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5b-20130113
icon38
Snapshots of England:A-Z
2013.01.13
HARRODS
Harrods department store is one of my favourite stores in London. It is the largest department store in Europe and probably the most famous one in the world. I am always fascinated by its size. In fact, I have only visited around twenty departments out of its three hundred departments although I have been there a few times. All sorts of products like perfume(香水), electronics( 電子產品)and clothing can be found in Harrods. I meet lots of tourists whenever I go there. According to some reports, up to almost 300,000 customers are in the shop on peak days.  The department I love visiting the most is the food hall. It is the most luxurious (奢侈的)shopping market in the world. You can buy cheese, meat, fish, vegetables, prepared food and even ostrich(駝鳥)eggs there. As I am spoiled with so many options, I sometimes find it difficult to make up my mind as to what to buy. There are some small eating-places in the food hall. They serve fresh Japanese raw fish, oysters(蠔)and some other delicious hot dishes.  Harrods is also famous for its window dressing. There are different themes all through the year. Each theme is presented in a very creative and attractive way. People love to take photos of them. The theme for this Christmas is Disney princesses. Ten princesses from Disney stories ranging f r om S n o w Wh i t e t o Mu l a n a r e o n display. They all wear long, elegant and fanciful evening gowns, look modern and beautiful. In fact, all their gowns were designed by top fashion designers. 
kjy01_2012093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9.28
幽默小故事 發揮大創意 王安如 王如茵姊妹 學生中文故事創作比賽 奪亞
 (本報專題)電子產品化身為魔鬼的禮物、鞋子懂得開口說話⋯⋯這是創作的世界,創意無邊界。只要你敢想像,甚麼事也有可能。王安如和王如茵兩姊妹年紀相差兩年,卻同樣喜歡寫作。今年,他們雙雙在康文署舉辦的「2012年學生中文故事創作比賽」中奪標,分別在高小組及初中組取得亞軍。 細心觀察 大瞻創作 創作靈感來自身邊的一事一物,只待我們細心觀察。就讀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小五的妹妹安如,得獎作品〈魔鬼的禮物〉講述主角陳先生一家原是十分融洽美滿,因著魔鬼送來高科技產品作禮物,完全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安如表示靈感來自日常生活,「我留意到現代人很沉迷電子產品,在交通工具和家裡也是。」 安如的故事中亦出現了不少有趣獨特的角色,例如魔鬼速遞員一角的靈感就是從電視劇集得來。她補充,為故事中的家庭安排一對貓狗作寵物是為了突出他們的和諧,「我覺得美滿的家庭都會有寵物,才算完整,而且貓貓狗狗會鬧出很多笑話!」她希望藉自己的寫作提醒讀者重視與家人的關係,「都市人應該反省有沒有因為高科技產品而忽略了天倫之樂,我們應該花多點時間陪伴家人呢!」 姐姐如茵是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的中一生,她的得獎故事〈枱底的對話〉藉富有太太光顧平民化餐廳,與其他客人同枱吃飯,從而展開三對鞋子在飯桌下的對話。富太太的名牌高跟鞋以貌取人,看不起同桌一對父女所穿的「白飯魚」(廉價的平底布鞋)和涼鞋,並沒有見到背後窮爸爸為給女兒買一雙涼鞋所需要付出的許多汗水和努力,也沒見到父女對鞋子的愛惜,最後更被主人隨便拋棄,流落堆填區。 談到創意靈感的來源,如茵表示她每天上學都經過一條繁忙的天橋,觀察到人們腳上的鞋子大不同,「我看見有些人的高跟鞋很漂亮,有些人卻只是穿拖鞋。」所以她靈機一觸,想到以鞋為題材,去反省香港人是否太注重物質生活。「我希望讀者明白不一定要穿名牌才會開心,很樸素的衣服只要穿得有心思也可以很好看。有錢,不一定是最好的。」 珍惜經驗 獎項為次 姊妹倆閒時愛閱讀,經常跑到圖書館去,簡短小故事、成長故事、偵探小說通通都愛看。訪問當天,她們對本報的會議室書架上各類書籍深感興趣,更一度詢問本報記者可否借來看看。安如認為閱讀對寫作非常重要,「從書本可以學到好的詞彙和文句,也能參考別人的寫作手法,對寫作很有幫助。」但她們強調創作並不是為了得獎,二人同聲道:「得不到獎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過程中取得的寶貴經驗。 