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7010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1.07
尊重關愛長者從小做起
(本報專題)聖母潔心會黃大仙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為感謝學生家中長者,照顧孫兒的辛勞,特意在長者月邀請他們到學校,與孫兒共同慶祝「長幼同樂慶生辰」活動。 校舍位於黃大仙社區中心四樓,活動當日,一早已有長者在學校門前耐心等候進場,該處沒有建設升降機,平日上課長者也要帶孫兒上落樓梯,少點體力也難應付。部份長者為給孫兒驚喜,並未告知孫兒將會到訪學校。當學生徐徐進入活動室時,舉目四望是熟悉的臉孔,學生表現特別雀躍,長者們也掛上親切笑容,急不及待擁抱孫兒「婆婆在這裡」,「爺爺在這裡」,這邊的孫兒也向同學介紹:「這是我的婆婆」,那邊廂亦介紹爺爺給同窗認識。 老師為了把歡樂帶給長者,悉心指導各班學生表演精彩節目, 長者笑聲不斷。 學生表演完畢後,隨即舉行生日會聚餐,桌上盛放滿滿的食物及生日蛋糕,當中的沙律、香蕉燕麥餅三文治、冬甩等食物,是學生在早上準備的,還有校長潘雅惠修女特別為長者而設的壽包,各人也顯得很盡興。陳潔玲老師表示,為了讓學生服務長者、學習孝道,特意給予機會學生準備食物。煮食期間,學生表現喜樂及樂意接受老師指導。 今年五歲的葉晉佑,嫲嫲與婆婆也到校參與「長幼同樂慶生辰」。嫲嫲表示十分贊成學校特別為長者舉辦這項活動,「學校各人十分尊重長者, 感到很親切;孫兒對學校的感覺也十分正面,時常期待返學,學習唱歌跳舞。」婆婆說:「見到學生表演時扭動小小身軀,形態很可愛,把眾人逗樂了;食物豐富之餘,也很遷就老人家口味。」 茹梓朗的婆婆也覺得學校予人親切感覺,校長老師對小朋友悉心教導及培育,也充滿關愛,「今早梓朗不時提醒我帶手錶, 以免誤時。當見我出現在活動室時,他表現很高興。剛才他還親自取了自製的沙律給我吃,很關心我。」婆婆續說:「上至校長老師,下至工友也很體貼長者,修女也盡心教導學生。當修女見到我為孫兒提著背包,她會提醒孫兒應盡己任, 免得老人家疲憊;自此以後,孫兒便自取背包了, 修女真的為長者著想,同時也會把握機會教導學生。」 潘修女表示:「長者活動的源起是我曾接受教育局邀請,以校長身份到韓國交流;我發現韓國的公園,是沒有人用手機上網或傾電話,而是長幼共享天倫之樂。」潘修女返港後,回想有些長者為照顧孫兒,每日也奔波帶他們返學,相反,當學校舉辦親子郊遊時,一向只有父母出席。她說:「其實長者對家庭付出很多,角色很重要。為此,學校特意在長者月,回報學生家中長者,讓學生學習尊敬他們;並在每年考慮不同食物給長者享用,給他們新鮮感。」 活動當日,當學生聽到潘修女的聲音時,各人立即探起頭來尋找修女,不停叫喊「修女、修女」。她眉開眼笑地說:「工作是充滿喜樂的,我希望把天主的愛帶給小朋友,無論他們去到哪裡,也會緊記天主的愛。自己為天主服務,也為人民服務, 不需要記著我的姓名,叫『修女』便可。」潘修女最喜愛的聖經金句是:「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實在一無所缺。」(詠二十三1)(馮)  
kjy01_2016121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12.17
聖若瑟英文小學 走進福傳魔術的世界
