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20619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6.19
屯門天主教中學 獎助學金與實習
支援弱勢學生 推動科研
(本報專題)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香港爆發時,口罩、酒精搓手液等防疫物資供應極為短缺,基層市民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當時香港明愛家庭服務與一所本地藥廠合作,研發生產口罩,捐贈予有需要家庭及學校,部份受惠學生亦到藥廠實習協助生產逾50萬個口罩,達致助人自助。有學生實習過程中認識商營機構的運作,也藉此思考人生未來方向。   由明愛新界西學校社會工作服務推出的「中學STEM科研體驗計劃」,該計劃與李氏大藥廠合辦,由明愛家庭服務在新界西服務的六所天主教中學,包括屯門天主教中學、元朗天主教中學、天主教培聖中學、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及保祿六世書院,每年安排上述學校的學生到科技行業公司實習,推行獎、助學金,以及CEO與青年人對話講座。計劃其中的「李杜靜芳獎學金」, 至今已為2 8 名對科研(STEM)有興趣的中學生,提供不同資源援助。   「陳同學是校內的模範學生⋯⋯在試後的一天,他提著兼職工作所需的外賣速遞袋來拿取獎學金支票⋯⋯」屯門天主教中學的學校社工曾向豪在「中學STEM科研體驗計劃——李杜靜芳獎學金」的年度回顧錄上,分享剛於上學年畢業,現於香港科技大學修讀工程系的舊生的情況。他指出獎學金以及兼職的薪金,足夠他購置手提電腦及大學迎新週的費用,讓他安心學習,不用因經濟問題而停止追夢。   社工曾向豪是上述科研體驗計劃的負責人,他指出疫情期間,不少學生的家庭經濟和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藥廠為清貧家庭、社區有需要人士和學生生產口罩,也以優惠價格售予香港明愛等,以解決當時防疫物資缺乏的情況外,同時也為支援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推出的計劃,藉著提供不同形式的援助,給予弱勢學生平等教育環境。   參與實習 摸索前路   屯門天主教中學中六學生王宇森剛於6月1日至10日,獲得在盈電工程有限公司實習的機會,他說一直對環保工程感興趣,藉著實習肯定自己將來揀選工程系。   王宇森在小學五年級跟隨家人從內地來港定居,他從擁有兩地生活的經驗中察覺到,香港周邊的環境規劃良好,漸漸對環保工程產生興趣,他希望藉著實習機會,更了解相關職場的情況,為日後升學鋪路。   現就讀香港科技大學工程系的屯天舊生羅煦諾,去年經學校挑選到工程公司實習時,約有兩星期專責消防項目,學習閱讀圖則、了解消防工程的準則等,他說實習時有導師專人指導,以及在職場結識其他學校的實習生,「一般大學二年級才可以實習,我在中學時已有實習的體驗, 豐富我的履歷。」   獎助學金支援清貧學生   中六學生黎樂天家住鐵皮屋,家中開支只靠母親的收入應付,他為節省家庭開支,即使炎夏時也甚少開空調,剛在去年1月他獲發每月1,500港元的助學金,他運用助學金報讀補習班,也為家庭添置電風扇,讓他在考試前不用再擔心家庭經濟困難,可以安心備試。他在獎學金的年度回顧錄上分享說:「助學金使我在學習上得到充分的援助,亦緩解了我家庭的經濟困難。」他希望將來可以在大學修讀心儀科目, 日後貢獻社會。   「考完DSE後,現在每星期回校為中三學生補習數學,幫助師弟師妹應付期中試,課後也會向他們交流高中選科的經驗。」中六學生鄭逸軒自高中後,一直保持全級第二至第四的名次,去年7月他獲得獎學金,表揚他在學業上的成果,他表示獎學金已用於補習以提升應試能力,現正等候放榜,以師兄身分回饋學校,為師弟師妹傳授知識。 鄭逸軒希望,將來可修讀工程,「最理想是考入人工智能(AI)方面的工程學系,讓我繼續發掘在開發軟件,及研發未來的科技。」   屯天副校長賴志遠指出,該校近年重開高中的資訊科技科以及設計與應用科技科,也在初中設有科技與生活科,希望學生從學術、科研及生活等善用科技知識,從科技了解改變生活。   賴志遠亦指出,每年由明愛學校社會工作服務部舉辦的「CEO與青年人對話」講座,由現職工程師親身與學生分享工作經歷及職場環境,讓學生提早了解現時工程的發展與機遇,為自己作好準備。(高)  
