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71015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10.14
天主教幼兒學校中層教師培訓計劃
天主教教會將教育工作視為使命,而非職業;將學校視為充滿關愛和活力的團隊,而非機構。教會人員更樂於發揮有如牧羊人及忠實牧人的知識。 (本報專題)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主辦,優質教育基金贊助天主教幼兒學校中層教師培訓計劃(2016-2017年度),共43間學校參加,102位中層教師參與。本學年教育局實施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政策,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認識實務需要,與時並進。 結業禮上,學員強調將來幼教發展必須作出適當的準備:從多角度考慮問題、正面思考;多讚美;多自省、多求救;多觀察、多聆聽。任教於天主教彩霞邨潔心幼稚園余思敏主任說:「中層老師擔當重要的角色,需要了解校長、老師、工友之間的處境,滿足各方所需,並保持良好關係。」她表示在課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在不同難題中取得共識,但同時要堅持原則:以學生為首要」。在工作層面上,員工未必會向上司反映或表達自己意見,這時中層老師可成為溝通的橋樑, 余主任:「作為中層老師可以鼓勵其他老師多嘗試表達自己意見,再向校長清楚反映或表達,當中除了得到校長的信任之外,老師之間也要存在著互相信任。」 學員以校內面對的問題作培訓計劃的研習基礎,嘗試找出解決方案。「中層教師如何帶領改革品德課程」是余主任探討的題目,她並以小朋友「拒絕分享」為切入點,「有老師認為拒絕分享不代表小朋友做錯, 相反要了解他們拒絕的原因,亦有老師強調小朋友需要學習與別人分享; 小組成員雖然意見分歧,有不同價值觀,但透過多次討論,最終取得共識。」 學員在解難處理及應變培訓過程中學習危機管理,其中以家長因孩子在校內受傷入院的投訴個案為例,明愛香港崇德社幼兒學校姚碧瀛主任分享,「此時家長會非常擔心孩子的狀況,因此我們一切要從心出發。首要安撫家長情緒,聆聽他們需要,大前提是以小朋友福祉為中心,從而讓家長感受到學校與他們同行,明白和體諒他們的需要。」 姚主任也學懂透過「三個讚賞,才是一個改善建議」的方法跟其他老師相處,「發現老師尚有改善空間時,不要立即提出建議,相反要先讚賞,才令他人容易接受意見」。她深信校訓「我們要彼此相愛」,以愛為中心,無論遇上甚麼困難, 只要存著愛,問題便會迎刃而解。余主任十分認同要懂得欣賞他人,並建議不要忘記多讚賞家人,因為「愛是不保留」。(馮) 
kjy10_20171015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7.10.14
青苗天地 2017.10.15
震夏情 陳韻如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四A 時間如白駒過隙,在我們那多姿多彩的生命中,在那流光溢彩的歲月裡,如同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點綴著那五彩繽紛的回憶,那就是我們愉快的中學時光。 遙想當年,我初到香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參加中一的入學考試。當時聽聞香港的英語水平相當高,而且競爭也很大,心裡有點不是味兒。當我得知我被分到甲班時,我實在大吃一驚,因為有人告訴我,甲班是精英班,我擔心自己的成績不及別人,又怕我與同學的關係會不好。那時,我甫進教室,誰都不敢看,只是呆呆地坐在座位上。看到別人坐在一起聊天,有說有笑的,突然覺得與他們好像在不同的世界內,孤零零一個人,沒有人注意到我,就像完全被孤立了一樣。 