸念。 本期介紹少年科幻小說作家高維爾(Bruce Coville)的趣怪作品, 一是「我的老師」系列(My Teacher Books),其中《我的老師是外星人》,外星人不但來到人間,更進入課室,成為故事代課老師。梁嘉霖同學有該書首章翻譯推介,值得一讀。 高維爾的另一《魔法小店》系列故事(Magic Shop Books),亦是充滿奇幻趣味, 谷旻軒同學翻譯了該系列第一本書《怪獸孩子》首章,亦值得一讀。  
kjy04a-20130120
icon34
寫作魔術室
2013.01.20
為何要「加油添醬」
記敘文的生命在於「真實」。必須有真情實感,虛假不得。記事的文章也就成為作品的基礎和主流。於是,那些富有想像力的文人加添了很多想像、虛構的成分,將它發展,成為更為豐富的文體,包括民間的傳奇、演義、寓言、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童話、小說、故事⋯⋯小說中,又有長、中、短、小之分。 其中,「故事」就有生活故事、童話和幻想故事等之別。故事與小說最大區別,是故事比小說更加注重情節,更加完整,講求有頭有尾,更加引人入勝,更講求大眾化。目前香港一年一度的「香港學生中文故事創作徵文比賽」,同學們不妨試試參加。小學高小組(4-6年級)要求900字,初中組要求1200字,高中組要求1600字。注意字數要求以外,每年比賽前還設有關講座,可以去聽。 一篇故事該怎樣寫呢?要說的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故事必然要加上虛構,虛構又來自豐富的想像力。為甚麼要虛構呢?主要生活中極少完整的、現成的故事;或者,雖然事情完整,但如實記敘下來又缺乏了意義,因此必須「改編」,而改篇就是虛構,就是一種「加油添醬」的功夫。 簡單舉例:媽媽到街市買菜,買了很多菜,見到很久沒見面的校友,她境況不好,彼此聊了很久,媽媽感慨很多。後來又到圖書館借書,把菜忘在電梯,竟然回到家才記起,倒回去找,已經找不到了。事情可說很完整,也很雜,但缺乏意義。寫成「故事」就必須適當改編,將媽媽到街市買菜遇見校友。聽她對艱難生活的敘述,作為一種靈感的觸機,大幅度改編虛構:例如校友家庭變故,她必須自食其力,每天拾荒,不願接受施捨,從中描述了一位女性的倔強個性。這樣的故事就富有意義。 虛構來自想像力。中國最出名的古典名著《西遊記》,其中只有唐僧到西域取經是真實的,其他三個人物和所有情節都是虛構的;《三國演義》有歷史根據,但經作者加油添醬的改編,已經和歷史事實不一樣了。 經常閱讀、思考,就是協助我們的想像力長上翅膀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