kjy16_20220612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6.12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
粵辯愈明 推動辯論文化
(本報專題)你認為辯論是怎樣?在論題中,不停反駁別人?辯論等於吵架嗎?擅長辯論的人,也喜歡「駁嘴」?辯論設有正反雙方,針對某一主題作討論,以語言表達出來,過程中包含駁論與立論。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粵語辯論隊一直培養學生辯論,加強思辯能力,學習以不同角度看事件,從中建立「辯論文化」。   「崇德粵辯、傳承蛻變」是崇德粵語辯論隊的口號,辯論隊多年來均由歷屆畢業的師兄、師姐作為教練,以傳承學弟學妹延續粵辯的能力。辯論隊於2013年成立,由學生作主導,有份見證辯論隊成立的關皓池老師表示,辯論隊由演辯學會分拆出來,主要培訓學生的演講能力,負責校外比賽, 後來學生建議設立辯論隊,她指出辯論有助加強學生在邏輯思考的能力。   「小學時的我不愛說話,回答別人提問時也很精簡,甚少表達個人想法,加入辯論隊後,我看著自己逐漸改變,談吐清晰, 也有自己的思想。」中四學生劉嘉慶中二加入辯論隊,她說自己過去應考個人短講時,只為了考試,並不享受當中過程,「我加入辯論隊後,會構思如何令自己的談吐更流暢,藉著良好的組織,令老師明白我的想法,帶出更有意義的道理。」 她從辯論中,可以自由發表意見,更在辯題上擔當領導角色而獲得成功感。   中二學生方圓自言很喜歡說話,由幼稚園參與講故事比賽,小學每年參與朗誦比賽,升中後加入辯論隊,讓她更有系統地提升在組織、寫作及說話的能力。她指出每次討論辯論的主線時也要搜集資料,再把資料整理成稿件,從中提升組織能力;在每個辯論位置的準備,辯論前也會寫下重點,訓練自己的寫作能力;擔當主辯和結辯時可以訓練自己說話更流暢, 副辯則培養臨場反應,也能提升說話能力的技巧。   激辯——小學辯論挑戰賽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本學年首次舉辦「激辯——小學辯論挑戰賽」,由該校的粵語辯論隊協助推動,來自六間小學的小四至小六學生參與,校方賽前安排小學生參與賽前訓練工作坊。比賽設有冠、亞、季軍,四強賽、季軍賽及決賽設有「最佳辯論員」獎項。   上述比賽已於去年11月中完成,最後由聖公會德田李兆強小學奪得「激辯盃總冠軍」,天水圍天主教小學贏得亞軍。   「我今天應否吃早餐?」劉嘉慶同學解釋,教練在賽前訓練工作坊向參與的小學生,提出跟日常生活有關的辯題,引起學習動機。劉嘉慶指出應否吃早餐的「應否」可以包括它的重要性、可能性、利與弊,「學生透過不同層面尋找相關資料作討論,善用正、反兩面表達意見。」她發現,生活化的例子有助小學生代入辯題,容易構思出論據作論證。   助理校長關耀宏指出,該校辯論隊一向有不俗的表現,即使在疫情期間,辯論隊隊員仍然積極參與網上比賽,他期望由學生協助籌備的小學辯論比賽,可以把學生在辯論的專長與小學生分享;關皓池老師有份籌備是次比賽,她指出工作坊均由舊生擔任教練,承接辯論隊「由舊帶新」的傳統。   賽前工作坊認識辯論技巧   賽前舉辦的訓練工作坊,目的是培訓小學生認識辯論的流程和技巧。有份協助工作坊及比賽的中二學生潘樂欣說,在工作坊上,教練會向小學生提供實用的辯論方法,她自己也會加入小組,以簡易及顯淺的方式,向參加者講解辯論及組織技巧,「要讓小學生明白辯論著重團隊合作的精神,四人團隊要按辯題一起思考及規劃主線,教導他們學習互相分工合作,過程中我有所裨益。」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學生方圓指出,過去她主力以辯論員身份在台上辯論,這次她有機會擔任不同崗位,讓她更了解辯論比賽的運作,她在工作坊上擔任輔助工作,幫助參加者投入活動。   校方首辦小學辯論比賽,期望把辯論文化推廣至小學層面,提升小學生邏輯思考的能力。每年該校於試後舉行辯論表演賽或師生辯論賽,本學年校方把粵語辯論加入到專為中一及中二生而設的「崇德人自我發展計劃」的項目之一,進一步推動粵語辯論與辯論文化。(高)  
