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40114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1.14
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
多元智能月
(本報專題)在一個上課天的下午,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的學生手持著老師提供的線索四處尋找,原來他們在進行宗教遊蹤活動,只要找到線索中的目的地,向老師朗讀出指定的聖言,便能成功獲取「金蛋」,得到下一個線索,「我們只要集齊五個金蛋,便能得到禮物。」四年級學生梁一善興奮地說。   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早前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多元智能月」活動,在上課天的下午時段就著不同學科主題,為學生安排多元化的活動,課程統籌主任凌琳老師說:「透過動手做或體驗式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的多元學習及啟發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   以上提到的宗教遊蹤便是配合宗教科的活動,宗教及價值教育統籌主任陳珮芬老師稱,藉活動讓學生認識校園內的宗教布置,例如聖經壁畫、聖像,並同時學習不同的聖言,豐富學生的宗教學習。   四年級學生鄧雅軒表示,在活動中,他與同學需要分工合作,尋找金蛋的下落,「可以合作, 學習到團結的力量,很有趣。」雅軒又表示,會把聖言放在老師最後派發的金蛋內,「有時會拿出來讀一下,更加增進對宗教的認識。」   遊青衣 寫作文章 在多元智能月內,還有不同的活動,例如中文科的戲劇活動、體育科的欖球活動、音樂科的敲擊樂體驗、數學科的百變玩具活動等。   在中文科活動中,五年級學生黃子澄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青衣海濱長廊,沿途與同學以平板電腦拍下四周發生的事、風景,並在工作紙中記錄所見所聞。「我看到有人跑步,聽到小鳥的吱吱聲、嗅到花草樹木的香味,老師又帶我們行石春路,我感受到凹凸不平的石子。」   子澄與同學一起遊走公園為作文做準備,她形容這次經驗難得, 鼓勵自己多觀察身邊事物,令文章更寫實及豐富。帶領學生進行是次活動的中文科主任吳淑儀老師沿途引領學生留意身邊的環境,她表示有學生見到石春路,也見到有人拍攝婚紗相, 她欣賞學生的投入參與,使在作文中有更深刻的感受。   發揮創意搭建大廈 學習數學知識   在數學科「大廈建築師活動」中,學生需要用紙張搭建一棟高40厘米的大廈,六年級學生嚴准悠表示,在過程中她與同學分工合作,「我負責畫出平面圖,其他組員負責填色、剪貼。」為了達到老師的要求,准悠稱在過程中也遇到困難,而要與同學不斷修改。所以當完成這次的創作後,她感到有成就感,這引起了她對設計的興趣,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建築師。   與准悠同組的六年級學生顧颽澂認為,活動中最困難的是畫出正方體,但為喜歡視藝創作的她來說,這次活動讓她有機會發揮創意及創造力,所以當最終製成一棟高約43厘米的大廈模型,也令她有成功感。她喜歡學校有關多元智能月的安排,使她能接觸欖球、敲擊樂等不同活動,豐富她的學習生活。   數學科主任羅愛蓮老師補充,是次活動深化學生對數學科的學習,她又表示由於活動有趣,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幫助學生發展塔冷通   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一直推動全人教育,校長蔡偉傑表示學校著重讓學生快樂地學習。他提到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的塔冷通,期望在多元智能月中,透過多元化的活動創造空間讓學生有動手做的機會,發揮所長,「將學習遊戲化,也將遊戲學習化,讓小朋友在遊戲過程中學習,並能學以致用。」   該校位於南昌的新校舍將於2025年啟用,蔡校長期待新校舍落成後,成為體藝樂動校園,進一步配合學術課程,讓學生有更多發展學術、藝術、體育及創意的機會,讓學生有更具系統的學習。(吳)  
kjy14b_20240114_f
400400中學文章
中學文章
2024.01.14
喜樂中學 - 文章
工友   每一間學校都有工友,我亦喜歡學校的每一位工友。他們總會默默地為我們付出,對我們不離不棄。   校園之所以這麼乾淨、整齊,全賴工友們。當中有一位工友,雖然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每天放學後,她總為我們清潔課室,她眼睛大大的、嘴巴和鼻子小小。   有一次,因為極端天氣的原因,我們的課室水浸了。全靠她及其他工友們,齊心合力、不眠不休地清理積水,我們才可以順利回校上課。他們不追求任何回報,不追求任何獎金,不追求任何表揚,一直默默為我們付出。   又有一次,因為同學們不當使用廁所,令廁所非常不乾淨,但校工們仍硬著頭皮,默默地為我們清潔,我還記得他的一句話:「呼!乾乾淨淨!這樣同學們就可以繼續使用廁所了!」我聽完這句話,心裡立時有股酸意。   我很愛這位工友,因為她做事從不馬虎,她待同學就好像對家人似的,我每次見到她都會和她打招呼!   梁業欣   天主教新民書院   2B  
kjy13b_20240114_f
