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8_20140126
喜樂書房
2014.01.26
2014.01.26(中小)
1. 《超級乖寶寶》(天下雜誌)碧娥翠絲.安梅 從有記憶開始,歐柔就努力地當大家心目中的乖寶寶。她樂於這樣做,她覺得當大家最喜愛的乖寶寶實在太愉快了。直至她到姑媽家渡假,直至她遇上調皮搗蛋的同學如樂,歐柔開始思考自己不一定要當乖寶寶,也可以自由地展現自己的特質。 2. 《城鎮》(聯經)小林豐 3. 《很慢很慢的蝸牛》(和英)陳致元 一隻蝸牛想要去葡萄樹上吃葡萄,因為他爬得很慢很慢,動物們都嘲笑他。但蝸牛並沒有放棄,他更在路上遇到了一隻毛毛蟲。他們一起慢慢地爬、快樂地玩耍,反而看到了其他人忽略的美麗風景, 有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 4. 《白斑狗魚船長》(木棉樹)尚馬力.狄科思 / 文,梵妮莎.伊葉 / 圖 暑假來了,但瑪音並不快樂,因為她的哥哥和表哥丟下她,不願和她一起玩!但在姨媽的命令下,兩個男生只好帶上瑪音,一起到他們的海盜島。島上,他們之間不斷比拼,爭奪船長的名銜;他們亦一起面對驚險的時刻,最終化敵為友。 5. 《流星的女兒:香港童話選》(聯經)霍玉英主編 這書收錄九位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充滿想像力的童話。他們的奇思妙想帶領我們穿梭星空和原野、城市和叢林;色彩繽紛的插圖引導小讀者進入童話世界。九個童話故事也給予我們反思的機會,讓我們思考愛,想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6. 《爸爸的頭不見了》(道聲)安德魯.布奇 / 文,昆丁.布雷克 / 圖 7. Snowflake Bentley(Houghton Mifflin, 1998) 一個自幼喜愛下雪天、專注研究雪花的少年科學家的精采故事。這繪本曾獲凱廸克童書金獎。適合小三、小四同學自主閱讀。 8. The Bears on Hemlock Mountains(Aladdin, 2000) 這本書僅5 6 頁, 已運用了兩個文學手法: 一是擬聲詞(onomatopoeia),另一是獨白(monologue)。獨白是兒童故事常見的手法,它可以是一個人的活思想,也可以是一個人行為的前奏。原著適合中小及高小同學自主閱讀。    
kjy01_2014011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4.01.12
漫談星空情 專訪香港太空館館長 陳己雄
    香港太空館設計獨特,有人說它像隻雞蛋,有人說它像個菠蘿包,也有人說它的外形讓人聯想到太空中不同的星體。這天與香港太空館館長陳己雄,在這個香港普及天文和太空科技的基地訪談,說天文,也談談他對星空的一份情。     (本報專訪)步進陳館長的辦公室,高高的書櫃排滿書本。「小時候的我愛看星,也愛看書,科學書則是我最愛的讀物之一」,陳館長表示, 而他對星空的熱愛亦是從小開始建立。 寓興趣於工作     小時候,父母對陳己雄的管教並不嚴厲,「那時我已經對大自然很有興趣,在街上玩到晚上,便會到遊樂場看星星。」能在市區看星,對今天的孩子來說似是帶點夢幻。陳館長描繪星空的魅力,「黑漆漆的天空中有一顆又一顆星,望著又深又遼闊的夜空,敬畏的感覺油然而生,我覺得人很渺小,很想認識更多。」     升中後,陳己雄也理所當然地選了他饒有興趣的理科。中四時,他和一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校內創立了天文學會。他難忘自己第一次以望遠鏡觀看天象,「我們十數個朋友合資買了一枝三吋折射式望遠鏡,那是我們第一枝屬於自己的望遠鏡。」他看到了放大的月球,還有土星。「那時我對土星一無所知,看見土星環懸浮著,我有一種很奇妙、很強烈的感覺!」     大學選科時,他的第一志願順理成章是物理系,天文學亦涵括在物理學中,「天文是我其中一個興趣,但物理是我的最愛,所以我當時其實沒有考慮過其他學系。」當然,他也沒有錯過參加大學的天文學會。與太空館結緣,是某年大學的暑假。陳己雄於太空館實習,他亦十分享受在館內工作。畢業後適逢太空館招聘,他順利獲聘後便開始在館內工作。陳館長形容自己是個幸運兒,「在這裡工作既合符我的興趣,又能應用我的專業知識,難得有這樣的機會。」 從欣賞到探索     問及他作為館長的工作範圍,陳館長笑著表示他負責大量的行政工作,同時推廣天文。「太空館的角色是透過教育,普及天文和太空科技, 我十分享受籌備展覽,也很喜愛和大眾一起參與觀星活動」,他解釋道。他同時強調太空館的獨特之處,「我們鼓勵大眾走進太空館,但更重要的是帶他們離開博物館,親眼去看看宇宙。」     因此,太空館分別於2008年和2010年,在西貢新增兩個天文設施。其一是位於麥理浩夫人度假村內的天文台,「那裡設有一台二十四吋的望遠鏡,是香港目前最大的專業級天文望遠鏡,可供使用者觀察天體。」其二是位於萬宜水庫創興水上活動中心的天文公園,具備觀星設施,「園內環境舒適,二十四小時開放。」     陳館長亦推介太空館的天象節目、展覽廳和觀星活動,「展覽廳的『月球漫步』和『滑翔風箏』亦很受孩子歡迎。」他補充,「我小時候就是愛看星,而現在不但愛觀星,對於天文理論、宇宙的起源等更有興趣。」他認為探索宇宙不一定要從科學入手,「星星本身就十分漂亮,認識天文也可以由欣賞星空開始。」    
