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8_20160117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6.01.16
創作天地〔2016.01.17〕:文章
  難忘的星期六 星期六是個讓我難忘的日子。 天空十分蔚藍,太陽懶洋洋地升起來了,我也懶洋洋地起床。看著床邊的日曆,我立即感到精神抖擻。今天是星期六!我迅速洗漱後,便打電話給好朋友小軍,約他和我的朋友一起去踢足球。 來到了足球場,我們各自換上足球鞋後,便開始比賽。首先,我們分成兩隊,小軍、小明、小文、小豪和我一隊,而對方也有五個球員。 比賽開始了,先由我隊發球。我和小軍首先跑到前場,小軍接到小明的傳球後,便把球傳給我。我帶著球,衝到禁區前面。之後,我越過對方的後衛,直衝門前,一腳勁射!「球進了!」我們大聲呼歡起來。在激烈的競爭下,我隊最後以二比一取勝。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地,這次足球比賽結束了。這個星期六真讓我十分難忘啊。 關熙達 白田天主教小學 六B   郊遊記 秋天來了,天氣愈來愈涼快,爸爸媽媽打算帶我去郊遊,我的心情很興奮。 在車裡,我看見了很多美麗的風景。終於到達目的地了。那兒山青水秀,非常美麗。爸爸和我一起拍照。接著,我們看見一條小河,就沿著那條小河走,去到盡頭,眼前的景象令我們驚喜呢。我們看見白簾般的瀑布,瀑布瀉下,水花四濺,氣勢雄渾,水聲震耳欲聾。 我們又去了燒烤場。燒烤一會兒後,我覺得不耐煩了。所以,我請爸爸媽媽幫忙,把食物燒好。然後,我帶著自製的風箏,一邊跑,一邊讓風箏飛起來。當風箏飛到半空時,線突然斷了,風箏不知掉到哪兒去。我找呀找,終於找到了。原來風箏掛在一棵樹上,可是風箏掛得太高,我只好爬到樹上,把風箏拿下來。回到燒烤場時,我已十分疲累及飢餓,便開始吃爸爸媽媽為我準備好的食物,吃得津津有味。 這是我第一次去郊遊。郊外的風景真美麗,下次我一定會再來的。最後,我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回家了。   曾燕柔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 四B    我愛科學 我愛科學,因為我對科學很有興趣和有很大的期望。當我看到一些有趣的事物,我就會想到很多變化。我平時喜歡抄寫很多課外筆記,就是為我的科學夢想作準備。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科學家。 我想成為一個科學家,因為我要發明一種可以令人類長生不老的藥物。有了這種藥物,我便可以和我親愛的家人永遠開開心心地生活。為了達到我的夢想,我答應自己要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第一,我要設立我的學習目標。第二,我要訓練自己成為一個有信心、堅強和勇於挑戰的人。 未來,如果我真的發明了長生不老藥,所有人便可以跟自己最親愛的人永遠在一起生活。除了長生不老藥,我也喜歡編寫一些有趣的事物。例如:可樂加萬樂珠的化學作用、水力發電跟太陽能發電的比較、太陽能板的結構、燈泡的不同結構⋯⋯  希望我能成為一個好的科學家,因為我愛科學。   王鈞源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 四B    我 我叫梁孝研,今年七歲,我在聖若瑟英文小學讀一年級。我一百一十五厘米高,二十公斤重,一點兒也不胖,身體很強壯。我有一雙又黑又圓的眼睛,皮膚黑黑的。還有,我喜歡笑,我是一個開朗的孩子。 我喜歡參加足球活動,所以我參加了足球興趣班,逢星期六上課。