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90217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9.02.15
教養的天秤
教養像是個天秤,多了點放縱,少了點管束,就失掉平衡了。哪裡是平衡點?每個小孩也不同,難以由旁人定斷。且看以下三本繪本,你又有否以下的失衡現象?  《我本來就很愛你啊!》 週末早上,大熊想要在家好好放鬆,卻被鴨子力邀出門散步。鴨子使出十八般武藝,務要迫得大熊出遊。為甚麼鴨子非要散步不可?大熊留在家又是為了躲避鴨子嗎?  做一些事情來討好別人,可能是刻意奉承,也可能是出於自信心不足,希望多做點自以為對方喜歡的事情, 來爭取認同。這種現象也會發生於親子之間,也許是孩子希望討好父母,刻意調整自己,迎合父母的要求;也可能是父母為了得到孩子的歡心,大量提供物質享受, 容許孩子無節制地玩樂。這兩種關係也不健康,孩子和父母與生俱來就很愛對方,刻意討好迎合反而損害了關係的本質。只要家中有愛,身在何方,吃甚麼做甚麼,也是溫暖的。父母更不應為了討好子女而逃避管教。 《這樣,爸爸媽媽會高興嗎?》 小變色龍崇拜爸爸,他的願望是要長很大很大,而且爸爸要他長多大,他就長多大。小變色龍以為媽媽也會因此而高興。但媽媽並不希望小變色龍的志願只是為了滿足爸爸媽媽,她希望孩子能夠追求自己的夢想,因此要學會思考、學習認識自己。 小時候的課堂總有一篇文章名為「我的志願」。你還記得自己當時的志願是甚麼嗎? 志向不斷在變,我們的興趣在哪裡,能力怎樣,都是在成長中慢慢探索、逐漸認清的。在父母眼中,孩子都充滿天分;孩子也深深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期盼。但如果孩子一心只想成就父母的心願,而失去了自我,將錯過很多美好的機會。孩子未必能成為滿分完美小孩,但父母的愛與包容,就能讓孩子有空間探索發展,成就最好的自己。無論成功失敗,也在背後支持他們,等待他們,就是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好事情。 《整潔》(Tidy)  彼得是隻愛整潔的獾,在他的打理下,花圃井然有序,動物們無比乾淨,連森林也一塵不染。但他嫌落葉下得太頻繁,破壞了整潔,於是他決心拔走樹木, 用石屎來填平森林,那才是真正的整潔。但森林還是森林嗎?  彼得的整潔癖使他按捺不住,用石屎把森林填平,讓一切也變得完美地整潔。這種潔癖有時也出現在教養的心態上,孩子的特性是率性而為,隨心而說,對一切充滿好奇。適當的管教,避免危險行為和尷尬情況是應該的,但如果把孩子調教成「小大人」,事事處之泰然,不好奇、不驚喜、不好玩,孩子也就失了孩子的本性。這究竟是得還是失?書末還有一個小彩蛋,文字提到彼得答應盡量少打掃一些,圖畫中的彼得卻還背上了一個刷子,準備隨時出動。相信家長讀到這裡也不禁會心微笑。 明智的父母是要在收與放、依從與管束中拿捏平衡。我也時刻提醒自己:可以管教,但不可是情緒發洩;可以讚賞,但孩子不是我展現成就的櫥窗。只要懷著初心,每個家庭也能找到最適合自家的獨門教養方法! 