kjy16_20220605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6.05
天主教普照中學
推動視藝傳遞愛
(本報專題)在天主教普照中學的校園各處不難發現學生筆下的學校景貌,校長李玳華指出,邀請學生一起集體創作, 共同建構屬於自己的校園。該校以學校英名簡稱PCCSS(Po Chiu Catholic Secondary School)定下五個視覺藝術教育的範疇:個人成長(Personal Growth)、創意解難(Creative Problem Solving)、慎思明辨(Critical Thinking)、學科知識(Subject Knowledge),以及社會關愛(Social Care),推動視藝文化,培育學生以藝立人的精神。   從油塘港鐵站沿著扶手電梯到學校,遠處已看到學校外圍以色彩繽紛的仿教堂玻璃彩繪壁畫,這是早年學生一起參與的集體創作;學校正門由學生畫下善牧耶穌,有蓋操場的一幅巨型壁畫「德、智、體、群、美」,也是學生共同創作而成;去年因著疫情,邀請修讀視覺藝術科的學生設計一系列以關愛為題的網上貼圖,每幅貼圖的人物也是穿上該校校服的學生,展露出可愛的笑臉,表達他們在生活中積極向上,即使疫情反覆不定,學生只能從網課中學習,然而靠著善用科技媒體,也能向外傳遞關愛之情。   學生藉著設計表謝意   過去20年來,該校的學生手冊封面,均由學生設計──選自學生手冊設計比賽中的得獎作品。本學年及來年的學生手冊封面,分別由就讀中六的雙胞胎姊妹黃詩薏與黃茜蔓負責。妹妹黃茜蔓設計本學年的手冊封面,她分享創作時表示,以校訓「止於至善」及校園設施圖片配上幾何圖案作構圖,以暖色為主調,帶出正向價值,「學校給我家庭的感覺⋯⋯幾何圖案以圓形為主,帶出圓滿的意思。」   姊姊黃詩薏得悉自己負責設計新學年的學生手冊時,想到自己以畢業生身份,為學弟學妹設計手冊,遂以感謝為題材,「藉此感謝老師的教導,也希望把過去在校園生活的時光融合於設計中。」   視覺藝術科主任吳楚源認為,讓學生參與校內的藝術創作,一起為校園添上色彩,有效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認同感和成就感,培養正面的學習態度。吳主任於2011學年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的藝術教育學習領域,他著重以藝術發掘學生潛能,不時鼓勵具視藝才華的學生參與校外的美術比賽,他深信創作沿自生活,「只要細心留意,便能在生活中找到創作的靈感。」   校本評核作品獲獎項   新高中視藝科課程在公開考試外, 會以校本評核S B A (School-based Assessment)作為考生評量的工具,修讀高中視藝科的學生由中四起便要準備他們的視藝作品集, 黃茜蔓修讀視藝科,她的SBA作品「夢幻的『心』林」是以水墨拼貼的方式展現古今,古代元素如舊式亭臺樓閣、蓮花、山水畫、雲彩的元素,拼貼現今交通標誌、抗疫海報、現在樓宇及纜車等作交替,以表達女孩在不同時空的幻想生活。   吳楚源老師隨後推薦茜蔓把上述作品參賽,更於去年12月,獲「大華銀行年度水墨藝術大獎」高級學生組山水風景或具象銀獎,其展品先後在中環及會議展覽中心Art Central中展出。而她的另一作品「維度空間」,剛在教育局學生視覺藝術作品展上贏得金獎,展覽將於6月11至22日假香港文化中心展覽館舉行。   憑畫寄意引發共鳴   姊姊黃詩薏同樣修讀視藝科,不時在校方推薦下參與藝術比賽,3月初以「煙花」為題材的作品,獲香港城市大學「第七屆中學生傑出作品展」選為傑出作品;姊妹倆於同月在香港科技專上書院「WhatsApp貼圖設計比賽」上分別贏得亞軍及冠軍。   詩薏表示,疫情肆虐逾兩年多,畫下「煙花」憑畫寄意,希望疫情早日消退,「疫情令不少家庭被隔離,與親人分隔,作品中戴著口罩的少女手持蒲公英表達希望,藉著蒲公英演變成煙花,傳遞思念、希望與團聚,將快樂帶給親人,「當大眾受疫情影響時,我希望藉作品引起觀賞者的共鳴。」   天主教普照中學校長李玳華表示,十分欣賞學生的創作成果,其中學生於兩年前開始設計手機貼圖,她邀請學生在校長室門外以立體打印技術,設計卡通造型的學生圖像,掛在校長室門外,「貼圖公仔是穿上校服的學生,亦有十字架在旁, 展現出一所天主教學校。」她說,藝術創作除了自娛,別人的認同也為學生建立成功感及滿足感。(高)  
