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8_20140119
icon47
創作天地
2014.01.19
2014.01.19:文章
A meaningful experience  On October 6, 2013, I went to St. Mary’s Home for the Aged in Wong Chuk Hang. There was a charity sale. It was my second time to go there.  In the morning, my mother and her friends went there for preparation. When my grandma and I arrived, it was about on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The Sisters and elderlies gave us a warm welcome. They were very kind.  Then we went to the garden. There were a lot of stalls selling various goods such as home-made toys, delicious food, clothes, etc. Our stall sold home-made cookies, cupcakes and pastries. At first, only a few people came to buy our food. We were a little bit disappointed. Fortunately, Aunt Lisa came. She used her beautiful voice to attract a lot of people to our stall. Our food was almost sold out within twenty minutes. We were very happy.  Finally, we took a group photo. Doing voluntary work was joyful. It was a meaningful experience for me.  王天恩 嘉諾撒聖心學校 六C    我的日記 十月三十日 星期三 晴天 今天,我在學校把飯盒吃光了!老師跟我說:「平日你大多會把飯盒裡的食物吃剩一半,今天卻吃光了,真厲害!」我心中暗暗歡喜。較早前,我看過一段短片後,就立定決心,要改掉那個不珍惜食物的壞習慣。 一直以來,我往往吃不完整個午飯盒。我嘗試瞞騙老師,把吃剩的食物丟掉。我又嘗試大口大口地把食物吞下去就算,卻弄得胃脹難耐呢!直到有一天,我在互聯網上看到了一段短片,內容是記述了一些生活在非洲的小孩,他們每分每刻也在面對飢餓和死亡的威脅。看過後,我很內疚,慨歎自己生在福中不知福。此後,我決定每一頓飯也要把食物吃光。  今天,我終於成功了!我為此而感到高興,我反省自己的壞習慣,領悟到食物是得來不易的。我想:如果世上的人也能付出一分力量,地球會有多美好啊!  于樂瑤 聖嘉勒小學 五F    日記一則 十月十七日 星期四 陰 今天的天氣就像我的心情。我昨晚又跟媽媽鬧意見了,為甚麼我們常常都會為一點小事而吵架呢?  中午是我最喜歡的手工藝班。我懷著愉快的心情出門,怎料,媽媽跟我說:她已經替我取消了手工藝班的課堂,她要我跟她一起,參加青少年講座。我立即擺出一副不快的表情,但她就認為是我不對,說我不懂大人的想法,我只好跟著媽媽去社區中心。那裡的講者對解決父母和子女爭吵的問題,經驗豐富。在這次講座中, 我學會了人與人相處的態度。 講座結束後,媽媽特意拉我到講者跟前,把我們的情況告訴他,我卻覺得十分麻煩。他立刻給我和媽媽調解,調解中,我明白到媽媽用心良苦,他令我回想媽媽對我的關懷備至。雖然我們有時會有點爭吵,媽媽仍關心和愛護我。我很感動,慚愧地低下頭向媽媽道歉,她也向我道歉。 