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80415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8.04.14
青苗天地.2018.04.15
生命就好比一座山 陳慧頤   聖安當女書院   五A  面對最近多宗學童自殺的新聞,不禁令人感到惋惜。當有些人自行結束寶貴的生命時,可有想過在地球的另一端卻有人在掙扎求存,為的只是多活一天?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調查發現,每年有六百九十萬名兒童活不過五歲。我們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全靠父母多年來含辛茹苦的養育,並不容易。沒錯,身為一位中五學生,我深切感受到公開試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壓力,但冷靜下來想想,公開試只是我們人生的一個小關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我們還未真正見識過,為此而犧牲大好生命未免太可惜了!  當我們無法改變事實,我們能夠改變的是自己的態度。就如海倫凱勒這位二十世紀偉大的教育家,她在十九個月大時因一場大病失去了聽力和視力,但她積極面對困境,最終更以優等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成為第一位畢業於高等院校的視聽障者。她曾說過:「雖然我的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我也有如此多的方式觸摸到這個多姿多采的世界。世界是美好的,甚至黑暗和寂靜也是如此。我學會了一種處世態度──無論處於怎麼樣的環境,都要不斷努力,都要學會滿足。」即使我們面對怎樣的困境或挫折,也不應輕易放棄,或許未來有更美好的事情等待我們,況且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應該積極活下去,免得後悔。 著名哲學家尼采說過:「要真正體驗生命,你必須站在生命之上!為此要學會向高處攀登!為此要學會俯視下方!」站在生命之上,即是我們應以積極向前的態度生活,大大小小的難關就好像攀山時遇到的險阻,在崎嶇的山路上,總是險阻重重,能夠堅持下去,成功過關斬將者,才能登峰。然而,攀山者須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況,保持自己的節奏,調節速度,不宜操之過急; 就如我們面對困難時,應先正確估量自己當下的實力與狀況,不可逞強,有需要的時候稍為休息,方能走更遠的路,再攀高峰。要有這份「可進亦可退」的智慧與胸襟,才能享受攀山過程的樂趣,才能以遼闊的眼界俯視下方,才能以平常心看待過往失敗的經歷,成為攀登下一個據點的動力。 生命就好比一座山,希望大家也能成為一位出色的攀登者。 頌師恩 戴子晴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三A  我要感謝的老師是徐老師。他個子矮小,有雙大大的眼睛和高挺的鼻子,我喜歡他是因為他是位處事公正、關心學生、嚴格和盡責的老師。 徐老師上課時,學生都會非常安靜和守規矩,不過有時候徐老師也會跟我們開開玩笑,所以上他的課總是很愉快的。 當我中二轉班的時候,一走進課室就看到這位慈祥並帶著笑容的徐老師。剛來到二甲班時,我很不適應和經常犯錯,徐老師總會耐心地教導我和幫助我。開學不久,我就犯了一個非常大的錯誤──我去了其他班的課室跟同學爭執,徐老師了解後,便教導我如何處理問題,糾正我的錯誤,最後雖然我被記了一個小過,但是徐老師也常安慰和鼓勵我,經常與我聊天,了解我的學習清況,讓我更懂得與同學相處,更喜歡學習。 有一次,我因為考試前要把儲物櫃的書本全搬回家溫習, 便拿了兩個大袋子來裝書,不過由於實在太重,袋子在半路就破了,我在樓梯失去平衡並摔傷了腳。在醫療室處理傷口時,徐老師焦急地走來看我,了解我的情況後,他連忙去拿了一個很大並可以揹著的袋子給我,我看到後,非常感動,感到很溫暖。 徐老師是一位非常盡責的老師。記得有一次,我有些地理功課不懂做,便放學後去問他,他花了一小時多的時間很用心地給我講解,還說:「你以後不會的題目,歡迎再來問我。」此外,徐老師還擔心我們不會溫習,考試前他約了我們全班放學後留在課室溫書,同學有不明白的,便向他請教。有些同學雖然不太願意留下來,但心裡都十分感激徐老師的教導。 今年,徐老師不是我的班主任了,但在我心中他永遠是我最尊敬的老師,一位一直耐心的教導我們和關心我們的老師!徐老師,感謝你 ! 
