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40126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4.01.26
斲琴 造絃 彈奏 古琴藝術 香江承傳
古琴,既是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之一,也是結合音樂、木藝、漆藝、篆刻和詩詞的藝術。古琴更是不可多得的歷史載體,它已有三千年歷史,基本形態和結構與宋、明朝的琴相去不遠。加上中國近百年的政治和歷史因素,無獨有偶,香港成為古琴藝術保存和傳承的基地。    (本報專題)2003年,古琴藝術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成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並不只是一具樂器,當中更蘊含斲琴(「斲」音琢,古人稱造琴為斲琴)、造絃、彈琴等藝術。古琴世界,意境音色清雅,內涵卻也豐富多采。 朽木成材 巧手造琴 每張人手製作的古琴都是獨一無二,而且斲琴的過程非常嚴謹,任何一個步驟有絲毫不完美,都會影響琴的音色。斲有劈、削的意思,斲琴過程繁複,分為九個步驟:尋、斲、挖、鑲、合、灰、磨、漆、弦。 斲琴人先尋得三十年以上、已自然風乾的木材,再利用鋸、斧、刨等工具將木材根據琴的式樣斲削,並挖出共鳴腔。完成琴坯後需鑲上琴的不同配件,塗上多層漆和灰、經多次打磨,最後才能上弦調音。 一般而言,製作一張琴最少需要一年時間。生漆和鹿角灰調成的漆有一特點,在潮濕的天氣才能乾透,因此斲琴人秋冬挖琴,春天上漆,至少要由秋季至夏季一年時間才能完成製琴。然而,灰漆乾透後會變硬,保護木質,可使琴更為堅固,這也是不少年代久遠的古琴出土多年不腐,至今仍可彈奏的原因。 薪火相傳 宏揚傳統 弦也是琴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琴不論式樣, 共有七根弦。中國傳統中一直以絲為絃,好的琴絃要從七、八千條蠶絲中精挑細選、經過繁複的工序才能製成。明代以前不少琴人會自製琴絃,明朝開始市面上才開始有琴絃出售。 隨著科技發達,鋼弦開始普及,但其音色響亮,與絲絃的清婉剛柔截然不同,因此琴人還是偏愛絲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這片福地成為傳承古琴藝術的中心。內地政治動盪,不少琴家南遷來港,例如浙派琴家徐文鏡。後來六、七十年代發生文化大革命,內地的琴藝發展更停頓下來。在港堅持親手斲琴五十年的蔡昌壽師傅,便是師承徐文鏡老師。 蔡師傅造琴多年後,加上經歷大病,他於1993年開班授徒,重新興起古人自彈自斲的古琴文化,希望將完整的古琴教育保存和傳給後世。至今,蔡師傅共有三十六名徒弟,他們年齡職業各異,但相同的是他們每個週末都風雨不改,到蔡師傅的工作室斲琴彈琴。古琴的藝術也一如古代的「口傳心授」,在香港繼續發展成長。(澄)  「香江琴緣」展覽 展覽分為「說琴」、「傳藝」、「匠心巧手」和「薪火相傳」四個展區, 讓入場人士從多方面了解古琴歷史和藝術。 展期:即日至三月十日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kjy02_2013121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2.15
你我他的聖誔節 無分國界 同賀基督降臨 2