kjy16_20220529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5.29
聖言中學學生營商創業
銷售原創產品活學活用
(本報專題)你是「HKiddo」嗎?以「HK」(香港)與「Kiddo」(孩子)結合而成的一個新興品牌,是聖言中學26名中三至中五學生早前成立「HKiddo」公司,設計出一系列潮語T恤,透過創業一嘗「營商」滋味。   HKiddo的CEO(首席執行官)黃韋程、營運部主管梁仲賢,以及負責產品設計與科技的何鎮淏表示,公司名稱是以港孩的概念構思HK+Kiddo,配合現今青年喜歡引用的潮語,推出的產品也以潮語為題材,與品牌互相呼應。   聖言中學學生早前參與慈善團體「青年成就香港部」(JAHK)主辦的 「JA學生營商體驗計劃」,在計劃中獲得最受歡迎社會創新亞軍。上述計劃為青年提供學習創業的機會,學生通過擔任公司的老闆和行政人員,體驗企業經營之道。   該校共26名參賽的學生大部份均來自經濟學會及企業、會計與財務學會的成員。他們自組公司,規劃業務發展,生產及營銷產品,把公司分成五個部門, 包括市場銷售、營運、財務、人力資源、設計與科技。   推出潮語T恤 盼望引起共鳴 參賽團隊揀選以原創T恤作為銷售產品,以白色的棉質布料,印上凸字印花製成T恤,分別以繁體字、粵語拼音及插圖印製出三款潮語T恤:「唔好啦」「錦鯉有咩高見」「你係好人」。   組員在製作潮語T恤前,各自向身邊朋友諮詢意見,亦從網絡上搜尋較多人使用的潮語,包括依據潮語的話題性,使用的普及度,或是在朋輩中常講論而感到有共鳴的潮語,最後由組員商討後挑選出來。   此三款潮語的意思: •「唔好啦」的短語曾在大型選秀節目中出現,是評判對其中一位參賽者的負面評語,節目播出後, 此話在網絡廣傳,後來用作代表抗拒或反對的說話。 •「錦鯉有咩高見」與「咁你有咩高見」同音,當提出此疑問時,可以此話句增強在提問時的尊重程度,當穿上此產品時不用說出口已向對方說明一切。 •「你係好人」是一個常用拒絕別人的愛的藉口,以此話婉轉拒絕追求者。   中三生何鎮淏在網上分享潮語T恤的創作意念時期望,設計與香港流行文化相關的產品,能喚起香港人對本土文化的關注及興趣。而在產品上寫上粵語拼音, 即使不認識中文的人,也可以跟著拼音讀出潮語。   親身體驗營商過程 何鎮淏仍在選科階段,這次營商經驗引起他對經濟及企業、會計與財務方面的興趣,「特別在營運一所公司在管理方面需要有許多注意事項,既要掌握營銷計劃、組織等,對外銷售時如何使人對產品感到興趣和接受,或與同事和客人溝通方式等也是學問。」   「HKiddo」共印製數百件潮語T恤,分別於2月19日在網上香港青年創意實驗概念店銷售,以及在學校恢復實體授課後,分別於5月5至6日,及5月10至11日, 於課後在校內發售。   在計劃中專責營運的中五生梁仲賢在高中選修科修讀經濟,在團隊中協助生產商品,網上物色符合公司預算的廠商,製成後負責送貨、經營IG Shop網上商店、貨倉存貨等物流安排。他表示首次接觸廠商及物流服務,過程令他親身體驗營商的過程,了解香港市場、經濟的結構,營商程序等知識。   梁仲賢指出,貨品運送期間仍要聯絡倉庫方面,直到貨品抵達的前一天才找到合適的存倉服務,從中他明白到營運最需要良好的溝通技巧,「要不厭其煩與廠商、物流或顧客等溝通,好使貨品順利銷售。」   修讀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的中五生黃韋程,在營商體驗中擔任CEO,他說營商經驗讓他實務地學習市場管理,營運公司時訂下目標、業務架構與營運策略等,更重要是他在擔任領導角色中,學習與人溝通的技巧,觀察「同事」之間的強弱項,如發現有些人處事較被動,便要多提出意見,帶領團隊討論氣氛,一起建設公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