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8_20160529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6.05.28
創作天地〔2016.05.29〕:文章 2
一封信 親愛的舅父舅母: 很久不見了,你們好嗎?你們已移居美國三年了,我十分掛念你們。 我想和你們分享我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上星期一,我入選了學校的足球隊,教練還說快有足球比賽了,提醒我們加緊練習。但是我只能夠在足球場上練習一小時,因為我最討厭的評估即將來臨,媽媽要我練習足球後温習三小時,在評估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將來升讀一所好的中學。 雖然評估是很辛苦,但是,「先苦後甜」,評估後,學校有很多精采的活動,運動會、師生旅行、參觀活動……我還在運動會參加了擲木球比賽,十分興奮。你們知道嗎?媽媽雖然要上班,但她也沒有請補習老師替我温習,她親自替我補習呢。媽媽很偉大,我也很想感謝她。 時間不早了,我要準備睡覺,下次再談吧!盼望你們早日回來,探望我們。 祝生活愉快 外甥         善翹敬上 十月五日 黃善翹 海怡寶血小學 四勇   傳統與創新 傳統,有傳承延續性質的社會因素,世代相傳。創新,推陳出新。包袱,累贅或負擔。包袱這詞語,怎能將傳統和創新連接起來呢? 農曆新年、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擁有悠長的歷史。現代的人喜歡推陳出新,或許一百年後,這些傳統節日已徹底消失了。現今的人喜歡跟潮流,他們或許覺得棄舊迎新是一件正確的事。我卻不認同。 既然中華文化已有這麼長的歷史了,為何這些文化不能保留呢?也許,中華文化有幾千萬年的風土習俗,傳統這兩個字怎能輕易抹走呢?農曆新年的民間故事,年獸也是中國傳統的一部份。傳統見證著我們成長,由祖先時期開始,現在還一直伴著我們。身為後輩,我們應否將這些中華文化承傳下去,讓傳統得以延續呢? 現今科技愈來愈發達,電子產品無處不在,足以證明創新是厲害的。我們生長在一個資訊科技發達的城市,必定是一件好事。但科技愈來愈進步的同時,我們又是否忽略了傳統呢? 傳統是否科技創新年代的包袱?當然不是。與其說傳統是創新的包袱,不如將兩者結合。先舉一個例子吧!網上購物就是將傳統概念,加上創新的元素,這種購物方式既節省時間,又能選購多類型的物品。 我覺得「創新」承襲了「傳統」的優點,可以將它演化成為更美好的事物。傳統與創新是相輔相承的。 吳穎翹 嘉諾撒聖心學校 六B   電梯先生 由於人們繁忙急趕,港鐵車站裡的電梯上,往往排著長長人龍,人們多喜歡使用電梯。一天晚上,電梯先生看到每個在電梯上站著的人,像俯首稱臣般依靠著他,電梯先生感到沾沾自喜,不禁嘲笑身邊的樓梯小姐。 電梯先生自豪地說:「樓梯小姐,你看!不論小朋友、成年人、長者,乘客通通選用我來為他們服務。看來,我的價值真是重要!人們知道我確實幫助他們節省時間呢!」 樓梯小姐聽到電梯先生口出狂言,她不服氣,說:「但若發生火警的時候,人們就會爭相使用我,因為我才是他們逃生的通道呢!」電梯先生反駁說:「這不過是個別的意外事件!」樓梯小姐繼續說:「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健康的人多會藉著我來鍛煉體能,令他們的身體更強壯和健康。反觀你的活動能力,受到開啟時間限制,職員會定時關掉電源,停止你的運作能力。」電梯先生搶著反駁:「我提供的服務既快捷又方便,這是你完全比不上的!」 經過一輪爭辯後,電梯先生和樓梯小姐發現彼此各有長處。最後,他們和好如初,合力為人類服務,協助人類達至更舒適的生活。 敖凱童 聖嘉勒小學 四P   友誼的考驗 一天常識課時,老師容許我們自行分組做專題研習,大家都十分高興。