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20318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3.18
真理與愛的力量 祈禱宗會 禱聲傳千里 2
祈禱與服務 培育信仰成長 

當日聯校彌撒後,聖保祿學校祈禱宗會會員、中七學生區詠詩接受本報訪問。笑容可掬的詠詩在嬰兒時領洗成為教友,她在中學階段始認識祈禱宗會:「我在上一個學年出任校內祈禱宗會會長。我十分渴望成為輔祭,每個學年初,剛入讀本校的公教學生可選擇加入不同的善會,為學校服務。本校祈禱宗會培育公教學生擔任輔祭職務,在彌撒中協助神父,這也是我最初加入的原因呢。」詠詩除了達成這個心願外,她渴望透過祈禱宗會,與天主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使每天的生活變得更豐富。 
該校祈禱宗會現有六十多位會員,詠詩喜見會員人數每年遞增,團體內朝氣勃勃(見圖1,本年新加入的會員)。她認為負責老師的鼓勵和帶領,幫助團體健康成長:「每個星期二的午飯時間聚會,幹事與會員一起吃午飯,互相分享信仰和生活點滴。學校每逢週五舉行彌撒,全體學生參與。我們培育剛加入的會員成為輔祭和領經員,讓她們在週五彌撒中協助神父舉行禮儀(見圖3);此外,較隆重的彌撒如開學彌撒、聖保祿瞻禮彌撒等(見圖2),我們亦會從中協助。」在校園內外,該校會員進行愛德服務,如四旬期內推行飢饉午餐,今年的飢饉午餐特別為東非災民籌款。會員也曾為聖保祿女子宿舍的長者舍友安排活動等。
 每天,祈禱宗會會員奉獻個人的思、言、行為、憂苦和喜樂給天主,也特別為教宗意向祈禱。祈禱的美好經驗為詠詩帶來驚喜的得著,她說:「透過祈禱,我感到與教宗的距離拉近了!教宗雖身在遙遠的梵蒂岡,在他指定的意向中,曾為中國的教友祈禱,我感受到他對中國教會的關心。我每天也特別在祈禱中,記掛著中國的主內弟兄姊妹。」(仨)
kjy01_2012030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3.04
鴨脷洲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賢師言傳身教 溫暖人間
  校園的鐘聲劃破了寧靜的早晨,鴨脷洲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的校舍內,一百二十多位學生整齊排列參加早會,以祈禱展開學習的一天,邁向成長路上新的一頁。   (本報專題)時光倒流四十四年前,在石排灣邨山坡上,已故的李宏基主教及覃文華神父創辦了石排灣聖伯多祿學校(即鴨脷洲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的前身),為社區內的學童服務。當時,上、下午校分別開辦十九班和十七班,翌年,全校共有四十八班,學生達二千多人。   良師職志:扶助幼苗成長 踏上不同樓層的梯級,鴨脷洲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副校長王國強偕本報記者,參觀校舍每一個角落。今年,已在該校執教鞭二十八年的王副校長,細說學校的變遷:「從石排灣邨校舍至鴨脷洲邨校舍,學校為負起教育使命,幾經風浪。」細數當中的轉變,歷史可見證石排灣聖伯多祿學校,默默伴隨社區二十九個年頭。校方獲悉政府當局於1997年清拆石排灣邨,同時接獲當時的教育署(現今的教育局)通知,學校將隨著屋邨清拆而停辦,全體師生即時向有關當局爭取新校舍,最終與教育署達成協議,遷往鴨脷洲邨繼續辦學,學校易名為鴨脷洲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 時代改變,學校隨著社區的發展,為學生作出相應的支援。