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20403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4.01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百米飛人周朗逸 珍惜跑步每一刻
身高只有1.7米的短跑運動員周朗逸,每次在比賽場上準備起跑時,面對著身旁總是比他高半個至一個頭的運動員,他並無壓力,因他有著良好的跑姿及爆發力令他往往取得佳績。在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的六年學習生涯中,初中的短跑排名榜尾,至現今在校內排行第一,他感謝學校給予良好的培訓,憑著努力與永不放棄的信念,最終發掘了他的跑步潛能。 去年11月,周朗逸在學校舉辦的田徑運動體驗日上,在短跑100米賽事以最佳時間11 秒09分打破學校33年來的紀錄,也在200米賽事中以22秒8打破學校41年來紀錄,他從沒想到自己有如此佳績,在賽前謹記著校長潘盛佳的鼓勵:要全神貫注專注在比賽上,將自己所學到的發揮出來。朗逸說:「既然難得可以比賽,我一定會好好把握,比賽時以只為打破自己紀錄的心態作跑,這次一連打破兩項紀錄是我沒想到的。」 「我很喜歡跑步,沒有想過因為自己跑得慢或者腳傷而放棄。」周朗逸由中一加入田徑隊,第一年便以正選身份代表學校參與學界比賽,可是卻在200米幾乎「包尾」。中二時被列入後備,「當時很不開心,教練曾形容我是有史以來最弱的田徑隊成員,每次比賽看著公布賽果的顯示屏,只要由尾數上,便很快會見到我的名字。」 中三時,周朗逸的大腿經常拉傷,莫說是跑步,連日常步行也感到痛楚,原來這個傷患自中一已出現,只是他不以為意,直至腳踭、腳腕均感到疼痛至無法跑步他才正視問題。後來教練發現他的跑姿錯誤而導致傷患,自此他開始從改善跑姿著手,「每次跑步時拍下短片,在片段中教練會逐項調整我的跑姿,才發現過去我跑步時腳步的後踢幅度太大,令我經常拉傷大髀前肌。」 即使傷患問題一直持續困擾他近四個月,他也從沒想過放棄,「我很喜愛田徑, 受傷後反而提醒我更加要著重心態的調整, 要時常保持正面態度。」腳痛時他多集中進行腹部訓練,讓雙腿休息,以保持狀態。田徑教練吳志偉老師一直幫助他改善跑姿,逐步令他回復狀態,後來他的傷患痊愈後,短跑速度亦有明顯的提升。 直到中四那年,他自行報名參與校外的短跑比賽,更在短跑200米及100米分別贏得冠軍及亞軍。他當時在100米比賽上以11秒92 完成,相比他中三時的12秒99成績快了1秒以上。長天教師兼田徑隊教練吳志偉說,一般短跑運動員能夠快0.2至0.3秒的速度差距,已是相差兩個等級,而朗逸更在一年間快了1 秒,這對運動員來說是一個大躍進,「他對跑步的專注,努力克服傷患的精神,全靠他不放棄的態度,努力追求進步才有顯著的成績。」 周朗逸中四開始投放更多時間去訓練,他一星期有四天在上學前提前一小時回校晨跑,午飯時間花半小時到健身室進行力量訓練鍛鍊體能,直到近兩年新冠疫情,沒有機會上學,運動場也關閉, 他平日會到街上練跑,至中五他獲選為田徑隊隊長,便與隊員各自在家中練習跑步, 「疫情下在家上堂後時間仍然充裕,每天約有15至30分鐘練習,也會請同學一起練習時拍短片,再一起切磋,有時我也會打電話或者透過短訊了解他們的訓練進度。」 他留意到這段時間暫停跑步的同學,反而專注在基礎的動作練習,每當校園適合開放時,他定會回校練跑,當他以為停跑多時難有進步,反而持續在家中的手腳訓練令他與隊友有所成長,「在疫情下更用心打好基本功。」 近月面對第五波嚴峻的疫情,原定本學年舉辦的教區中學聯校運動會及學界比賽等也告取消,這令朗逸在最後一年的中學生涯中感到遺憾。他說,疫情下更要提醒自己珍惜每一次跑步的機會,「每次跑步也是我成長的過程,我很享受每次與隊友練跑的時刻,也使大家一起成長。」成為隊長的經驗影響他立志要成為體育老師,期望將來能回饋母校, 以自身經歷去鼓勵師弟在運動上創下好成績。(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4b_20220327_s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2.03.25
繼續牧放小羊群