我們和自己的朋友分組後,便開始討論做甚麼主題及分配工作。每一組的同學都很合作,想盡力把專題報告做好。一開始,我的一組討論得十分和諧,各人輪流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討論主題時,小英和我發生了爭執。 小英說:「我要做這個主題,你不要再說了!你真的不配做組長,你思考力弱,提出的意見根本沒有說服力,孤陋寡聞!」 我老羞成怒,說:「林小英,你不要再罵我了!你自己也是一樣,完全不理會別人的感受。別人想發言,你卻不聽別人的意見,只會說別人的意見不好,硬要別人服從你的話。你實在太自我了!你這麼能幹,你自己一個人做吧!」同學們都不知所措,吳老師見狀,大聲地說:「第五組同學,小息到教員室找我。」我們都很後悔。 小息的鐘聲響起,大家便跟隨我到教員室找吳老師。吳老師耐心地教導我們不應因小事而吵架,這樣會傷害彼此的友誼。我們要團結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經過老師的循循善誘,我們學到了不少道理。小英紅著臉跟我說:「晞曈,我們還是好朋友嗎?」我點點頭說:「當然,我一定會努力改善我的缺點。」我們都開心地笑了。經過這件事後,我和小英的感情比以前更好,希望以後我們都能和諧共處,互相包容啊! 柯晞曈 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六B   我愛夏天 夏天,藍天白雲是個看海的好日子。我們一家五口興致勃勃地到海灘玩沙。我和弟弟各自拿自己的水桶和工具,急不及待地衝到海邊,爭奪一片好地,興建自己的沙城堡。「哎呀!」弟弟皓喬摔倒了,我和竣喬回頭看,同聲驚叫:「這是甚麼?」原來是海龜卵。幾隻小海龜正在破卵而出,努力向大海進發。 可愛的小海龜令我們著迷了。不知不覺地,我們都跑到海邊,牠們游到海中央後消失了。我們立即跳進水中尋找牠們,一個大浪把我們拉進海洋深處。 當我們感到很害怕時,海裡傳來一位老人的聲音,原來牠是海龜爺爺。他說:「謝謝你們護送海龜子孫到大海,為了感謝你們,我會帶你們在海中遊覽。」海洋裡的景色十分美麗,色彩繽紛的珊瑚令人目不暇給。我們自由自在地暢泳,很寫意。海洋裡,水母群在跳舞,手舞足蹈,小魚在我們身旁游來游去,像要和我們玩捉迷藏。遠遠看到一個大黑影子,原來那是一條座頭鯨,牠輕輕擺動了一下尾巴,我已感受到牠的霸氣了。我們隨水沖到石頭,海龜爺爺突然叫我和弟弟快躲藏起來。原來是鯊魚來了,牠如海盜般在尋找食物。「哎呀!」弟弟皓喬嚇叫起來。鯊魚發現了我們,牠張開大口衝過來,我們拼命地游,希望盡快擺脫鯊魚的追捕。 「姐姐,快起床!快起來啊,我們要上學了。」原來我在作夢,幸好弟弟及時叫醒我,不然我已當上鯊魚的早餐了。 梁凱喬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四A   我的校園生活 校園是一個充滿歡樂的地方,為我們提供多姿多采的活動。我的校園生活雖然也有苦的時候,但是甜的總比苦的多。我每天都很期待回校上課;放學的時候,我甚至不想回家。 對我來說,上學是一件很開心的事,為甚麼?因為在學校可以見到我的好同學,每天和他們一起談天,一起學習。我的校園活動也是多不勝數,其中讓我感到最難忘的是到長洲參與信仰生活營。因為,那是我首次在沒有父母陪同的情況下,在家以外的地方留宿。在兩日一夜的活動中,我和同學一起吃飯,一起進行集體遊戲,一起睡覺,仿如一家人一樣生活。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困難,但是憑著永不放棄的精神,努力克服每一個難關。生活營培養我們的團結精神,另一方面,我們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由此可見,學校除了著重我們的成績外,也非常重視我們的全面發展。 對我來說,學校是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它為我們舉辦多姿多采的活動。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地在學校讀書的時光,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學校對我們悉心的栽培。 黃靜為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 四B    
