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icon89
校園隨筆
2014.03.09
耶穌與兒童
   耶穌說:「你們讓小孩子們到我跟前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天主的國正屬於這樣的人。」(路加福音18:16)是誰窒礙孩子到耶穌跟前來?是人類不再重視婚姻的盟約? 是人類過於嚮往物質生活,追尋金錢重於親情?  一位愛笑的小孩,今天,他的笑容消失了。他皺著眉對我說: 「我已經知道爸爸和媽媽決定要分開了。我長大了!我懂得怎樣去處理的,你放心吧!」凝視年紀小小的他,我的心裡不禁暗暗地問:他真的明白爸爸和媽媽有甚麼解決不了的問題而必須分開嗎?他真的知道未來日子要走的路,比其他孩子困難得多嗎?他真的懂得在缺乏父愛或母愛下,自己如何面對困惑?他會怎樣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個孩子曾告訴我: 他的家有爸爸、媽媽、姊姊和「我」,日後他就只有⋯⋯我感到心酸,孩子的心卻是充滿著疑問。「耶穌,請你開解他,帶領他。」 一天晚上,當我正要離開學校,一位年輕的媽媽拖著輕便的行李,帶著幼小的孩子來找我。她告訴我:她的孩子要轉校了,她要帶著孩子, 離開她的「家」—— 一個面積狹小,小得容不下幾個家庭擁擠地住在一起的「家」;一個充滿輕視和謾罵,不能讓她和孩子安心地生活的「家」。我看著她拖著小行李,拖著疲倦的女兒,一步一步離開校園。她們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找生活,真的不容易啊! 「耶穌,請你為孩子和年輕媽媽安排可行的路。」 一位孩子的爸爸告訴我,他的妻子離家了。她到了外地找工作,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他的孩子每天由親友帶著,如常地上學和放學;孩子對媽媽是否和他一起生活,看似不再在乎了。儘管爸爸每天辛勤工作後疲倦不堪,仍惦掛著酣睡中的兒子;只消看一看孩子,他已感到很滿足了。可是,由於一次事端,爸爸明白兒子需要父親、母親的照顧。原來,父親取代不了母親,孩子需要母親的疼愛。 我輕聲地問孩子:「知道爸爸很愛你嗎?」孩子肯定地說:「我知道。」我再問他:「如果一百分是滿分,你給爸爸多少分?」孩子不假思索地說:「九十五分。」 我問:「那扣除了的五分呢?」孩子說:「因為爸爸沒有時間陪我。」回過頭,我問爸爸:「你的兒子剛犯了錯,令你難過。你會給他多少分?」爸爸毫不思索: 「一百分。」我追問:「為甚麼他值得取滿分?」爸爸含著淚說:「因為我沒有時間陪他。」我哭了!「耶穌,請你指引孩子的爸爸, 讓他懂得帶著兒子,按照你的旨意生活。」 讓我們仔細地思考,今天的孩子真正的需要是甚麼?大量金錢?豐富物質?吃、喝、玩樂? 如果小孩子在兒時得不到適當的培育,他們又怎會懂得耶穌是誰?耶穌在哪兒?他們可以怎樣才能走近耶穌呢?在天主教團體服務的我們,真的要加倍努力啊!    作者為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校長 
kjy07a-20131027
icon67
創作沙龍
2013.10.27
週記
     週記用作記敘個人在一週內發生的有意義、有代表性的事情;若記錄的事情超過一項,這些事情最好是圍繞著一個主題或是相關的。郭同學以〈開學週〉為題的週記,很切合週記在內容上的要求。 〈開學週〉的第一段,使用了兩個擬聲詞「叮叮叮」和「哇」,前者以響亮的聲音向悠長的暑假說再見,後者以震撼的語氣表現「我」的驚訝,讓人體會學子在假期後回校的興奮心情。 本文的焦點在記述兩件事情:認識新朋友和科長選舉。通過作者主動認識插班生陳心樂和鄧鵬源的經過,我們能感受作者熱愛交友和善於與人溝通的長處;透過作者自薦擔任「膳長」一事,讀者能體會他樂於服務、幫忙幼小的精神。而郭同學樂觀、開朗、容易滿足的性格,也能借助生活上的小事情,清楚而具體地反映出來。「今年的開學週是最快樂的一個開學週」,小學生的單純、樂天和容易滿足的赤子之心,完全從字裡行間流露,誰說我們的孩子不天真? 本篇的記事脈絡清晰。作者除了運用「星期」概念說明事情發生的日子外,還擅長運用時間標示語,交代事情細節的次序,例如第二段的「接著」和「下課後」。 此外,本文在表達上有可改善之處,例如第三段談及選科長(「首先選中文科長,然後是英文科長、數學科長、體育、常識、普通話、宗教、電腦」),前面稱學科科長,後面只是學科的名稱,配搭不當;另對「膳長」工作著墨太少,宜多作說明和描畫。 總的來說,本文記事很有條理,內容所述均切合主題,同時清楚地流露個人的感受,是一篇結構完整、內容充實的週記。  週記 九月二日至八日 開學週 「叮叮叮⋯⋯」鬧鐘響起了!星期一是開學的第一天,我懷著興奮的心情上學去。我心想︰今年會有插班生吧?我一邊想著,一邊已走到了校門。「哇!」我大叫一聲,因為時間這麼早,但學校裡已經人山人海了! 接著,我走進教室,老師真的介紹了一位插班生給我們認識。他叫陳心樂,我想和他做朋友。