課程主任林淑儀在該校任教十五年,她說:「除了照顧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外,本校大部份的家長均需要上班,父母對子女的支援較少,學生在放學後獨自流連,我們特別關注這些同學。」老師們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對剛於本學年上任的黃玉嬋校長來說,尤為感動。該校現僅有十二位老師,在黃校長的心目中,這兒的老師很愛學校:「每一位老師對校內一百二十多位同學均瞭如指掌,老師們愛孩子心切,對他們成長的每一步都相當重視,如大部份六年級生的家庭沒有資源參與校外的升中模擬面試,全體老師於是為學生舉行模擬面試,與家長商量選擇學校的事宜。」   家長心聲:感激老師愛護 學校與家長關係密切,共同肩負培育幼苗的重任,盡在這次訪談中可見。該校三位家長(見相片,後排左四至六)張蔡麗娟、張張嘉露和歐陽景偉特別騰出時間,到校接受本報訪問。談到師長們全心施教,為了學生和家長的好處不辭勞苦。三位家長均願藉此機會,感謝學校各位師長。  張蔡麗娟的兒子張靖嵐就讀該校三年級,她分享感受時一度落淚:「我為靖嵐能入讀此校感高興,我曾十分擔心兒子的學習情況,老師不但包容我的兒子,更耐心教導他,他的學習態度和行為改善了不少,我也被老師的愛心所感染。當我感到束手無策時,老師支持和關心我們的家庭。」 五年級生張芷柔的母親張張嘉露指出,經常可以從微小的事情上看到老師們的愛心:「芷柔的兩個姊姊都畢業於此校,我對學校的感情深厚。老師們循循善誘,發掘芷柔的潛能,鼓勵她參加課外活動,從而提升自信心。家長們需要工作賺取生活,老師們主動聯絡家長,讓我們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這樣的支援減輕了我們不少的壓力。」 歐陽景偉的兒子歐陽家樂,自四年級時入讀該校,在受訪老師的口中,家樂是一位經常笑臉迎人的男孩子。歐陽景偉感激學校讓兒子在愉快的環境裡成長:「我尤其欣賞學校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有教無類。我看到家樂的改變,他以往的學業成績平平,自信心不足,但自從入讀此校,他得到老師的鼓勵和栽培,今年更參加了朗誦比賽,獲得優良的成績,重拾自信!」 (下接第二頁)    
kjy03a-20120226
icon07
萬卷書上路
2012.03.03
夢想,有多重
  你喜歡上學嗎?喜歡上學的你,必定很享受在學校的學習,以及和朋友相處的時間。若果你很討厭上學,那麼你跟今天這個故事的主角──小奎,可能有著相同的想法,他甚至想盡一切方法,逃避學校的一切學校。可是,他的經歷卻是不平凡,從他的故事中,看看會否讓你對「壞」學生的印象有所改觀? 小奎童年中最快樂的時光,大都在他上幼稚園的時候渡過。他特別喜愛發明,享受利用雙手創造新事物,所以那時他最愛製作手工藝。之後,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設計發明中,能坐著使用的燙衣板、爬山用的活動鞋跟⋯⋯可是上了小學以後,他的生活每一天都活像「上刑場」一樣,他為了避免做家課,曾試過只抄寫僅一半的作業到家課冊中,至於學業成績,這當然無容置疑,叫人擔憂吧!討厭運動的他,每一次的體育課更讓他吃不消,因為班上的同學總會取笑他沒有甚麼體育細胞,要不是他自願當眾人的「諧星」,總是做出一些惹人歡笑的動作。所以,小奎為自己的小學生涯,留下了兩個驚人記錄。一是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兩次留級,二是學校勒令他退學。 被逼退學以後,小奎的父母一方面正為著兒子面臨失學的事情,四出奔走,希望能在新學年開始前替小奎找到一所新學校。