kjy10_20160320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3.19
青苗天地〔2016.03.20〕:文章
一個令我敬畏的人 葉民浩 天主教新民書院 一丁 我的父親,是我一生中對我最嚴厲的人,也是令我最敬畏的人。在他身上,我甚至看不到任何作為父親應該有的慈祥,他對我的要求總是最高的。因此,我既敬重他,也畏懼他。 父親現時五十多歲了。他年輕時,個子很高。茫茫人海中,他是平凡的;如今,我再也看不到他在人群中那一柱擎天的樣子了。他的頭髮原本很濃密,可是為了照顧我和哥哥,父親費盡心思;如今,他的頭髮掉光了。 那年,我的考試成績差強人意,結果我要到香港讀書。父親預早計劃了這一切,他想我早些接受香港的良好教育,想我早些適應香港的生活,所以他早在幾個月前已找好了工作,讓我們的生活有著落。這份細心,讓我非常尊重他、感激他。 父親也有讓我感到畏懼的地方。我是一個沒有上進心的人,做事拈輕怕重,課業馬虎。這時,他總是非常嚴厲地訓斥我,跟我講許多大道理。他那兇惡的眼神、嚴肅的表情,總會令我望而生畏。然而,他的教導使我開竅,令我懂得反思,這全是源於他對我的訓斥。 這就是我的父親,他不像其他父親般既慈祥又幽默,他對我的嚴厲,卻證明了他是個好父親。   沉迷的時代 鄺子晴 天主教普照中學 一A 現今青少年比以往更容易沉迷電子遊戲,主要原因是現時的智能手機非常輕便,科技發達令這世代的人能隨時隨地輕按熒幕便大肆玩樂,而青少年是最容易受影響的一群。在現實世界裡,青少年每天上學要遵守規則,難免感到沉悶,加上不是每個青少年在學業上能有成就;相反地,在電子遊戲的世界裡,正好容易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從而使青少年容易沉醉於電子遊戲世界。 青少年一旦對電子遊戲沉迷,對其影響大致可分為兩方面,包括個性上的變異及與人關係疏離。 在個性上,沉迷電子遊戲裡的青少年,雖然較容易在遊戲中取得勝利,獲得成功感,但同時亦容易因遊戲失敗,或者得不到預期的結果,而在個性上有所變化,情緒變得波動而不自知,這亦有損與人的關係。 另一方面,沉迷電子遊戲的青少年與人的關係會容易變得疏離。最常見的是與父母的關係變得不再親近,只顧玩手機或電腦;這樣不但沒有和家人交談,更因此荒廢學業,令成績退步。 當父母禁止子女使用手機時,雙方往往會產生爭執,關係變得不和諧。更甚是當自己過份迷戀電子遊戲時,有些青少年連朋友邀約外出也會拒絕,從而讓對方覺得電子產品比與友誼重要,以致與朋友的關係變差。 在電子遊戲的世界尋找樂趣,逃避現實生活上的壓力是青少年現今最常見的毛病。除了讓他們要認識其影響外,也要找出個別沉迷的原因,才能幫助他們學習自制。   克己復禮 吳希瑤 聖安當女書院 五D 「克己復禮」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古代的仁人君子視之為律己修德的最高規範。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每一天,約束自己的行為,使言行合符禮節,只看、只聽、只說、只做合符禮的事情。因此,「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我認為即使在現今生活,我們也應該以此作為修養品德的指標。 