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5_20210411_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1.04.09
網絡成癮
學校恢復實體課堂以後,大家既能走動走動,又能回校與同學老師相見,不用整天對著電腦屏幕,對身體和心靈也是好事。但過去歷時一年多的網課過程中,使不少人對網絡產生依賴,甚至是機不離手。這次我們便會讀讀兩本有關網絡的繪本。  《If You Give a Mouse an iPhone》 小男孩正在忙著,但小老鼠不斷問問題,小男孩為了使小老鼠安靜,就給了牠一個智能電話,小老鼠果然靜下來了。當小男孩回過神來,想要跟小老鼠玩,小老鼠已經沉迷得不能自拔。小男孩把小老鼠帶到遊樂園,但牠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更因而發生了一連串意外,最後他們流落到一個無人的荒島,小老鼠還是盯著熒幕,直到電話沒電了,小老鼠驚惶失措,定下來以後才留意到自己身處的環境。在沒有電話的干擾下,小老鼠開始享受大自然的寧靜與樂趣。 書中的小老鼠,就像一般的孩子,因為家長想要得到片刻的寧靜,便給孩子使用智能電話,這樣無疑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此舉有點像無底深洞,孩子一旦栽進了虛擬世界,便可能無法自拔,對現實世界中的事情再不感興趣。你又有沒有跌進這個深淵呢?如果你細心留意,就會發現作者的名字有點怪怪的—— Ann Droyd,讀起來是不是蠻像智能電話的一種作業系統名字呢?作者在書背也解釋了,那是他特意使用的化名,看來作者也是個蠻有幽默感的人啊!  《Once Upon a Time... Online》 《傑克與魔豆巨人》中的傑克意外得來一部手提電腦,灰姑娘立刻用來進行網購,成為第一位在網上購物的童話故事主角,其他童話人物包括小紅帽、三隻小豬和長髮公主紛紛加入,買了很多東西,三隻小豬中的大野狼則用手提電腦來玩電玩。第二天,貨品陸續運到,童話故事便從此改寫——灰姑娘不需要魔法也能打扮亮麗出席舞會,小紅帽使用網上地圖應用程式便能輕鬆抵達外婆家⋯⋯原來困難重重的童話世界一下子輕鬆了,連主角也覺得沉悶,他們都希望手提電腦消失⋯⋯  故事集合了一大群童話故事主角,可說是童話界的「復仇者聯盟」,顆顆都是明星,但他們竟一起網購,是既瘋狂又惹笑的情節。後來,網購得來的物資顛覆了經典童話故事的發展,既是情理之內,又是意料之外,是故事最精采之處。最後故事帶出了網絡用途多,也可帶來樂趣,但沉迷網購必定招致損失。  繪本看世界 你聽過「網絡成癮」這個名詞嗎?簡單來說,就是對網絡不能自拔,機不離手的狀態。萬一被迫離線,便會出現有如吸毒者缺乏毒品般的「斷癮」徵狀,譬如坐立不安、憂鬱或暴躁等感覺。「網絡成癮」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試想想,如果你整天沉浸在網絡中,還會對現實世界的事情感到興趣嗎?還有時間和心力與親人朋友相處嗎?我們在享有網絡帶來的便利之餘,也應該理性和自制,你可以試試限制每天上網的時間,和每月網購的金額等,網絡就不會控制你,反而是有用的工具。 《If You Give a Mouse an iPhone》 作者╱繪者: Ann Droyd 出版社         : Blue Rider Press ISBN             : 978-0399169267 《Once Upon a Time... Online》 作者             : David Bedford 繪者             : Rosie Reeve 出版社        : Parragon ISBN            : 978-1472392350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3_20210411_s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1.04.09
網課能夠刺激思考嗎? 家長可以幫忙嗎?
