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60605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6.06.04
青苗天地〔2016.06.05〕:文章
西港城巡禮 石佩婷  嘉諾撒書院 四丁 香港是一個國際大都會,摩天大樓、名店商場比比皆是。但,凡事總有例外,在中環一片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中,西港城別樹一幟。西港城古老樸實、既富歐陸風情,又保留著中國民族色彩,這內外的反差成了商場獨有的特色,深深地吸引著我。 西港城的前身是中環街市,外牆用紅色的磚頭併砌而成,有如一座教堂。推開大門,內裡的景像一目了然,門口兩側矗立著兩個核桃木偶,它們像守衛一樣,盡忠職守地捍衛這個美麗的商場。經過它們,一陣濃郁的花香撲鼻而來,若有蜜蜂、蝴蝶在此經過,恐怕會流連忘返吧。離開「花叢」,一間間的古董店迎入眼簾。這類古董店鋪都在售賣玉佩、流蘇、鈴鐺等的飾物;而店主們大多是上了年紀的,相信他們隨時可以退休,享享清福,這些老店主使我莫名地對這些商店產生出一份親切感。地下所售的商品大同小異,忽然揚起了一陣微風,片刻間叮噹作響,其聲音之清脆,可不是電腦製造的聲效可以比擬的。 踏上扶手電梯,抬頭往上一看,我看見一道道玻璃窗:窗外的白雲懶洋洋地躺在藍天之上。二樓是一個賣布的市場,賣布匹的商店一間俟著一間的,中間通道只容許一人行走,實在是狹窄得可憐。走在通道上,店鋪擺放出來的布匹總會碰到我的雙臂,那絲滑般的觸感誘使我多次來回行走。布匹的款式真的繁多,我走了那麼多遍,不但沒有看到相同的款式,更看到了六十年代的花紋。 西港城靠四角的樓梯貫通各層。樓梯巧妙地隱藏在走廊盡頭的門後方。而門的後方,又有另一片新天地。樓梯的扶手用金屬製造,上面刻了簡約樸素的花紋,觸摸時有一種透心涼及凹凸不平的感覺。牆上裝設了七彩顏色的玻璃窗,引入自然光,折射出不同顏色的光線,讓這鮮為人知的小天地增添上多一點的浪漫風情。 可惜,西港城將被納入下期「活化歷史社區建築伙伴計劃」,商場內的店鋪會被迫搬遷,改成酒莊,西港城將會變得更現代化,對香港的旅遊業可能有莫大的益處。但是,那些店主及有民族色彩的商品又何去何從?香港人的集體回憶行將又少了一點,給毫無感情的高檔商品取而代之,難道香港的發展當真容不下一個小小的懷舊商場?我可不想在將來重遊舊地時,心中會跳出一句:「景物依舊,人事全非」啊!   富特色的商場 温曉霖  德貞女子中學 四仁 叮叮⋯⋯叮叮⋯這些聲音隨著電車響遍整個港島,打進每個港人的心裡。此刻聲音「屏息」著,時間彷彿也停頓著。從上環電車總站看出,眼前就只有一座帶英國愛德華風格的舊式建築物。它的存在卻與身後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做成強烈的對比,顯得與摩登的香港格格不入,那裡就是—西港城,一個富有特色的商場。 你可能未曾聽過西港城,這裡沒有華麗的名店,沒有堂皇的裝修,也沒有時尚的娛樂設施。與其他商場相比,這裡格外冷清。或許,港人只喜愛逛金碧輝煌丶名店林立丶千篇一律的商場。這大概是這裡寂寂無名的原因吧! 西港城在上環屹立了過世紀。它既是商場,亦是法定古蹟,充滿著古舊的氣息,沒有被時間的巨輪淘汏。縱使現在已經人面全非,這裡仍是繁囂鬧市僅存的復古小地方,這片寧靜的空間給予我們一個緬懷過去的機會。 從電車上俯瞰著,西港城仿如由一塊塊朱紅的積木堆砌而成的模型,揉合著中西文化的建築,帶著一絲殖民統治時期的色彩。下車後,踏進商場的一刻,時間亦彷彿逆轉,帶我回到過去那輝煌的瞬間。商場內部建築既古色古香又細緻,真是耐人尋味。商場內有一檔專售布匹的店鋪,原位於中環花布街,後來因重建而搬遷。除了售賣五花百門的布料外,它還售賣著一種無價寶—一份店員與客人的情懷,如朋友般,無所不談。這份情已經是碩果僅存。現在,看見更多的就只有以市儈和功利心態待客的店舖,人情味在香港亦漸漸消失,難道這份「 老香港」 情懷就只能在西港城中懷緬? 西港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這裡沒有水貨客,也沒有拖著一箱二箱內地遊客的蹤影。只有寥寥可數想認識丶了解昔日香港的旅客和執意緬懷過去的港人。西港城的特色之處並不在於美侖美奐的外觀,或是各式各樣的名店,而是那份真摯的情懷。