Evers太太一家來自德國。居港多年,他們經常參與在玫瑰崗學校小堂舉行的德語彌撒。   我們會在平安夜帶同孩子們參與彌撒,這非常重要。在德國, 子夜彌撒以外,當晚也會舉行兒童彌撒。此外,也有一些劇場會上演耶穌誕生的故事,各地也會開設聖誕市集。 我們會在家中佈置聖誕樹,也會用燈飾和蠟燭裝點家居。我們還會用聖誕月曆(Christmas calendar),由十二月一日開始倒數,直至二十四日平安夜。 我們會為聖誕節大餐準備最好的食物,包括傳統又美味的火雞。家庭聚會中,我們會朗讀一個關於聖誕節的故事,各家庭成員亦會表演助慶,或是演奏樂器,或是唱歌,或是唸一首詩。 史多倫(Stollen)是德國的傳統聖誕蛋糕,含大量乾果,外型樸實,表面灑滿糖霜;有說它的造型是模仿襁褓中的耶穌。      Ugo Vene 和Timothy De Sain Germain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經常一起參加法語彌撒。    Vene太太和兒子Ugo:  在將臨期,我們會多行善,希望其他人能跟隨耶穌基督的好榜樣。到了平安夜,  我們會到聖堂參與彌撒;聖誕節那天,我們會和家人一起慶祝,並會在那天拆禮物!  噢!當然我們還會有聖誕樹,更會在樹下佈置馬槽。 法國人的傳統聖誕蛋糕是木頭蛋糕(Buche de Noel),相傳古時各家各戶在聖誕節都會準備一段大木頭,在聖誕夜裡燃燒,全家相聚。漸漸地,木頭演變成美味可口的木頭蛋糕。 英法混血兒Timothy:  我們會把聖誕樹放在火爐旁邊,並在樹下佈置馬槽和堆滿聖誕禮物!我們還會在火爐上方掛上襪子。和Ugo他們不同的是,我們在平安夜便會拆禮物,而二十五日除了是聖誕節,也是我們的「盒子日」(Box Day),我們會在那天丟掉所有盒子。 英國人慶祝聖誕時必定會有聖誕布甸和百果餡餅(Mince pie)。傳統上,他們會全家人一起製作聖誕布甸,還會在麪糊中放一枚硬幣,吃到硬幣的話就代表新一年有好運氣。百果餡餅則是由水果、乾果和香料做餡的甜批。傳統會在批上印有星星圖案,象徵引領賢士的明星。   西田先生 居於香港,是聖瑪加利大堂日本團體的成員。    我們慶祝聖誕節的方式基本上和香港一樣呢!我們會參與彌撒,也會開派對、佈置聖誕樹和送聖誕禮物。各人都會為派對準備食物,派對中我們會吃壽司、蛋糕等,但火雞並不普及,因為日本並沒有出產火雞。 其實,我們慶祝的方式也挺像西方人,因為日本的天主教徒不多,只佔人口不足1%,所以我們也沒有建立自己民族的聖誕傳統。但我們會根據傳統,在一月一日慶祝新年。我們也會分別在三月和五月,為女孩子和男孩子慶祝女兒節和男孩節。作為教友,我們會在這兩個節日帶孩子到聖堂,讓神父祝福他們。    
kjy13b-20131208
icon68
濃情走過30年.學校教育系列
2013.12.08
音樂教育
   學習音樂到底是為了興趣,還是夢想?這是一個既複雜又有趣的問題。怎樣才知道一個小朋友是否有音樂天份,作為老師又憑甚麼去衡量這天份呢?在分享音樂教育的感想之前,我想說說個人在學習音樂當中的得著。 倘若時光可以倒流,我想回到剛接觸音樂的那些年。五歲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小豆丁,對於音樂更是一竅不通。只記得聽故事的卡式錄音帶有背景音樂,我竟覺得音樂比故事吸引。剛好朋友介紹我參加一個兒童合唱團, 直至看見別人彈鋼琴才知道這個樂器的名稱。當初沒有想過為何學鋼琴,因為這是眾多孩子或父母會選擇的樂器。我只記得啟蒙老師是位十分嚴厲的先生,他從第一課開始已讓我明白紀律如何重要,往後的良師也讓我看到,凡事要踏實認真,耐性更是做任何事情的關鍵。那時候我只懂聽命,並不真正明白箇中含意。但現在便知道這些道理何等重要,對我影響深遠。那是一個堅固的基礎。 由於家人不是音樂專業,他們也無法知道學習音樂有甚麼好處或影響。開始的時候媽媽認為鋼琴太貴,若我半途而廢真的很浪費。一般香港人的家庭能容下一個細小的鋼琴,空間便所餘無幾。然而,媽媽仍是買了鋼琴給我,目的是想我認真學習。所以我常跟別人開玩笑說:我的玩具不多,但有一件很大而很寶貴的。家人對我的支持和信任,是讓我在音樂路上走得更遠的重要因素;亦因為我學習鋼琴,爸媽也對音樂產生興趣,一家人也靠音樂維繫和諧的家庭生活,令我十分感恩。 學無止境的真正體驗,現時作為老師的我, 深深地感受到這一點。在台上演出的經驗確實累積了不少,但說到教學,我仍是在小學生的階段,需要嘗試、耐性及磨煉。