kjy03_20190127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9.01.25
滿天飛散的謠言
「人言可畏」這句說話你有聽過嗎?意思是人們的流言蜚語非常可怕,你嘗過被謠言所傷的滋味嗎?有些人因而變得意志消沉, 有些甚至放棄自己。以下幾本繪本,讓我們反思謠言的本質和帶來的影響。  《為什麼大家都說野狼是壞蛋? 》 一天,狼碰到一隻落單的小羊,狼友善地咧嘴對小羊笑,露了一嘴又亮又尖的牙齒,小羊把遭遇告訴小豬:「有一匹大壞狼想要攻擊我,他的大尖牙差點就咬到我了。」小羊說的時候,誇大了些。小豬們聽了以後,為小羊不值,又把事情告訴鵝小姐, 說的時候又誇大了些。然後,鵝小姐告訴驢子先生;驢子先生告訴小老鼠;小老鼠告訴雞先生雞太太……謠言最後變成有一個大怪物四處向動物攻擊,他又大又醜又壞,而且非常非常餓!這個謠言後來傳到狼的耳邊,狼嚇壞了,趕緊逃命去。原來狼自己在想像的時候,也誇大了些。 這個故事正好說明了謠言是怎麼開始的:你一言,我一語, 大家加點油添點醋,誇大一點, 一直傳下去,就成為可圈可點的大新聞。辦公室裡新來的同事真的如此可怕嗎?學校裡的那位老師真的那麼兇惡嗎?可能沒多少人跟他接觸過,只是道聽途說,再討論炒作一番,就成了謠言。這樣傳來傳去,謠言就讓人感覺更真實了。我們不能阻止別人發放謠言,但不炒作不傳遞,也是愛德的行為。  《真是太過分了! 》 貓咪被氣呼呼的女主人趕出家門。「真是太過分了!」貓咪開始四處告狀,而且得到農場裡動物們的同情,事情一個傳一個,動物們紛紛為「可憐」的貓咪抱不平。但事情真的像貓咪說的那麼簡單嗎?真的全都是女主人的錯嗎?事情就像剝洋蔥般,愈揭愈多……  散播謠言有時也不一定出於壞心腸,反而有些是出於同情,像故事中的動物都替貓感到不值,即使貓的惡行連連,他們仍然盲目地支持貓,甚至顛倒是非黑白,說成是女主人的錯。這種以情緒作回應,缺乏理性判斷的行為, 可以非常危險。如醞釀成為一種風潮,造成群眾壓力,隨時可以帶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要避免這種謬誤,我們應保持理性和具邏輯的思考,本著良心「是就說是,非就說非」,避免好心做壞事而廣傳了一些不實的謠言。  《畢老師的蘋果》 在赫普村這個小村莊,有一位畢老師,他深受同學愛戴,他們一起練習棒球,玩得很高興。但自從有學生看到畢老師從傅先生的水果店拿了蘋果沒付錢,且把事情傳開以後,謠言如羽毛般四處飛散,村民和學生對畢老師的態度也明顯轉變了⋯⋯  話說出口容易,但卻影響深遠,就像羽毛飄散開以後,無法收回。書中這個生動的比喻,正好提醒我們慎言的重要性。現今科技發達,說話已不停留在面對面講述的層面。在網絡上,信息傳播得更快更廣。如發放不實的消息,影響也就更深遠了,因此我們在網絡或社交平台上發表意見時,不可以只靠情緒,也應核實資料,就像作者在書的後記中提到: 「這是個有關言語力量的故事,我們必須慎言,避免對別人造成傷害。」 憑著理性思考,存好心、說好話、不傳播謠言,便是在生活中實踐愛德。
kjy03_20190113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9.01.11
半空與半滿之間
人生中遇到的問題大概也差不多:家庭、健康、學業、事業…… 遇上相似的境況,有人處之泰然,有人嚴陣以待。為甚麼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是因為人生閱歷的多寡?是因為迥異的價值觀?還是因為信仰的力量使然?  《一半一半?》 簡單的畫面,簡短的文字,主題的比對,清楚地表達了相對的概念:「房子」, 對一個人來說是大,但對另一個人而言是小;「階梯」,對某個人而言很簡單,對身障者而言卻很困難。甚麼是美麗?甚麼是乾淨?其實也取決於人的角度。因時間、空間和彼此立場的差異,一樣的事實也可以有不一樣的理解。作者的畫風很特別,圖畫偏向黃、綠色系,讓人感覺科幻和抽離,恰好能把主題的對比客觀、冷靜地表達出來。這是本帶有濃厚哲學意味的繪本。 