去年香港疫情緩和下來時,學校可以回復半日上課,但課外活動多要取消, 幸好宗教小團體活動仍可安排在課後視像進行,讓我與學生們繼續有靈修時間。與實體課相比,視像課堂時間更為緊湊,課前安排的工序亦較多;每次聚會希望給學生更豐富內容,但往往未能完成便要下課了,感覺就如與時間競賽。 很欣賞同學雖然在校時間減少,但對宗教活動仍然熱熾參與。在聖母玫瑰月和聖母月,學生與家長一起摺的玫瑰花, 並寫上感恩的字句;我將朵朵滿載溫馨禱文的玫瑰花貼滿了大堂和祈禱室的壁報板上獻給聖母,學生透過早會視像可以互相欣賞大家的作品。玫瑰經祈禱小天使更主動在小息時到小聖堂一起誦唸玫瑰經,因為人數上限,還要每天分批進入,期待不久的將來,小聖堂可再次擠滿祈禱小天使,一起愉悅地向聖母媽媽頌禱!  去年的家長靈修聚會,於五月份舉辦的聖母花園工作坊,一個延遲了兩年的活動,終於順利完成。參加者都很高興能親手創作以聖母為主題的花藝作品,並將這份美麗的祝福與家人分享,每天可以在美麗的聖母花園中祈禱,效法聖母榜樣。 去年最深感受是多位朋友及教友學生離港,感覺猶如自己的兒女要離開身邊一樣,確實有點依依不捨,只有默默地為他們送上祝福。親愛的同學們:「願上主祝福你,保護你;願上主的慈顏光照你, 仁慈待你。願上主轉面垂顧你,賜你平安。」(戶六24-26)參與靈修助我學會省察,當面對無奈的事情,因著天主的愛,給予我信心和力量,去事奉他、努力服務他人及繼續牧放我的小羊群。「你們務要牧放天主托付給你們的羊群;盡監督之職,不是出於不得已,而是出於甘心, 隨天主的聖意。」(伯前五2)    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楊蘭漳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0-2021年度的體會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7_20220320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3.18
瑪利曼中學女飛魚鄭渝 定下目標成就個人最佳成績
「由小至大父母也教我不要與他人比較,而是專注自己的能力,每次比賽我也以自己最佳時間為目標,希望每一個經歷也能突破自己。」瑪利曼中學中六生鄭渝是全職的游泳運動員,新冠肺炎疫情下,她沒有停止練習,更在游泳生涯出現一大突破,繼去年六月她在混合泳打破香港紀錄,也在12月的世界游泳錦標賽與隊友游出破香港紀錄的時間。作為運動員,她說凡事盡力做好本份,「要給自己追求更好的成績。」 六歲開始學游泳的鄭渝,當年母親只希望她能夠掌握一項技能。小學三年級,她加入了瑪利曼小學游泳校隊,由最初四式也未完全掌握,至中二在泳會推薦下加入港隊, 藉著全面的培訓,成就了她多年來努力衝破自己最佳的成績,成為女飛魚。 近日外界對鄭渝的關注,緣於她去年6月26日在香港長池分齡游泳賽以4分48點58秒刷新400米個人混合泳香港紀錄,這是她以2點72秒之差打破何詩蓓於2013年的香港紀錄; 她在比賽翌日在爭取200米自由泳東京奧運衝標資格中,以0.4秒之差失落於奧運4乘200米自由泳接力名單,她坦言當刻感到失落,也不斷反問自己,若當日放棄混合泳比賽,結果會否不一樣?  調整心理質素作好每項比賽 鄭渝一直擅長於蛙游及混合泳,至2019 年她在暑假參與全國青年運動會的接力中在自由泳發揮水準,同年10月在學界比賽上有好成績,自此被列入自由泳的候選名單,兩年來不斷勤練自由泳,只為取得奧運入場券,這次未能爭取奧運B標的選拔成績,「雖然我打破了香港紀錄,卻要再等候四年才能嘗試參賽奧運,這是對嗎?」而她的朋友則認為,她已盡最大努力做好每項賽事,能夠刷新香港紀錄也不是容易的事,「當失落奧運資格後,我的心情起伏大和複雜,的確每次游泳前的心理質素也影響表現,幸好教練會助我好好管理心理狀態。」 要克服心態上的問題,鄭渝認為要不斷提醒自己向前望,並為餘下賽事訂下目標。去年12月她要備戰世界游泳錦標賽,「世錦賽迫使我要盡快回復昔日水平。」當然她不負所望,與隊友在女子4乘200米自由泳接力游出7分55秒48,較原本的香港紀錄快5秒76,她認為作為運動員心理狀態很重要。 超乎自己的成績 喜極而泣 每次比賽,她會訂下目標,記得首次因達標而感動落淚的,要數至小學六年級: 「那一年我參與最後一次小學學界比賽,只要全日成績在頭兩位便可晉身香港五區比賽,當時我為自己設下目標是頭兩名,在100 米蛙泳上希望可在1分25秒完成,結果我以1 分22秒完成,較目標快3秒,還得到冠軍,當看到這成績時,我喜極而泣」。 鄭渝認為自己的游泳年期較其他同齡的對手遲起步,幸好她在小學時跟隨的教練, 幫助她打好根基,「他強調遞進式的學習, 希望我打好游泳底子」。 