好客和待人親切的服務為這裡增添了生氣和色彩。即使外觀多華麗,設備多齊全的商場也沒法取替這份濃厚的人情味。西港城的確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商場,因為在這裡,我們找到昔日的香港。   科技與人性 許景翎 潔心林炳炎中學 四丙 生命是在精卵交合的一剎那誕生, 上主賦予它永恆不滅的靈魂。 現今的科技昌明,人工受孕的技術日新月異,不育已不再是不治之症。人工受孕讓人類意圖取代造物者的角色,控制生命的存在,這也衍生代孕、代孕母等問題,以致生命尊嚴的界限漸趨模糊。 有人因渴求得到一個健全的小生命,摒棄懷有缺陷的胚胎,這與親手扼殺生命無異。撫心自問,這樣與當初所期求的,是否背道而馳呢?尋找另一位代母代孕孩子,有違倫理價值,竟出現孩子會有三位母親的機會,分別是為他提供卵子的母親、十月懷胎孕育的母親和撫養是成人的母親。孩子不但未能判斷親人的定位,更難以承受自己是人工合成的實驗品,最終只會一生鬱鬱不歡。 科技進步,人性淡漠。生殖科技的進步下,人類過分掌控生命,是利還是弊?於我來言,強扭的瓜不甜,生育本是自然之事,人又何苦執意操縱?  
kjy02_20160515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5.14
樂施會 看得見的非洲穹蒼希望
(本報專訊)早前,國際人道救援組織樂施會首次舉辦「非洲—穹蒼下的希望」攝影展,公開展出肯尼亞、加納、贊比亞等近十個非洲國家的人民生活近況,在充滿原始氣息的大地中,一張張堅毅的臉孔上綻放出獨特的生命光芒。我們在香港對這些看似遙遠的國度不太陌生,至少每年學校的貧富宴中,也會聽過他們的名字,但卻又不太熟悉⋯⋯就讓我們先從其中一個大國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簡稱「埃塞俄比亞」)和一個小國馬拉維共和國(簡稱「馬拉維」)開始,認識一下位於地球村南半球的風土人情。 前年及去年七月,樂施會高級籌募幹事(資訊)李冰心也與義務攝影師走訪非洲多國,考察該會在當地各個項目的發展情況,並拍下大量照片以作是次展覽之用。公眾普遍對非洲存有貧窮、飢荒、愛滋病盛行等刻板印象,李冰心坦言有不少非洲國家仍相當貧窮,如馬拉維基本上還未能自給自足,仍需依靠外國組織提供技術以至金錢的援助,但除非出現像南蘇丹和剛果般的逃難潮,否則在非洲已沒有飢荒。「我們到訪時,埃塞俄比亞正因為旱災,全國約三分之一地區近兩、三年沒下過雨,糧食供應緊張,但目前的埃塞俄比亞政府,相比起三十年前大飢荒之時,已更有能力去處理。」   堅毅面對生活挑戰 她表示,馬拉維是全球愛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國家,當地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是愛滋病帶菌者,愛滋病孤兒有四十八萬人,加上本身的醫療和衛生條件欠佳,如村民為帶菌的孕婦接生,可由傷口接觸受感染的血液而染上愛滋病者,屢見不鮮。 李冰心說:「埃塞俄比亞政府投放了很多資源去做相關的預防及教育工作,令他們可獨善其身,不受此困擾。」但埃塞俄比亞在農村的醫療狀況,則仍有待改善。 儘管生活充滿挑戰,但李冰心在到訪期間仍不時可以見到非洲人樂天、堅毅的一面,如遇到受旱災影響的家庭設法在家園留守到最後一刻,另外婦女和小孩常掛著天真、燦爛的笑容。物資匱乏反而激發孩子的創意,以汽水蓋或車輪等變化出很多玩意。「有次,在馬拉維見到有小孩在街上玩,原來老師要求他帶六本簿回校,但他家貧,沒錢買,舊的已寫得密密麻麻,便逃學。」李冰心說雖然政府提供免費教育,但配套不足,有些孩子要幫家裡放羊或照顧弟妹,使輟學率頗高,埃塞俄比亞的教育也不太普及,社會重男輕女,她曾在農村碰到一名擔任村代表的婦女,為可念完小學而沾沾自喜。   幫助貧者各國有責 她感慨是次旱災是受氣候變化和超級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引致氣候變化的元凶不是非洲人,卻因其所處的地理位置而由他們承受惡果,沒有雨水灌溉,潔淨水源不足,牲畜被迫要宰掉,以致影響生計,很不公平。」她認為國際社會有道德責任為他們提供援助,「我們會教村民改良種植的技術,並要求他在成功後與其他人分享,助他們建立互助的社群。」 