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a_20161113s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6.11.12
消氣與體罰
讀小學的孩子每次放學回家 ,不停地說班中同學被家長體罰,老師報了警, 家長被警察 拘捕了。他好像向我示威:不要打我,若我告訴老師,你就麻煩了。孩子是我的孩子,我當然不會隨便打他,但有時孩子太頑皮,或功課不用功, 處罰時用適量體罰 ,無可厚非吧,為甚麼社會有不准家長體罰孩子的風氣呢?  的確,現今的社會,對體罰有一定的看法:在任何情況下,都避免使用體罰。因為在很多的研究中,體罰亦非最有效的管教子女 方法,而所見到的即時效果,亦不長久,因此,專家們均認為體罰是最沒有效果的管教方法,而對孩子的傷害亦很大,甚至造成心理上 的創傷,總而言之,體罰百害而無一利。那麼,為甚麼很多家長仍然認為體罰是可行的管教方法呢? 有家長曾這樣說,當家長見完老師後,聽了一大堆的投訴,滿肚子氣 ,真的想捧那頑劣的孩子一頓。如果因為滿肚子氣而體罰孩子就非常危險,因為你所施行的體罰只為消消氣,完全沒有教導 的元素;孩子沒有被教導的感覺,他還會誤會體罰是家長們消氣的方法,如果拿來倣傚就麻煩了。其次,當你施行體罰時,孩子再頂兩句咀,使你火上加油 ,令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禍就闖出來了;下手太重,弄傷甚至打壞了孩子,原初體罰是教導孩子,卻變成傷害孩子的導火線,可能招惹官非。在我過往的個案中,很多家長就是因情緒而錯手弄傷了孩子,原本是好意卻變了壞事。 其實,管教孩子最重要是效果,體罰如果是最糟的方法,為何仍依戀不放;在學校和社區中心 ,不時會舉辦一些親子工作坊,很多時邀請一些名人、社工、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與家長分享管教子女的方法,各位家長不妨留意一下,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年齡層參與,肯定必有所得著。
kjy06a_20161106s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6.11.05
壓力的來源
我的女兒近日悶悶不樂,她說學校的功課壓力很大,我叫她放開點,作為家長的我,不會計較她的成績,但似乎沒有成效,社工可以幫忙嗎?  今天的莘莘學子,每天面對學校的功課及父母的期望,壓力確實不少。家長希望孩子的生活愉快些,甚至降低對他們的期望,減少他們所面對的壓力;但效果肯定不好,因為,孩子的壓力,來自四方八面,只減低其中一方面,成效必定不理想。 家長會說:「我有能力改變香港的教育政策嗎?如果不能,我的孩子豈不是死路一條?」不要緊張,孩子最大的壓力來源,其實是來自自己。 孩子的成長階段,不斷接受來自周圍的信息:努力讀書、美好將來、父母賺錢很辛苦、必須努力以赴⋯⋯等等。這些信息,便形成孩子面對讀書時的價值觀,如果不能達到自己的價值觀,壓力便來了。因此,要處理這問題,不是以理性的方法去處理,指出其不是便可以!  處理價值觀,不是對與錯的問題, 更不是以理由可以去推翻的;處理孩子的問題,就要探討他的價值觀是甚麼,如何形成等問題,了解過後,就要從他的價值觀出發,首先不要反對他,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去處理他的價值觀,例如怎樣才算努力讀書?不是考獲10名以內就是努力, 15名就不是。怎樣才算回報父母?不是只顧讀書而忽略父母的感受等。家長從沒有反對或推翻他的價值觀,只是改從另一角度去看和達到的方法。 同時,家長亦要留意孩子的情緒表現,適可而止,不要強行下去。當然,找社工一起面談是很好的方法,但我堅持「家長同往是必須和必要的」。  
kjy06a_20161002s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6.10.01
見社工有用嗎?
我的孩子四年級, 在班中是 反斗星 ,經常被老師處罰。最近, 老師轉介見學校社工,邦Sir,你也是社工,孩子見社工有用嗎?社工好像沒有殺手鐧,拿甚麼要四年級的孩子聽話呢?  這問題很有趣,若我說有用,可能給家長一個不實際的期望;若我說沒有用,就是倒自己米,下期大家再看不見這信箱了。在未說有用或無用前,我先給大家說一個故事:早幾天我起床的時候,覺得頭很疼,有咳嗽,全身像給人毆了一頓,骨頭痛得不能受控制,明顯是感冒的象徵, 太太千叮萬囑,今早一定要看醫生。於是,工作前去見了醫生,一如所料,醫生說得了感冒 ,開了藥,著我回家要多休息。我把醫生開的藥放在手提包,便開始我一天的工作。直到晚上回家,太太問我看了醫生沒有,我說看了,才記起他給我的藥,仍在手提包裡。如果我對太太說: 「看了醫生頭仍疼,骨也痛,咳未止。」你們說我對醫生公平嗎?  對社工的果效,我說也是一樣,見了社工,他一定會給面談者一些家課 ,著他回家依著做,很可惜,很多人一離開社工的辦公室,便把面談的內容忘記得一乾二淨,就好像我把藥放在手提包,完全忘記了吃藥這回事。 當然,光見社工一定沒有用,若能依社工建議的方法去做,就能得到效果。這位家長,由於你的孩子還少,社工可能會邀請你一同面談 ,請你不要嫌煩,聽聽社工的建議,督促孩子完成社工的家課,我想你會得到完美的效果。
kjy06a_20160918s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6.09.15
簷前滴水
八歲的女兒在我面前講粗口,自己曾警告過女兒很多次,但情況未有改善,每當她遇到不快事,不論誰是誰非,總以粗口回應,這情況在學校卻沒有出現,所以老師也不覺察,反而讚賞她溫良純品……  聽完這位媽媽的問題後,我可以肯定她女兒講粗口的習慣,不是從同學間學回來; 但該太太強調家中沒有人在女兒面前講粗口,那麼孩子從哪裡學到?女兒又為甚麼偏只在家裡講?在學校卻是一位好學生?  我認為,和她的女兒面談實屬必須,故安排了一次家家 訪,以便在一個較安全和自然的情況下進行。 我此前的疑團在這次家訪後完全解開── 她們住在公屋,單位非常寬敞,布置也精緻;其露台竟寬敞到可以放下一張單人床,而孩子的祖母祖母就睡在那裡。我到訪時,祖母好奇地走入屋內,卻立即被這位太太喝止,雖沒有粗言穢語,但言辭卻很嚴厲,祖母立刻退回露台的床上。這時,我肯定女兒的粗口是從母親處學來的,更嚴重的問題,是孩子心裡會問: 「祖母是媽媽的長輩, 但為何母親竟用這些說話對祖母?我是否也可向母親說這些話?」日夕浸淫底下,女兒也學曉用同一樣的說話、態度對待母親,一個原本是孩子講粗口的個案,卻揭露出背後的婆媳問題,沒有這次家訪,可能不能找出問題核心所在。 中國人有句話叫「簷前滴水」,意思是若想孩子對你好,你就必先對你的長輩好;這完全講出「身教」的重要。我們要求子女怎樣,我們必須先立榜樣,好讓孩子能夠仿傚;而在一些吸煙吸煙、賭博等壞習慣方面,家長的身教,尤為重要。 就以上個案,女兒從母親身上看到,並學會了對長輩不敬;可悲的是母親毫不覺察到是自己問題,卻要求女兒見社工,根本是本末倒置。所以做父母的,當看見孩子出了問題,必須先檢討自己,再去找孩子問題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