另一方面,小奎和他最疼愛的爺爺,渡過了一個難忘的夏日時光。他們二人跟鄰居馬提諾先生一起,開著機器,為屋子貼壁紙和進行維修,對於酷愛發明的小奎而言,這個暑假肯定是美好的。然而,小奎的成績表現,卻讓他的父母只能找到一所專門收納成績和行為不良學生的學校。上學的問題暫時解決了,可是,開學後面對一群「問題」學生和經常缺課的老師,使小奎的父母不得不再另覓一所學校,這次他們決定把小奎送往一所寄宿學校去。 這個決定既是為了小奎,同時亦因為小奎父母的婚姻關係出現問題。向來對學業不聞不問的小奎,竟然為自己作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他選擇了一所技術職業學校,因為這裡的學習可讓他一展所長。可是,入讀技術職業學校也需要一定的學業要求,小奎的成績固然不理想,但在爺爺的鼓勵下,他決定親自撰寫一封入學信,希望該校的校長能取錄他入學。他把修改了十一次的入學信寄出後,究竟小奎最終能否順利入讀心儀的學校?與此同時,一個噩耗突然傳來:爺爺正在病危,小奎又會如何面對? 一個醉心於發明的小男孩,經歷了生命中的高低起跌,憑著努力不懈的精神,由一個叛逆的小孩逐漸成長。小讀者們,小奎的故事讓我們學會了欣賞自己,世上沒有甚麼困難是不能衝破。35公斤,一個教我們堅持和奮鬥的數字,相信自己的能力,放飛夢想。作為家長和教師,當我們認定了一個小孩的好與壞,又是否給予他公平的對待和追尋夢想的機會?孩子的理想和潛能既是無窮無盡,關鍵在於放手讓孩子一試;縱使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失敗,相信也不失是成長中難得的寶貴經驗。 書名:《35公斤的希望》 著者:安娜.戈華達 譯者:邱瑞鑾 出版社:台北:飛寶文化,2009 適合程度:高小(五至六年級)   (香港公共圖書館可供借閱)    
kjy16a-20120212
icon29
校園 FaceBook
2012.02.12
情深說話未曾講
  我校每年畢業的同學接近一百七十人。這百多位學生,我總會牢牢記著他們的名字,因為轉眼間少年們很快便離開校園,各往不同的中學繼續學業。記得當他們仍在學校時,總會把握機會,跟孩子談談天,交流交流。有些同學較主動,容易讓人記得,有些則內向,未必每位都有均等的機會和時間相處。有些男孩子較活潑,我以為他們較粗心大意,未必會記掛學校的一切。但今天收到舊生的信,這位升上中一的志賢,小學時他活潑得很,常令老師頭痛不已。他寫了一封長信給我,談及自己的近況,尤其他記掛學弟學妹,就最令人會心微笑,且看這封信: 我希望何校長可以在早會讀出以下的話: 「請三年級的小蘇、小欣和二年級的梅朗東聽著,我劉志賢在此正式跟你們說再見,希望你們好好讀書,你們的路還很長,要多加努力,再見!希望以後再會!還有你們要多穿幾件衣服,免得患病喔!」 另一位就讀女中學的美姿,寄給我聖誕卡,寫上: 「校長,幾年不見,妳好嗎?實在很懷念在小學的生活,如果可以,真希望再跟你午膳,談天說地,教我如何交朋友就好了!」美姿想必遇到朋輩的溝通問題了,記得她離開學校前,也曾這樣寫道: 「我學會了慎言,有時衝口而出的說話會像利刃般傷害同學的心。我知大家相處只剩幾天,應和睦相處。」其實,她頗有反思能力,只可惜當初未有時間跟她詳談。 至於就讀男校的啟智,他希望收到校長的回信,於是我花了半天的時間,寫了十多封信給畢業的同學,完成後感到真暢快! 放學時,六年級的傑克走過來,輕聲地問:「校長,幾時我們去快餐店吃午餐?」對的,我曾經答應過六甲班的同學們,如果完成第一段考後,請替校長安排約見其他同學,我們一起往外吃午餐;趁孩子未畢業,真要把握時間跟他們好好相處啊! 感謝孩子豐富我們的生命,滿有希望,做老師校長,真是有福,深情真誠的說話就在此刻傾訴,勿留待以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