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7052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5.27
嘉諾撒培德學校120周年 培育孩童百二載 德懿嘉言頌主愛
(本報專題)嘉諾撒仁愛會修女於一八九七年到香港仔傳教,早年建房舍為辦學之用,同時也興建一所平房為居民診症,服務貧苦市民,她們秉承會祖瑪大肋納嘉諾撒的使命──「愛」,傳揚基督的信仰。直至五十年代初,為應付新增人口而再加建一幢三層高的建築物,作為新校舍,學校由男女校改為津貼女子小學,仍堅守會祖的辦學精神。 回憶往昔 嘉諾撒仁愛會修女對香港仔居民的照顧、關愛,獲得他們信任,更因著修女們頭上的白帽和白頭紗,而名為「白頭姑娘堂」,當年不小居民都受修女們愛德行動影響,而入教領冼。於一九七三年至一九八二年擔任校長的曾美瓊修女(圖2,左四), 原來早與培德結下緣分。曾修女於一九五三年入修院,有一年的盛夏,她被派到培德暫住。她笑咪咪憶述昔日往事,「年青的修女們由香港仔步行到深灣,然後穿著『麻包袋』般的衣服游水。其實只是嬉水,因為『麻包袋』怎可能浮水呢?」任該校校長期間,曾修女曾在暑假聖堂活動後,特意邀請教友學生到學校留宿。晚飯後,主意多多的曾修女溜入音樂室,取出不同樂器與學生玩樂,甚至到廚房取走鑊蓋充當樂器。到夜深時分, 學生更聚起來講鬼故事,倦了便睡在「書桌陣」上,曾修女可算是創立暑期營的始祖。除此之外, 曾修女可謂與眾同樂,「本著一份關懷,我與工友同遊太空館和太平山,欣賞香港景色。」她表示至今與工友的感情依然深厚,如同一家人。而被曾修女教導,現任該校法團校董會成員韓麗貞說:「小時候,曾修女經常照顧我們,現在角色轉變了,我常常照顧曾修女,關係較過往更為親密,宛如姊妹情義。」她多謝修女們的教導,在學校裡學懂真理、正確觀念、宗教理念等,更好使她領洗成為教友,成為天主的僕人,為母校服務,也培養愛德去服務他人。 培德教育理念是發揚基督愛的精神,郭楚華修女(圖2,右五)是培德校友,也曾任該校書記。她說:「嘉諾撒仁愛會的修女們十分照顧坊眾,由於漁民子女要跟父母出海捕魚, 女兒沒有機會上學,修女便著身為聖母軍的我們,向她們傳道理。」郭修女在該校讀書時, 覺得修女們如同媽媽一樣,而耶穌則有一份莫名的吸引力;特別是她在學校觀看電影時,看見苦難耶穌被釘十字架,使她感動到流下眼淚,更種下日後修道的種子。 學生在品德教育下成長,有助生活處事上持有正確的價值觀。黃麗霞修女(圖2,左五)於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九年擔任校長,她分享:「以往的學生比較單純,家長老師間的關係亦很親密。學生在校長和老師培育下,學會對他人存著一份愛。」黃修女在澳洲時,突然有三位年青女孩走到她面前,三人原來曾是她的學生,「她們多謝我嚴格的教導, 令她們牢記於心,才不致學壞。」黃修女對現今家長的管教有所感想,她提點父母不可縱容孩子,也不可對他們過分溺愛,否則小孩難以學習和成長。 同行學習 現年就讀六年班的陳淑琳與司徒芷菱表示很高興在該校就讀。淑琳分享,能於畢業前見證學校一百二十周年, 及可參與慶典活動中的導賞員和禮儀中的祈禱員,感到非常榮幸和難得。淑琳是校內高材生,成績優異,全因在四年級時遇上教學活潑生動的英文科胡老師,才可在英文默書首次取得合格成績,更考獲英文科第一名,成績突飛猛進。「多謝胡老師的教導,英文科已成為我最喜愛的科目。」芷菱同樣表示很喜愛英語話劇,因為可以培養自信,也可發揮自己的才能。而每所學校都有校歌陪伴學生成長,淑琳對校歌中比較深刻的是「學成致用建奇功」,她深信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她很努力讀書,將來回報父母。芷菱認為,若擁有「志氣軒昂精神振勇」的精神,便可運用在學習及生活當中,面對及應付任何事情。 作為校友的陳沛珊老師說該校師生關係融洽, 如同家人,「女孩子的表達方式比較直接,她們會以擁抱表達對老師的情感,有些同學更會稱呼老師做媽媽。」陳老師指稱學校為培育學生成為有素質的人才貢獻社會,以聖經故事、會袓的六個核心價值,包括德、智、體、群、美、靈六育和其生平事跡,作為宗教科及成長課的教學題材。趙冠施校長(圖2,右一)表示,培德創校一百二十周年,是一件極具意義的盛事。學校歷史悠久,是認真辦學及福傳的團體;歷任校長老師均用心教學、關愛學生。本著校訓「立己立人,愛主愛世」,老師學生盡己本分,服務社會,把福音傳給世人。屹立至今的培德校舍,多年來見證著嘉諾撒仁愛會修女們,活出「愛」的真理,同時記錄了歷任師生的情義,是眾人一起努力的成果。(馮) 