kjy01_2018012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8.01.27
鹽田梓導賞團 飽覽鹽田風光
(本報專題)文化葫蘆主辦、鹽光保育中心協辦的「鹽田梓導賞團及曬鹽技藝工作坊」於一月十三日舉行,導賞員帶領參加者認識島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參觀客家村落,了解客家傳統及文化。 事不宜遲,我們坐上街渡,向鹽田梓村出發吧!  鹽田梓村有三百年歷史,開村先祖是一對陳姓夫婦,設田曬鹽為生。我們上岸後, 已經看到一棵百年老樹,原來客家傳統生女兒會種樹,待她長大嫁人時便會斬去作嫁妝。而這棵老樹大抵是當地人遷走時沒有砍伐。 沿著小徑,我們來到已成為鹽田梓文物陳列室的澄波學校,館長從村屋找尋一堆文物,分成四大類:農耕、生活盛器、日常擺設及課室用品。導賞員笑言當時有傳教士在這裡傳教,他們天文、地理、英文無所不精,所以很多人慕名而來讀書。 走上梯級,是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的聖若瑟小堂。它以紅色為主,中國人認為紅色是喜慶的顏色;而在西方則象徵殉道者的血。導賞員還講解為何以聖若瑟為主保聖人:客家人篤信風水,故此當時海盜認為此地必定是好地方,便決定上島洗劫。誰知無論早上或晚上,他們都看到一名白髮蒼蒼的老人怒目而視,只好放棄離開。村民知道後,認為這是大聖若瑟顯靈,便流傳故事至今。當地村民現時每年會回來慶祝聖若瑟主保慶日,並舉行村民大會。堂內還有聖福若瑟的聖像,紀念他曾到此地傳教,他亦是唯一曾在香港傳教而被教廷封聖的聖人。其後,大夥兒還參觀小聖堂遺址、陳志明副主教故居及活泉井水。 文化葫蘆高級項目主任鄭鳳嫻表示,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組織推廣本土文化,舉辦了多個體驗工作坊、導賞、觀賞劇目、展覽等,希望市民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亦明白傳承的意義,「例如圍頭話,再不保存便會失傳」。她說:「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四百八十種,我們主要挑選較代表本土文化及配合大眾口味的項目。」而揀選鹽田梓作導賞團,除了因為當天在西貢舉行香港電台《吾土吾情》節目啟動禮外,還可介紹曬鹽、主保瞻禮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她認為平衡傳統及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是教育,讓年輕一輩知道傳統文化的重要,並會為此覺得自豪、有歸屬感,認同是香港的獨有文化。 既然稱為鹽田梓,我們當然到全港唯一鹽田參觀。平時吃東西需要鹽的調味,但你知道鹽是怎樣製造出來嗎?讓我們一起看看流水式分池的產鹽過程。  1. 鹽場按當年模樣復修,現在潮漲時,海水會經水閘流進儲水池。 2. 用水泵把水泵到蒸發池,待2-3天,把水引到另一個蒸發池,一些沙泥雜質已經沉到池底。 3. 當至第三個蒸發池時,池底鋪上瓦片,有效傳熱。這時的海水鹹度已達百分之十,成為高濃度海水(俗稱滷水)。 4. 當滷水鹹度接近28度,會讓其過濾並流入結晶池,鹽份開始大量釋放。 5. 由於鹽粒會沉澱於池底,鹽工需要用工具把鹽粒堆成小堆,讓水份瀝乾流走。 整個製鹽過程需要陽光、微風、乾燥的天氣配合,大概十四日便能收成。但若天氣持續不佳,則大概一至兩個月才可完成。若要製成可食用鹽,更需人手再次過濾。  鹽工用心用力去經營,製造來自大自然的純天然鹽,本來已經含有足夠營養。但市場上買一包鹽要多少錢?工廠大量製鹽時,為了追求成效而加熱海水再蒸發,過程中會流失礦物質,故須添加營養劑。 不妨幻想一下,自己平時究竟吃了甚麼?(妤)  參加者分享 鄧潤金 鄧婆婆於十年前曾到鹽田梓,當時小村仍未復修,「以前的鹽田很混亂,沒人打理,跟現在很不同」。