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出色的足球員。我也喜歡畫畫,因為畫畫有很多樂趣。還有,玩具車、樂高積木都是我喜歡的玩具。 我很喜歡吃水果和蔬菜,每天我會吃很多水果和蔬菜,因為這些都是有益的食物。但我也喜歡吃零食,因為吃零食會令我感到很開心。 這就是我,一個活潑開朗的男孩。   梁孝研 聖若瑟英文小學 一丙   一件流淚的事  每個人都會有一次或以上流淚的經歷。我經歷過無助和寂寞,它令我對從前不理解的事情有所啟發。 兩年前某天小息,我在學校裡逛逛。忽然,我發現了一個鳥語花香的地方,那是學校的後花園。我驚喜萬分,立刻跑過去欣賞那兒的花朵。我在後花園裡散步,看見參差不齊的花草。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想找出這些花草的名稱。一不小心,我拌倒了。 我扭傷腳,動彈不得。後花園冷冷清清的,一個人也沒有。那時, 我的心像一個空瓶子一樣,半滴水也沒有,半點希望也沒有。我待在那兒,心情慌亂,仿似一滴滴鮮血落在瓶子裡。突然,有位同學在後花園散步,我便高叫:「救命啊!」那同學回過頭來,他拉我一把,扶我到醫療室。他義不容辭的幫忙,使我的淚水不由自主地由臉上跌落,內心像一瓶子的水一湧而出,充滿希望。這時,我察覺到自己喜極而泣的淚水,我連忙擦乾眼淚,想要跟他說聲「謝謝」時,他已經離開醫療室。 我想向他表示謝意,但他已經轉校了。我在他的身上,明白到當人陷於困境時,有人幫忙一把,雪中送炭,便會充滿希望。所以,我要幫助更多的人,像那位同學一樣,帶給別人希望。   譚穎琪 東涌天主教學校(小學部) 六信   第一次當哥哥 媽媽懷孕了,我很興奮。不過,自從媽媽生下妹妹後,我漸漸難過。因為以前爸媽總是以我為先,現在,他們卻以妹妹為中心。為甚麼大家都喜歡妹妹呢?一切都和我想像的不同,我愈想愈傷心。於是,我開始淘氣了。果然,爸媽又開始注意我了。 後來,媽媽看見後,她緊緊地摟著我,還拿出我小時候的照片, 說:「你小時候也跟妹妹一樣可愛。」爸爸也走過來,牽著我的手說:「來!我們一起幫妹妹換尿布。」小床裡的妹妹是很細小的,我看著她胖乎乎的臉,我也開始有點喜歡妹妹了。 妹妹看到我,她的臉上也露出微笑來。她好像也很喜歡我呢!我可以做一個好哥哥了。     麥展衡 彩雲聖若瑟小學 三A    
kjy12b_20151206s
笑眼看世界
2015.12.05
我們為何要讀書?
筆者的家,四邊牆壁放置著一列列與天花板高度看齊的書架,書架上都放滿了書。有位小朋友到我家來看了,伸伸舌頭,問:「你在學校唸書時還未讀夠?離開學校這麼久還在讀,不悶嗎?」我說:「哪會悶?若發悶,怎會唸下去?」「哪你在唸書時,除了在學校一定要唸的書,還讀其他書嗎?」「當然讀。課本是學校規定不能不讀的書,但如果你心中問號多多,不自己另外找書看,怎麼會找到答案?」「做功課和考試要答的問題夠多了,你還嫌不夠?還要自己找問題?」「不是我找問題,而是問題來找我。也許我碰到的麻煩事,令人頭大的事太多;也許是我太好奇, 許多事都不知是對是錯⋯⋯但除非你滿足於人云亦云,或像駝鳥般看到疑惑便把頭埋在沙裡裝做看不見,否則,你怎麼可能不求甚解?若沒有人給你滿意的答案,你怎能不從書裡找答案?」 真的。如果你懂得挑,一本本的書便活著一群最有學問的人,在你面前辯論起來;讀多了,即使你找不到最滿意的答案,起碼令你知道,到目前為止,人類當中最聰明的人有過甚麼看法。雖然未必是終極結論,起碼讓你知道,若你繼續去尋找,該循甚麼途徑。你起碼不會像時下許多無知的人那樣,不過是重覆了千百年前人們早已唾棄的想法,還以為自家有甚麼驚世發明。 我對那位小朋友說:「人怎麼可能沒有問題要解答?沒有問題的人生是最悲哀的人生。人活著,最重要的是有腦袋能思考呀。」   但,他聽得進去嗎? 
