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a_20231217_f
400 400 醫社同心 2
醫社同心
2023.12.17
不愛說話的孩子
憂心忡忡的父母帶著他們的男孩到精神科醫生的診症室求診,因為男孩就讀小學一年級已經一個學期,但仍然保持沉默寡言, 上課時幾乎不發一言,小息或午飯時也獨自一人,自開學以來,幾乎沒有交過任何朋友。學校的老師觀察到男孩這樣的行為持續,與班中其他同學之行為表現有很大不同,於是約見父母商討,建議父母帶男孩向醫生求診,進行詳細的評估,以了解他不愛說話之原因,希望能夠得到合適的介入和處理。男孩是家庭中唯一的孩子,父母從來沒有照顧其他孩子的經驗,而且他們平日的工作十分忙碌,將男孩的照顧交給家庭傭工, 而且從前的老師只形容他為一位沉靜的孩子,沒有留意他是否出現問題,小學老師的提點,令家長感到十分擔憂。   說話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說話除了可以反映孩子的表達能力外,也可反映其思考過程和分析能力。雖然大部分孩子都有類似的發展進程,但每位孩子的說話發展速度都可能有不同。有些孩子在出生後的說話發展較慢,但後期也能追上正常的里程碑。也有一些孩子的說話發展較快,較同齡的更能言善辯。假如說話的能力明顯較正常的範圍遲緩,便需要專家介入和處理。   自開學以來,男孩的小學老師觀察他的行為已經有數個月的時間,這反映了他不愛說話的情況持續,實在值得關注。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家長需要了解由孩子出生至小一這段期間的說話發展過程怎樣,了解這是否自出生以來一直持續出現的問題。假如這說話的問題自出生後一直持續,可能是由發展障礙所引致,例如自閉症譜系障礙、智能障礙、讀寫障礙等。假如在幼稚園時期孩子的說話能力跟其他孩子的相若,而問題只出現於升讀小一後,原因可能不是發展障礙,反而可能是一些環境轉變導致的情緒行為表現,例如孩子可能出現焦慮症狀,假如焦慮症狀在社交場合較明顯,即可能是社交焦慮症。另外,家長也需要跟學校有緊密的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有沒有被欺凌,以致出現一些異常的行為情況。找到了原因,才知道如何介入和處理孩子不愛說話的問題。   重點: 1. 雖然大部分孩子都有類似的發展進程, 但每位孩子的說話發展速度都可能有不同。 2. 假如孩子說話的能力明顯較正常的範圍遲緩,便需要專家介入和處理。 3. 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因適應外在環境改變之困難而導致行為異常, 也可能因為其他成因如發展障礙如自閉症譜系障礙,或情緒障礙如社交焦慮症等。  
kjy16_20220612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6.12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
粵辯愈明 推動辯論文化
(本報專題)你認為辯論是怎樣?在論題中,不停反駁別人?辯論等於吵架嗎?擅長辯論的人,也喜歡「駁嘴」?辯論設有正反雙方,針對某一主題作討論,以語言表達出來,過程中包含駁論與立論。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粵語辯論隊一直培養學生辯論,加強思辯能力,學習以不同角度看事件,從中建立「辯論文化」。   「崇德粵辯、傳承蛻變」是崇德粵語辯論隊的口號,辯論隊多年來均由歷屆畢業的師兄、師姐作為教練,以傳承學弟學妹延續粵辯的能力。辯論隊於2013年成立,由學生作主導,有份見證辯論隊成立的關皓池老師表示,辯論隊由演辯學會分拆出來,主要培訓學生的演講能力,負責校外比賽, 後來學生建議設立辯論隊,她指出辯論有助加強學生在邏輯思考的能力。   「小學時的我不愛說話,回答別人提問時也很精簡,甚少表達個人想法,加入辯論隊後,我看著自己逐漸改變,談吐清晰, 也有自己的思想。」中四學生劉嘉慶中二加入辯論隊,她說自己過去應考個人短講時,只為了考試,並不享受當中過程,「我加入辯論隊後,會構思如何令自己的談吐更流暢,藉著良好的組織,令老師明白我的想法,帶出更有意義的道理。」 她從辯論中,可以自由發表意見,更在辯題上擔當領導角色而獲得成功感。   中二學生方圓自言很喜歡說話,由幼稚園參與講故事比賽,小學每年參與朗誦比賽,升中後加入辯論隊,讓她更有系統地提升在組織、寫作及說話的能力。