這件事令我明白到子女跟父母爭執時,先要冷靜,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並嘗試了解對方的想法,然後再向他們清楚解釋自己的用意。這樣,對方才會認同你,跟你和好。 任偉嘉 香港嘉諾撒學校 五E    我的小玩伴 我家有一隻小狗,我給牠起名叫乖乖。 牠有一身啡色和白色的短毛,還有一對長耳朵。牠的眼睛又大又圓,十分可愛。 乖乖很乖巧,常常臉帶笑容。每天清早,牠會親切地跟我說早安。每當我放學回家,牠會跟我玩耍,聽我唱歌,聽我講故事,陪我讀書和做家課。晚上,牠會伴在我身旁陪我睡覺,有牠在我身邊,我覺得很有安全感。 我和弟弟愛帶乖乖外出遊玩。我把牠放進我的背包內,有時會到商場走走,有時會到公園逛逛。牠常常會好奇地東張西望,認識各種新事物。 我愛小乖乖,牠是我最好的朋友。牠是一隻陪伴我成長的小狗毛公仔,我會好好愛護牠。 劉曉嵐 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一B    我的好朋友 成長的階段中,我們曾經讀過幼稚園和小學。在幼稚園和小學,身邊有很多人陪著我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但最令我深刻的一位朋友就是勞祉婷。 祉婷的頭髮是長長的,她在學校總是束著馬尾。她眼睛大大的,聲音小小的,但她在朋友或家人面前聲音是很大的。她鼻子小小的,口和耳朵也大大的,人人都說她很漂亮,我也覺得呢。她的個性很活潑,但她常常不說話。 我們從三年級認識,直到現在。這四年裡,我們相處得很好。我的媽媽說:「朋友應該是曾令對方生氣,才算是好朋友。」所以,我們也試過有些爭吵,但是,最後我們也和好了。現在,我們已經升上六年級,再過一年,我們不知道會到甚麼中學了。現在,我會好好珍惜我的好朋友——勞祉婷。 李安巧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 六B   閃亮的聖誕樹 聖誕節快到了,為了增添聖誕節的氣氛,爸爸買了一棵聖誕樹擺放在家中。 星期天,爸爸買了一些小裝飾,佈置聖誕樹,為這棵聖誕樹換上了新裝。樹上的燈飾光采耀目,五光十色。 這棵聖誕樹放在客廳中央。我每次放學回家,看到它都會特別高興。 我想:這個聖誕節,我比很多人都幸福,因為爸爸媽媽都愛我!  阮卓桐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三D    聖誕節 聖誕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每到聖誕節,學校會有很多聖誕裝飾。聖誕節前一個月,很多同學、老師和校工都會佈置學校,最重要的是在每次佈置時,大家都很團結,令我感受到喜洋洋的氣氛。 為甚麼會有喜洋洋的氣氛呢?我想同學、老師和校工的功勞最大吧。 聖誕聯歡會上,我班同學準備聖誕大餐,有蛋糕、腸仔、棉花糖和果汁⋯⋯令我感受到那份歡樂。我們在學校玩遊戲,例如「大風吹」、「老師話」⋯⋯我和同學及老師一起玩,增加彼此的親切感。 平安夜晚上,我和家人一起到維多利亞港海旁,欣賞燈飾,那些燈飾色彩繽紛,令人感到心花怒放,也令我感到樂融融。   譚鼎熙 彩雲聖若瑟小學 五D 
kjy01_20131103_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1.03
嘉諾撒小學 小六啟航禮 堅毅精神 追尋夢想
廚師、甜品師傅、空中小姐、巴士司機……它們不單是職業,更是嘉諾撒小學一群小六同學的理想目標,他們希望實現的夢想!該校於生命教育課中舉行小六啟航禮,尋找夢想外,小六同學們亦從中體會到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堅持和毅力不可或缺。   (本報專題) 活動當日,同學們首先聆聽繪本故事《叔公的理髮店》, 以及欣賞關於辦學團體嘉諾撒仁愛女修會會祖瑪大肋納嘉諾撒的短片。四位六年級生分享他們在活動中的得著,還有他們滿懷憧憬的夢想。 堅毅不可少 《叔公的理髮店》一書講述叔公一直希望開設自己的理髮店,但過程中波折重重,一切殊不容易。