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2052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5.20
教育先驅 惠澤柴灣 天主教明德學校 恩情60載 2
  牧者無私奉獻 辦學育苗 1950年代,大量難民從中國湧入香港,柴灣成了難民聚居的地方,搭建簡陋的木屋遍佈山嶺。當時年輕的文顯榮神父初到柴灣服務,在區內興建了海星堂,他以行動實踐福音精神,接濟和關懷貧困的居民。當時,文神父為扶助失學的街童,創辦了柴灣第一所具規模的小學,這就是瑪利諾小學(即現今的天主教明德學校)。最初,學校由瑪利諾女修會管理。辦學初期,校方體諒學生家境貧困而無須穿校服上學。 三位在1960年代畢業於該校的校友一同話當年,該校校董、舊生會副主席劉泰華依稀記起:「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柴灣原是一條農村,臨近海邊,沒有高樓大廈,跟現在的模樣大不相同了。我的一家從國內逃難到香港,媽媽獨自撫養幾個子女成人,我們得到教會的照顧,從而認識天主教信仰,並領洗入教。由於我來自單親家庭,文神父特別關心我和家人,他經常督促和訓導我,對我愛護有加,我與文神父的感情深厚,猶如父子。」劉泰華升讀中學時,文神父特意安排他到教會開設的牙醫診所工作:「課餘時,我在診所當登記員,幫補書簿費用;文神父連這些生活細節,也為我著想。」 劉泰華的兩位學弟鄒志強和黃毓康,現分別擔任該校舊生會主席和副主席。三位學兄學弟談到兒時趣事,開懷大笑起來。鄒志強笑說:「小息是最令學生期待和快樂的時段,我們跑到雨天操場,排隊輪流打乒乓球。那時,學校安排男女生分別在不同的操場上玩耍。男孩子都很佻皮,到處跑來跑去,我曾被課室的鐵窗框撞到頭呢。」黃毓康點頭說:「對呀!我們最愛聚集在那一張乒乓球枱旁。」劉泰華最難忘每年在學校慶祝聖誕節:「聖誕節活動在修女宿舍的小聖堂舉行,我曾擔任小司儀兩次,聖誕節話劇內容關於耶穌的誕生,三位賢士前來朝拜耶穌。」那個年代,每個家庭都有許多小孩子,黃毓康在家中排行第四,他們七個孩子都在這所小學讀書,劉泰華和鄒志強的弟妹也是該校校友。   校友銘記教導 無言感激 訪問當日,黃毓康贈送一本小冊子給記者,那是為了1996年舉行的校友聚會而印製,他在一篇校友分享的文章裡,這樣談到文神父:「如果你遇有功課上或內心的問題,隨時跑往他的宿舍,他會教導你及開解你;更以慈祥的手按在你頭上,祝福你,並贈予你一粒美國製造的朱古力。」 小時候,劉泰華和黃毓康在海星堂擔當輔祭,劉泰華每星期中的三個平日,回到聖堂協助文神父進行清晨彌撒,然後才回校上課:「文神父熱愛青年,經常為青年安排不同的活動,舒展身心。每年夏天,文神父在假期相約我們一群輔祭到石澳或大浪灣游泳。為準備聖枝主日,文神父帶領我們上山摘取樹枝,我們都不嫌辛苦,樂在其中。」黃毓康難忘步行到石澳游泳的經驗:「我們跟隨年長的輔祭哥哥,登上山,走過小溪,才到達石澳。真是快樂的時光!」 每次文神父放假返回美國,回港的時候,都會帶來許多禮物送給兒童,如領帶、香口珠、文具等,對於當時成長於物資貧乏的環境的兒童來說,這些小小的禮物令他們興奮不已。文神父喜歡為青少年組織各式的參觀團,擴闊他們的眼界,黃毓康興奮地說:「一次,我們隨文神父參觀抵港的美國航空母艦,我們對所見所聞,都十分好奇。還有,母艦上提供免費的雪糕,大家當然非常雀躍!我真的感謝文神父,在成長的階段裡,他給我許多籌備堂區活動的機會,豐富了我的人生經驗。」縱使文神父已回到天父的懷抱多年,溫馨的點滴回憶仍是暖在心頭。鄒志強雖不是天主教信徒,但感謝天主教教會為柴灣區作出的貢獻:「當年,教會救濟本區居民,經常派發鮮奶、麪包,還有日常用品。我較少與文神父接觸,但從同學的口中,亦能加深對他的認識。」 該校早在慶祝50周年校慶時,由丁校長聯繫校友,籌備組成舊生會。舊生會於五年前正式成立,現有成員800多位,幹事共11位。最後,劉泰華和黃毓康寄語該校學生努力學習,珍惜學習機會;對師長和父母的栽培,常懷感恩的心。主席鄒志強期望年輕一代的校友能為舊生會出一分力,凝聚母校歷屆的畢業生:「今年母校慶祝創校六十周年,學校校訓是『愛人如己』,在現今社會中尤其需要這份精神,願學弟學妹毋忘校訓,並在生活中付諸實踐。」(仨)  