(本報專題)十月二十七日,聖若瑟英文小學全校學生觀賞香港魔術義工隊的演出──福傳魔術暨信仰分享會。想知道魔術與福傳有甚麼關連?現在讓我們一起進入這個奇妙世界吧!  魔術師Vincent Copperfield透過魔術效果表達聖經真理,表演分為:福傳魔術、信仰及生命分享會和互動魔術。其中一個魔術「建屋的比喻」(瑪七24-27),以長方形海綿作磚塊,並變出更多海綿,搭成一幢海綿磚。這個魔術表達出要實行天主的話,就如把房屋建在磐石上;要不然海綿便如房屋建在沙土上容易坍塌。分享會中,Vincent以訂立目標和面對困難為內容,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學生互動。學生反應熱烈,表演結束後,五年級生趙天衡、李子進和曾浚維向本報分享感受。 魔術的神奇力量 「坐著聽聖經故事會很沉悶,不會專心聽;但魔術表演十分有趣,讓人更用心去欣賞。」天衡說。他認為福傳魔術比普通互動魔術更有意義,可讓更多人認識耶穌的事蹟。沒有宗教信仰的浚維認為這表演帶出很多「啟示」,不只是單方面看一個表演,而是從中能知道天主對我們說的話。例如天衡最喜歡的魔術環節「基督的死亡與復活」便充滿「啟示」,該環節以印上十字架的絲巾比喻耶穌;以盒子比喻墳墓,把絲巾放進盒中,就如同耶穌在墳墓中。最後盒中的絲巾不見了,代表主已復活。 談到分享會,他們搶著回答分享會的內容,子進甚至記得當中提及的聖經章節,如「應常歡樂,不斷禱告,事事感謝」(得前五16-18),讓子進明白到即使面對困難都要祈禱。天衡認為分享會讓人深刻的原因,是Vincent會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解決困難的辦法, 因此天衡說他未來遇到困難時,也會努力克服。三位同學對福傳魔術很感興趣,因此Vincent在結束訪問後,也教授他們一個小魔術, 藉此向家人和朋友傳揚福音。 宗教科科主任胡淑芬老師提到,每個魔術都有焦點和明顯骨幹,學生很容易理解,視覺上也非常有吸引力。另外魔術師會帶動氣氛,例如跟學生一起喊出金句,能讓學生更投入。課程主任陳志坤老師認為,平時學校的活動較靜態,如祈禱、唱歌等,而此活動則比較「活」,讓學生有新鮮感。他更笑言在活動前一天宣布有魔術表演時,學生都十分興奮,「到今日再提起此事,人人都雙眼發光,情緒十分高漲。」 同時,胡老師認為分享會以第一身經歷作真實事例,能增強感染力。陳老師十分欣賞當中面對逆境、困難等問題的內容,因為這些正是這一代學生需要知道的,使學生明白到除了用實際方法解決問題外,信仰也是紓解情緒的途徑。  魔術師 Vincent Copperfield於2007年成立香港魔術義工隊,現時約有500位登記義工,近四年主力福傳魔術,將福音的信息和喜樂帶給觀眾。一般傳福音方式只靠聽覺,但福傳魔術還具有用視覺配合聖經主題的魔術效果,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讓他們更容易明白聖經背後的真理。福傳魔術以互動形式進行,現今學生缺乏專注力,而學生最想看到的是如何創造奇跡,因此互動魔術能讓他們看到想看的奇跡,又能清晰帶出信息,學生便會看得更專注和投入。  魔術熱誠  種子萌芽 Vincent憶起第一次接觸魔術是六、七歲時,在中秋綜藝晚會看到魔術表演便著了迷,知道百貨公司售賣魔術道具後,他便哀求父母購買,但是說明書全是英文,「我下定決心要學好英文,遇到不會的生字便查字典。」最後他真的查了整本說明書去學習。後來工作穩定,他再次迸發出對魔術的熱誠,最後決定做互動式慈善魔術表演,以及成立義工隊,帶出關愛和歡樂的信息,與天主教教理相吻合。漸漸地他又有個想法:既然魔術是一個媒介,可以配合不同主題,傳揚福音也可以是一個主題,結合魔術成為福傳魔術。 