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20220605 8-9 drawings_FAde
400 400 喜愛畫廊
喜樂畫廊
2022.06.05
喜樂幼小-喜樂畫廊
  耶穌 李溢浠   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   4C   七彩蝸牛 劉綽橋   香港嘉諾撒學校   4F   中國剪紙 李恩琳   坪石天主教小學   4B  
kjy01_20220220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2.18
聖嘉祿學校 重現古代市集 認識傳統文化
(本報專題)聖嘉祿學校四年級學生陳靜蓥身穿公主服飾,拿著在銀號錢莊領取的古代貨幣,遊走於各式各樣的攤檔中。她參與投壺、套圈圈、做香包、寫書法、踢毽、製作麪粉公仔等傳統民間活動,攤檔兩旁掛著紅色的燈籠和彩色的旗幟,彷若置身於古代的民間市集。這是該校與校外機構合作舉辦的「校園集古村」活動。 位於中西區的聖嘉祿學校早前在禮堂舉辦「校園集古村」,有攤檔遊戲,又有少林功夫、川劇變臉表演,重現古代民間市集的情景,讓學生透過參與不同活動,深入了解中國文化。 參與投壺活動 學習傳統知識 「我想再次參加集古村活動!」陳靜蓥說。在眾多攤位活動中,靜蓥最喜歡投壺。她回憶起最開始參與遊戲時,因為還未掌握技巧,所以不斷失敗。「工作人員每次給我六枝箭,如果失敗,便會再給我一次機會。」靜蓥便從嘗試與失敗中,領略到要靜心和專注,才能投中目標。這次的體驗使她喜歡上這種充滿挑戰的活動。 集古村活動既有趣,又富教育意味。靜蓥當天換上大會準備的公主服裝時,工作人員向她提到有關古代服飾的知識,「原來古代人會把銅錢放在手袖內」。靜蓥當天亦模仿古人的行為舉止,她認為這次活動讓她獲益良多。 學習古代手工藝  透過動手做 深化學習 集古村活動當天,學生不用上課,除了分批到訪位於禮堂的「校園集古村」,還在課室參與古代手工藝製作工作坊。課程主任馮慧慈老師指出,教師在工作坊中為各級學生,安排不同的古代手工藝活動,例如低年級同學在班主任指導下,製作臉譜或撥浪鼓,學生用不同顏色設計臉譜,代表不同的表情;高年級同學則製作蹴鞠和中國結,馮主任說:「透過讓學生動手做,深化學習。」 一年級學生陳梓謙便在老師指導下製作撥浪鼓及面譜。他指出老師會先講解手工的背景,再帶領學生製作,讓他更認識這些傳統手工藝。梓謙用水筆為面譜填顏色,製作出一個獨一無二的面譜,並與同學試戴在面上,玩得不亦樂乎。馮主任補充, 活動過程中,學生不時主動詢問不明白的地方, 「活動引發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興趣」。 欣賞川劇變臉 認識國粹文化表演 禮堂的佈置非常用心,除了攤檔,最引人注目的是擺放在市集正中央的大紅花轎,學生都爭先坐上轎內拍照,體驗古代婚姻。活動亦安排了川劇變臉表演,表演者在五分鐘內變出20多款臉譜,包含喜、怒、哀、樂等表情,看得老師及同學都目瞪口呆,報以熱烈的掌聲。 活動主任何穎芝老師認為,這次活動重現了一些已被現代人遺忘了的國粹文化表演及民間工藝,讓同學從體驗中,學習中國文化,引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亦啟發他們多角度欣賞傳統藝術。 專題研習 探討中國文化 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前夕,雖然學校暫停面授課堂,教職員亦準備了祝賀片段、賀年貼紙及祝福卡等,向學生傳達新年問候,「希望同學在家學習期間也可以感受到學校與他的關係」校長張樂霈說。 該校一向積極弘揚中華文化,例如音樂課教導中國樂器、戲曲的知識;視藝課教製作面譜;活動課教授剪紙、摺紙活動、粵劇活動等。在早年的高年級專題研習中,學生亦分組探討中國文化、中國特色玩意等主題,透過資料搜集及匯報,讓學生認識中國,提高身份認同。