根據網上維基百科,埃塞俄比亞位於非洲東北部,全國面積達一百一十多萬平方公里(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列表中排名第二十七位)。當地以熱帶氣候和亞熱帶森林氣候為主,兼有山地和熱帶沙漠氣候。目前約有一億四百多萬人(世界各國人口列表中排名第十二位)。全國約有八十多個民族,以阿姆哈拉語為聯邦工作語言,也通用英語。全國八成人從事農牧業,咖啡是當地重要的經濟作物,而牲畜存欄量居非洲首位。全國逾六成人口信奉基督宗教,當中有0.7%為天主教徒。 馬拉維位於非洲東南部內陸,全國面積近十二萬平方公里(世界各國和地區面積列表中排名第一百位)。當地以高地氣候為主。目前約有一千七百多萬人口(世界各國人口列表中排名第六十三位),官方語言是齊切瓦語及英語,有近八成人信奉天主教。根據樂施會出版的《走過貧窮大地》,當地九成勞動人口居於農村,以務農為生。農民多被迫生產如煙草般價值較高但不能食用的農產品,糧食生產量不足基本生活需要。(敏)  
kjy02_20160424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4.23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親子共享書包圖書館
春雨綿綿,窩在溫暖的家裡閱讀是一件賞心樂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5年將四月二十三日定為「世界圖書及版權日」,以推動閱讀、宣揚關注書本創作和版權意識等。閱讀樂趣和好處多,親子共讀更有助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有利孩子的成長。  (本報專題)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於2014年引入一個為期三年的「書包圖書館」計劃,至今已舉辦四次「書包圖書館的計劃暨家長工作坊」(下稱「工作坊」),最近兩次工作坊亦剛於本年初完成,以推廣親子共讀。 促進親子互動 二年級生黃靄蕎和一年級生黃光柏的爸爸黃進傑,有份參加其中一次工作坊。黃太(蘇思敏)從前是幼稚園老師,懂得怎樣與兩個孩子共讀, 丈夫卻不太懂,於是報名參加了, 成為班上少數的爸爸學員。黃進傑說:「工作坊教導我們一些親子共讀的技巧,這些技巧很實用,我有很大的得著。」工作坊中,他需要回家實習,結果造就了一次一家人難忘的經歷。黃太說:「為隆重其事,我在當晚飯前向孩子宣布,飯後將有好節目—由爸爸講《爸爸的紅雨傘》(小圖), 孩子『嚇』得連忙說不!我跟孩子說,爸爸這樣努力去學習,我們要給他多一點鼓勵。後來,當他開始講時,因為緊張,滿頭大汗、手忙腳亂⋯⋯」無論如何,黃爸爸總算為建立與孩子共讀這個良好習慣掀開序幕,往後隨著他的不斷嘗試,講故事的技巧愈見進步,連他自己也享受閱讀的樂趣。「以前,如果孩子看不完或只停留在某一頁討論,我會覺得很浪費;現在,我知道陪伴他們慢慢細味書本的內容,引發他們的興趣,帶動他們去思考,並讓他們享受閱讀的過程,更為重要。為此,我不斷想辦法引導和鼓勵他們。」黃進傑說。 訪問當天,一直有在校內擔任故事媽媽的家長義工趙太(羅琳琳)亦前來,分享親子共讀的樂趣。趙太的丈夫與黃進傑一起參加同一次工作坊。趙太提及就讀三年級的女兒芯賢時,說:「芯賢和曾在這裡就讀、現已升中的哥哥,也很喜歡我跟他們講故事。有時我們會拿著一本書,或進行角色扮演,或輪流一人念一段,合作把整個故事說出來,樂趣無窮。」 趙太同意共讀是有助親子溝通和互動的好方法。儘管孩子的功課日益繁重,但他們都盡量抽空去共讀。黃太說:「我們現在會利用早餐後與上學前之間的十多分鐘去共讀。爸爸有時可能因公夜歸,但早上這段時間則一家人也會齊集,正好用來共讀。」黃氏姐弟十分喜愛閱讀,這天訪問時,大人們在學校的圖書館裡聊天,他倆就安靜地在旁看書,看完一本又一本。「我們是公教家庭,家裡藏書除了《聖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麼種類的書都有。孩子可透過書本,認識世界和名人生平。有時,我們遇到疑難,譬如怎樣教導孩子有禮貌,也會嘗試從書本尋找指引。我們還習慣帶一本書外出,打發日常生活中的等候時間。」黃太說兩姐弟還因為共讀,感情很要好。