kjy12a-20120506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05.04
讀書追兇,其樂無窮
一群初中同學,有些經常閱讀,有些則無閱讀習慣,但均想利用暑期,組織一英文讀書小組,藉此互相交流,提高閱讀興趣及英文水平,希望筆者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 得悉同學讀者的暑期大計,欣喜莫名,預祝心想事成。 暑期英文讀書會的成敗,關乎觀念與實踐兩方面。 觀念方面:一是「興趣先行」,我們感覺有興趣的事,會反覆地去做,這是人的天性,順之者昌。 二是「貴在累積」,閱讀像騎單車或游泳一樣, 是累積得來的技巧。一本接一本,讀得愈多,閱讀能力愈強;愈懂得閱讀,愈能體會閱讀的樂趣,形成良性循環,產生滾雪球效應。 實踐方面:關鍵是結合自己的英文水平和智力水平,選對作者和選出好書。筆者認為推理小說作家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的偵探小說,可作為首選。 克莉絲蒂筆下作品的偵探有六、七位之多,但以白羅(Hercule Poirot)與瑪波小姐(Miss Jane Marple)出現的次數最多,最為世人熟悉。 瑪波小姐其實不是一個偵探,她只是思路縝密, 閱歷豐富,對人情世故,有細微和周到的觀察。破起案來,既有趣味,也有智慧,令人驚嘆。 神探白羅則有退休警官的身份,可以合理地出現在犯罪現場,他喜歡作虛擬的「現場重組」,讓大家看到了罪行的完整過程,巧妙地補充了沒有被看見和被聽見的部份,還原了被害者和兇手的心理狀態,令人有如置身現場。 克莉絲蒂的故事,一點也不嗜血殘酷, 筆下的神探也不用經歷槍林彈雨。她的推理總是與日常生活結合,兇手最易藏身和最能掩護自己的地方是日常環境;偵探則在日常生活中,分辨出異常或虛假的細節,作出準確的推斷,令真相大白。讀書小組同學可藉此活化大腦,訓練邏輯推理。 克莉絲蒂創作了上百個偵探故事,其中幾乎沒有重複的劇情。讀者要追查兇手, 不能不閱讀小說中的一字一句。讀書小組同學在解謎的過程中,可累積閱讀量。 克莉絲蒂的作品搬上電影、電視銀幕的數量,居世界作家首位,讀書小組可結合文本觀看,以增興趣,並作比較。 《東方快車謀殺案》何健豪同學有影評介紹,值得一看。   麥芷蔚同學翻譯介紹了 A g a t h a Christie, Woman of Mystery 一書首章,道出克莉絲蒂開始寫作的因由,值得細讀。
kjy13b-20120401
icon16
潮流無極限
2012.04.01
以音樂作為生日禮物
  當摰友送上原創音樂作為生日禮物,除了感動,還會珍惜。因為樂曲除了蘊含藝術價值外,還有人與人間的情誼。友情是無價,人生匆匆數十載,大概只有年少時的校園生活比較真摰。與同輩一起於學習、玩樂中成長,這些日子通常會發展出一段段難忘的友情。長大後,不論大家身在何方,都會為這些回憶而回味。   一起在音樂藝術中成長 最近筆者親身見證一份「音樂」生日禮物。這份禮物是屬於台灣合唱指揮翁佳芬教授。她應邀來港擔任學校音樂節合唱組評委,負責中文合唱組比賽的評審。當中的一項賽事,參賽指定曲為《雪花的快樂》,是由台灣作曲家周鑫泉博士創作。這首歌約六年前由台灣青韻合唱團委約,並根據徐志摩同名詩編寫。此曲特別的地方,是樂譜上註明了「獻給翁教授」。所以,翁教授亦透露她這次來香港當評委,最期待這一組的賽事,因為她可以欣賞不同香港學校合唱團對這份「禮物」的演繹。 「在台灣,我們沒有你們香港學生那麼幸福,從國小、國中、高中,我們就換了好幾次學校。兩個女生,能夠由小學到高中都被分派到同一所學校,機會微乎其微。但我可以告訴你們,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跟周鑫泉的身上!她比我高一班,大家都有參加學校的合唱團,也是在那地方認識。咱們一起唱歌,代表學校演出、參賽,就好像你們今天待在這邊,不知不覺地,透過音樂,成為了好朋友。」