突然間,一個人擋住了照在我桌子上的陽光,我皺了皺眉,剛想開口說話,突然一隻手伸到我面前,我抬起頭,她說:「你好,我是黎敏琳,看你一個人坐在這裡很納悶的樣子,快來跟我們一起聊天!」我瞇了瞇眼睛,想緩解陽光照在眼晴上的不適感,沒想到適得其反;我眨了眨眼睛,感受到溫暖的陽光照在我臉上,冰涼的淚珠禁不住從眼中流出。 在之後兩年多的時間,我對人們的印象逐漸改變,我曾經以為這裡的老師十分嚴厲,沒想到他們是十分溫柔的,而且很關心學生。這裡的同學們也讓我感覺到一份溫暖,他們樂於助人,讓我體會到「震夏人」有「尊重與關愛」的精神。  如今,我望著窗外藍湛湛的的天空,不再是我入學時的陰雨綿綿。「陳震夏」教會我們「勤學」、「關愛」、「珍惜」、「尊重」和「誠信」,令我們受益匪淺。老師們、同學們啊 !謝謝您們 !我的學校啊,我也很感謝你。 追夢,少年時 李碧琪  荔景天主教中學  四A 紅綠燈被朝雨淋濕的日子,在上學。 岔路口被夕陽染紅的日子,在回家。 上學,回家;上學,回家。 我不知道大家如何定義忙碌的日子,可是現在的生活,對我來說沒有方向,枯燥得連身邊的腳步聲也聽不見。我只是單純的在出發點及目的地間不斷來回。心裡常常在想,這樣的生活還要過多久,該不會到我在社會工作時還是這樣吧?  我不知道大家現在是否已經想好了未來的人生,是要當一名醫生?老師?還是律師?看著身邊的同學、朋友都有目標,我的心裡不禁會焦躁不安,我反覆地問自己,到底想做甚麼?即使如此, 仍然沒有答覆。或許是想要做的實在太多太多了,又或者身邊人的質疑,讓我對這個夢想卻步。 我不知道從甚麽時候開始,一有空閒就會在琢磨,我要做甚麼。我發現我還蠻喜歡閱讀,在閱讀的世界裡,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角色,而每個人物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或許故事中會有其他人的加入,可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總愛在課堂上放空、幻想,常把自己代入小說裡的人物, 有時候想著想著還哭了,朋友都不能理解我在幹甚麼,她們都說我是「四次元少女」,說真的我還挺喜歡這個稱呼呢!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突然動筆寫點念頭,我想成為一位作家,把心裡所想的都寫進去。不過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不斷拉扯懷疑,總在盤算值不值得花時間在寫作上,畢竟兩年後就要考文憑試,我何不把時間都放在學習上,可是心裡卻又放不下。而身邊的人聽到我想寫一本小說,都告訴我:「你很快就會放棄的。」「你做不到的。」這些話讓我感到束縛太多,壓力太大,可能 寫作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人生走一回,終歸要活得自我一些。畢竟現在的我還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女,我還有很多時間,就算現在做不到,可是未來誰能料到呢?我想全心全意做一件我喜歡的事,只要我不放棄誰也不能讓我放棄! 
kjy01_20170625new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6.24
華富邨寶血小學 常感恩 顯愛心