這是她第一次看曬鹽技藝,印象十分深刻,希望政府支持保育, 「如果不保育,這些傳統技藝便會消失」。 黎子樂小朋友一家 黎媽媽指:「兒子看過有關食物材料怎樣來的書籍,很感興趣,所以他知道鹽是怎樣製作,但這是他第一次親身體驗,還可以嘗試剷鹽。」黎爸爸希望兒子見識傳統工種和體驗,同時他發現古人很聰明,見識到他們的傳統智慧。「很感謝鹽工回來復修,不然不但小朋友,我們也不會知道這技藝。」他表示不太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聽導賞員講解才知道,直言民間團體及政府宣傳不足。「這些傳統文化需要包裝宣傳,讓青年親身體驗箇中樂趣;如果沒有渠道, 他們就沒機會接觸。」他笑言自己很享受去感受傳統文化的過程,期望能繼續保留。 
kjy01_20170430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4.29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利用桌遊翻轉課堂
(本報專題)課室門外傳來陣陣歡笑聲,原來內裡正進行常識及天主教社會倫理科的跨學科學習。老師利用《妮娜遊走中國之城鄉伴我行》桌上遊戲,讓五年級學生代入人民的角度,學習城鄉差異及了解「平等與分配公義」價值原則的重要性。 學生早前已就該課題,完成專題研習,了解中國其中四個城市的資料,亦了解不同行業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學生葉晉顯表示,在遊戲中能加深對中國歷史、地理的知識,亦學到公平、公正、公義的原則, 「公平就是全部平等,公正是鐵面無私,公義是不能做錯事。」 負責任教的李凱盈老師認為,雖然利用桌遊教學所花的課堂時間較平日長,但所帶來的得益亦很大,「只有桌遊才可容許全班學生參與角色和討論,他們每人所面對的情況不同, 能令討論範圍更深入。」以是次課題為例,學生從虛擬社會中,感受農民和城市人的分別。遊戲初期,學生只是想獲取更多金錢,這是社會所灌輸的價值觀,但最後他們會發現金錢不是主宰一切, 朋友、家人、健康也是達致個人幸福的重要因素,從中讓他們了解自己即使有不足,仍可活出精彩人生,及「神貧的人是有福的」的精神。她認為學生的反應合乎預期,可切身處地明白更多跟自己生活上不太相關的事情。 周淑萍老師認為不同學科都能加入桌遊元素,例如任教英文科時,她教導購物或時間的課題便可運用桌遊,讓學生學習句式、生字,「但不是所有課題都適用於桌遊教學,一個學年大概只有一兩個適合使用。」她會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相關活動,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她亦會在設計桌遊時放入高階問題, 例如自擬題目或開放式題目,提升創意。 輸贏的重要 除此之外,學生透過遊戲,學習輸贏,也是相當重要的。周老師表示,學生對輸贏的態度需要學校不同方面的訓導,讓學生明白學習過程才是最重要,知道「今次輸了下次有機會贏」。  馮立榮校長認為桌遊能訓練應對輸贏,「現在的小朋友大多害怕失敗,但玩桌遊中總有人會輸;遊戲能令他們知道這失敗是能承擔的。」藉此讓學生不會逃避失敗,而是想方法如何面對。 學生鍾雨盈表示桌遊會影響同學彼此間的友誼,例如同學會不理睬取得勝利的同學,或嘲笑在遊戲中出錯的同學,故令她對桌遊不感興趣。同時,當她玩桌遊輸了時,便對遊戲失去興趣。馮校長補充,這類桌遊是教學性的棋類,故未必在趣味性中做得最好,但亦有很多桌遊具趣味性,即使輸了仍會想繼續玩。 李老師解釋,這個年齡層的小朋友性格較為自我,但透過遊戲,他們「你笑我,我笑你」,互相戲弄來增進友誼;學生回答問題時亦表示,從遊戲中學到分享能提升快樂感覺,令她見證學生的成長。 喚起童真 校方期望把「桌遊」推廣至家庭,可是兩位學生均表示家人在家中多數各自玩電子遊戲或看電視劇,很少機會一起玩樂。若然家人願意放下電子產品,增加親子時間,家庭生活會變得多姿多彩。