她指出每次討論辯論的主線時也要搜集資料,再把資料整理成稿件,從中提升組織能力;在每個辯論位置的準備,辯論前也會寫下重點,訓練自己的寫作能力;擔當主辯和結辯時可以訓練自己說話更流暢, 副辯則培養臨場反應,也能提升說話能力的技巧。   激辯——小學辯論挑戰賽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本學年首次舉辦「激辯——小學辯論挑戰賽」,由該校的粵語辯論隊協助推動,來自六間小學的小四至小六學生參與,校方賽前安排小學生參與賽前訓練工作坊。比賽設有冠、亞、季軍,四強賽、季軍賽及決賽設有「最佳辯論員」獎項。   上述比賽已於去年11月中完成,最後由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奪得「激辯盃總冠軍」,天水圍天主教小學贏得亞軍。   「我今天應否吃早餐?」劉嘉慶同學解釋,教練在賽前訓練工作坊向參與的小學生,提出跟日常生活有關的辯題,引起學習動機。劉嘉慶指出應否吃早餐的「應否」可以包括它的重要性、可能性、利與弊,「學生透過不同層面尋找相關資料作討論,善用正、反兩面表達意見。」她發現,生活化的例子有助小學生代入辯題,容易構思出論據作論證。   助理校長關耀宏指出,該校辯論隊一向有不俗的表現,即使在疫情期間,辯論隊隊員仍然積極參與網上比賽,他期望由學生協助籌備的小學辯論比賽,可以把學生在辯論的專長與小學生分享;關皓池老師有份籌備是次比賽,她指出工作坊均由舊生擔任教練,承接辯論隊「由舊帶新」的傳統。   賽前工作坊認識辯論技巧   賽前舉辦的訓練工作坊,目的是培訓小學生認識辯論的流程和技巧。有份協助工作坊及比賽的中二學生潘樂欣說,在工作坊上,教練會向小學生提供實用的辯論方法,她自己也會加入小組,以簡易及顯淺的方式,向參加者講解辯論及組織技巧,「要讓小學生明白辯論著重團隊合作的精神,四人團隊要按辯題一起思考及規劃主線,教導他們學習互相分工合作,過程中我有所裨益。」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學生方圓指出,過去她主力以辯論員身份在台上辯論,這次她有機會擔任不同崗位,讓她更了解辯論比賽的運作,她在工作坊上擔任輔助工作,幫助參加者投入活動。   校方首辦小學辯論比賽,期望把辯論文化推廣至小學層面,提升小學生邏輯思考的能力。每年該校於試後舉行辯論表演賽或師生辯論賽,本學年校方把粵語辯論加入到專為中一及中二生而設的「崇德人自我發展計劃」的項目之一,進一步推動粵語辯論與辯論文化。(高)  
kjy14a_20210124_s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1.01.22
喜樂中學 文章 2021.01.24
我愛打泰拳 我是一個內冷外熱的人,朋友們都說未認識我之前覺得我不愛說話,有點難相處,但和我相熟後便知道我非常熱情活潑。我自小就很喜歡協助老師做服務和參加不同活動,因為我認為這樣可以享受校園生活以及擴闊視野。 在高中期間,我曾是風紀、學生會幹事和義工隊成員。我也關注自己的前途, 所以當老師推薦我們參加英語活動時,我便迫不及待舉手說要報名,一方面是為了改善自己的英文,另一方面是為要了解有關升讀大學的資訊。活動讓我學會主動與別人溝通,從別人身上學習到自己沒有的東西,我感到很充實。然而,在眾多活動中我最喜歡的是打泰拳。 我是個1.5米多女孩,樣子平凡,很多人認為我喜歡打泰拳是因為愛美。其實, 很多運動我都很喜歡,例如籃球、足球、游泳、羽毛球等等,有時候我也跟同學們一起玩,大家熱熱鬧鬧的做運動,的確樂趣多多。但我最熱愛的還是打泰拳,除了一方面是因為可以消脂,另一方面也可增加肌肉量外,我還在泰拳比賽中取得不少獎項,大大小小的獎牌和獎盃是我努力的成果,讓我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令我生活更有目標。 小時候,我是胖嘟嘟的,大約在十歲的時候,爸爸便讓我學泰拳。一開始學是為了減肥,但後來我卻愛上了它。在我眼裡,打泰拳是一種歷練,我在學習半年後被教練推薦成為拳手,操練要比一般人更多、更辛苦,每天要跑步和做體能訓練, 又要做抗打及對打的訓練,又要控制飲食,差不多每次訓練後都傷痕纍纍的!有時候我的確感到很難堅持下去,也見到很多人因熬不過而半途放棄。然而,我堅持受訓,從13歲開始打比賽,14歲便參加一些較大型的國際賽;近年暑假我每年都參加中學生學界泰拳比賽。雖然我堅持訓練,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但是有時候因為不正確減重而令自己身體不適,結果要退出比賽,對我來說真的是很大的打擊! 