何謂非禮勿視?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的身邊充斥著林林總總的不雅資訊。我們不應看猥褻書刊、影片、圖片,也不應該閱讀滿佈髒言的書籍或言論。即使別人無意間洩露春光,我們也不應該看,反而應該出言提醒。 何謂非禮勿聽?我們應明辨是非,不要聽信流言蜚語,至於一些具侮辱性的、淫褻的髒言穢語,我們更加要避免接觸。正所謂「謠言止於智者」,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之下,我們應批判性地思考所接收的資訊。 何謂非禮勿言?不少網絡言論欠缺真憑實據,在未經證實下,我們不應散播以訛傳訛的消息。即使在網絡世界,也不代表我們可以口沒遮攔,隨便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話,反而應該管制自己,不說粗俗無禮的言論。此外,「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即使是在朋友間也不該吹噓自己,信口開河,隨便答應別人一些超出自己能力所能做的事情。 何謂非禮勿動?路不拾遺是種美德,看見別人遺落物品可拾起歸還,發現無主失物可將之交予警方,而不是據為己有。另外,即使沒有法律的約束,我們也應以禮待人。例如插隊,在公眾場所喧嘩打鬧,在交通工具上霸佔不必要的座位等,做這些事雖然不犯法,但作為一個有修養的人,我們也不該做。 有時候,青少年會因為好奇而想去窺視淫褻的書刊;有時候會因為想和別人交好而討論是非謠言;有時候會因為想炫耀自己而對別人誇下海口;有時候會因為貪念而想把別人的失物據為己有。此等想法,此等行為,皆不合禮。所以我們要克制自己的行為和慾望,合符禮方可行仁德,始能保持心靈潔淨,達至潛心修德。      
kjy02_2015112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11.21
快樂孩子才有快樂的將來 —專訪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陳國齡醫生
(本報專題)每天清晨,帶著睡眼的孩子背起笨重的書包,踏出家門,展開新的一天。睡眠,有多重要?每天要睡多久才算足夠?既要應付沉重的功課,孩子還有時間玩樂、運動、跟父母聊天、休息放鬆⋯⋯嗎?「孩子在十歲前,至十一、二歲,學習在有規律的生活中成長。家長要訂立可行的時間表,並與子女共同執行時間表的安排。時間表的基本元素包括起居飲食、休息、運動、學習、發展朋輩圈子、擁有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透過鼓勵、獎賞、懲罰,讓孩子知道執行生活時間表是重要的。」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顧問醫生陳國齡表示生活時間表反映有規律的生活節奏,幫助孩子養成生活的規律,更重要的是時間表的安排鬆緊彈性為孩子締造有質素的生活,每天最少二十分鐘的親子時間更是不可或缺。「家長須聆聽子女開心與不開心的分享;開心時要分享,孩子不開心時更要細心聆聽,給孩子疏理情緒。讓孩子在父母身上獲取能量,學習解決問題的技巧及能力。」 跨專業協作  社會福利署瑪麗醫院醫務社會服務部聯同醫院管理局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香港小童群益會、香港明愛、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及綠腳丫親子讀書會,組成跨界別協作的合作團隊,本學年推出「家校齊減壓——提昇家長及學童的精神健康計劃」,以港島中西南及離島區小學的教職員、學生及家長作為主要的服務對象,透過一系列體驗式的活動及工作坊,訂立及推動「快樂孩子約章」計劃,促進家庭與學校重新思考兒童的基本需要,並建立一套合適的教養觀。