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4_20240225bf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4.02.25
喜樂中學 - 文章
愛的教育    在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中,英子因為賴床不願上學而被爸爸責打,最終還是乖乖去上學,從此也沒有再遲到過,而文章中的爸爸最後都表達了對英子的關心。我認為這也算是一種愛的教育方式。   對我而言,適當的責打不但可以對孩子起到警示的作用,讓他們明白自己的錯誤才是最重要的。當然,一味地打罵孩子也絕對不是愛的教育方式。這樣不但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有機會導致孩子產生暴力傾向。相反,過度的溺愛也不見得是正確的教育方式。例如,對於孩子消費欲望的有求必應和盲目地支持他錯誤的行為,也容易促成孩子不正確的道德觀念或自我中心過大的問題,從而走上歧途。   在我的心目中,正確的愛的教育是傳授孩子正確的思想、適當地支持及培養孩子的興趣、鼓勵和讚美,當然還有在孩子做錯事時的懲罰和提點,用心了解及聆聽孩子的意見。當中最重要的是理解及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決定,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對待事情都有各種不一樣的意見,即使無法做到完全的理解,也需要基本的尊重。   總括而言,愛的教育絕對不是極端地讓孩子全部聽從家長的想法。在不同的事情上,都需要耐心的尊重、理解及引導,我認為這才是愛的教育的真諦。   李梓晴 石籬天主教中學 3D
kjy14_20240204 Bf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4.02.04
喜樂中學 - 文章
慈青外展愛德服務 —— 聖誕送暖行動   今天(12月15日)是充滿意義的一天,不是因為畢業,或是獲獎,而是我參加了本校宗教、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舉辦的義工活動。 今天晚上,由我十分尊敬的黃校長及老師們,以及一些教友義工,帶領我們到灣仔區探訪有不同需要的長者及街友,派發他們需要的物資,如口罩、杯麪等,或者可以暫時紓緩他們日常生活的壓力。   羅國輝神父在活動前提醒我們,在探訪長者和街友的過程中,要保持謙卑和尊重,不要妄下判斷,細心聆聽他們的故事,要與他們做朋友。我們應當仿傚耶穌,因為耶穌都是與我們做朋友。耶穌曾說過:「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正是這樣的意思。   探訪的過程,有一位長者令我十分深刻的。與那位婆婆在傾談當中,了解到她除了需要生活上的物資之外,也需要社會的關懷。我明白這個社會上,我們的心靈都需要平安和喜樂,我們應當為身邊人多做一點好事。古人有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在這一次活動中,令我明白了世間的疾苦無處不在,我們有能力的話,應該多關心這一班社會上弱勢社群。我下定決心,在往後的日子裡, 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經過今晚的活動, 我亦明白對比這一群弱勢社群,我現在的生活環境十分幸福,我應常懷感恩的心,感恩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所有人與事。   鍾詣豐 香港鄧鏡波書院 F3A
kjy11_20240128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4.01.28
喜樂中學 - 動態
