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a_20230416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4.16
如何為子女 安排課餘時間?
上個主日,在聖堂踫到一個很久沒有出現的孩子,於是問她為何在聖堂失了蹤,她告訴我星期日上午參加了芭蕾舞班,沒有參加主日學,所以星期日上午看不見她了;我問她有沒有在其他堂區參加主日學,並且預備領受聖事?她說沒有。她的回應使我十分奇怪,她的父母安排孩子參加興趣班,比參加主日學重要。更放棄領受聖事,這件事令我想起,很多家長為孩子安排了密密麻麻的興趣班,而忘記了孩子身心靈的培養。   後來,我遇到這孩子的家長,我問她為何不抽時間為孩子預備領聖事及參加主日學?家長的回答更特別,她說孩子在芭蕾舞班的表現很好,導師很讚賞她的表現,令孩子無論如何,一定要依時上課, 並參加演出項目,看見孩子的成就,家長於是放棄了主日學,全心上芭蕾舞課。   其實,我無心干預家長給子女的安排, 但必須與正常生活作出一點平衡,切勿看到同學參加了那些興趣班,就安排自己的子女也參加;於是孩子的生活作息時間表,被編排得密密麻麻的,連休息的時間也不足夠。   在選擇興趣班方面,切忌人有我有的心態,看見人家上甚麼課,就安排孩子參加, 這樣,那未必是孩子的興趣,如果興趣班安排太多,對孩子未必是好事,因為參加興趣班也要付出體力和精神,家長應體察孩子的能力才去報名,有時,如果兩班的時間重疊,家長就得作出選擇,並應小心處理, 如上述孩子主日學的安排,家長可以向就近的堂區問問,有哪一個聖堂的主日學不是在星期日舉行,相信一定有堂區的主日學不在星期日舉行,這位家長既可滿足孩子的需要,也可顧及孩子信仰的需要。   最後,我要提一提各位家長,孩子不是用來圓家長的夢想,家長心中已有一套自己的想法,用來選擇孩子的將來,所以在為孩子決定要參加甚麼興趣班,要讀那間幼稚園、小學,家長們都心中有數,但孩子來到這世界,並不是去完成家長的夢想或滿足家長的心理需要,家長應以孩子的需要作出發點,才能為子女作出最好的安排。   重點: 1. 為孩子選擇興趣班時,應以孩子的喜好作出發點。 2. 切不可把孩子作完成家長夢想的工具。  
kjy13a_20230326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03.26
如何使孩子做 不願意做的事?
今天在堂區碰見主日學的導師,他向我投訴,班中的孩子十居其九不想參與主日學,所以上課時孩子極不專心,有些甚至做其他的事,屢勸不聽,導師也無可奈何,他曾向家長投訴,家長也說沒有辦法,孩子經常投訴主日學課堂太悶,領完聖事後一定不再返主日學。導師根本就沒有辦法,他問我如何是好?其實,我也做過主日學導師,不知甚麼原因,孩子大都不喜歡上主日學,只因家長強迫,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孩子只有依循家長指示,到聖堂參加主日學,於是一切的情緒都發洩在導師身上。   有一次,我著令兩個孩子立即回家,因他們在課室搗亂,兩個孩子卻極不願意地收拾書包,然後離開。之後,我致電他們家長,把當天情況告訴他們,他們很奇怪,因為孩子有和家長一起參與彌撒,孩子隻字不提發生過的事,如果不是我找他們,他們就不知道發生的事,我把孩子班中的表現說一遍,並把家長可以做的事也講了一次;我猜孩子可能不會再回來,很奇怪,下一主日, 我又看見他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他們對我說:他不討厭主日學,只是家長迫得太緊, 所以才在班上搗蛋。我最後才明白,孩子在班上搗蛋,是回應家長的迫令,導師才是最後的受害者,不是孩子。   因此,要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必須解釋清楚要他做的原因,就算理由多麼難接受,也要向孩子說清楚。