身兼團隊成員之一的陳國齡醫生引述「快樂孩子約章」的十項重點,當中的首要項目提出良好的夫婦關係是快樂家庭的穩健根基;如父母關係緊張,子女亦容易感受到家庭的緊張氣氛。 陳醫生早前出席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與香港公共圖書館合辦的「育醫造才:探索醫學世界系列2015」公開講座,介紹常見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疾病。1970年開始,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關注兒童腦神經精神疾病,目前為十八歲以下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面的精神科服務,組成跨專業的治療團隊,成員包括精神科醫生及護士、臨床心理學家、醫務社會工作者、職業治療師及語言治療師等。擔任該精神科主管的陳醫生表示十二歲以下的兒童,身體和心智都處於發育階段,因而這階段的兒童個案數字佔多數。「轉介個案中,十二歲以下的兒童多患有先天的兒童期腦發展障礙,常見的病癥有自閉症、過度活躍症、感知肌動障礙、情緒行為問題等。一些精神病癥狀在青少年時期開始出現,例如青少年焦慮症,情緒病,偶發的重症精神病癥狀如思覺失調、躁狂抑鬱症、身心症等。」 先天的腦發展遲緩在孩童的發育期出現的癥狀,通常透過衛生署母嬰健康院初步評估、兒童評估中心等作跟進後轉介。陳醫生表示先天腦發展遲緩的病癥會隨著兒童的腦部發育及獲得適當治療而有改善。 天倫樂共創 除了先天因素,陳醫生表示小朋友不能自主改變環境,環境因素是形成小朋友情緒及行為問題的來源,「環境因素包括外在的壓力、父母的管教方式等,引致影響小朋友的情緒和行為問題。」當家長發覺子女在行為及情緒表現有偏差,甚至懷疑子女患精神問題時,陳醫生建議家長可從四方面觀察及考慮:「家長可觀察子女與同年齡的朋輩相比的差異有多大;觀察子女的差異情況有否延續的傾向,例如以三至六個月為限;情況有否令照顧者或周邊的人(例如老師)很擔憂;情況對日常起居生活的影響程度。」如各方面的癥狀均存在及持續, 她建議家長應與學校商量或攜子女求醫診治。 一直積極推動公眾教育的陳醫生列舉生活事例,指出家長管教的方式、親子關係等,均是構成影響孩子情緒和行為問題的重要因素。「低小年級的學生較依附父母,高小學生也需要每星期有一天的家庭日。小朋友的課業是否太多?他們有沒有機會舒緩情緒?每星期有多少家庭共聚時間等,這些是環境因素。」 陳醫生指出有些青少年在兒童階段不懂得管理情緒,到青少年時期會造出傷害自己的行為。她表示兒童的情緒和行為問題大部份不是嚴重的精神病,家長宜注意與子女相處的技巧,「小朋友要學習有規律的生活方式,這樣他們在其他方面亦會有滿足感。」運動、遊戲、體驗大自然、閒暇放鬆,讓子女在親密的夫婦關係和家庭生活中,享受成長的快樂。一本感動人心的書也能夠為親子創造難忘的溫馨時刻。一些父母以電子產品回應子女渴望與父母有親密接觸的訴求,陳醫生亦提醒家長注意電子產品對幼童的傷害:「家長千萬不要給兩歲前的孩子『玩手機』。熒幕色彩刺激感官, 最能吸引孩子沉溺上癮,然而那不是真實生活的世界 。」(睿)     「快樂孩子約章 」 快樂父母才有快樂孩子,快樂孩子才有快樂將來 父母關係:「快樂孩子常歡笑,父母關係是首要」 休息放鬆:「善待自己不能少,休息鬆弛好重要」 調節期望:「孩子能力要了解,期望過高會谷壞」 無拘無束:「無拘無束一個鐘,孩子快樂在其中」 閒暇活動:「閒暇活動樂趣多,大人細路笑呵呵」 擁抱自然:「功課學業暫放開,擁抱自然活教材」 傾計互動:「日日傾計廿分鐘,親子互動又輕鬆」 每日運動:「每日運動半個鐘,讀書溫習變輕鬆」 充足睡眠:「每日睡足十個鐘,身心健康兼集中」  
kjy03_20151108s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5.11.07