「叔公遇到很多挫折,他努力儲錢,但為了幫助姪女治病而花掉積蓄」,盧晉亨分享讀後感,「他願意放下自己的理想去幫助別人。」叔公並沒有因種種困難而放棄,他繼續儲錢, 最後在七十九歲生日前夕,達成夢想。「我欣賞他努力不懈,迎難而上的精神!」李鎧同表示。 透過短片,同學們亦被會祖聖嘉諾撒的生平觸動。「會祖放棄舒適的生活,接觸病人和窮人,建立修會和學校」, 何斯翹認為這一切並不容易,「但她為讓人認識和愛慕耶穌基督而不斷努力。」王穎儀則特別敬佩會祖為建學校,向拿破崙借地的事跡。「當時的女性地位很低,甚至不可跟男士對話,但會祖為了辦學校教育窮孩子,大膽地向拿破崙提出要求。」 夢想決意追 叔公的夢想是開理髮店、聖嘉諾撒的夢想是宣講並實現基督的愛……同學們的夢想又是甚麼?「我希望當一名歌手」,擁有一把好嗓子的晉亨說,「因為音樂無分國界,可以將愛的信息傳遍世界。」他表示會努力練習唱歌, 也會堅持自己的理想。「也許有些人不會欣賞我的歌聲,但我會保持樂觀的態度面對」,他笑著說。 雖然不是教友,鎧同則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神父。「我希望將福音中愛的信息帶給世界」,他指出受會祖的故事影響,他也渴望幫助有需要的人。「我想我要多看聖經,使自己更認識耶穌。」至於在校內擔任風紀的穎儀, 希望成為一名海關人員,「我希望逮捕犯法的人,貢獻社會。」 溫文的斯翹則希望當上一名外科醫生,「我希望到處幫助有需要的人,給他們動手術。」她勇敢朝向自己的夢想, 「我不怕學習艱澀難明的醫學知識,也不怕要面對血淋淋的場面,我會以堅毅的精神和善良的心追夢。」 啟航禮當天,同學們更將各自的夢想寫到紙上,然後把紙張摺成飛機。他們走到學校天台,在校長勉勵後,各班的班主任和同學們先後用力擲出飛機。「我認為擲飛機是我向夢想前進的第一步」,穎儀形容,「班主任和我們一起擲飛機,讓我明白我們並不孤單,在追尋夢想的路上,老師會陪伴我們。」 該校於今年開始推行生命教育課,並以聖嘉諾撒的六大特質之一 —— 堅毅作為本年度課程主題。校方期望透過不同課題、活動和體驗,讓同學整合知、情、意、行,以堅毅的精神面對逆境,積極生活,成為更全面的嘉諾撒人。(澄)    
kjy02_2013092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9.22
佐敦谷聖若瑟天小 校園小記者 透視校園 記錄生活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的校園小記者肩負特別職務,他們遊走校園、穿梭學校的活動,以文字和影片記錄和學校相關的人和事;透過採訪和報導,從多角度透視,更深入了解和校園息息相關的人、事、物。   (本報專題)該校校園小記者已運作兩年,分低級組(小一至三)和高級組(小四至小六),共有四十名成員。他們平日會為校網的校園電視台製作短片,亦會為校訊撰寫報導。這天與五位六年級小記者訪談,聊聊他們採訪中的難忘回憶和得著。 拓闊視野 增廣見聞  小記者們會採訪不同人物,例如新老師、新工友,也曾訪問基督勞工堂主任司鐸盧伯榮神父。「平日,盧神父會到學校主持彌撒和祈禱會,他給我留下嚴肅的印象」,陸穎欣表示。平常同學們只能遠距離看見神父,沒有對話的機會。穎欣續道, 「但訪問過程中發現他隨和健談,訪問後更請我們吃雪條!」 陳韋鐮補充,「過往,我以為神父住的地方會有很多十字架和聖經,原來盧神父的宿舍內還有很多其他書籍,有燒烤爐,更飼養了小貓!」近距離接觸受訪者,認識他們的另一面,給同學們帶來不少驚喜。 運動會亦是小記者每年重點報導的活動之一, 過程中他們汲取經驗,獲益良多。「還記得拍攝後我們才發現攝影機的插蘇沒有插好,沒有錄影,幸好受訪者願意重拍」,趙瑾璇回想驚險鏡頭,「因此,以後每次拍攝前我也會好好檢查器材。」 穎欣和韋鐮同時表示擔任小記者前從未接觸影片拍攝,韋鐮續道:「參加小記者前也未接觸過攝影機等器材,所以面對和拍攝重要人物,如校監、校長時,也會很緊張。」他感謝老師的指導,「老師會教導我們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拍攝技巧,現在我更加認識科技產品。」 