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_20170319sb
happypoint
快樂宗點
2017.03.18
靜觀在教育
在今天的教育制度下,學生有很多功課,要面對不少測驗考試,常常感到壓力,有些學生因未能處理壓力而導致情緒障礙,如抑鬱症或焦慮症,有些甚至出現輕生念頭、自傷或自殺行為。學生有情緒問題時,家長可跟教師緊密溝通,學校一般會安排社工或心理學家跟進,合作處理問題。學生的情緒問題應該盡早識別和應對,但很多時候問題已發展至嚴重程度, 危害學生的生命。所以在提早識別以外, 應該作出預防,除了對學生、家長、教師提供精神健康教育外,靜觀練習是另一選擇。 靜觀(Mindfulness)又稱正念,源自東方的佛學,三十多年前Jon Kabat-Zinn 將這引入臨牀研究領域,研究發現,靜觀可以減少壓力和處理情緒問題。今天,靜觀已被醫生或心理學家採用於處理患者的壓力或情緒問題上。靜觀可透過不同方式進行,例如靜坐冥想、瑜珈動作和身體掃描,集中注意力於目前時刻,當注意力遊走至其他地方時,可慢慢地將注意力帶回目前時刻,過程中不要任何批判。這種靜觀可幫助練習者穩定思維,訓練專注力。 除了臨牀上,靜觀可被應用於學校的學生上,處理學生上課不專心、學習壓力和情緒問題。有不少研究是有關靜觀對學生的效果,綜合這些研究報告,以靜觀為基礎的介入對兒童及青少年有益處,特別是在改善學生的認知表現(Cognitive Performance),以及對壓力的適應能力(Resilience to Stress)有幫助。這些研究報告支持學校引入以靜觀為基礎的介入來幫助學生。除了學生外,今天的教師也是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學校也可考慮為教師安排這方面的練習,確保教師們身心健康。
kjy04b_20170212s
prieststory
主教神父修女話當年
2017.02.10
聖母護佑下的神樂院
剛過去的聖誕前夕,汶汶到大嶼山聖母神樂院1服務,她很高興又能探望「老朋友」莊宗澤神父;今次她更有機會一邊幫神父裝置馬槽,一邊聽他「話當年」。 莊神父:記得三十多年前我負責牛房2,當時僱有兩名工友。有天我們需要用拖拉機, 但在前一天檢查時發現其中一邊輪胎洩氣,嘗試注入六十磅氣也未能成功, 兩位工友惟有一前一後以鐵鏈拉它到車房;豈料上斜路時,拖拉機突然失重心靠牆的一邊倒下,後面工友急忙喊停, 但前面那位卻聽不到而繼續前行。  神父續說:鐵鏈這時突然斷裂,車上鐵尺只差半吋便打在工友頭上,而斜路上的拖拉車更整架在工友面前平飛而過,猶幸未有撞到他。當我走過去檢查拖拉車時,竟發現日前那條完全不能注入胎壓、扁平的輪胎竟自動脹滿了,這實在沒辦法解釋。 汶汶(緊張得舒了口氣):嘩!若兩條輪胎不平衡, 拖拉車可能不會平飛,而會衝向後面那位工友叔叔!  神父(點頭認同):不錯。我立刻想到是聖母救了他,因我在意外發生約一星期前送了一個露德聖母3聖牌給這位非教徒工友,相信是聖母護佑,讓他倖免於凶險。 汶汶:神父,我也想要一個聖母媽媽聖牌!  註1: 神樂院是嚴規熙篤會會士度隱修默觀生活的地方,他們的生活分為敬主事工(讚美上主,共行感恩祭)、神聖誦讀(讀經、默禱和靜觀) 及體力勞動(從事院務、服務與耕種)三部份。 註2: 神樂院於六十年代創立「十字牌牛奶」,故隱修院建有牛房;至八十年代因修士年邁,修會遂將品牌轉售。 註3:聖母曾於一八五八年二月至七月在法國露德(Lourdes)向一貧窮女孩子伯爾納德顯現十八次,並透過女孩傳達天主信息,包括要求世人懺悔及為罪人的改過祈禱。  
kjy13_20161218s
blackcat
黑貓畫寫世界
2016.12.17
德國菲森 雨中天鵝(上)
在十二月遊走過德國的朋友,必會拜訪當地將臨期限定的「聖誕市集」,形形色色的手作木製品、蘋果蓉配即炸薯餅、每個市集獨有的陶瓷杯盛載的溫暖甜酒Gluhwein……可是,想知更多聖誕市集的資料,還是自己在網上找找吧!我只是在聖誕節想起德國的聖誕市集,便勾起那時那地的「天鵝堡」歷險。 在德國正式工作前,我和朋友決定在德國南部的慕尼黑(Munich)停留一週,到鄰近的天鵝堡走一趟。從慕尼黑到城堡所在地菲森市(Fussen)原是簡易的,只需乘兩小時火車,再轉乘巴士,即可抵達堡壘的山嶺,但原來分布各山頭的建築群,才是讓我們差點被困山中的關鍵。 