好好玩的互動圖畫書
2010年法國作家赫威.托雷出版了一本互動式圖畫書《小黃點》(上誼),不僅在全球圖畫書界造成轟動,贏得兒童與成人讀者普遍的喜愛,也為圖畫書的形式創造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以往強調讓讀者有互動、參與感的圖畫書,多半有繁複的立體設計, 讓小讀者不只用眼睛看,還可以動手翻、拉、轉;或運用電子裝置,讓書隨讀者的動作發出聲音或亮光。這個類型訴求的對象多半是學齡前幼兒,用書本的形式包裝簡單操作的遊戲。 但是《小黃點》完全沒有任何炫奇的立體設計或電子配備, 看起來就像一般平面的圖畫書。不同的是,它並不是為讀者敘述一個故事,而是一直跟讀者對話,讓讀者覺得自己參與創造了故事的發展。每一頁文字都是一個指令般的邀請,請讀者按一下、磨擦頁面、把書搖一下、吹氣、拍手⋯⋯等,下一頁畫面上的圓點就產生變化,例如數量增加或減少、改變顏色或位置。連續畫面產生因果關係的錯覺,彷彿是讀者的動作改變了畫面,文字不時以「好極了!」、「太棒了! 」來讚許和肯定讀者,更加添了作者與讀者對話的逼真感。 有趣的是,基本上讀者都知道這種互動是一種錯覺,因為文本明明就已經寫好而且是固定的,但是許多讀者(包括小孩與成人)還是會跟著一玩再玩,樂此不疲。在這個到處是電子產品的時代,這本書提醒我們,最好玩、奇妙的,是人的想像力。 在類似的互動概念基礎上,來自美國的圖畫書《敲一敲、搖一搖,魔法樹!》(小天下)將讀者的參與設計成一連串有因果關係的事件。一開始,有一棵光禿禿的大樹,作者請讀者用手指在樹上點幾下,下一頁,樹上就長出綠色的葉子。接著,讀者搓搓手讓大樹變暖,彷彿春暖花開,樹上長出了粉紅色的花。輕輕晃一晃,花瓣落下。頁面變成紅色,樹上長出紅色的果子。搖一搖、敲一敲樹幹,果子咚咚的掉下來。輕輕拍一拍,葉子黃了。吹吹氣,落葉繽紛。拍拍手,雪花片片。大樹又光禿禿的了,不過,請讀者別心急也不要走開,小鳥來樹上築巢呢! 最後,「一切又從頭開始!」 這本書除了玩互動的遊戲,還加入自然知識的題材,介紹樹木的生長和四季的變化,使閱讀的內容更豐富。鳥築巢、生蛋、孵出小鳥,象徵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循環。讀者宛如自然的魔法師,動一動手指頭,便在畫面上創造不同季節的景物和色彩。 嚴格說起來,前兩本書呈現的是概念和事件,並沒有故事。以色列的新銳作家吉萊德.蘇法的《鴨子的假期》(道聲),巧妙的用擬人化的鴨子角色,將互動的概念轉化成後設觀點的文學手法,創造出一個風格獨特的幽默故事。 故事開始,鴨子在沙灘上預備開始享受他的假期。下一頁,他大叫:「哇!發生什麼事? 誰在翻頁?」然後,彷彿他看到了讀者,「喔,是你。聽著,我在度假,我不希望有人來煩我!不、要、再、翻、頁。絕對不要! 」他不停的叫嚷、哀求、抱怨, 好像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或好或壞,都是讀者造成的。鴨子希望不要翻頁,讀者卻必須翻頁才有故事可看,拉扯間形成有趣的張力。故事的懸疑在於,翻頁過後常有意料之外的發展,吸引著讀者一直往下走。鴨子替作者發出人性的聲音,使互動關係更為逼真, 也使故事因為有人性內涵而有多層次的意義,表面看來幽默爆笑,細思亦有深刻的人生寓意。鴨子以為完全照自己的意思,就可以無憂無慮,事實卻非如此,人的眼界和思想無法完全預測未來、掌控環境。人生也常面臨「翻頁」的抉擇,該留在原地或冒險前進?或許,曲折與意外使故事更好看,也使人生更豐富。   這三本書的創意和想像力,使紙本閱讀產生更多動態的可能性。參與、互動式的閱讀,讓讀者覺得「這本書跟我有關係」,無論是自己讀,或大人和小孩一起共讀,都是很好玩的閱讀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