kjy11_20170402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7.04.01
創作天地:圖畫 2017.04.02
夢境 謝詠欣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六禮   關愛 陳子昊 慈雲山天主教小學 二B    如同天父滿懷慈悲 劉恩霖 瑪利曼小學 小五   荒誕城市 盧思穎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三B    向日葵 黃凱晴 坪石天主教小學 五A 
kjy10_20170402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7.04.01
青苗天地 2017.04.02
你在,心安 蕭嘉瑤 嘉諾撒書院 四丙 那年的夏天,我回到家鄉,去到爺爺奶奶的家。那時,我便察覺到一種很奇怪的現象──每天,奶奶都會不放心地每隔幾分鐘, 就喊爺爺一下。明明他們之間相隔不過幾米啊,為甚麼要這樣做呢?有這個必要嗎?這個問題一直佔據著我的心,趕也趕不走,像一條羽毛似的,輕輕地撥動我的心。 今天,奶奶又喊爺爺了:「老頭子!」還是過了幾分鐘就喊一次。這次爺爺沒有回應,奶奶性急,邁著急促的步伐走過來。當她看見爺爺躺在藤椅上睡得正香,才大舒一口氣,緊皺的眉頭即時紓緩,像孩子般嗔道:「真是的,叫了這麼多次,也不回應一下!」之後,奶奶帶著一抹甜笑,放輕腳步,不願吵醒爺爺,便走開了。這時我想:「奶奶每天走來走去,不累嗎?不如由我代替爺爺回答她吧!」這是我天真的想法。 自此之後,每當奶奶喊著爺爺,我便佯裝爺爺那低沉遲緩的聲音,「哎⋯⋯」可是奶奶總會發現那是我假扮的。其後,無論我用枕頭捂著嘴,利用棉布掩著口,或是在爺爺慣常打瞌睡的位置發聲,以圖裝得更逼真,這通通都被奶奶發現。 「你這丫頭!」奶奶用她溫暖的手,輕拍我的頭以示責備。 「奶奶,你為甚麼每天都在喊爺爺呢?他又不會跑走。」 「丫頭,你不會懂的,有他在,我才會心安啊!」那時的我看著奶奶發光的眼睛,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去年寒假,我一如以往到爺爺奶奶家玩,不同的是,從前身體壯健的奶奶,因為生病而住院了,家中只剩爺爺和我。 「老婆子!你在哪兒呢?」爺爺好像忘了奶奶還在醫院呢。 「爺爺,你忘了嗎?奶奶生病了,在醫院接受治療呢。」 「對啊,我都忘了⋯⋯」望著爺爺那突然黯淡下來的眸子,心裡一陣鈍痛,難受的情緒佔據我整顆心。「以前,她總是不停地叫著我,可是我經常都不理她,現在呢?聽不到她的聲音,心裡總是空落落的。」爺爺低著頭,像是說給我聽,又像是自言自語。 不久,奶奶痊癒,從醫院回來了。 「老頭子!」奶奶像以往一樣地喊叫,而爺爺呢,不管奶奶喊多少遍,他都會回應。 「你在,我心安!」原來,那聲聲急切的呼喚都包含著愛, 「當愛不再是轟轟烈烈,而是歸於平淡。」擁有這句話,就好像擁有全世界;粗茶淡飯又怎樣,平淡質樸又如何;你在,就心安 !  關愛他人由小事做起 陳愷怡 聖安當女書院 四B 墨家學說以「兼相愛,交相利」為基礎,當中的「兼愛」解作互相關愛,視別人如自己,即是無分關係疏遠的博愛精神。墨子以孝親為例,孝敬自己的父母,亦要孝敬別人的父母,這樣別人也會反過來孝敬你的父母。墨子因此得出結論:愛人的人,必然得到別人的愛;有利別人的人,必然得到別人的幫助,天下間的兼愛就可以實現了。這種兼愛的精神,正正跟聖經中耶穌基督所說:「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的愛德精神不謀而合。