明愛馬鞍山中學•愛德閃亮銀禧校慶   (本報訊)明愛馬鞍山中學於去年12月15日舉行了25周年校慶慶典活動,節目豐富,當天除了矚目的綜藝晚會,亦在校內設置了香港醬料業文物展覽及以醫護為主題的不同攤位, 吸引了眾多嘉賓的蒞臨。綜藝晚會以愛德閃亮為主題, 學生們以戲劇穿插形式串連不同的表演項目, 包括流行樂隊、二胡、豎琴、日本群舞等。別開生面的演出向觀眾展現該校學生的才情。   綜藝晚會主禮嘉賓之一的香港明愛總裁閻德龍神父致辭時,高度讚揚學生們的表現,稱讚學校用心管理,不遺餘力推行品德教育。閻神父表示,希望明愛馬鞍山中學繼續不斷進步,事事全力以赴,並寄予學生們保持三個「心」:單純的心、專注的心及與人分享的心,用愛去改變自己,活出幸福的生活。最後,全體師生合唱〈明愛伴我行〉,場面溫馨感人,彰顯了明愛馬鞍山中學的凝聚力,活動在歡笑聲和掌聲中圓滿落幕。(教)   聖母玫瑰書院•公教教師日   (本報訊)聖母玫瑰書院宗教教育組於1月2日下午舉行天主教教師日,參加者前往大澳永助聖母小堂朝聖及進行靈修,主題為感恩。   當天,一行人在大澳享用午餐後,前往大澳永助聖母小堂朝聖。學校邀請了主顯堂區助理主任司鐸周安智神父主持感恩祭, 一同慶祝天主之母慶日。周神父在講道中提及感恩需要讓人感受到真實的愛,勉勵各位教友老師應教導學生甚麼是天主的愛,並把愛傳播給他人,這樣心靈就能得到平安和喜樂,周神父亦邀請眾人為學生及家庭祈禱。隨後,周神父更擔任導賞員,介紹「慈悲耶穌」畫廊和小堂獨有的大聖若瑟像。   在團體及個人靈修的部分,參加者發掘在日常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事及天主的恩典,並反思作為基督徒,如何以感恩的心回應天主的愛。周神父亦教導眾人大笑瑜珈的技巧,讓他們把技巧傳授給學生,為他們帶來喜樂。(教)   瑪利諾人之約•尋根之旅   (本報訊)瑪利諾修院學校12名來自天主教同學會的學生,於1月19日,前往觀塘翠屏道的耶穌復活堂,進行了一次「尋根之旅」。這次活動不僅是宗教文化的探索,更是瑪利諾人之間的一次深刻交流。   在耶穌復活堂的參觀中,Sister Sue Glass MM為學生深入講解了該聖堂的歷史和文化意義。透過Sister Sue的敘述,學生們了解到耶穌復活堂在地方歷史上的重要性,及其在瑪利諾社區的發展歷程中佔著的重要地位。 參觀完耶穌復活堂後,觀塘瑪利諾書院的學生代表帶領瑪利諾修院學校的學生參觀了校園幾個具有宗教特色的設置,包括耶穌像、馬賽克壁畫及油彩壁畫。宗教設置反映了學校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蘊,也讓來訪的學生感受到了瑪利諾人的精神和傳統。   這次 「尋根之旅」旨在讓瑪利諾人更深入了解和體會瑪利諾社區的文化和自己身份。通過參觀耶穌復活堂和觀塘瑪利諾書院的宗教設施,兩校學生加強了彼此之間的聯繫和共同體感,亦開拓瑪利諾社區更多互相聯繫的機會。(教)  
kjy14b_20240128_f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4.01.28
喜樂中學 - 文章
母親的呼喚   兒時我最期待的就是那一聲母親的呼喚。   我是一名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小的時候母親為了生計,迫不得已把我寄託在外婆家,獨自外出工作。媽媽在外工作養家活口,我要靜候漫長日子才能相聚。   懵懂的我,毫無時間概念,總喜歡跟在外婆尾巴追問媽媽在哪兒呢?媽媽甚麼時候回來?口裡總嚷著「外婆! 我想媽媽了!」當外婆聽了,她總是說:「快了 !快了!」但我從不懂得何謂「快了 !快了又是多久﹖」只知道每天放學,坐在家門口的小台階上,日復一日的等待媽媽回來,我深信,媽媽會回來的。   那天放學,我如常走在回家的巷子,可這次我看見遠遠的巷子出口站著一個熟悉的身影。未幾便傳來母親呼喚我的乳名,聲音帶著焦灼的溫柔。隨著那清脆又響亮的聲音, 我飛奔過去撲進媽媽的懷裡,眼淚止不住禁的流了下來。媽媽的一聲呼喚,是久逢乾旱的甘露,「媽媽 !我想念你啊 !」   媽媽叫喚我的聲音,是兒時最動聽、最窩心、最甜美,能直達我心房。   每次媽媽回來都會為我帶來很多新衣服和零食。年紀小難以抗拒這些禮物,總是愛不釋手,所以在媽媽回家的這短暫時間裡,我的臉上總是充滿燦爛的笑容。她總會抱著我問:「在家開不開心?校園生活愉快嗎?有沒有被人欺負?」我總是以善良的謊言回答:「很好很開心呀 !」因為我知道媽媽唯一的牽掛就是我、唯一擔心就是我,我不想她在外工作還要終日牽腸掛肚。   可惜,媽媽只能停留幾天,轉眼又要離開。別離時, 她總會送我去上學,到校門口時,就會仔細叮囑我「有甚麼事一定要找外婆,不要憋著 !」她要直到我說好,才會安心的讓我進校門。每當這情景出現,便暗示她即將要離開。果然放學後家中已再沒媽媽的身影了。   小時候從不懂得媽媽不辭而別的理由,直到長大後才知道原來是捨不得。   此刻,我又開始日復一日坐在台階上等著那一聲媽媽的呼喚……   周紫依   天主教新民書院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