趙太和黃氏夫婦都指: 自親子共讀以來,自感與孩子親近多了。 善用社區資源 「共讀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多點認字,而是藉此打開話匣子, 讓親子之間以閱讀書本為媒,共同享受一段具質素的親子時間。」將「書包圖書館」計劃引入該校的圖書館主任朱肇羽老師說。五、六年前,朱老師已運用學校資源推廣閱讀,讓全校幾百名學生受惠;兩年多前則運用社區資源,邀請非牟利機構「書伴我行」與他們攜手推動親子共讀,得到馮立榮校長的支持。「書伴我行」送來了一個書櫃, 櫃裡有六十多個書包,每個書包內有三、四本優質中、英文繪本,並派出義工訓練老師如何使用,當時朱老師和馮楚穎老師也有份受訓。他倆連同黃海欣老師一起在校內帶領家長工作坊,讓家長懂得在學生借閱並把書帶回家後,怎樣進行親子共讀。三位老師喜見家長們看到共讀的重要性,並願意回家嘗試。   香港出版學會剛發表了「香港全民閱讀調查」,並呼籲市民「帶一本書上街」。該會以電話訪問了近一千八百人,當中近七成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有閱讀印刷書籍的習慣(不包括漫畫和教科書),近兩成人表示每週閱讀多於七小時,近六成人則每週閱讀一至三小時。黃氏家庭經常攜書外出的習慣,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親子共讀的好方法。(敏)    書包圖書館 書包圖書館項目由總部設於美國的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所推動,提倡及帶領親子共讀。此項目為企業╱工作間及社會服務中心提供一個容易安裝及管理的外借圖書館,家長及小孩可藉此更容易地接觸到一系列高質素的精裝兒童書籍和光碟,以提高閱讀技巧和語言能力。 http://www.bringmeabook.org.hk/what-we-do/圖書館項目/書包圖書館項目/?lang=zh-hant  
kjy01_20151108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11.07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自主學習 跨學科互動
(本報專題)走進大角嘴天主教小學,不論在各層樓的牆上和樓梯轉角,以至課室外長長的走廊上,都可看到大大小小富宗教色彩的水彩畫、馬賽克畫和陶瓷畫等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全是該校學生的手筆,內容包括五餅二魚、十個童女等耳熟能詳的聖經故事,亦有蠟蠋台、十字架、復活蛋等的信仰標記,大部分的作品是在剛過去的學年完成。該校黃健超副校長表示:「為培養學生自學精神及掌握自學能力,學校近年在宗教科和視藝科等不同的科目,嘗試滲入自主學習的元素,尤其在宗教科更可體現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 活學啟迪創意 現年就讀六年級的潘廷希和徐美茵,及就讀五年級的布曦桐,是參與這些大型創作的其中一份子。提到由構圖、繪畫以至著色等各部分,在創作過程中有份幫手至完成《天地初開》和《耶穌誕生》兩幅巨型水彩畫作,廷希的臉上立時綻放滿足的笑容。他和其他愛好繪畫的同學,在去年參加學校的壁畫班,當中由七至八位小三至小六的學生組成一組,他們在每個學期的課餘時間,聚在一起,合作完成作品。 廷希說:「在構思《天地初開》時,我比較留意用色是否鮮艷,及如何突出日與夜的分別, 例如加插小太陽及星光的分佈等。」美茵都在構圖上花了點心思,她嘗試將在宗教課中,老師提及天地初開時,天父創造了亞當和厄娃這對原祖父母的肖像畫出來。「這可是天父創造人類的開始呢。」曦桐在旁附和。廷希和其他兩位同學, 都從互聯網、家中的雜誌和報紙堆中,尋找和揣摩如何繪畫畫內的熊、獅子和大象等的形象和形態。 這種以學生作主導、規劃和監察的做法,是源自該校在去學年推行的「自主學習」理念。儘管推行初期,同學們都花了不少時間在資料搜集上,令他們有點不習慣,他們卻十分喜歡這種學習方式 —— 因為這樣可增加他們在課堂上的參與,並能以自己的興趣為主導,從而提高學習的樂趣,及更能展示他們的創意。