加強技巧 鞏固團隊 每次的採訪,小記者們都會擔任不同崗位, 如:發問、記錄、拍攝等,每次都有新嘗試。龐錦韻對一次採訪老師的經驗記憶猶新,「接受訪問的黃老師十分健談,訪問內容十分豐富,我記錄時要加快速度,其後撰寫文字報導時也學會篩選資料, 這些經驗提升我的寫作技巧,也訓練我的思維和組織能力。」瑾璇另補充透過影片報導和發問亦能訓練她的口材,提升說話技巧。 趙穎珊亦表示,構思訪問問題亦能訓練同學們的思維和增加彼此間的默契,「小記者的同學來自不同班別,我們經常要利用課餘時間,透過通電話和網絡,溝通交流和討論訪問問題,以免重複。」穎欣則認為過程中合作不可或缺,「例如在訪問中,發問的同學也要配合負責筆錄同學的速度,否則後者可能會趕不及抄下全部重點。」 雖然同學們是校園小記者,但不論前期的準備功夫,如預備問題,抑或是後期的檢討均十分認真。老師們會於課外活動時段重播拍攝片段,與同學討論可以加以改善的地方。校園小記者為聯課活動,高級組負責老師之一梁幗君老師喜見同學參加活動後更加獨立。「他們採訪時十分主動,即使沒有老師從旁協助,他們也會按照自己的崗位,完成採訪和拍攝。」   另一負責老師王守禮老師,感謝麥天賜校長對活動的支持,「校方期望同學能從活動中學習,發展他們各方面的才能,包括寫作和說話技巧。」加上學校會定期出版校訊,王老師相信能給同學提供實踐的機會。此外,該校於2009年創校,原為彩雲聖若瑟小學下午校。王老師補充,「因此校方亦希望透過多元化活動,增加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澄) 
kjy13b-20130922
icon62
濃情走過30年.家長教育系列
2013.09.21
親愛的,你是我的骨肉
為我而言,胎兒的心跳聲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 急速而響亮的「噗通」、「噗通」聲,展現了生命的活力。我與胎兒的心跳聲互相拍和,譜出我生命裡最重要的一曲樂章。 仍記得懷孕初期,醫生為我進行超聲波掃描,在電腦熒幕上出現一顆一吋長的小豆,小豆中央有一顆閃動不停的小明珠,這就是胎兒的小小心臟。曾看過一輯關於胎兒成長的短片,生命的奇妙是難以用筆墨形容, 每一個生命都是奇跡,我們每個人都曾是這樣成長過來。懷孕的十個月,讓我近距離感受生命的奇妙,展開重新思考人生的旅程, 特別是我與父母的關係。 中國人以「骨肉」形容兒女,真的妙絕!我首次看到女兒的一幕,終生難忘。助產士抓著這個染滿血跡的初生嬰兒的雙腳,將她放在我的胸口上,那一刻世界像停頓了!我只聽到小女兒有力的喊叫聲,自己完全說不出一句話來。女兒與我血脈相連,曾是我身體的一部份, 更是我生命的延續。女兒出生後,親友們互相討論女兒長得像媽媽還是爸爸,女兒漸漸長大,這個話題仍然沒停下來,我的母親常說:她與你長得一模一樣,帶著她,我好像帶著小時候的你呢!  看到女兒,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仍是胎兒和嬰孩的階段,父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呵護。帶孩子的艱辛是我一輩子從未想像過的,女兒出世後的首年,我身心疲累到極點的時候,仍能在零晨時分起來餵奶,安撫哭叫不停的女兒。女兒患病時,我在深夜時分起床數次,為女兒探熱、抹汗,我的心裡總是牽掛著女兒,整晚睡得不安寧。兒女就是父母的骨肉,那份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關係,正是父母對子女不離不棄的原動力。小時候,每次我與弟妹吵架, 我媽總跟我們說:「能成為兄弟姊妹是緣份,要珍惜啊!」當了母親後,我也特別感到,能成為父母和子女也是一種緣份,這份獨特的關係,絕不能被任何關係取代。   每天,我學習做女兒,學習做媽媽,常聽人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份對兒女的牽掛之情,從前我不明白,現在,我開始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