翁教授的一段分享,對當日參賽的同學而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得著。 同學們可會想像到二、三十年後,當彼此都已為人父人母時,還會記得年輕時並肩作戰的日子?這番說話,就像時空門,把學生從比賽場地帶到未來,讓他們憧憬將來的生活。當學生對未來有抱負、有期盼,便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如徐志摩詩中的主角「雪花」,朝著心上人處飛揚。所謂「寧欺白鬚公,莫欺少年窮」,社會可不要少看這群未來的主人翁啊! 對翁教授而言,當日的賽事,給與她無窮的回味。由小時候的成長片段,到事業有成的音樂專業合作。每段記憶都似電影片段,在她的腦海𥚃放映。「這歌首演時,都是周博士在彈琴,我在指揮。其實,我都不敢指望太多,因為周是老大,也是作曲家,我豈敢多講呢?」翁教授幽默地向同學們描述那次經歷,又不知不覺間展示了她倆的細摰情誼。 隱含淚水:勝利者的大合唱 翁教授分享完畢,便宣佈比賽結果。每個比賽總有名次上的輸贏,對我而言,在場二、三百人都是大贏家。每一位都獲得寶貴的人生及藝術成長經歷分享。又有誰會預料到,這時,翁教授會突然間雅興大發,邀請其中一隊的伴奏上台,親自指揮這首樂曲!所有隊伍都陶醉地享受歌唱的喜悅。我看到有些同學更難忍落淚。他們的淚是為這幾個月的共同付出而掉下來的,是帶著微笑的眼淚。    
kjy13a-20120212
icon89
校園隨筆
2012.02.12
孩子是天主賜給家庭的厚禮
  孩子們,你們是幸福的,你們生在升平的時代,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有那麽多的人愛護你們,圍著你們轉,你們真是有福的。 人一進入這個世界,必須向前進,不能停下來,猶如潮流的撞擊,不管前浪願意與否,後浪盡推著前浪,並無後退之意。衷心希望你們不斷地努力,克服惰性、克服貪玩的傾向,充實自己為學與做人的智慧。只要盡力去進取,夢想可以成真!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他(她)使夫妻感情更鞏固、更深厚。孩子給家庭帶來極大喜樂的同時,也帶來了艱巨的任務;父母不但要撫養他(她),使他(她)身體健康成長,更要培養他(她)健全高尚的人格。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所謂的「先天因素」就是父母傳給他(她)們的基因。它影響並決定他(她)一生中的若干重要方面。宣紙吸收墨汁既快又深;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就好像一張雪白的宣紙,由其父母、家人、鄰人、師長在上面描繪。對於孩子,無聲的影響和有聲的教育,同樣重要。 過去,孩子有兄弟姊妹、鄰居小朋友一起玩耍,他們講的都是童話;而現在的孩子和父母朝夕相處,聽到的都是成年人的事,吸收的,有營養,也有垃圾。現在的年輕父母,在家中常常會忽視自己的言行舉止,太過放鬆和放縱。孩子聽著、看著、記在心中,自覺與不自覺地模仿著父母。請記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對孩子的影響實在難以估計。此外,現在社會裡不良的暴力、色情、爾虞我詐等事件,對於發育還未成熟的孩子來說,它的影響力,更好說,損傷力是非常大的。古人說:「三歲定八歲,八歲定終身。」家庭背景、社會環境在人的童年時,已注入了決定未來的因素。做父母的往往只注意孩子的身體成長,讓孩子們吃好、穿好,卻忽視了孩子的在身心靈方面的需求。希望堂區的堂家組,在輔導青年做合格教友的同時,也要輔導他們做合格的父母,以使為社會培養出不自私、講公德、有崇高理想的好公民,以達成家庭和諧從而促進社會和諧。 天主啊!孩子是我們未來社會的棟樑!我們懇求天主多多保佑他們,使他們健康成長吧!願這些成長孩子將來本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信念,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