400 400 愛童心
愛童心
2024.01.14
盡在不言中
雖然已經開學一段時間,我認識有些小孩子仍在適應新學期的學校生活。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言語表達;但對於剛入幼稚園的小朋友而言,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要表達複雜的情緒,他們只能用哭鬧及行為來表示內心的掙扎,真的是有口難言。作為家長,實在需要多點了解和運用多種方法去給予孩子安全感,讓他們投入校園生活。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如何為幼兒預備?   1.接受孩子的表達方式 當孩子掛念爸媽,見不到爸媽時會想哭,是很正常的情緒反應,也是反映孩子與父母有安全感依附。當孩子用喊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焦慮, 還不停地呼喚爸媽或照顧者的名字。那麼我們可先肯定孩子感受,重複告訴他們「爸爸╱媽媽知道你上學都有啲擔心╱緊張,爸爸╱媽媽會支持你,等你放學後,再告訴我們學校發生的事情。」   2.給予讚賞及鼓勵 想孩子對學習充滿期待,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給孩子多加鼓勵。父母可多與小朋友傾談,了解他們的感受及需要,同時讓他們感覺被關懷及支持。   3. 善用繪本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齊閱讀與上學有關的繪本,預先告訴孩子上課的情景和學校設施,減低孩子上學的的焦慮,亦幫助孩子了解校園生活,建立安全感。 只要給我們孩子多點時間和空間,用正確方法,讓孩子按其步伐投入新環境,我們就會看見孩子的成長,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kjy01_20240107_f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4.01.07
東涌天主教學校小學部
推行社交情意教育
(本報專題)你知道孩子有甚麼煩惱嗎?你可了解孩子的心事?家長與子女溝通出現問題, 一方面來自時間資源分配,孩子不懂表達也是癥結所在。為此,東涌天主教學校(小學部)由上學年起與機構合作,將「善意溝通」和「社交情意教育」納入校本課程,以期更有效協助學童管理情緒及提升社交能力。   在東涌天主教學校(小學部)校舍的外牆, 掛有一幅橫幅, 上面寫有「感講夥伴學校計劃」。該計劃由社企「JUST FEEL感講」發起, 旨在以「善意溝通」和「社交情意教育」這兩個重點,藉與學校合作,從而推廣同理心文化,並加深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目前,全港有30家學校先後參與這個以三年為一期的計劃。   該校副校長巫家傑表示,該校將Just Feel 倡議的善意溝通元素,放入校內原有的宗教科課冊《心靈札記》內。他表示,小朋友在撰寫更新版本的札記時,感受不再像以往般單向,開始懂得更立體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描寫感受時,不止用「開心」「唔開心」及「憤怒」等形容詞,還有「妒忌」「委屈」等詞語, 明顯希望別人多些了解自己的心情。   巫家傑副校長補充,善意溝通一如天主教的福傳,強調聆聽之重要。對老師而言,了解學生想法及感受,可以準確把握對方需要,繼而作出合適輔導。對學生來說,可以學習將心情完整表達出來,配合該校原本推行的「靜觀靈修」,孩童既學會觀察自己情緒,又懂得在朋輩之間作良好溝通,在這樣的連結作用下,就可彌補疫情下缺乏社交的不足。(下接第二版)   目前,該校每週一堂30分鐘的生活教育課,在整個學期有八課學習「善意溝通」及「社交情緒」。就讀六年級A班的蕭倖旌說,去年五年級時開始參與課程,學懂要有同理心、常觀察四周及不要胡亂評論別人。她覺得所學的很有意義,因為能夠學以致用。   倖旌表示,過往與妹妹吵架,往往要「冷戰」一段長時間,現時就是吵架過後,懂得靜下來作反省,故姐妹倆很快「和好如初」。她希望將溝通方法介紹給親友及鄰居,好讓他們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任教五年級中文科、六年級視藝科的黃思琪老師表示,「感講夥伴學校計劃」的課程,讓學生掌握善意溝通的方法,在平日與同輩相處時有效化解矛盾。例如有小朋友被改「花名」,過往產生衝突,出現互相推撞情況,但現時同學懂得先說出自己的感受,例如「我好嬲」「我唔鐘意佢改我花名」,並在老師引導下,很快撲熄怒火。   擔任班主任的黃老師解釋,她自己在參與課程教學後,也有所得著。她續稱,逐漸習慣多些表達正面的請求及感受, 如課室很嘈吵,她過往會對學生說「全部安靜、唔准講嘢、全部坐低」,現在變成「我見到有幾個同學傾偈, 黃老師覺得很難受,希望大家可以合作,一齊坐定定……」她補充,這樣的氣氛有助與學生建立良好關係。   社企「Just Feel感講」項目主任馬偉諾,負責跟進「感講夥伴學校計劃」。他表示,計劃旨在建立有同理心的校園文化,並指出坊間同類計劃多數只著重於上課時間進行,有的則只集中於培訓教師,Just Feel希望全校師生參與,讓家長、老師和學生三者改善溝通技巧。   總括而言,社交情意教育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師生關係及親子關係皆有所裨益, 作為其他學校的借鏡。(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