張校長說,這次集古村活動深受學生歡迎,學校亦計劃再次舉辦相關的活動,例如體育課教導蹴鞠與足球,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中國的傳統文化。(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1205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12.03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 結合大數據 幫助學生發展潛能
(本報專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當它遇上不同學科,總能擦出新火花。如果科技遇上體育科,又會有怎樣的光景呢?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便在體育課引入了電子科技,讓學校一方面藉此收集大數據,增加體育科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另一方面發掘有潛能的學生,配合該校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活動的特色。 科技與體育結合 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六年級的溫子賢早前便在體育堂上,試用了其中一個新設備——藍牙跳繩機。跳繩機一次可以感應20位學生跳動,子賢與同學便手執有藍牙追蹤功能的繩子,由跳繩機幫他們計算在30秒內跳動的次數。合共跳了88下的子賢認為跳繩機幫助她不用分心算次數,「我在跳繩時,可以與其他同學競賽,跳的時候也會更盡力。」 另一個體育科電子設備,是電子偵測跑步系統,學生佩戴手帶後,在跑步時便可經由偵察器計算跑步圈數,讓教師可以即時看到學生的進度及紀錄。課外活動主任呂銘倫說,科技融入體育科,可以更有效率地紀錄學生的表現,增加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當遇到有潛質的學生時,教師也能推薦他們加入校隊,讓學生發揮所長。 「今天,許多學生少活動,多打機,所以體能較弱。」校長容偉鴻認為健康與運動掛勾,以科技教授體育,一方面能吸引學生投入活動,增加他們運動的誘因;而一系列的數據,也幫助學校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再把相關數據通知家長,透過家校合作,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著重全人發展幫助學生發掘潛能 從以上運動與科技的結合,可以看到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對學生體藝的重視。「我們是一間出名擁有多元化活動的學校。」容校長指出學校一直著重學生的全人發展,即使有時學生不清楚自己的潛能,學校藉著週五聯課活動、多元智能興趣班等,為學生提供不同參與體藝活動的機會。 他認為活動不只讓學生多學習一種技能,同時培養做人處事的態度,例如體育精神、堅持、及從失敗中學習,「讓學生在畢業後,即使面對不同疫境,都能夠克服。」 聯課活動 培養生活態度 聯課活動主要分為四個類型:服務、體藝、興趣類和制服團體。一至三年級輪流每星期參與不同活動,例如剪紙、唱歌、故事朗讀等;四至六年級則會自選活動,例如參加制服團隊活動或拔尖小組。 六年級的伍思語是視藝先鋒的成員,尤其熱愛掃描的她平日在家中,經常在網上搜尋不同的風景相片,再用鉛筆掃描。她認為學校的視藝活動讓她在課堂中,除了學習繪畫的技巧外;教師亦經常替同學報名參加不同比賽,使她吸收了不少寶貴的比賽經驗。 六年級的何芍穎表示,自一年級起,便參加學校女童軍。她認為活動十分豐富,包括參觀飲品工廠,了解當中的運作;亦經常舉行服務活動。