未加入港隊前,鄭渝逢星期一至星期六每天練水兩小時,星期日專門處理泳式的技巧。練水以外,也要練氣,並進行不同的體能訓練。加入港隊後,她每星期有四天在上學前回到香港體育學院練水,「我每朝四時多起床,五時半前抵達體院練水,練習到七時多便盡快趕回位於跑馬地的學校上課。」有時在放學後,她也要返回體院繼續練習。 保持水感不斷練習 鄭渝藉着游泳,幫助保持自主性與自律性,特別是游泳需要持久地練習才不會容易失去水感。然而面對疫情反覆以至泳池一度關閉;她在去年底完成世錦賽返港後要隔離21日,連續三星期暫停習訓令她的水感大跌,「當時感覺有如在《Inside Out》(玩轉腦朋友)電影中的Joy拖著Sadness行走般, 我是完全提不起勁來。」 「常懷希望」是她重拾動力的來源,而每次練水也帶給她不同的成功感。她雖然尚未應考中學文憑試,但已獲美國的大學取錄,她說會繼續平衡學業與運動,繼續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3a_20220320_s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2.03.18
新冠病毒疫情後的 精神健康危機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已經持續了兩年多, 嚴重影響全球各地,現在更發展至第五波, 更是來勢洶洶,香港社會上出現更多十分嚴格的限制措施,每天都出現因疫情有關的負面消息,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無論學生、打工仔、老闆、家庭主婦等,都面對著前所未有生活上的影響。疫情發生時,大家都為生理健康狀況和會否感染而感到擔憂和不安,社會上的改變也令大家感到無比的壓力,大家都會為各自生活上的基本所需而憂慮,但很少會留意自己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不少人因為疫情或感染而困在家中,忍耐著目前社會上的壓力,在不少限制下繼續生活。有些人隨著疫情的發展和社會的改變而感到愈來愈大壓力,他們可能在社交平台上表達生活上和情緒上的壓力,疫症影響的時間越長,壓力會愈來愈高,情緒上受影響的人也會愈來愈多。 新冠疫情始終有一天會完結,但是,疫情完結之時,並不代表社會能夠即時回復正常,疫情對社會造成了一個很深的心理傷口,相信這個傷口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才得到改善。疫情為很多人造成了不少生活上的改變,有人失去了工作,學生長時間不能回校上課,有人的生意不能維持,大家面對著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壓力,長時間留在家中,社交場所、宗教場所以及運動設施關閉,大家停止了社交生活和能夠舒緩壓力的運動和消閒節目。疫情過後,停止了的生活事情,需要時間回復;失去了的事情,需要時間慢慢重新建立;健康上的改變,需要時間康復。跟疫情有關的種種壓力,有機會引致不同形式的精神心理障礙,例如引起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等,這些問題可能維持一段長時間,需要時間治療和康復。面對這種潛在的危機,大家應該提升這方面的關注,留意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精神心理狀況,出現問題時應該及早求助和處理。 重點:  1. 疫情發生時,大家都為生理健康狀況和會否感染而感到擔憂和不安,社會上的改變也令大家感到無比的壓力,大家都會為各自生活上的基本所需而憂慮,但卻很少會留意自己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 2. 疫症影響的時間愈長,壓力會愈來愈高,情緒上受影響的人也會愈來愈多。 3. 疫情完結之時,並不代表社會能夠即時回復正常,疫情對社會造成了一個很深的心理傷口,相信這個傷口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才得到改善。 4. 跟疫情有關的種種壓力,有機會引致不同形式的精神心理障礙,例如引起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等。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