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4b_20240107_f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4.01.07
喜樂中學 - 文章
回應《請讚頌天主》勸諭—— 人類為全球氣候危機負上責任   教宗曾經說過︰「一個妄想取代天主的人會成為對自己最危險的人。」隨著人類的科技和學術上的進步,我們探索海洋深淵乃至整個宇宙並成為地球的主人。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 我們肆意破壞生態環境並奪去其他生命,甚至認為自己才是「天主」,可以操控一切。   然而,我們忽略了自己的職責,天主在創造我們時,曾說過人類作為大自然的管家,要好好管治自然生物,妄想取代天主的我們往往要自食惡果。我們的認知和智慧是有限的。我們從未完全理解過宇宙的奧秘。妄想取代天主只會令我們盲目自信作出錯誤負上責任。   全球暖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無數動物喪失家園, 我們要愛護地球,減少燃燒化石燃料和過度放牧,並多種植樹木和利用潔淨的運輸系統去減少二氧化碳。   儘管放棄現時舒適和便捷的生活水平十分困難,但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和地球母親,我們理應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並實行國際合作,共同打造一個低碳綠色社會。   王嘉欣  石籬天主教中學  6B  
kjy05_20240107_f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4.01.07
你想留下怎樣的痕跡?
你是觀察力強的人嗎?會否在生活中留意到一些事物留下的痕跡?在這次我們共讀的繪本中,會看見不同事物留下的痕跡, 且看看那些都是誰留下的   萬事萬物都會留下痕跡。一天過去,傍晚時分留下美麗的晚霞,使人迷醉。一年過去,秋天時節樹林中滿地落葉,樹木準備迎接冬天的來臨。地球經過千百萬年的演化,留下了各種岩石地貌,有高山、有低谷,還有河流和海洋。古代生物也會在石頭上留下痕跡,成為化石,讓人理解各種古生物的形態。任何人也無法不留痕跡地走過這個世界,每人也會留下痕跡,也會留下故事,有些痕跡會告訴我們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老房子裡曾經住著些甚麼人?那是甚麼時代的建築?人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田地留著農夫工作的痕跡,有些農夫努力工作,滿眼是金黃色的稻田;有些則荒廢了田地,只剩下乾涸的泥巴,寸草不生。葉子上蛀滿了小洞,是毛毛蟲來過的痕跡。毛毛蟲吃樹葉來成長,再演變成美麗的蝴蝶。石縫空間狹小,缺乏泥土和養分,但植物仍能在石縫中生長,那是植物努力求存的痕跡。樹上的果實破損,原來是被鳥兒啄食過的痕跡。沙灘上的痕跡就更顯而易見,不同動物走過也會留下自己的腳印,有鳥兒的、有小狗的,也有人類的足印。萬事萬物都在不知不覺間,留下了各自的痕跡。   共讀指引 繪本通常是文字與圖像的結合(無字繪本則只具圖像),圖像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用不同的藝術方式呈現。在《是誰留下的痕跡》這繪本中,作者以攝影的方式,拍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看見的各種痕跡,以相片記錄真實的景象。書中提到任何人也不能毫無痕跡地走過這個世界,每人也會留下痕跡,也會留下故事,有些痕跡會告訴我們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所謂的痕跡,可以是實在且肉眼可見的物理現象,也可是抽象的感覺和感動,像是愛也會留下痕跡。被我們愛過、善待過的人,心中會留下一片柔軟的草地,在遇上失意時能喚醒被愛的記憶,從而帶來自愛、自尊和勇氣。相反,被苛待和欺凌過的人,心中會留下傷痕,時刻隱隱作痛,甚至失去自尊和信任。你想在別人的心中留下怎樣的痕跡?爸媽跟孩子共讀後,也可以想想每天的生活中究竟留下了些甚麼痕跡, 可能是靈感萌發時畫下的圖畫,可能是焦躁中在練習簿上留下的潦草字體,也可能是心懷喜悅於臨睡前的一抹微笑。   《是誰留下的痕跡》   作者: 劉伯樂 出版社: 信誼基金出版社 ISBN : 9789861615561  
kjy16_20231217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12.17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
兼容多元文化 愛與恆促共融