創作的過程中,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亦不可缺少。媽媽經常鼓勵小姊妹多閱讀、多寫作,也會讓她們到書局選購喜歡的書籍,給她們自由發展的空間。七月二十一日在中央圖書館舉行的頒獎典禮,除了爸爸媽媽外,疼愛她們的祖父祖母亦來參加,給小姊妹一份認同和讚賞。除此之外,身為天主教徒的安如和如茵亦相信生活中還有天父的守護,「我們覺得天主在天上,時時保守我們。」 談到未來,喜歡和小朋友相處、好動活潑的妹妹安如,期望跟媽媽一樣當教師。至於姐姐則希望成為一名心理學家,幫助有需要的人,「因為他們幫不到自己」,如茵道。創作不單需要創意,也需要配合廣泛的閱讀和紮實的語文基礎。實現夢想亦然,要敢想敢試,但也需要努力和堅持。(澄)   今年是香港公共圖書館第十八年與香港兒童文藝協會合辦該項比賽,以提高學生對文學創作和欣賞的興趣。比賽分高小組、初中組及高中組,題材及創作形式不限,讓學生發揮想像力。 <惡魔的禮物>節錄 片內有陳生一家的樣子,可是,他們竟都帶著厚厚的眼鏡,指頭腫脹,家中還有很多老鼠走來走去,而小狗多士則奄奄一息......忽然,大家都恍然大悟,這將是他們沉迷電子產品的惡果。他們大吃一驚,決定不再沉迷這份「魔鬼的禮物」。 <枱底的對話>節錄 當地盤工人和女兒吃過飯離開飯店時,經過跌坐在街角的高跟鞋,「白飯魚」布鞋便跟小涼鞋說:「只要主人真正愛惜我們,當一對舊鞋,不是比當一對被遺棄的名牌高跟鞋更幸福嗎?」
kjy02-20120506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5.06
聲影情意交流融會 學校電子學習試驗計劃 中小學分享初階段成果 2
  荔景天中 教學相長 實踐資訊素養 四月下旬,盧詠琴校長偕電腦科主任/資訊科技教育主任劉家倫和四位中一學生,接受本報訪問,分享試驗計劃的初步成果,及應用資訊科技於學與教方面的經驗。盧校長表示:「本校於2008年獲選為香港教育局的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與其他學校分享資訊科技教育經驗。當時,劉家倫主任曾半職借調到教育局工作。我看到青少年都喜歡接觸電子產品,適當地運用電子教材媒體,有助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試驗計劃中,該校與香港教育學院合作,通過將資訊素養結合綜合人文學科的學習,提升學生資訊素養的素質,為學生日後修讀新高中的通識科時,作更好的準備。   該校的試驗計劃名為「以電子學習模式實踐資訊素養教育於綜合人文學科」(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 practice in Integrated Humanities through e-learning)。學校全級中一年級學生參與,為期三年,他們在綜合人文學科中使用電子學習工具,進行以討論為主的學習活動,從中體現協作學習,並利用網上的學生系統分享學習的成果,及在同學間組建學習社群。   在綜合人文學科課堂上,四位受訪學生正在學習「英治下的香港」。計劃中,師生以討論模式上課,探討課題;在討論單元方面,則以電子學習模式上課。張錦佩同學最喜歡的部份是製作概念圖:「我們以三人為一組,先在網上搜集資料,經過綜合和篩選資料的程序,然後以電子教學工具繪畫概念圖,這有助我理解課題。」李卓南同學和葉詠翹同學則樂於利用手提觸屏式電腦的攝錄鏡頭作報告錄影,詠翹說:「在課堂上,各小組即時錄製演示,同學可藉此互相交流意見。」老師於系統觀看各組同學的報告錄影作出評論和指導,而學生更可以討論區形式進行延伸討論。李海明同學與組員以電腦製作簡報,他認為電子學習不但增加學習過程的互動性,也增添不少趣味。    提起資訊素養的概念,四位學生並不陌生。劉主任補充說:「在中一年級的電腦科中,學生必需學習掌握資訊素養的能力,如在網上搜尋資料的方法和應用資料的道德操守等。2009年,本校有份參與『發展課堂活動及評估工具通過科學科/常識科提昇學生資訊素養』研究計劃,這是教育局委託香港大學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CITE)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計劃。這次經驗十分難得!」卓南和錦佩齊聲表示,透過試驗計劃,實踐他們所學的資訊素養的概念,卓南以認真的語氣跟記者說:「我們不能盡信網上所得的資訊,必須細心分析資料,這樣的訓練有助增加我們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該校於五月初,為中一學生舉行綜合人文學科校外考察,地點是位於港島中區的聖公會聖約翰座堂,讓學生透過參觀歷史建築物,探討和了解殖民地時期,在英國政府統治下的中國人的生活狀況。參加活動的學生應用平板電腦ipad 2,使用那裡的導賞系統,劉主任說:「學生應用ipad 2瀏覽相關資料,回答引導問題,並記錄有關的多媒體資訊,如影片、聲音等。藉著校外考察,學生可在歷史地點作親身體驗,而電子教材和資料作輔助的角色,加深他們對課題的認識。」   盧校長喜見試驗計劃的初階段發展,循序漸進:「早前,教育局副局長陳維安到校觀課,此外,不少友校亦曾到訪觀摩,為本校師生的教與學方面,起了鼓勵和刺激的作用。香港教育學院支援本計劃的教師專業培訓,我們更邀請十多間天主教中學,一同參與培訓,分享所學。我期望三年的計劃裡,學生和老師一同成長,教學相長。」(仨)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資訊化的社會,各國許多教育機構紛紛指出資訊素養是二十一世紀必須具備的能力(Andretta, 2005; Breivik & Senn, 1998; Eisenberg, Lowe & Spitzer, 2004; Partnership 21st century skills, 2003)。資訊素養中所謂的「資訊」並不只限於電腦資訊,而是廣泛地包括了圖書、圖像、電腦及多媒體等各種的資訊來源。而素養亦並不單指是技術操作方面,而是包括分析、整理、判斷、創新、溝通和評估及使用操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資訊素養定義為個人必須能夠識別所需的信息,知道如何找尋、評估信息的質量,存儲和檢索信息,進行有效地和道德地使用信息和應用信息,以達至創造和交流知識( UNESCO, 2008 )。   (資料來源:「發展課堂活動及評估工具通過科學科/常識科提昇學生資訊素養」研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