kjy06a-20131215
奇妙大自然
2013.12.15
荷蘭豆
   今年冬天來得晚,十一月中才開始有冬天的感覺,氣溫下降至15度以下,正好是種植荷蘭豆的時機。 荷蘭豆是豌豆家族,豌豆學名Pisum sativum,英文名pea,是豆科豌豆,屬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香港人大多喜歡連豆莢一同吃的品種,圓身的稱為蜜糖豆,扁身的就是荷蘭豆。豌豆耐寒不耐熱,生長期適溫是12-16度,溫度超過25度生長會受影響,結豆亦會減少。荷蘭豆顧名思義,並不是中國原生品種,但有趣的是,它也不是原生於荷蘭。據說豌豆原生於地中海及亞洲西部地區,如希臘、土耳其、敘利亞等地。有說荷蘭豆是由荷蘭人引入中國,故稱為荷蘭豆。 豌豆對人類的貢獻並不限於好吃,它與人類發現遺傳學的概念有著重要的關聯。著名的豌豆雜交實驗,主持實驗的就是被稱為遺傳學之父的孟德爾神父(Fr. Gregor Johann Mendel, OSA)。1851-53年間,孟德爾神父於維也納大學修習有關自然科學與數學等科目,回到修院後就進行長期的豌豆雜交實驗。孟德爾神父將一個高的豌豆品種和一個矮的豌豆品種進行人工雜交, 繁殖下一代的只有高植株。這些高植株自花受粉結籽後,繁殖下一代的高矮植株比例是3:1。再拿這些高矮植株的種籽繁殖下一代,矮植株的下一代都是矮的,其中一株高植株的下一代都是高的,而餘下兩株高植株下一代的高矮植株比例是3:1。期後,孟德爾神父於布呂恩自然科學研究協會上發表他的研究結果, 提出了遺傳基因兩項基本定律和一項原則,即顯性原則,分離定律以及自由組合定律,後人稱之為孟德爾第一及第二定律。     
kjy02_2013111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1.10
恐龍面面觀 香港科學館 巨龍傳奇展覽
    近來在尖沙嘴鬧市, 赫然出現了一群巨型生物的蹤影——恐龍!定睛再看,原來是大小比例與真恐龍一樣的機械恐龍,並能模仿恐龍張口、搖頭、擺尾等動作。機械恐龍以外,這次展覽更展出約一百六十項珍貴展品和標本、舉辦不同相關活動,讓市民更加認識中國恐龍、羽毛恐龍、化石挖掘以及更多有關的科普知識。  (本報專題)展覽場地分為四大展區,包括:以動畫重現恐龍時代的多媒體劇場、介紹恐龍活動和進食的機械動樂園、介紹化石挖掘的恐龍化石場,以及展出珍貴化石的恐龍化石展區。 珍貴化石 探索生物史 恐龍一貫給人的印象是「西方生物」,但實際上中國亦有恐龍出土。是次展覽的兩個重要主角,是體型龐大、同屬泰坦巨龍類(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品種)的炳靈大夏巨龍和巨型汝陽龍,兩者的化石在2007年分別於甘肅省和河南省發現。植食性的炳靈大夏巨龍身長達三十米,單是頸部已長近十三米,是至今全亞洲發現最完整、最大的恐龍化石;是次展覽將會展出牠的肋骨、頸椎等部份。 至於巨型汝陽龍則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牠的十四節巨大背椎化石亦會展出,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大型蜥腳類背椎。按這背椎的大小推斷,汝陽龍身高可能達三十八米。鑑於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出土恐龍化石最多的國家之一,研究亦不斷進展,近年亦出土新品種的恐龍,如迷你豫龍和巨齒蘭州龍,展覽中亦會介紹相關研究。 近年,中國另一有關的重要研究為羽毛恐龍,科學家認為牠們可能是鳥類的祖先。透過分析化石中羽毛細胞的色素,並與鳥類的羽毛細胞比較,科學家嘗試追溯牠們的羽毛顏色。是次展覽將展出羽毛恐龍的化石和栩栩如生的復原模型。 多元展品 學習增趣味 在戶外展出劍龍、翼龍等六隻機動恐龍外,館內亦有七至八隻機械恐龍,透過它們介紹恐龍的進食習慣和牙齒、爪等特徵。館中亦設有三隻機械恐龍可與參觀者互動,按參觀者的動作作出反應, 其中一隻更可讓參觀者走進控制室操控,務求讓入場人士多方面、多元化地認識恐龍。其他互動展品包括「白堊紀世界」,只要將迷你恐龍模型放進感應器內,屏幕上便會出現該品種的恐龍,活現恐龍這已絕種的古生物。 展覽以外,科學館亦舉行連串相關活動,當中至為創新的是四場親子活動「恐龍夜派對」,九至十一的兒童可在成年家人的陪同下,在館內留宿一晚,一嘗睡在大龍腳下的滋味外;亦有科學實驗、手工藝工作坊等,讓孩子在輕鬆的氣氛下深入認識恐龍。其他活動包括互動劇場、科學電影及戶外激光表演等。(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