要他參加主日學,可能是希望他領了聖事之後,在分配中學學位時,可以在相同信仰上取得五分;就算孩子成績不太理想,也可藉這五分,可以進入心儀的中學;當然,孩子未必完全明白父母的苦心,但亦可使他明白上主日學的目的,我當然反對五分制的安排,但這制度仍在進行中,我也只能依著這遊戲規則行事。有些家長根本就沒有和孩子說清楚,孩子以為上主日學是滿足家長的要求,是為家長做事,於是便出現孩子和家長,和導師對抗的情況。   相同的情況,可能出現在參加興趣班, 補習班上,家長就要問一問自己,我有向孩子解釋為何要參加這班嗎?   重點: 1. 孩子在主日學的反叛行為,很可能是家長未曾向孩子解釋參加主日學的目的。
kjy01_20221030 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10.30
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
親子獻舞 為教區籌款
(本報專題)11月2日在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的「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已進入倒數階段, 一眾表演者如火如荼地為演出做最後準備,期望為觀眾帶來一場聽覺、視覺的盛筵。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18位高班的公教學生與他們的家長,將在音樂《這一家》伴隨下,透過舞蹈展示他們對天主及家庭的愛,其中兩位演出的學生馬子蕎及方柏喬紛紛表示,對演出十分期待。   「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由教區籌募建堂及發展基金委員會舉辦,目的是為香港教區籌募經費興建新聖堂,及增建天主教墳場骨灰龕位;多間天主教學校學生、堂區神父、傳教會、修會和教友音樂人同台演出。音樂會的主題是響應香港教區所推動的「堂區更新」牧民路向,期望提醒教友積極投入,更新堂區服務。   學生熱愛堂區生活 自製親子表演服裝   熱愛跳舞並學習芭蕾舞的馬子蕎,對於能以自己的興趣為教區籌款感到期待。子蕎為了這次演出,除了在學校與老師一起練習舞步,每天也與媽媽跟隨老師錄製的舞蹈片段練習。子蕎媽媽認為這次活動非常有意義,「為興建新聖堂而籌款,可以教育小朋友歌聲、舞蹈都是福傳的一種方式,讓小朋友感受到天主的愛。」   除了這次活動,子蕎一家亦經常參與教會的愛德活動,例如購買明愛獎劵,或捐贈文具、玩具作明愛賣物會義賣; 過程中,子蕎也有幫忙執拾義賣的玩具,希望幫助有需要人士。   另一位高班學生方柏喬熱愛堂區生活及上主日學,「因為回答問題, 老師便會送給我糖果!」為了籌款建堂,柏喬現在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與媽媽練習舞步,並由姐姐在旁指導動作。柏喬補充,姐姐及爸爸已購票,11月2日進場支持他們的演出,動員全家人,一起支持建堂籌款。   感受家庭的愛 增進親子關係   參與「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演出的家庭早前已在白色T恤上發揮創意,製作出獨一無二的表演服裝:有些在衣服上畫上聖家,有些繪畫親子自畫像。子蕎與媽媽的表演衣服上,分別畫有一個粉紅色和紫色的心形,「這代表我對天主的愛。」子蕎說。而柏喬與媽媽的衣服上,畫有母子倆的圖案,代表他們親子參與這籌款盛事。   「我們希望透過這個表演,讓觀眾感受到家庭的愛。」天主教聖瑪加利大幼稚園校長陳紫雯說。   她解釋這個表演項目時表示, 「眾家之家」籌款音樂會提到「家」,學校設計這親子表演項目, 鼓勵家長及小朋友一起參與,「他們有更多機會練習,擁有共同的目標和話題,增進親子關係。」   「當我們遇到困難或不開心時, 我們可能會到聖堂祈禱,求天主賜智慧和力量給我們去解決,聖堂也是我們的家。」陳校長期望學生及家長能投入演出,享受其中,將天主的愛帶給觀眾。(吳)  