在16歲那年,我再次參加學界比賽,教練的訓練量比以往更大,而且有時要我自己一個人訓練,要我自律;教練不在的時候自己監督自己,不能敷衍了事。有一次因不自律,被教練罵哭了,但我不會責怪他,我明白他的用心。終於到了比賽那天,雖然我的實力不及對手,但我勇往直前,把自己所有本領發揮出來, 結果是打平了!這次比賽令我體會心態和鬥志的重要性。 能找到一種自己熱愛做的事情是不容易的,學泰拳令我更有上進心,而且認識了很多朋友。我還學會了虛心學習,要謙虛向別人請教,人家才會樂意教你。打泰拳也令我反應敏捷,令我心身放鬆,令我冷靜思考和分析,令我做事更有耐性。我把打泰拳的精神運用在學習和待人處事方面,我希望自己可以不斷進步。我認為年輕人應多接觸不同的事物,擴闊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好好發揮自己的潛能。   劉顥瑩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6A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2_20190630s
blackcat
黑貓畫寫世界
2019.06.28
越南真福團兒童之家(四)小孩成大器
若在兒童之家留久一點,我會切實地學曉越南語,因為大部份小孩都不會英語,若能略懂當地語言,便能與孩子作更深層的溝通。然而,不能用語言卻會產生別的溝通方法,有時候我乾脆用廣東話,反正他們聽不懂英語,而且某些越南語的音調與廣東話相似,他們總能透過語氣和動作理解我的意思。 可是,若與那些聽不見的小孩相處,也許越南語也沒用吧。上篇不是說過我們在炎熱的下午拜苦路嗎?正當我在禮儀後享用冰涼的綠豆糖水消暑時,一位善解人意、機靈黏人的聾小孩坐在飯堂的地上示意要我過去,我卻因太累沒有動身,他於是發出可愛的「呀呀」聲呼喚我,這次他指指地上和在旁的櫃子。最後他看見我還是沒有動身的意欲,便自己推了一張椅子,拿下櫃頂的一疊紙皮卡到我跟前。那是一張張自製的動物認字卡,  我指指他並做了畫畫的手勢,問是否他畫的,他點了一下頭,我便給了他一個大姆指的讚賞,他既自信又帶點害羞地笑了,繼而把我拉到地上坐。看見他開始輪流發卡,我才意識到他一直在希望我跟他用動物卡玩潛烏龜!最後一天,我讓他揀選一張我畫的明信片留念,他三心兩意地左選右揀,最後還是歡歡喜喜地把一張最愛的收在包包裡。 有天,我為聾啞及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辦了個畫畫工作坊,原來的計劃是教他們畫卡通人物,後來三分鐘熱度的小孩便開始要我為各人提畫,我發現他們都不懂欣賞像寫實的畫,我認認真真地在氣球上畫了他們樣子, 他們接過氣球後的下一分鐘便把它棄在地上,反而我簡單地畫了恐龍和超人,他們卻把氣球抱得緊緊。 在混亂的孩子群中,我走到一位有語言能力卻不愛說話的女生旁,她說想我畫她一隻牛,我見她年紀較大,便說︰「我們一起畫吧!」她馬上搖頭表示自己不懂畫畫,我便執著她的手一起畫起來,她看著完成品表現出很滿意的樣子,隔天她跑過來把一條手繩帶上我的右手,把我抱著,雖然話然不多, 但這不正是溝通的開始嗎?後來,我才聽說她原來是位不喜歡執筆讀書寫字的孩子,也許我讓她發現自己是有能力畫好一幅畫吧。 這裡的孩子生活是簡單快樂的,比他們過往的日子甚至是住在一般家庭的小孩生活更充實,交到更多朋友,不用讀書時便一起跳跳繩、下下棋,便已很歡樂。因為常有新小孩加入,對我亦沒有隔膜,當仍是初來甫到的我經過小孩身旁,還在想要不要跟他們打招呼時,他們已先向我微笑說哈囉了。相信他們在修士修女身上,除了學懂禮貌外,亦學會怎樣無私地愛和服務,故小孩都很願意和他人分享和做家務。有些會士在這個家服務了二十多年,每天從日出到日落,沒有下班或假期,照顧的不只是一兩個小孩,而是數十個,他們已把孩子當成自己親生的兒女般,看上去會士們都沒有私人時間和空間做自己的興趣,但其實這個大家庭已成了他們生命的一部份,也就是他們快樂的根源。這些「父母」希望先把信仰的基礎植根於孩子心中,作他們以後的精神支柱,然後便是用行動來教育他們怎樣去愛他人和自己未來的家庭,以生命影響生命。 也許孩子們不久便會把我忘記,但 曾經的存在 就像泥土下的種子,  不知何時會發芽。這次短暫的相遇,或許已不知不覺地成為孩子的榜樣,讓他們知道世界是很大的,亦或許從此打開了他們的好奇之門,使他們日後自我發掘更多可能性。 人是最美的風景,我也會繼續在世界各地探索人與人的故事,在沒有專欄的日子,請你們繼續於下面各社交平台支持小妹吧!  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