坐擁整個山嶺的國王原居於舊天鵝堡,他於逝世前,在另一山頭上建造了一座哥德式城堡,現稱新天鵝堡 (迪士尼樂園商標中的城堡,就是參考這座新天鵝堡設計的)。對天鵝十分著迷的國王,把新天鵝堡內外每一處細節都設計成精巧的天鵝模樣,這座童話式古堡亦因此成了熱門的旅遊聖地。 「有人的地方便有中國人」, 何況是旅遊熱點?在外國人眼中,中國人有幾個特徵:一、多以旅行團形式地集體行動;二、說話很有中氣;三、喜歡透過相機熒光幕欣賞風景。不論在售票處外或城堡內,我完全體會得到。在售票處,人山人海,驟眼看全是中國人,讓我想起上海世博時,人頭湧湧的畫面。因為城堡內的一木一椅都是受保護的,所以我們只能隨團進內, 也不得拍照。幸運地,我們購得最後一組門票,能趕及日落前參觀。排隊進內時,身邊的中國人都表現興奮,高談闊論,手舞足蹈,還不時想越過守衛,進場先睹為快,惹得守衛不停向他們叫罵。守衛跟我眼目交頭的一瞬間,腦海竟無奈地閃出「請不要當我是中國人」的念頭……  參觀舊天鵝堡後,我們到對面的吊橋,希望遠觀整座華麗的城堡。可惜,打擾雅興的不只是突如其來的滿天密雲大雨,還有喧鬧不絕的內地遊學團,使吊橋被攻陷得並無駐足的空間。故此,參觀新天鵝堡後,我們決定再回到吊橋靜觀美景。可是,不消十分鐘, 林中天色便已開始昏暗,我們惟有趕快奔跑下山,希望能趕及回菲森火車站的巴士。到達山腳後,遊人遠去,初來步到的我們對德文時刻表一竅不通,究竟還有巴士行駛嗎?  問問站內惟一的德國家庭,才知道要先在一小時前致電巴士公司,才會有車前來。我們嘗試致電,電話卻未能接上……究竟我們要於寒風刺骨的天氣下,在山林中度過一宵, 還是應靠著僅有的月光,穿過漆黑幽靜的森林,找尋往火車站的路?下期分曉吧!  
kjy13a_20160417s
bridgelist_logo
2016.04.16
糾結
空閒時,拿一本書來翻閱,看罷一篇散文“Paradox of Our Times”,感到不僅人有糾結,我們的這個時代亦有糾結。很喜歡這篇文章,我覺得它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思,原文大意如下(按英文原文翻譯): 「我們的時代,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我們買的東西多了,享受的卻少了;我們的社會各類專家多了,可是問題也多了;人都忙了,笑聲少了,車速快了,生氣多了;讀書少了,看電視上網多了,祈禱更少了;我們的財富成倍增長,價值觀,道德觀卻在直線下降;我們學會了如何謀生,但我們卻不懂如何生活;我們延年益壽了,生活情趣卻下降了;我們已能夠往返於地球與月球之間,然而穿過馬路拜訪親人鄰舍卻成了困難;我們征服了太空,卻征服不了內心世界;我們把事情做大了,卻沒有做得更好。我們學會了匆忙,但沒學會等待。我們的電腦硬盤存儲量愈來愈大了,而我們彼此間的溝通能力卻愈來愈差了⋯⋯ 」 很多人相信:若物質富裕,科技進步,人的幸福指數自然就會提高,可真是這樣的嗎?我們的內心與現實生活體驗告訴我們:不!我們的內心到底需要的是甚麼?這個社會到底最需要的是甚麼呢?幸福又是甚麼呢?僅僅是經濟的提高,是高科技迅速發展?還是人與人之間的誠信,愛心的增加呢? 亞里士多德與多瑪斯都認為人最終的幸福不是依賴外在的善,如財物、榮譽、聲望、光榮或權勢,而是在於理性的動作:思辨靜觀,如德行、四樞德、三超德,與神的結合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現代許多人喊著不幸福,很大程度跟我們對幸福的內涵認識有關;若認識有誤差,這也就導致了人在尋找幸福的過程中,多按本能而不是本性的渴求來尋找。聖多瑪斯說:人現在的很大程度是作出人的行為,而不是人性行為。何為「性」呢?《中庸》明確告訴我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何謂「天命」呢?「天命」即《大學》所稱的「天之明命」,亦即是「明德」。天主教的規誡中,明確地告訴我們上天對我們人性的「命」:上愛天主,下愛鄰人。 為了能提高我們的幸福指數,我們的內心、我們的社會真正需要實踐「天命明德」:多花些時間陪陪自己的親人、愛人、朋友,因為他們不會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我們需要騰出時間去用心祈禱,用心愛天主愛人;因為永恆不屬於我們,唯天主,愛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