我們要愛護和關懷社會上的所有人,如同我們愛護自己一樣。 當你在街上看見鄰舍時,你會主動上前打招呼嗎?可能你會認為,打招呼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是,這些瑣碎的事情就是關愛他人的開端。今時今日的社會,人人講求高效率,令生活節奏愈來愈急促。大家早出晚歸,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亦因此愈來愈少,我們與身邊人的距離也愈來愈遠。莫說互相噓寒問暖,有時連打一個招呼也覺得費時。要打破人際間的冷漠,就必須實踐愛德,展露關愛。 談到實踐愛德的方法,我們通常會想到探訪獨居老人或露宿者這類義工服務。這類活動固然是好,然而,大家能夠長期實行嗎? 關愛他人應該從我們日常生活中實踐,不用等週末有空閒的時候, 或是學校安排才去做。我們可以從身邊最親密的人入手,尤其是家人和同學,可以是簡單的問候,多說幾句鼓勵的說話,又或者問問他們在工作上有沒有遇到甚麼難題,在他們身旁充當一個聆聽者。我們亦應多關心鄰居,尤其是長者,天氣冷時提醒他們多穿衣,或當屋苑發出通告即將停電停水時,為怕老人家不懂字或看不清楚通告內容,我們也可以不厭其煩地提醒他們,這些都是一種關愛的表現。 說到底,關愛他人有很多種方法,我們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放下手機,多留意周遭的人和事,大家便會發現,社會上有很多不同的人,都需要他人的關懷。也許,自己一個不能有甚麼大作為,但有時一個簡單的問候,或是一雙及時的援手,對別人有著極大的幫助。關愛他人由小事做起,我相信每一分微小的力量,終能聚沙成塔,為社會帶來改變。
kjy01_20170219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2.18
助學生邁步向前 舉辦數學比賽尖子課程
(本報專題) 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二〇一五年舉辦數學比賽,選拔三十位五年級學生,參加二〇一六年第一屆數學比賽尖子五年級課程,從而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及興趣。培訓課程由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下稱長天)丘學熹老師(丘Sir)負責。學生於二〇一六年,在第七屆世界數學團體錦標賽中獲得佳績。小學組(天主教教區小學聯隊)獲一金、兩銀和三銅;中學組(長天)獲一金、兩銀、一銅及兩優秀獎。 長天潘盛楷校長稱:「六名五年級尖子中,其中三名來自荔枝角天主教小學,他們的數學基礎很好;而資優元素普及化也是其中一個因素。」荔枝角天主教小學何永聰校長分享:「本校著重數學課程的整體性,當學生提升解難的能力後,我會鼓勵他們參加校外比賽,好讓學生與他人比試,從中學習。學生從學習中, 除汲取知識、解決難題外,我亦鼓勵他們出題考問其他人,從而進一步提升能力,取得成就感。」  天主教香港教區學校事務顧問蘇蘊珩說:「尖子學生透過考試、比賽、培訓,可以互相學習,例如學習處事態度、方法、及自我反省,如同數學不只有唯一的解題方法,學生應有自我發揮的空間。」蘇顧問稱讚說:「每個學生除了很欣賞丘Sir的教學模式外,也很感謝他的付出。」丘Sir認為:「我會重整書本資料,令學生容易理解,亦透過不同類型遊戲啟發他們的思考及解難能力。比賽讓學生反思得與失,從中能令他們成長,明白若要取得成功,就必須付出努力。有時候可能會因為其他因素,令結果未如理想,但可學習到『成功非必然』,只要迎難而上,就會愈來愈接近成功。我希望學生學習更多,豐富其人生經歷,從得與失中,提升個人面對不同環境的能力。」 如何把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融合培訓理念,蘇顧問認為「義德」很重要,「因應他們的才能,幫助他們發展;同時凝聚眾人力量,使各人的才能得以發揮。