(本報專題)華富邨寶血小學今年度以「感恩」為學校關注事項,舉辦不同學習活動,藉此讓學生明白天主賜予我們生命,眾人應常懷感恩的心, 回饋他人。鄒桂芳校長表示,希望學生懂得欣賞自己的優點,並發揮才能, 繼而服務人羣。 全年舉辦的活動中,部份與學科互相配合,例如常識科專題研習、跨學科主題學習月。當中,老師在生命教育課上教導學生,天主創造人類,無論健全與否,都有可取之處;並透過觀看由健全人士及殘障人士合作的「無障礙劇團」表演,深化學生體會健全身體的可貴,及鼓勵他們善用自己的才能。 學生林天朗認為全年最深刻的活動是奧比斯舉辦的「蒙眼午餐」,他指出,蒙眼吃東西要很小心,怕弄髒桌子,從而感受到失明人士的不便。他參與活動後,感謝奧比斯的義工犧牲寶貴時間, 到偏遠地區幫助失明人士做手術。課程統籌主任鍾苑茵老師亦提到,有部份學生雖然沒有眼罩,但也用紙巾或外衣遮擋雙眼, 嘗試體驗「蒙眼午餐」,「當初怕他們會吃得很骯髒,但出乎意料之外,一年級生參與這活動時,餐桌也能保持乾淨。」她表示,學生所寫的體驗感受中,提到看不見是一件恐怖的事、感謝天主賜予他們健全的眼睛等等,反映出學生在活動中雖然只經歷十五分鐘,但他們已經獲益良多。 發揮自信 校方早前特意舉行學習成果日,讓學生分享這一年的得著。七組學生來自不同年級,匯報內容包括製作環保酵素、服務學習等學習活動。由於學校著重學生懂得感謝天主恩賜每人生命,從而學會欣賞自己,所以老師刻意揀選自信心較弱的學生上台分享。鍾老師指出,有學生在後台緊張得雙腳顫抖,這些機會能讓他們變得更大膽地表現自己。鄒校長亦發現部份上台的學生在開學時不想上學,但到匯報當天已經成長,表現出「我都可以」的淡定表情,令她十分意外。 例如學生郭子欣便出現這個情況,她在早前的跨班匯報日裡,第一次用英文匯報。她形容,在門外等候時,身體一直顫抖,但最後她調整心態,更拿到英文最佳匯報獎。她笑言:「老師可能知道我的英文水平不好,才給我嘗試,感恩老師給我這個機會。」 鍾老師特別提到學習成果日結束後,特意讓學生一直鼓掌給表演的同學和老師,讓學生知道老師在過程中付出很多,亦很疼愛學生,是為他們的將來著想。「雖然老師很兇, 但他們都是為我們著想,同時也教導我們不同知識。」學生梁嘉澄說。 日常實踐 校方在這年一直以「感恩四步曲」宣揚感恩及關愛文化,期望學生「用眼睛、用腦袋、用心和用手」來表達謝意,鍾老師期望學生能繼續深化,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感恩行動。她表示,有些家長欣賞子女開始學習照顧家人。受訪學生們亦很感謝家人的照顧,所以會在日常生活中回報他們。例如天朗說:「有一次我生病了,嫲嫲很辛苦地照顧我,又要煲粥,又定時提醒我吃藥。很感恩有這樣好的嫲嫲,所以現在我有空時,會幫忙做家務和替她搥背。」 學生的關愛之心更從家中延伸至社區,嘉澄表示在街上會協助有需要幫忙的人,她想起:「有次坐巴士時,我看到一位婆婆提著兩個重甸甸的袋子,但卻沒人讓座,我便讓座給她;她還稱讚我很乖,我很開心。」子欣謂, 只要用心察覺,便會發現身邊有很多人,需要我們的幫忙。 子欣更表示,會以聖經中「慈善的撒瑪黎雅人」所做的愛德行為作榜樣,繼續幫助有需要的人。天朗贊同,「擁有良好品德比取得好成績重要,如果有同學很驕傲,即使他在眾多科目取得一百分,都不會有人喜歡他,也不會受人稱讚。」 提到人生最感恩的事情,子欣憶起:「家人告訴我,在我出生後幾個月,我缺乏營養,家人都認為我難以生存。」故此,她很感謝天主和家人,把她照顧得肥肥白白。天朗也分享自己出生時的經過,「感謝爸爸,他跟我說當我快將出世時,媽媽不夠力氣把我生出來;是爸爸在產房一直支持和鼓勵媽媽,我才能順利誕生。」 活動雖然以學習成果日作總結,但我們應當常懷感恩之情。因為有了感恩,才懂得珍惜;學會珍惜,才會快樂。 (妤)
kjy01_20170604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6.02
寶血會思源學校 主題學習週連繫日常
(本報專題)寶血會思源學校每年會於校內進行主題學習週(下稱學習週),讓學生放下常規的書本、功課和時間表,就著不同主題進行研究和探索。今年,三年級的主題是「採購小博士」, 學生透過實驗,比較市面上不同牌子的廁紙、清潔劑和黏合劑,從而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產品;五、六年級的主題是「皮影戲」,學生中可認識皮影戲的由來、製作方法、配樂等,並自行創作劇本、皮影偶及配樂。 從書本到書外 校方明白學習不只是運用在讀書及測驗上,所以學習週著重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五、六年級可從皮影戲中認識中國傳統藝術及成語,並認識皮影戲的歷史和知識。