他提到魔術只是次要,首要是傳福音,因此創作時會利用聖經中的比喻和天主教教理作基礎, 再選擇合適的主題和構思用甚麼道具,而每次義工也會先祈禱,倚靠聖神的帶領才開始創作。為配合慈悲禧年,魔術主題包括了神形哀矜、真福八端等。雖然Vincent開始創作時沒渠道參考,還遇到團隊內管理、觀眾在互動部份不跟流程等問題,但他還是透過祈禱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即使體力上辛勞,但他一想到服務能令更多人體驗天主的慈悲和福音的喜樂,也覺得一切辛苦都是絕對值得。 他其後從新聞得知很多學生受情緒困擾,開始思考在表演中增加一些聖經信息和正向心理的想法,於是便成了生命和信仰分享會,因應學生年齡調整分享內容,教導學生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Vincent表示,正向心理已經是一顆種子在學生心中萌芽,對將來也有幫助。整個福傳魔術暨信仰分享會不但能向非教友做傳福音的工作,對Vincent自身也有正面影響。每次的祈禱、實踐愛德服務的機會使他更依靠聖言、信靠天主,還能加強信德,讓他一直平安喜樂,無論性格和待人處事上都有正面幫助。 每個魔術背後都能用物理、心理等科學原理解釋,並結合獨特的表演技巧呈現給觀眾。正如Vincent所說,「魔術並不是真正的奇跡,聖經裡的聖言才是真理。」(妤) 
kjy12a_20161204s
KIDS
童心童趣
2016.12.03
分享
我有兩個孩子:長子4歲半,是個率性的天蠍座;幼女3歲,是個倔強非常的白羊座!  出差回港的一個早上,妹妹左手拿著一盒大積木、右手拿著一件大玩具,兩件她都說會玩,怎都不肯讓出一件給哥哥。我們費盡了唇舌,說她一個人玩不了兩份玩具,多一個人玩會好一點;若她肯分享,那哥哥也會把他的玩具給她,而達致雙贏等等,但妹妹就是不認同,堅持兩件都是她的!這時, 哥哥很冷靜的道出一句:「妹妹,這件事其實好簡單,你不讓給我無問題,那我下次有玩具時也不會跟你分享,你是否想這樣?」有性格的妹妹大聲肯定的答說:「是!」哥哥轉向我說:「媽媽,那你下次買玩具時, 不用買給妹妹了!」我即時拿出在外地買回來的小禮物,在妹妹面前交給哥哥,並再次向她確認,希望禮物當前會動搖她當初的決定。怎知她攬著兩盒玩具,仍然決定不分享!  禮物是一座要動手撕貼和砌出來的小城市。可愛的小店鋪、路人、交通工具和寵物,都要靠小孩的雙手造出來。每次妹妹探頭看哥哥玩時,他都問上一句:「要玩嗎? 要玩就要分享你的玩具!」而妹妹每次都表示不要。直到一次哥哥心軟,說:「現在不用你分享玩具了,那你也要一起玩嗎?」妹妹都依然倔強地說: 「不!」那刻我看在眼內,覺得哥哥處理得宜又公平,也就沒有再干擾下去了。直到一刻,妹妹對那顏色鮮豔的紙城市感到好奇, 哥哥把幾隻小鳥交到她手上,細心的教她如何放在小屋上時,妹妹掛著滿意的笑容做了,之後專心回到她的積木和玩具上。 我發現,原來妹妹真的在仔細玩那兩件玩具,並不是自私不分享。當她陶醉在玩具世界時,在旁看著事情發展的長輩,覺得她的態度實在要不得, 於是跟妹妹說: 「Sharing is caring(分享就是關愛)!」天呀,那是多麼惹人討厭的一句說話!當你不了解那物件對孩子有多重要時,你硬要他拿去分享,這是甚麼的關愛、那是真心分享麼?既然成人可以拒絕借出對他們有深厚感情的物件時,那我們為甚麼又要孩子無私地分享他們的玩具車或洋娃娃?我們看似沒所謂的一件玩具,那可是他們身上的一塊肉, 是他們的命根呀!因此,我尊重孩子清楚明白不分享的後果,而仍堅持己見這選擇,因那是他的權利! 