他們能建立自信心、與人合作、貢獻社會,讓生命延展及發展,這多得校長們的悉心栽培。」何校長則認為計劃以「愛德」為本,能重視每個人的生命, 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及能力。「本校重視資優教育普及化,讓學生得以提高學習能力。課程目的著重學生基本能力外,也能提升他們的潛能,關愛及態度。透過比賽,中、小學生建立友誼,擴闊視野及生活圈子,他們『以數會友』,老師和學生活化了數學。」何校長續稱。(馮)  我們的心聲 中學組(長天)(中三)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 周偉倫同學 今次比賽難度比預期中高,我雖然對賽果感到失望,但從中取得寶貴經驗,日後會繼續努力。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 鄭果同學 邱Sir剖析、重新演繹奧數內容,讓我們容易吸收及理解。在北京時,我亦從他身上學習到責任感,又能到國家首都參觀,讓我受益不淺。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 黃澤文同學 丘Sir 於一星期四天的課程中( 放學後開班),教導我們有關數理的思考方法,很感謝他的教導。 小學組(天主教教區小學聯隊)(小六)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 藍仲宏同學 與同校的何同學和吳同學也是尖子,我們不但沒有競爭,反而會互相學習。我的偶像是史懷哲醫生,他在非洲醫治病人;我希望學習他堅毅不屈的精神,服務他人。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 何正泓同學 跟丘Sir學習很開心,他介紹的Board Game很有趣,當中包含數學策略、分析能力,同時也可提升我對數學的興趣。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 吳丞同學 當我解答到難度高的比賽題目時,便會帶來成就感。我希望指導師弟妹,令他們的數學得以改善,有機會參加比賽。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 石銳康同學 到北京比賽時令我眼界大開,各隊員從過往合作中取得默契,也能於比賽時發揮應有水準。我感激教區給我這機會,也感謝學校校長及老師的支持。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 陶名揚同學 我對數學的興趣有100分滿分,比賽令我體會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句話的含義,往後我會努力研讀數學,令數學更加美麗。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 馮天佑同學 掌握奧數技巧後,我的數學科成績也同時提升。在北京時,我對丘Sir提供的「三國殺」遊戲很感興趣,遊戲當中的技巧, 亦與數學有關。長大後,我希望成為作家,其次是數學家。 馮天佑媽媽(節錄自感謝卡)  潘校長和丘Sir都說過,數學的世界是很大的,謝謝你們替天佑打開這個世界之門,引領他在這個世界愉快地遊走。好幾次,為著對數學的熱愛,天佑堅持冒雨出席數學前備戰班,謝謝丘Sir有啟發性和無私的教導。丘Sir為學員預備的教材,天佑到現在仍珍而重之的放在桌上,捨不得收起呢。  石銳康媽媽 感謝林月霞校長對銳康的照顧,令他上六年級數學課時,透過互聯網學習長天中學數學課程。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 丘學熹老師 第七屆世界數學團體錦標賽令學生擴闊視野,並藉著培訓及比賽,提升他們思考能力,互相體諒及扶持。本校中學生有機會協助照顧同行比賽的小學生,從而提升領袖能力及技巧,達致本校數學尖子領袖計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