當初決定投放部份時間於教學當中,是認為若音樂能影響人生,我也應該實際地分享自己的理念。所以,我接受了不同的挑戰,分別於不同院校任教八、九歲的小孩,以及大學生。走進校園,彷彿看見自己兒時的影子,感覺很特別。相同的是,家長們依舊著緊,不同的是,那份著緊並不是讓他們學得更好,而是怕失敗,比較會影響他們的心靈。我很想說,學習機會在一些孩子眼中,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能有機會學習的卻不以為然。所以學音樂並非單純的一種興趣或培養特殊才能,這是決定你將來的路怎樣走的基礎。(二之一)     
kjy01_2013120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2.01
師生同譜動人樂曲 荔枝角天小管弦樂團
  隨著輕快的樂聲,一個個音符在愉快地舞動。這邊,提琴手拉動琴弓,流暢地演奏樂章; 那邊,管樂成員吹奏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小號等樂器,投入地演繹樂譜。 加上敲擊樂器,荔枝角天主教小學的管弦樂團成員合力奏出一曲又一曲的美妙樂韻。  (本報專題)與荔枝角天小管弦樂團的其中四位成員會面——兩位長笛手和兩位大提琴手,喜見他們投入管弦樂團的生活,亦享受音樂世界。他們踴躍地分享練習樂器的體驗和當中的難忘經歷。 個人努力 團體合作 「因為家中有長笛,而且它外型高貴,樂聲動聽,所以我便開始學習吹奏」,六年級的林可悅表示,「媽媽昔日也有吹奏長笛,因此她很支持我。」然而剛開始吹奏時,她也遇到困難,「當時不懂送氣的技巧,在家中練習時用氣太多,結果感到頭暈不適;後來朋友們給我意見,加上努力練習,慢慢便掌握技巧。」適逢學校的管弦樂團招募團員,可悅便於三年前加入樂團。 四年級的李峻杰是樂團的其中一名大提琴手,「爸爸播放大提琴的演奏片段給我看,我覺得大提琴的外型和音色也很吸引,便開始學習大提琴。」峻杰也有學習鋼琴,「但我覺得兩者分別挺大,大提琴音色較沉。」同年級的左安瑜是另一名大提琴手,「起初也是被它的外型和音色吸引而學習演奏,但慢慢發現原來大提琴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變化,更加認識這種樂器,我會繼續努力,作更多的嘗試。」 另一名長笛手,六年級的李天宇表示當初抱著「玩玩下」的心態加入管弦樂團,「但我後來明白到只有認真才會進步,有更好的表現。」認真以外,天宇認為團結在管弦樂團這個團體中十分重要,「演奏時需要大家合作,只要有成員不集中便協調不了;而且大家在同一團體中,要互相幫忙。」天宇也非常享受樂團生活帶給他的挑戰,「經常能挑戰新的樂曲, 學到新的東西!」 深刻回憶 師生同路 雖然四人加入管弦樂團的年資不同,但他們都有難忘的經驗,熱烈地分享。「在剛過去的香港青年音樂匯演比賽中,出賽前,有同學的大提琴在後台斷了弦,我當時也有點擔心他不能出場,幸好來得及換弦,如常比賽」,峻杰憶述。「我也曾在出賽前不小心掉了琴弓,我當時以為弓斷掉了,十分害怕」,安瑜道,「幸好只是虛驚一場,然後我便要盡力放鬆, 保持微笑,上台演出。」 天宇則表示得到負責老師兼指揮黃光明主任的讚賞令他印象深刻, 「經過比賽前的加時訓練,他讚賞我們音樂表現的水準有所提升。」他補充,「黃老師要求很高,不經常稱讚我們。」可悅則難忘黃老師有趣的一面,「黃老師曾經邊指揮,邊跳舞,我們都笑了,並在練習中放鬆心情。」可悅續道,「黃老師也很體貼我們,在我們累時讓我們小休;知道我們饞嘴,又會舉辦大食會獎勵我們,鼓勵我們更加努力;他有時更會個別指導我們,給我們建議。」 明年升中,可悅和天宇期望能參加中學的管弦樂團,亦希望能經常回小學探訪,協助指導樂團的師弟妹。至於峻杰和安瑜亦有同一目標,希望下年能擔任樂團的首席或副首席大提琴手。現時,樂團約有八十名成員, 安瑜補充,「我也期望未來有更多同學參加管弦樂團!」(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