有一位家長問我:網課的時間比實體課短,學生的得益會否相對地低?同時,老師給與學生的思考刺激也比較少?該家長問他可以怎樣彌補學生的欠缺?我很大膽地問那家長,在平時上實體課,家長有沒有關注過學校給孩子的思考刺激?我想答案多數是沒有,那為何要針對網課呢?而我卻相信網課的設計,已盡量與實體課的內容相近,當然也包括對學生思考的刺激。 所以,家長要問的是:如何協助孩子藉上課獲得最大的思考刺激。今日的課程設計,已具備思考的項目,家長不妨拿孩子的課本看看,在一課完畢後,會有一連串相關的問題要學生作答,那些問題看似與該課無關,但細看之下,如果沒有該課的內容作基礎,就無法去解答;有時連家長自己也不知道問題的對錯,於是索性不去理會,白白錯過讓孩子思考該課題的機會。 此外,家長可以自行編制課外活動,例如教授香港的樹木時,家長可以帶孩子到公園,為樹木拍照並記下名稱,回家再做記錄,那樣,孩子既增加書本的知識,更可實際地去了解生活的環境,使學習更有趣味。很可惜,很多家長全部依賴老師,學校沒有安排便算了,家長完全沒有想過如何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家庭其實也是孩子的學習地方。 最後,孩子的課本,除了給孩子細讀之外,家長也應該讀一遍,了解書本講甚麼,以便編排輔助活動;家長不需要每一課都有戶外活動,輔助活動可以是閱讀,遊戲,或運動。有些家長可能未必勝任去設計活動,我建議可以幾位家長組織起來,一起為孩子想活動,由家長輪流帶領,既可減少家長的工作,也可令孩子有團體生活,家長可交流親子活動的心得,一舉數得。 目前,有不少學校已開始半日課,希望在不久時日,上課回復正常,我們再次討論家長在復課後遇到的問題。 本期重點 1. 網課的設計是依據實體課編訂的,思考的刺激應該是足夠的。 2. 家長可以為孩子加添課外活動,補充網課活動的不足。 3. 家庭也是孩子學習的地方,家長應提供學習的機會。 4. 家長可以組織起來,為孩子設計活動。 徐邦雄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面對面的實體課被迫轉變為網課。這已經維持了超過一年的網課,令大部份學生甚至家長對網上平台變得熟悉和熟練,網上平台自然地成為了上課的主要媒體。假如疫情發生在很久以前,互聯網仍未那麼普及時,相信結果只有學生停課,不能透過另一平台上課,可能只能在家中進行閱讀。雖然網絡平台帶來了很多方便,但相對於實體授課,仍然有不少不足之處。除了負責教學的老師外,相信學生也能感同身受。因此,不少學生在上了一段時間網課後,便十分渴望學校盡快恢復實體課。 令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不能只單靠老師單方向對學生傳遞知識,反而需要雙向溝通和交流。假如老師只直接地教授知識,可能令學生感到沉悶乏味,不能為他們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老師可會以不同的教學方式環繞課題,刺激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令他們深入了解課題,達致更深的層次,這樣能令他們全面地掌握,不容易在短期內遺忘。刺激學生思考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老師可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然後請他們分享。老師也可安排小組討論,讓學生有更多分享,彼此刺激。另一例子就是安排一些體驗式的學習,然後請學生根據親身經歷作分享。 但是,以上較理想的學習模式,未必能在網上平台全面進行。平日老師在課堂中上課,需要面對眾多學生,要刺激每位學生思考實在不容易,網上教學令刺激學生思考更具困難,因為老師難以掌握每位學生在課堂上的即時反應,網上平台也難以令學生進行互相討論和交流。要處理這個不足,家長可以提供協助。家長可以跟學生了解每天授課的內容,然後跟他們進行深入討論,以了解他們的理解程度,也可鼓勵他們從多角度思考課題,以及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上,使他們能夠把知識融會貫通,令學習的效率更高。 本期重點 1. 雖然網絡平台帶來了很多方便,但相對於實體授課,仍然有不足之處。 2. 令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不能只靠老師單方向對學生傳遞知識,反而需要雙向溝通和交流。 3. 較理想的學習模式,未必能在網上平台全面進行。 4. 家長可以跟學生了解每天授課的內容,然後跟他們深入討論,以了解他們的理解程度。 5. 家長可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課題,以及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上。 黃宗顯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3_20210328_s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1.03.26
經常上網課, 如何解決孩子運動的問題?