下課時,我飛奔去陳心樂身邊,我們聊了好久,我們談得十分投契呢! 星期三是選科長的日子,老師說:「今天是選科長的日子。」首先選中文科長,然後是英文科長、數學科長、體育、常識、普通話、宗教、電腦⋯⋯我等了很久,當老師說選膳長時,我馬上舉起手來!我心裡一直想當膳長,因為可以幫助年幼的學弟拿飯,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老師見我這麼積極,就選我做膳長,當時我整個人興奮得跳了起來!我非常高興,我一定要做好膳長這個職位。 星期五,我班又來了一位新朋友。他叫鄧鵬源,老師說他有一點害羞,但是我還是想和他做朋友。放學時,我立刻去找鄧鵬源, 我們一邊走一邊聊天,聊著聊著,不知不覺便走到到了我家門口。我和他說再見,他說很想和我做朋友。 我覺得今年的開學週是最快樂的一個開學週! 郭俊堅 德信學校 五B  
kjy16a-20130929
icon42
書包.背包
2013.09.29
重返 校園
重返久違了的校園,大家會否有點不太習慣的感覺呢?畢竟沒能再像暑假時般隨心所欲,自己安排節目和參加活動,又不能即興與三五知己聊個通宵達旦,然後第二天日上三竿才懶洋洋的起床。不論大家是否度過了一個充實的暑假,好好的裝備自己, 迎戰新學期,九月二日這開學的日子,也始終來到了。 姑且不說同學們對開學的看法, 先介紹少許背景。由於在學校要修讀兩年制的國際中學會考證書課程(IGCSE),我們早在中三就按選科分班。我是一名理商生,對理科尤感興趣。而在暑假期間,發生一件頗有趣的事,卻使我對學習再次有了另一番的體會。在暑假末生日的我,碰巧同日要回校補課,令原本到主題樂園慶生的計劃泡湯。補課從早上到下午三時半才結束,其實已佔去大半天。正懊惱之際,忽然靈機一觸,想到科學館走一趟。 以前,唸小學時到科學館,我們都是要做報告,或隨學校參觀。自發性踏進科學館,還真是第一次呢。鍾情於生物學的我,到關於生命科學的展館,看得津津有味。有時候,還不禁讚歎生命的奧妙。就好像人體裡面的器官,是設計得那麼精細、那麼巧妙, 能夠完全切合其用途。讀了三年科學, 看到展品的感受,跟小學時迥然不同。小學時是抱著玩樂的心態,覺得科學是很神奇的事物;現在知道其構造和原理後,不得不佩服科學家的智慧以及承認自己的渺小。知識的力量,真的不容小覷! 儘管事後,旁人還是覺得我在生日這一天到科學館參觀,乃匪夷所思之事。然而,我個人認為此行獲益良多。話說回來,此事跟開學到底有何關連呢?其實,這正帶出我對開學的想法。暑假期間,我們會去旅遊,或到很多不同地方見識,了解不少新鮮的事物。透過這一次又一次拓展眼界的機會,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所知道的是那麼少,而需要學習的還數之不盡。這,才會推動我們去學習,亦是我們到學校上課的目的所在。   的確,面對排山倒海的功課和測驗,也許不好受,但這就是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面對新學期、新挑戰,你又準備好沒有? 
kjy04a-20130922
icon54
花生老師
2013.09.22
從塑料瓶開始
每年開學之初,我總喜歡跟學生談談在暑假發生二三事。 今年暑假,我到了日本旅遊,旅遊期間,收到朋友傳來的信息,她告訴我一件關於女兒堯堯的事:朋友買了一瓶塑料包裝的果汁,她讀小二的女兒說這種包裝不環保,生產公司應該改善。其後,堯媽媽喝完了果汁,打算隨手扔進垃圾箱,堯堯卻堅持要把果汁瓶放到回收箱裡,於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找,可是始終找不到回收箱。結果,她一路拿著瓶子,從尖沙咀走到港島的家,直至找到屋苑的回收箱才棄掉。堯堯這份「執著」感動了堯媽媽, 禁不住要跟我這位老朋友分享;當時身在日本的我,正好見識過日本人的回收箱。  相比香港,日本的回收箱分類更仔細,將回收的垃圾分成可燃燒的、不可燃燒的、塑料瓶、玻璃瓶、鋁罐等。我拍了一張照片給堯堯,讓她看看其他地方的回收箱的樣子,更藉此支持她當日「愛地球」的行動;如果我是堯堯的老師,我會感到很欣慰。 回港之後,我偶爾聽到電台節目主持人分享在日本欣賞演唱會的所見所聞。當演唱會結束,歌迷自覺地把塑料瓶、塑料包裝紙和瓶蓋分別放進不同的收集箱裡。原來,日本的小朋友自小接受垃圾分類的教育,其中一項是回收塑料瓶的時候,要先把包裝紙撕下來,再分別放進不同的回收箱。因為塑料瓶會切成小膠粒,故此包裝紙和瓶蓋要分開處理;只要預先多做一點工夫,就能減省更多人力物力。為了方便人們撕開包裝紙,包裝紙上會有兩條打了小孔的虛線。不知香港的塑料瓶有這樣的設計嗎?在好奇心驅使下,我到了超級市場調查一下,結果呢?留待讀者自行找找看吧。   我把這些事告訴學生,讓他們認識一位身體力行的小朋友——堯堯,還有日本人處理垃圾的合作態度。我還告訴學生,最近我改變以往的習慣,把塑料瓶丟進回收箱之前,先撕去包裝紙。如果,同學在新學年能多走一步,改掉一個破壞環境的習慣, 我會感到更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