馮校長說: 「其實爸爸媽媽才是在家中玩遊戲最開心的人,有些家長表示這二十年來,第一次這麼開心地玩桌遊。」他舉例說,老師也會買桌遊給子女一起玩,他會繼續向家長宣傳桌遊的樂趣,亦鼓勵學生教家長玩桌遊,藉此刺激親子關係,喚起家長童年樂趣。 李老師補充,有一位學生的媽媽根據學校提供的桌遊,自行設計另一副類似的紙牌,用以學習常識科知識,學生亦很投入於玩樂中。 在訪問的尾聲,當記者讓兩位學生在電子學習及桌遊學習中選擇一個時,兩人作出完全相反的選擇,晉顯認為桌遊學習有玩樂的機會;雨盈則認為在電子平板上任意繪畫,令她更開心。馮校長笑言, 成長上所有學習都是從遊戲中所學,例如拋接波、煮飯仔等;學校除了推動電子化教學外,亦需要有實際硬件平衡。(妤)
kjy02_2017021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02.10
氣候變化專題展覽 反思對地球的影響
(本報專題)農曆新年期間氣溫持續反常,時冷時熱。按香港天文台預測,香港最快於 二〇六一年便有可能沒有冬天; 不只是香港,其他地區也一樣面臨氣候變化的危機。不少人聽到「沒有冬天」會十分驚慌,但很快就把這件事拋諸腦後。你有沒有想過自己能為地球出一分力?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現正於香港中文大學,舉辦「關於氣候變化,我想說的是⋯⋯」專題展覽,旨在透過不同氣候科學家的親筆書信,向參觀者展示並傳遞他們對氣候變化的感想,從而呼籲公眾去關注氣候變化,和反思日常生活習慣對地球的影響。 甫進專題展區,沒有像其他展區一樣有聲有畫, 展廳的牆上只展示了二十二篇書信,認真閱讀後不難發現, 科學家畢生研究氣候變化而產生對自然的熱愛,使他們格外珍惜這個地球。 其中有一位海洋生物學家名叫珍妮.瑪麗娜,在書信中,她提及看到清澈澄明的海水,已變得渾濁不堪;而不少魚類及健康的珊瑚,則悄悄地消失。她不想自己的孩子,永遠看不到這些令人讚嘆的生物。另一氣候變化生態學家安東尼.里察森表示「百般滋味在心頭」,因為根本沒有人在意氣候變化的問題。而大部份科學家最擔心的,還是下一代的未來。 由自己做起 為了保護下一代,全球70億人都要努力,展覽簡介提到,氣候變化是一場硬仗, 需要每個人的付出和努力,方有取勝的希望。正如珍妮所說:「不過,我是樂觀的,我相信人類有能力應對氣候的變化, 停止,甚至扭轉這種情況。」 每個人都可以身體力行實踐綠色生活,保護地球不只是靠科學家的行動。教宗方濟各《願祢受讚頌》通諭亦提到,「氣候乃是大眾福祉,與人類生存的條件息息相關。不少科學研究指出,最近數十年出現的全球暖化現象,大部份與人類活動產生的高濃度溫室氣體有關(23);因此教宗呼籲,人類應努力建立共同的家園」(13)。 怎樣可以建立共同的家園呢?展覽提到幾項實踐綠色生活的例子,例如物盡其用、多步行等。如果想知道更多有關氣候變化的成因、影響,以及實踐環保的例子,可到館內的常設展區參觀。館內從「極地廊」開始,向參觀者展示三極收集的珍貴展品,解釋氣候變化的成因及為極地所帶來的影響;展館並展示各類地理信息及衛星圖片,讓參觀者了解氣候變化對日常生活的實際影響。另外,館內介紹多項環保計劃,例如把玻璃瓶改造成玻璃磚等,並邀請參觀者對地球作出自己的承諾。 要謹記,保護地球,人人有責。氣候變化問題刻不容緩。作為未來新一代,關於氣候變化的問題,你有甚麼意見分享呢? 快到氣候變化博物館參觀這次展覽吧!館內備有紙筆,分享你的感受吧。(妤)  「關於氣候變化,我想說的是……」專題展覽 展覽日期:即日至二月二十八日 開放時間:星期一、二、四至六(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八樓  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專題展區 詳情:http://www.gaia.cuhk.edu.hk/index.php/zh-tw/m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