有一天下午經過屋苑的平台,看見聚集了一大群小朋友,大部份在玩單車和滑板車,但吸引我視線的是一位年輕人,全身運動裝,地上放了幾塊彩木,有幾位小朋友跟著他走走跳跳,我走前問年輕人在做甚麼,他原來是健身教練,受聘於一位家長,帶五個孩子做運動。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孩子經常在網上上課,連上學應走的路也減免了,整天留在家中,家長於是集合起來,一同聘請一位教練,每兩天帶孩子一起做運動。 家長的苦心,真的設想周到,連孩子的運動也算得周詳,但我想不是每位家長都有能力或方法去聘請健身教練,對一般家長而言,孩子的運動,是一個頭痛的問題,運動既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但要為他設計合適的運動,又非一般家長可以做到,所以,很多家長便讓孩子在平台或公園玩玩單車便算了。 其實,我不是說踏單車不好,但很多家長沒有留意踏單車的安全,例如孩子的安全設備,和玩單車時的規矩,因為在平台和公園還有很多其他的使用者,一不小心,很容易發生意外,很多家長會讓家傭姐姐看護孩子,但據我所見,大部份家傭會聚在一起而讓孩子自己玩,那是非常危險的,家傭的危險意識薄弱,一旦有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那麼,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做運動,既可一起健身,又可增進親子關係,我建議的運動可以是跑步、打羽毛球和踢球等。我想孩子也喜歡和父母一起運動;我明白很多家長未必能抽空陪伴孩子一起運動,但我告訴各位家長,你所抽的時間是有回報的,你與孩子的關係,定必有很大的進展。 最後,照顧孩子的工作,不能假手於人,若非不得已而交由家傭代勞,就要交帶清楚,著其不可與其他人談笑而忘卻自己的責任,家長不妨作突擊檢查,以確保孩子得到妥善的照顧。 本期重點 1. 由於孩子上網課,體能活動減少,家長應幫助孩子多做運動,保持健康。 2. 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做運動,同時增進親子關係。 3. 有些運動,例如踏單車,就要做足保護,同時兼顧其他人的安全。 徐邦雄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孩子都由在學校進行實體課,改到在網上上課。孩子大部份時間坐在電腦前,沒有太多的身體活動,比前往學校上課的活動少很多。這種生活習慣已經維持了超過一年,讓孩子漸漸地適應了,假如需要改變目前的習慣,實在需要時間和克服不少困難。這樣大部份時間留家的習慣,可令孩子產生惰性,除了望著電腦屏幕外,沒有興趣進行其他活動,包括運動。因此,孩子生活變得單調乏味,缺乏運動令他們的生活不健康。 在網上上課的安排下,除了影響不同的科目外,連體育課也受影響。孩子不能在學校操場上實體體育課,有些學校因此安排網上體育課,老師在鏡頭前示範一些家中運動,然後請孩子跟著練習,有些老師甚至要求孩子練習時進行錄影,然後交給老師作為體育課功課。因為老師的要求,同學便會跟從完成。體育課後,孩子可能返回長期坐著和望著電腦屏幕的習慣,沒有動力繼續老師要求的體育運動。另外,因為場地問題,在鏡頭前的體育運動的形式可能比較局限,例如有些孩子選擇練習雜耍球,以符合完成體育課的要求。 有限的環境、上課模式,令大部份的孩子缺乏運動。首先,家長應該教育孩子運動的重要性,是健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主動地進行運動,然後邀請孩子一起參與。家長可以在家中添置簡單的運動器材,然後觀看有關的網上片段,學習怎樣在家中進行伸展、帶氧和阻力運動。家長亦可考慮在孩子不用上課的時間,鼓勵孩子一同外出走走,甚至前往遠足或進行其他戶外活動,以減少在家中運動的局限和單一性。家長可以設立行為獎勵計劃,假如孩子達到一定的運動量,便給予適當的獎賞,以鼓勵孩子開始和持續運動的習慣。另一方面,家長可以留意孩子有沒有其他的習慣,阻礙進行體育運動,例如長期上網和打機,假如出現這樣的阻礙因素,便應處理背後的原因。 本期重點 1. 大部份時間留家的習慣,可令孩子產生惰性,除了望著電腦屏幕外,沒有興趣進行運動。 2. 家長應該教育孩子運動的重要性。 3.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主動地進行運動。 4. 家長可以在家中添置運動器材,再觀看有關的網上片段,學習怎樣在家中進行伸展、帶氧和阻力運動。 5. 家長可以留意孩子有沒有其他的習慣,阻礙進行體育運動。 黃宗顯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0314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03.12