kjy01_20161030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10.29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有一種語言叫手語
語言是人們溝通的重要方式,日常生活中, 我們多用口說話,卻忽略了還有一種語言是「手語」。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推行「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多年,今年有五名老師於剛過去的暑假首次獲得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得獎者為陳藹欣老師、姜婉雯老師、謝卓衡老師、成笑凝老師和蔡碧玲老師。  (本報專題)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於2007年起參與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試行的「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即是利用口語和手語,作為雙語溝通的平台,把聾學生(下稱聾生)帶進主流學校,建立一個切合聾生需要的共融教育環境。胡艷芬校長與獲獎的陳藹欣老師和姜婉雯老師,一同向本報記者分享共融教育的經驗。  靈魂工程師 姜婉雯老師有多年教學經驗,她表示來到這所學校,才明白甚麼是共融教育。「共融教育應該是整體看怎樣幫助聾生,而不是逼他們改變去配合制度,這點給我的感受是最深的。」姜老師剛就任時,覺得自己有任教多年的豐富經驗,對教學也充滿信心。相反,卻發現自己仍需要學習很多東西,例如手語文法和利用手語跟聾生溝通,這些困難對她來說也是很大挑戰。「但是一定要學,因為老師是靈魂工程師,學手語能真正入到小朋友的心,他的人生就這樣不同了。」 除了聾生外,老師要做的還有進入健聽學生的心。所謂共融教育,當然不只是共融班的學生和任教共融班的老師才懂手語,除了老師參加手語工作坊外,也有「人人手語日」活動及「全校手語金句練習」,即使不是共融班的學生也有機會學習基本手語,共同學習,共營關愛。胡艷芬校長提到:「作為一間天主教學校,一定要持著有教無類的精神,無論學生有甚麼特殊需要,我們都需要用對一般小朋友的愛心來照顧他們。」 該校每級設置一班混合聾、健學生的共融班,有二十八位老師任教,由健聽和聾人教師協助教學,每班約五、六位聾生與健聽學生一起學習。共融班教學模式除手語外,還編定了「教學十式基本功」,例如老師會把重點寫在黑板上,再配合視覺元素輔助課堂教學;數學科老師教授立體圖形時讓學生觸摸實物,強化對立體圖形的概念等等。而畢業禮上,全級畢業生以口語和手語演繹歌曲,體現聾健共融的精神。姜老師說,看到聾生畢業真的非常感動,感受到大家不分彼此,是學校一份子。此計劃亦能散播小種子給健聽學生及聾生的家長,一同參加家長手語班;聾生的家長則能用手語跟子女溝通,使關係更融洽。可見這計劃對課堂、課外活動上、以至家校關係都有裨益。 平等機會 互相學習 此計劃最令老師觸動的是學生的堅毅,另一位得獎者陳藹欣老師說:「聾生能力範圍做到的,他們一定做到一百分,字體永遠拿甲加五粒星,因為他們覺得做事就要認真做;而理解能力較弱的聾生也很願意學習,所以到六年級時也能達到基本學習水平。」除此之外,她表示聾生會用不同方法跟人溝通,他們不會害怕跟陌生人談話,也不會覺得自己說得差和咬字不準,反而勇於嘗試,對他們融入社會有很大幫助;健聽生亦努力學習手語,有些健聽學生甚至跟街上陌生的聾啞人士用手語溝通,大家互相接納及影響,這是共融計劃一個最成功的地方。 聾生亦有平等機會參與校內音樂劇、游泳隊、田徑隊等活動, 「有全聾生是舞蹈組校隊,也為學校贏得比賽,你能夠想像他們背後所花的努力有多少?」姜老師說。「當看到學生也這樣努力,你會覺得作為老師花多點力也是值得的。」聾生取得的成績當然離不開老師們辛勤的付出。 老師需要用很多時間和心機在備課上,身、心、靈也會疲累, 但陳老師認為最累的可算是在課堂上要誇大肢體動作展示給聾生看,例如「開心」和「很開心」,動作也有很大分別。除此之外, 當遇到一些困難或專有名詞的時候,便要不斷反覆練習。雖然老師們工作十分辛苦,但看到學生的成長,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學懂了手語,我們可以遠距離聊天,真是很方便,其他老師也覺得很有趣。」陳老師笑說。在運動會中,老師從司令台呼喚頒獎老師時,便可以用手語溝通,如「男仔、六年級、跑步、六十米」等,不用跑來跑去。任何時候,也可以用手語遠距離跟其他老師溝通,顯示出手語文化已融入學校。 適逢今年是最後一年推行,學校已於今年停止接受聾生的小一入學申請,但校方仍會用雙語教學模式教導在校的二十八位聾生, 直至他們畢業。而獻主會小學將會接棒推行此計劃。胡艷芬校長說:「得到這個獎也算是時機巧合,亦是一個好機會讓更多人了解這計劃在主流學校是可行的,並把這個信息帶給整個教育界。」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也是天主喜愛的孩子,聾生不喜歡被稱作聽障人士,因為他們也有一種獨特的語言與世界溝通。(妤)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由教育局舉辦,並由優質教育基金贊助。候選人如能整體地在四個評審範疇:專業能力; 培育學生;專業精神和對社區的承擔;及學校發展範疇皆表現卓越,可獲推薦頒發卓越教學獎。每年的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主題並不同,而2015/2016的主題是課程領導、數學教育學習領域和特殊教育需要。 http://www.ate.gov.hk/tchines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