事情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重點在於你能否設身處地用別人的觀點來看事物,但這事說易行難。同一條山路,年輕人走來輕而易舉,卻無法體會何以中年人及老年人走來如此吃力,我也是到了中年,關節勞損體力下降,才漸漸想像到老年人不良於行之苦。人生歷練無法速成,但關懷周遭的人與事,卻可為你帶來深刻的觀察,從而用另一角度去體諒別人。  《好消息壞消息》 兔子和老鼠兩個好朋友相約去野餐,路上遇到颳風下雨、蘋果有蟲、被大熊趕等, 對老鼠來說,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壞消息」! 但兔子總能把事情想成為「好消息」!當他們遭到閃電襲擊時,老鼠大聲對兔子咆哮,說這是「壞消息」!兔子被嚇壞了,淚眼汪汪的承認這是「壞消息」,老鼠卻反過來安慰她。  同樣是半杯水,樂觀的人看到水杯半滿,悲觀的人看到水杯半空,可幸的是悲觀和樂觀的人也有聚合點,就是那不變的半杯水。這就好像事情總有好、壞兩面,悲觀的人可以找來樂觀的朋友談談,自會看見烏雲背後的陽光;過分樂觀的急先鋒也可以找個略為悲觀的朋友調節一下,實際地評估後果,這種交流未嘗不是一種好主意啊!  《牆》 這是一本牆裡牆外的故事,以簡要文字和立體般的繪圖呈現「裡與外」、「右與左」、「大與小」、「出去與進來」的相對概念。隨著眼睛看過去的角度不同,空間就會變的不一樣。讀者必須在閱讀時,同步在腦海勾勒出空間,跟著小男孩所站的位置與方向,不斷的發揮想像力,理解空間的立體概念,才能理解這道牆的奧妙。 山不轉人轉,風景不轉心境轉,都是老生常談,又好像帶點被動消極,但我相信,天主自有祂的安排,我們看來好像正要落入甕中,原來天主正安排我們飛出鳥籠。即使經歷傷痛與挫敗,內裡卻仍然帶著祝福,不快的經歷讓我們更能諒解別人的痛苦,變得謙遜和忍耐,也把我們的生命帶到另一個高度。 在經歷的當兒,我們未必體察到天主計劃的藍圖,但透過祈禱,我們能夠獲得力量,鞏固信德和望德,以耐心來憧憬和期盼牆後的明媚風光。
kjy12a_20190113s
KIDS
童心童趣
2019.01.11
你是我的愛子 我因你而喜悅
丈夫和我幸運地都在公教家庭中成長,自小父母亦盡力讓我們在教會團體中,學習信仰生活知識和價值觀,以聖經和教理培育我們。為使兒子亦能領受這份恩寵,在他滿月開始我們就帶他一同參與彌撒,到了他四個月大的時候,就在我們所屬堂區的安排下領洗了。 二○一七年元旦,是兒子領洗的大日子,我們邀請了一些親友見證和分享這份喜悅,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作為父母,希望向各位神長、修女、代父和親友許諾︰我們將會依靠信仰陪伴孩子過一個充實和豐盛的人生。 兒子今年兩歲了,透過兩年的經驗,深感教養小孩子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慶幸在家人的體諒和支持下,我能夠暫時放下工作, 成為「全職媽媽」,讓我有更多空間和時間可以全心全意陪伴兒子。因此丈夫和我都有共識, 選擇不讓兒子入讀幼兒園的學前班。因為我們希望為兒子安排更切合他所需的環境,讓他主導學習。 後來,我與幾位媽媽自組了「親子共學團」和「親子讀書會」,我們每星期聚會兩至三次。有時會在家共讀繪本、共享小孩子親手做的小食,有時會跑到海灘堆沙玩水、到山上撿松果,有時會到農莊看看小動物、到不同博物館參觀……這不一樣的學習經歷,既能夠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性和不同的學習進度,又能夠讓大人和孩子一同在遊戲中彼此學習和欣賞。 就如耶穌接受洗禮,都是為了表示尊重群眾,願意與眾人同行。這份尊重成了救贖工程的開始,使基督徒藉水和聖神重生,得到成為天父子女的恩寵。願兒子藉著洗禮不可磨滅的神印,肖似基督,成為一個有同理心和充滿喜樂的人,常能奉行天父的旨意,成為天父所悅納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