四教師獲創新教師獎 融入科技於教學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教師與學生從實體課堂走進虛擬世界,也間接推動了電子學習。創新科技融入於教學之中,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教師應記一功,最近四位天主教學校的教師獲得香港教育城的「創新教師獎」,表揚他們運用科技, 推動教育創新。 學生錄音講述數學思路 從前數學科教授如何計算折扣,學生在工作紙上依照題目計答案,過程比較單一。「創新教師獎」得主之一、寶血會思源學校副校長梁汝輝便運用電子工具「Seesaw」,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其中在數學科教導「折扣」的概念時,他讓學生運用日常生活例子,先在網上平台列題目, 再請同學在指定店舖的網頁中,選擇所購物品, 然後拍下選購過程,錄音講解計算步驟,比較店舖折扣和價錢,再回答老師的提問,其中一位學生在短片中回答:「這間超級市場逢週四購物滿500元,可享九五折優惠,但我們只可買300元物件。」可見他沒有被折扣鼓勵了消費。 老師也在課程中加入價值教育的元素,讓學生分辨「想買」和「需要買」。 梁汝輝說,拍下購物時如何計算折扣,有助記下學生的思考過程,以往有學生「在課堂上比較害羞,不願意回答問題,但透過錄音,不用在同學面前回答,讓他們勇於分享看法。」他看過影片後,會留下評語,幫助學生進深學習。 「每一段短片都可以成為教材。」他說,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參照,並在片段下留言;平台也會記錄學生以往的作品,讓家長知悉子女的學習進度。 虛擬實境結合社交場合  幫助自閉症學生了解社交處境 另一位得獎者是明愛樂進學校的李兆庭老師。他想辦法讓自閉症學生適應不同的生活處境。 在髮型屋聽到理髮電鏟的聲音而心驚,自閉症的學生可以怎樣做呢?李老師便透過虛擬實境(VR)來配合社交場合,當學生戴上VR眼鏡,就能有如親歷其境般,一步一步去適應,去學習如何面對。 樂進學校服務中度智障學童,當中約八成學生同時患有自閉症,李兆庭說:「自閉症學生學習動機較低,社交也有困難。」學校在疫情前, 每星期有社區生活課,帶領學生外出進行社區學習,但能夠探訪和體驗的地方畢竟有限,這VR創新項目還有看牙醫、受傷、迷路和煮食失火共五個主題,讓學童了解不同的處境,學習如何應對。 「學生理髮時聽到剪刀的聲音,可能會發脾氣、不讓理髮師剪下去。」李老師說,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外出理髮或看牙醫的機會不多,當真的要去這些地方,他們會感到焦慮。而在VR情景中,學生除了有如置身髮型屋之外,更能聽到老師的錄音旁白,一步一步去解釋和安撫他們: 「在髮型屋會聽到剪刀、理髮電鏟的聲音,我可能會感到害怕,但不用驚,我可以拖著家人的手,或拿著心愛的玩具。」虛擬實境中的聲音及畫面,都能吸引學生投入不同情景之中,學習如何去應對。 跨學科學習  科技結合中文與數學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也有兩位老師獲得表揚。電腦科副科主席李嘉耀編製了無人機校本課程,讓學生透過操控無人機學習角度、三維空間、圓等數學原理,在體驗中去學習數學,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空間思維及編程能力。 李老師介紹無人機課程時說,課程最初是讓學生認識飛行原理、飛行條例等, 但之後繼續優化課程,並配合數學科概念,讓學生思考「若要無人機行一條正三角形的飛行路線, 需轉的角度是多少呢?」 課程以三至四人為一組,每組負責一架無人機。同學可以先在模擬平台上測試,之後便可操作無人機正式去實踐, 「每一個單元都有任務要完成,即使是能力較弱的學生也願意去實踐,中途遇困難,他們也願意再嘗試。」 另外馮健剛老師是資訊科技主任,他打破了以往用紙筆作閱讀報告的模式,以「自閱‧自拍‧自製-AR閱讀『方』」, 要求學生用電腦軟件,製作出一份有聲音、畫面、文字的閱讀報告。 閱讀報告是中文科和電腦科的跨課程活動。在第一步「自閱」中,學生先為一位他們喜愛的中國歷史人物作傳記,並記在Google文件上;第二步「自拍」,則要拍下短片講述讀後感;第三步「自製」, 學生把文字報告和影片輸入軟件內,用來產生供AR閱讀的六頁獨特圖案,再以此製成六面體「Paper Merge cube」,一份有趣和嶄新的閱讀報告便誕生了。 相比文字為主的傳統閱讀報告, 馮老師指新方法讓學生更能發揮創意, 「例如介紹花木蘭時,可以加上馬的圖案、打仗的場境;有同學拍片時,亦為自己的樣貌加添特效,增加趣味性。」 「創新科技,是要讓學生適切地體驗新科技。」他認為,跨學科學習讓學生能應用電腦科的知識,除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外,「科技在將來也會成為學生的生活技能,這亦是為將來作準備。」(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