kjy07_20221009_F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2.10.09
獻主會溥仁小學
葉蕙蕎善用塔冷通 繪出美麗的世界
現年8歲的葉蕙蕎由5歲開始,已連續三年獲得梵蒂岡藝術賽的獎項。她自3歲開始學習繪畫,五年間參與超過150個本地及海外繪畫比賽,不時藉繪畫寫下生活逸事,現就讀主日學的蕙蕎,將於明年與媽媽及妹妹一起領洗,天主賜予她繪畫的才能,她亦認為藝術帶來的最大樂趣是, 「可以創作我的世界!」   葉蕙蕎現時就讀獻主會溥仁小學三年級,首次參加由梵蒂岡舉辦的藝術比賽「Vatica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時仍就讀幼稚園高班,她的聖父、聖子和聖神畫作榮獲冠軍,作品中天主的左手拿著藍色球狀物件,她說是地球, 「天父把地球縮小了,所以能清楚看見整個世界!」   繪本創作 善用天主的恩寵與才能   蕙蕎由小學一年級起, 開始創作繪本故事,至今寫下10本繪本,其中她把在主日學所學的信仰知識繪畫出來,完成了她首本以宗教為題材的繪本《聖經故事》,她在繪本中說: 「天主教我愛主愛人,我希望把祝福送給大家。」內容包括講述天主創造世界、諾厄方舟、聖母領報等多個聖經故事。   葉蕙蕎剛在去年及今年,也在梵蒂岡的藝術比賽中獲得亞軍,她的作品是三位天使陪伴耶穌聖嬰,她解釋為何若瑟與瑪利亞沒有在畫中:「若瑟和瑪利亞正外出找食物, 三位天使在耶穌身旁保護他。」另一作品是小耶穌在馬槽出生,她希望藉此帶出生命的喜悅。 蕙蕎的母親在女兒一歲時發現她很喜歡畫畫,葉太說:「儘管蕙蕎嬰孩時只是拿著蠟筆亂塗一番,但已見到她運用的顏色配搭十分豐富,直到她三歲開始學繪畫,作品永遠是色彩繽紛的。」   葉太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出現,蕙蕎剛升上小一,當時疫情反覆,她只能夠在家學習,葉太有見女兒熱愛繪畫,便提議女兒透過繪本寫作以充實時間,怎料一畫便愛上,蕙蕎的妹妹芍蕎也一同參與。她將每部作品印製約50本「限量版」,送給校監、校長和老師閱讀欣賞。   蕙蕎亦有記下她第一年入讀溥仁小學的校園生活,她以色彩繽紛的顏色筆,分享在學校所見所聞,「學校的顏色像彩虹,十分漂亮。門前有兩棵大樹,樹上會掉下紅色的果實⋯⋯」她細緻地描繪在疫情下參與的第一個網上直播開學禮,同學和班主任也戴上口罩一起合照,在她筆下,每人即使戴上口罩,也展現歡顏,蕙蕎說: 「因為每人也是快樂的。」她的大部分作品也提醒讀者「不要捉錯字,不要捉文法」, 只希望各人細心欣賞她的記錄,「這些也是我成長時的精彩回憶。」   鼓勵兒童體驗式學習   溥仁小學校長余詩慧指出,學校一直重視學生創作的機會,從蕙蕎的作品看到孩子的好奇心,校方也時常從教學中給予學生觀察與探索的機會,例如蕙蕎曾參與活化社區的壁畫創作,在繪畫前先認識社區,有助提升創作靈感。   本年蕙蕎在校方安排下,與手寫小巴牌工藝書法家麥錦生合作,創作一幅結合傳統工藝和藝術的「科技藝術NFT」作品,蕙蕎花上兩個月時間,負責畫下單車、柔道、乒乓球、劍擊及游泳的香港運動員。余校長說, 校外活動有助發掘兒童的潛能,「體驗式的學習活動,燃起學生的創作潛能。」   「我手繪我心」反映出蕙蕎的繪畫天份,她的母親經常鼓勵女兒多閱讀書籍,不論是中英文繪本圖書、中國神話,或是奇幻文學系列等她也喜歡。葉太表示,讓女兒自由發揮,「我只是幫助她整理內容,再寫成繪本,記下兒時經歷的珍貴回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