陳卓彤表示,老師派發一篇成語短文,讓學生自由創作對白、語氣和音效,成為獨一無二的劇本;是次活動也是不少學生第一次創作劇本,其中吳梓瑜認為,完結時旁白會說出故事寓意,強化學生對成語的理解。 配樂方面,各組員需要在家搜集可發聲的物料,如鐵罐等。而梓瑜的小組更會按照組員懂演奏的樂器,如長笛、牧笛,自行創作歌曲的第二聲部。 他們於製作前,曾觀看專業的皮影劇團,卓彤說:「專業的劇團在演出時不會讓人看到控制棒,皮影偶也不會離開屏幕。我們只有短短幾天時間練習,表現已很不錯了。」她認為皮影戲從古代傳到現在,十分奇妙。她平時只會在電視看到相關資訊,但現在更能產生共鳴,明白延續傳統的困難,從而更欣賞劇團的成果。 郭敏儀校長表示,校方不期望學生的表演完美無瑕,但期望他們感受到中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學懂欣賞和尊重文化,明白保留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而三年級在學習週最後一天,進行黏合劑測試。學生用黏合劑黏著兩根雪條棒後,利用雪條棒承載電池,從而找出哪種黏合劑最具黏力。王愉蘅同學表示,在實驗期間曾折斷雪條棒,故改良第二次實驗,最後黏合劑可承載四十七顆電池。 王愉蘅及黃鎂錤最喜歡的實驗是測試廁紙,例如把廁紙繞著四隻桌腳,便能測試其長度;愉蘅還表示實驗後可測試各自的包裝紙巾。鎂錤喜歡在上課時進行有趣實驗,「這樣上課既輕鬆, 又能發揮我們的創意」。她指以後會帶家人到超級市場,選購性價比高的產品。 運用共通能力 除了學習課外知識,無論進行實驗還是製作皮影戲,學生都能運用不同的共通能力,如溝通、解難、研習、合作等。郭校長表示,學生分小組進行,要一齊合作、一齊討論,需要很高的協作能力。 鎂錤說:「每組五位同學負責不同的工作,如取用品、安裝物件、記錄等, 每人都要做好自己的責任。」她表示,曾有同學爭著做實驗,故仍未放電池,雪條棒已經斷了。愉蘅補充:「我學到與人合作時,要聆聽別人的意見, 才會有更好的結論;做實驗也不應輕易放棄,要找出錯誤之處,改正並嘗試直至成功。」 相對三年級的問題,製作皮影戲的難度便更高了。由於時間緊迫,學生只有一兩天的時間製作所有皮偶,所以他們要在課餘時間繼續加工。同時,挑空的部份十分幼細,一不小心便會剪破皮偶。當皮偶破了,便要利用膠紙修補;倘若皮偶的重要位置,如眼睛破了,更要重新製作。梓瑜表示,組員曾為挑空甚麼圖案而各持己見,最後老師建議他們用投票方式,才能解決問題,「投票這方法很民主,我也學到要分工合作」。綵排時, 梓瑜亦需要同學提醒,才記得要說對白,讓她更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梓瑜認為,由於需要同時控制皮影偶及說出對白,對小學生來說,頗難兼顧,「若我們手震,皮影偶便會在幕前消失。」卓彤亦認同綵排時面對不少實際困難,「本來打算把皮影偶造得大一點,可讓觀眾看得清晰;誰知屏幕小,令比例有問題。」同時,若所有角色聚在同一個位置,會導致走位不好看。卓彤指,幸好小組有默契, 知道要分散站位,才能營造出較好的舞台效果。 在學習週的最後一天,梓瑜一組有幸為全校學生表演其中一齣皮影戲──《螳臂擋車》,梓瑜說:「我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這是我第一次對著全校表演皮影戲。」 表演後,她頗為滿意,「我所操控的蝴蝶,在綵排時曾有幾次因手震而掉下來,所以今次演出尚算暢順」。 郭校長提到,學生是在學習週最後一天的早上,才知道誰能上台演出; 演出的學生不一定讀書成績出色,活動反而著重能讓學生發揮不同的才華,如領導、音樂、視藝等方面。除此以外,她指出, 是次學習週滲入心靈教育,「關愛是學校的重要元素,就如同學之間有不同意見時,也會學習包容體諒;希望學生透過是次學習週,能成為『愛己、愛人、愛世界、愛天主』的思源人。 」郭校長說。(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