kjy12_20150920
喜樂畫室
2015.09.19
從修改中溫故知新
畫畫和做任何事一樣,都是學無止境的。我們每作一畫,也許都有值得稱道之處,但也有所不足。人要進步,便得一步一腳印,在不斷的醒悟和修改中進步。學畫的人最好養成看出自家的弱點,設法改善的習慣。例如,下圖本是我一幅曾頗受好評的畫,畫的是一群小孩和老師一起去郊遊。我想畫出大自然的清新氣息,便選用了水彩顏料中特別鮮艷,水份也特別不好控制的彩色墨水(Color Ink)來畫。這材料善於把花花草草畫得栩栩如生,也容易把卡通人物畫得既鮮明又淡雅,色彩富微妙變化。從下圖看,這畫也確取得了這樣的效果(以後我們也可以教小讀者如何運用它來畫花草),但這幅畫也有不足之處, 是該花些氣力來修改的。 卡通比例並無準則 修改的要點和步驟,我在右圖由A到F已逐點說清,這兒不必重覆。其實,卡通人物的設計, 比例是入手的關鍵。你可以把造型畫得頭大身小,有若侏儒,也可以畫得修長飄逸有若仙女, 每種比例都各有妙處,這些以後我們還會逐一介紹。常有人問:怎麼樣的比例才是最合適的呢? 我的經驗是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是否好看,其實全憑你的感覺。例如若就下面的原畫來看,小孩的頭與身的比例約2.5:1,這樣處理小孩的比例,我不知人家怎麼感覺,在我看來,驟眼看亦看不出有甚麼不妥。畢竟中外許多童書繪本都這樣畫, 但後來愈看愈不對勁, 只好修改。改畫後的比例是2:1,但效果便舒服多了。這正合了成語說:「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看來我們都要相信自己的直覺: 如果你覺著自家筆下的人物比例不符理想,便不必理會別人曾否這樣畫,或試圖尋找一些教畫書上常見的數據來支持自己原來的畫法,最好乾脆馬上動手,試著憑感覺畫出新設計。說實話,我在動手修改之前,也只是憑直覺感到該把人物的頭畫大些,至於原圖和修改後,附圖人物的頭和身的比例數值到底是多少,我還是在後來寫這段文字時才留意到的。 聽從直覺的判斷 繪畫是造型藝術,它和音樂一樣,在發明文字之前,人類已不知畫了唱了多少年。是以它們和文字不是同一種東西。能用文字或理性思維去把握的繪畫和音樂,都只宜在課室裡談論;說到底,真正的創作是全憑作者的直覺成就的。小讀者們要把畫學好, 最好記住,一切都得從你自己的感應出發, 是好是歹,不必聽別人評論,也不必接受現成辦法的規限,直覺認為好的便堅持,覺著不好的便修改,直到自己看著滿意為止。
kjy04b-20150503
icon59
香港故事
2015.05.02
「四袋衫」和「大襟衫」
唐裝又稱「漢裝」,其得名可能是海外粵人愛自稱「唐人」,華人聚居的區域叫「唐人街」,回鄉叫「返唐山」,按這習慣,把當時國人最愛穿著的服裝款式叫「唐裝」便理所當然。但這類衣服卻並非漢人發明,最初出於遊牧民族,他們為方便騎射,最先發明了對襟短衣。由南北朝到唐朝,是漢人與「胡人」大融合的年代, 那時漢人常愛穿「胡裝」,對襟衫在隋朝已出現,直到滿清入主中原,馬掛大行其道,漢人改善的,只是把原來的圓領改為弧形立領。 在五、六十年代及以前,港人不論男女老少,大多穿的是唐裝。一般的打工仔, 包括華資公司的白領,大多都穿唐裝上班。穿西裝襯衣上班的不是沒有,只是在西人洋行或少數較洋化的公司打工的人,或較高層的商行職員。例如在五十年代,本港的華資銀行一般職員上班都穿唐裝,只有襄理以上的高級職員才穿西裝。 男士唐裝又稱「四袋衫」,特式是對襟、企領,有四個大口袋,鈕扣起初用布製的盤扣,後來有些簡化了的設計才用西式的塑膠製鈕扣。請注意,男士唐裝褲的褲頭是沒有橡筋或腰帶的,穿時要先把褲頭打摺包緊腰部, 再往下摺兩次,以勒緊褲子不讓其下掉, 頗講技巧,弄得不好是會出洋相的。但當時的人天天這樣穿著,熟能生巧,慣了也不覺麻煩,還挺有安全感。有些人還把鈔票捲在褲頭裡,神不知鬼不覺,因此也有人把男士唐裝褲稱為「荷包褲」。 女士唐裝又叫「大襟衫」,女式唐裝褲通常褲頭都有橡筋或褲帶, 但通常無論衫或褲都沒有口袋。那時小包紙巾還未流行,人們上街通常都帶著一方手帕。男人的手帕是放在口袋裡的,女人卻無這樣的方便,有些女士便把手帕別在側邊的衣襟,文雅女士便唯有放在隨身的包包裡。有些師奶大嬸則愛把錢包和手帕放在內衣袋,要掏錢或手帕便得掀起大襟衫的下擺。這當然有點不雅,但在街市之類的粗俗場合,人人如是,也不覺得太難看。   直到六十年代後期, 一般家庭的女孩子,幾乎都穿唐裝。守舊家庭不主張女孩穿短袖的衣衫,後來這保守規定是放寬了,卻不許袖太短。曾有個時侯流行把衣袖縮短到差不多貼近肩膀,稱為「雞翼袖」,竟一度為守舊的家庭嚴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