(本報專題)平日週五放學後,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余二)的校園裡,多是寂靜無人,與放學前的熱鬧大相逕庭,只有零落的腳步聲,這天,不少學生放學後仍留在校園,充滿濃厚的歡樂氣氛,原來同學們正為學校開放日作綵排。校長李德輝微笑道: 「在這裡(學校),非華語學生與本地學生感情要好,高興時甚至『攬頭攬頸』。」   在余二,2016至2017學年開始錄取非華語學生,由該年的四位,到目前已發展至佔全校十二班學生中約近三成人數,他們主要來自逾二十個地方,包括埃及、巴基斯坦、尼泊爾、菲律賓、韓國、澳洲、法國及英國等,因著文化背景不同,同學們相處時出現過不少有趣的場面,例如對傳統中國節日感受有所不同,本地生慣常視中秋節的菱角為「食物」,非華語生會將之看作「植物」去栽種。李校長表示:「余二是一所關愛、多元文化的學校, 將校本正向價值觀教育和天主教五個核心價值融入學校課程當中。校方鼓勵學生透過課程和活動,培育學生在靈、德、智、體、群、美的全人教育下茁壯成長。」   建立共融校園   在支援非華語學生方面,負責統籌學校教務的徐芷邦老師表示,學校推行「師友計劃」:非華語學生於中一起,獲安排加入一個為期六年的小組。每組一共有四至五名組員,當中混合本地生及非華語學生,由老師帶領,一年約有五至六次的會面交流。除下課後於校內舉行聚會,也在課餘時候,一起與老師到茶樓品茗、吃點心、試飲咖啡及室內射擊。   至於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課程,英文科科主任的徐芷邦表示,余二對於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課程,獲教育局肯定。學校為學生「度身訂造」學習內容,同樣就讀中一,華語與非華語學生所學的中文,深淺程度亦有所不同。   此外,徐老師指出,華語和非華語學生一起參與興趣學會,以促進校園的共融文化,例如學校最近成立的「爬蟲保育社」及「愛護動物學會」,同學們透過照顧小動物,培養出責任感,從而懂得與他人分工合作。   李校長表示,校內老師積極為學生打造共融的環境,例如校內有非華語學生獲邀赴英國劍橋大學參加辯論比賽,但家人未能負擔比賽所需費用,本想放棄比賽。當時負責的老師想盡一切方法尋找資助,並協助學生處理旅遊證件事宜, 學生最終得以參加比賽,並獲主辦單位肯定其表現。近年, 校內的英語話劇成績優異,除了老師四出找尋資源,同學在課室內外相處融洽也記一功。   培養家國情懷   余二除了以共融精神連繫不同種族的青少年,也重點發展「家」與「國」的聯繫。學校藉著內地交流活動,培育莘莘學子的家國情,如今年10月學校組團到江西交流,參觀博物館外,亦有到訪鷹潭市的重點學校。負責交流活動的人文學科科主任梁頌康老師解釋,在交流期間,該校一名非華語學生,以毛筆寫出香港學生的家國情懷,令當地的老師大感驚喜。梁老師表示,校內非華語學生積極學習中華文化,投入學校的升旗禮;他們參觀孫中山博物館時甚表興趣,在研讀中國歷史時,有時也會從一些新角度看事物。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逾四十年來秉承天主教學校的辦學宗旨,藉「愛心與恆心」培養學生成材。(曾)  
kjy08_20231217_f
400 400 喜樂小學投稿
小學投稿
2023.12.17
喜樂幼小 - 文章
我最喜歡的動物   我最喜歡的動物?就是大熊貓。   大熊貓有黑色和白色毛茸茸的毛。牠們有一對「黑眼圈」,還有一個小小的鼻子。牠們十分懶惰,最愛在自己的安樂窩裡睡覺。牠們喜歡吃竹子,不管是哪一種竹子,牠們都愛吃。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十分稀有。牠們的數量已經很少,數量只有若干隻,是易危物種。   我喜歡大熊貓是因為有一次我和媽媽逛街時,我看見一隻大熊貓娃娃,十分惹人喜愛。媽媽看見我十分喜愛的樣子,便買了給我。即使它破了、爛了,我也不捨得。從此我就愛上了大熊貓。   我真的很喜歡大熊貓,希望大熊貓能繼續生存下去,讓下一代也能看到大熊貓。   麥梓樂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J.4B   怎樣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是從小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現的、有規律的行為或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習慣會使個人或群體在生理、心態及社交上都處於一個良好的狀態。那麼,如何才能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呢?   首先, 在飲食方面,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根據香港衛生署的指引,我們應該依照「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原則飲食, 以穀物類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類,並適量進食肉、魚、蛋、奶類及代替品,還有減少進食油、鹽、糖類,以求達至飲食均衡,促進健康。   其次,在運動方面,兒童及青少年每天都要做至少一小時中等至劇烈程度的恆常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和增強心肺功能,紓緩精神壓力。根據澳洲昆士蘭大學指出,若青少年缺乏運動,成人後除了容易生病,還容易產生焦慮的情緒和精神障礙。   最後,在作息方面,要養成早睡早起、按時作息的習慣。作息定時,生活有序,學習、遊戲、運動和休息,相輔相成。東晉時期的祖狄每天聞雞起舞,作息自律,發奮圖強,終於成為一代名將。「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習慣,這讓他身心調適、思如泉湧,得以把握先機。   總括而言,縱使在忙碌的香港社會中, 只要我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就能達到「愛惜生命,活出健康」的成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吧!   陳瑞熙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