芍穎曾經參與賣旗、賣獎券等活動,「培養我的團隊精神及服務精神」。她認為童軍訓練中,亦教導她自律,「在學業方面,我也會主動學習」。 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一直為學生提供多元活動,使他們學習不同技能之餘,亦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0418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04.16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每月一活動 把聖若瑟帶回家
(本報專題)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的學生於3月獲派一個製作風車的材料包,學生把六塊風車葉套在組件前,還有一個重要步驟,就是在風車中間貼上聖若瑟貼紙,及在車葉寫上聖若瑟的德行和畫上圖案,來完成這獨一無二的聖若瑟年風車。 二年級生黃寧在她設計的風車中,六塊車葉分別寫上「服從」、「溫柔」、「勇氣」、「勞動」、「慈愛」及「接納」,並畫上相應的圖案來形容聖若瑟;其中「接納」的車葉上她畫了兩個握手言和的公仔,對白是「對不起」和「沒關係」。黃寧畫這公仔時,想到一次得到弟弟原諒和接納的經驗,「我不小心撕破了弟弟的圖畫,弟弟傷心大哭,我向他道歉,弟弟也原諒了我。」這件事讓她也想學習聖若瑟樂於接納的德行。 獨一無二的聖若瑟風車 「我的風車葉上填了不同的底色,當風吹動車葉時,會像彩虹一樣美。」另一位學生施衍佑介紹他製的風車時說。這風車由他與父母一起設計,「我寫字及填顏色後,爸爸媽媽再幫我美化」。學校宗教科主席陳啟聰老師指這活動讓學生留家學習時,從而學習聖若瑟,「並帶聖若瑟回家,與家人也一起認識他。」 為響應普世教會今年慶祝聖若瑟年,學校每個月都舉行主題活動,讓學生多認識聖人,以上是宗教科與視藝科3月合作推出的「主題風車創作」活動。 繪木匠聖若瑟 流露對小耶穌的父愛 至於較早前的聖若瑟活動,還有2月的「繪我聖若瑟」。學生可以自由發揮,用顏色和線條畫出他們心目中聖人的形象,凸顯出他慈愛、愛小耶穌的特質。黃琬晴畫了一幅抱著嬰兒耶穌的圖畫,「我在聖若瑟四周畫滿了星星和白雲,因為他是在天空中抱著耶穌。」 另一位學生曹銘軒則畫耶穌站在一張木椅上,聖若瑟站在椅子下雙手環抱著耶穌,圖案顯示「聖若瑟用鋸、槌子為耶穌製作了一張木椅,凸顯他是木匠,亦代表他對耶穌的愛。」 校園生活中感受宗教 學校之所以推出聖若瑟年活動,是因為校方重視學生的靈性培育,校園內的宗教氣氛濃厚:從正門而入,便可以看見八幅呈現學校主保聖若翰生平的玻璃畫像;在飯堂亦有一幅2米高、12米闊的巨型壁畫,畫上各級的主保聖人。 「我們不只在宗教科教學生,而是透過整個校園的氛圍、不同科目的結合,令小朋友在生活中感受宗教。」校長胡艷芬說。 為慶祝聖若瑟年,學校早前又舉行了聖若瑟年祈禱會,當中校監張明德神父鼓勵師生寫下禱文,並奉獻給聖若瑟,祈求他轉禱。對於神父的勸勉,學生施衍佑便認為生活上有很多誘惑,所以特別想為「眾人能避開凶惡而祈禱」。 在跨學科學習上,宗教科與視藝科此前已多次合作,視藝科主席黃俊蒿老師指出,近年在三年級的視藝科中,便有安排學生參考聖堂玻璃畫,再進行剪紙創作;去年11月這兩科更合辦「耶穌是真理的路標」設計比賽,邀請學生在路標上畫宗教圖案或寫上聖經句子,帶出耶穌是真理的信息,獲獎的學生更獲得印有獲獎作品圖案的抱枕,「把信仰帶回家」。(吳)  聖若瑟年學校活動 1月 - 認識聖若瑟主題學習 2月 - 宗教科與視藝科合辦「繪我聖若瑟」 3月 - 聖若瑟年祈禱會、宗教科與視藝科合辦「主題風車創作」 4月 - 宗教科與電腦科合辦「本港聖若瑟堂大追蹤」,讓學生在家與家人參觀以聖若瑟為主保的聖堂 5月 - 跨學科主題活動:家庭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