最令老師意想不到的是,「由於評分的範圍擴展至資料搜集、畫草圖、鑑賞名畫等方面,從中亦發掘了學生的不同潛能,拉長補短,以致有助提升視藝科整體的分數。」視藝科主任袁美玉老師說。 「自主學習」在視藝科的美好經驗,在宗教科亦得到進一步的印證。去學年,除了傳統的課堂知識傳授,宗教科主任葉雅思老師亦應用了該校剛添置的平板電腦,讓高年級的同學一人手執一部,往設於該校的中華聖母堂實地考察。(敏)    創意觸動心靈 現年就讀六年級的陳思妍與周德政,便參與過這個好玩又難忘的宗教課活動。「我是這個堂區的教友,也是輔祭。很多時,我在彌撒中服務後,便匆匆忙忙趕著去參加主日學,連聖堂的地板是甚麼顏色也不清楚。但那幾個星期,每周一次,我們每人拿著平板電腦,跟著老師進入聖堂,掃瞄那些在聖堂裡為今次學習而設的二維條碼(Quick Response Code 簡稱 QR Code ), 這讓我看到原來聖堂的祭台上,有個三角天窗。自然光線透過玻璃窗,照射到祭台上。神父在祝聖體血時,舉起杯,那窗的光照射到祭台上,就像天主親自降下來祝聖餅酒一樣。」德政說。 同樣也是教友的思妍也指,透過這次學習, 只要他們把平板電腦對準張貼在該處的QR Code 掃瞄一下,「嘟」聲一響,就能看到聖洗池、聖母像、讀經台、祭台、聖體櫃和十四處苦路像等的資料,從而更了解這些在聖堂常見的地方和擺設背後的意思。上宗教課時,很多同學都像德政般興奮,老師還未說開始,同學已很認真地在「嘟」一「嘟」查資料、填工作紙了。「是呀, 平時我們去聖堂,都提醒我們要關掉手提電話等裝置,但現在我們卻可以拿著平板電腦在聖堂學習,很有趣。」德政笑著說。 心靈領會信仰 真善美來自天主。很多時,我們很容易從孩子率真、毫不矯飾的作品中,認出真善美。耶穌說,天國是屬於小孩子的,讓他們多靠近主,有助他們保存真善美,體驗上主對每個獨特個體的愛與尊重,從而讓他們更自發自愛。今次能夠打破常規,讓學生自主愉快地學習,負責設計這些宗教課活動的葉老師,原來只想帶出「天主不是沉悶的」訊息;以貼近現今小孩子的語言,讓他們多接觸聖堂、多親近耶穌。葉老師說:「我們多謝堂區的葉神父支持我們,並有心將這活動推介給堂區的教友, 只要他們都掃瞄一下QRCode , 也可像學生般多了解這些禮儀小知識。」陳淑儀校長也指,雖然聖堂位於校內,但學生不會隨便走進聖堂,現在隨著這次有趣的學習,增長了他們的知識之餘,更學懂尊重屬於天主的地方。   的確,該校有一個優勢,就是在地理上,學校與堂區在同一座建築物內:聖堂位於學校二樓,堂區辦事處和神父宿舍則設於六樓,學生與堂區人員時常見面和接觸,令堂校的關係更密切,大大增加了學生接觸天主的機會。學生除了可以透過宗教課每月一次到聖堂祈禱外,年中經過聖堂,見到堂區有不同的節慶佈置更替,都會好奇地入內看看,日久對天主愈感親切,甚至進而去慕道,真正成為天主的兒女。中華聖母堂主任司鐸葉寶林神父表示,堂區的主日學亦歡迎該校的非教友學生報讀,「有些學生父母都是非教友,但孩子由小一開始入讀主日學,至小六畢業才領洗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有時,學生在街上碰到葉神父,學生都會主動上前打招呼和攀談。他們知道,可以在哪裡找到天主、找到天主的人。(敏)      有見「自主學習」理念在視藝科和宗教科的成效理想,有助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本學年開始,該校將此理念延伸應用至全校的中英數等各科目。該校課程發展主任潘偉強老師以中文科為例,一二年級等低年級,就加強上堂前的備課、自己圈重點;三四年級多做查字典; 五六年級等高年級則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及多加使用網上學習平台等。「功課不像從前般只有工作紙,還有很多小組合作的項目,從中更有助加強學生的社交技巧。」   為此,該校更於早前舉行的教師發展日中,以此為重點, 分別邀請資深的教育工作者葉祖賢主持講座「高效課堂與自主學習」及粉嶺救恩書院邱潔瑩校長連同十多名師生,到該校分享推展自主學習的心得及點滴,並透過中、英、數分組討論,了解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技巧後,在學習動機及學習表現上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