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111106
icon03
音樂真善美
2011.11.04
神州音樂行
   
kjy13b_20111023
icon16
潮流無極限
2011.10.21
四位一體:弦樂4重奏
  音樂的樂種包羅萬象,諸如中外音樂可分為嚴肅音樂及流行音樂。兩個類別又各自涵蓋不同規模、風格及演出形式。舉流行音樂為例,其出現主要與媒體普及有關。消費主義社會的形成,同步促進流行曲的傳播。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也為流行音樂帶來嶄新聲響效果。至於嚴肅音樂,科學進步亦對傳統樂器帶來衝擊。尤其是木管及銅管,無論物料、樂器按鍵、音域等都經過階段性改良。科技以外,有些樂種幾百年來未被淘汰,反而不斷吸收新樂風,隨時代進化與演變。 西方室樂歷史與種類 西方室樂長久以來都是被聲樂作品壟斷,直至十六世紀文藝復興,較多作曲家譜寫器樂作品。器樂音樂由原來純粹為聲樂旋律或民俗舞蹈伴奏發展為獨立樂種,並由小型二、三人演變至八、九人或以上的室樂合奏。不同的樂器組合都有固定名稱,如鋼琴三重奏(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及木管五重奏(長笛、單簧管、雙簧管、法國號、巴松管)。室樂中較經典的組合,非弦樂四重奏(第一及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莫屬。經歷三百多年歲月磨練,此樂種並未被作曲家及聽眾遺忘。其弦樂聲音上的融和度,以及歷代作曲家對於這幾件樂器聲響上的探索,使這樂種創作推陳出新。 弦樂四重奏的歷史 追溯至歐洲十七世紀的巴洛克樂期,音樂史學家推斷弦樂四重奏大概發展於該時期的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亦即兩件高音旋律性樂器(較常見為第一、二小提琴)配合一件低音樂器以及一個鍵盤樂器,實際為四人合奏。於十八世紀中葉,弦樂四重奏成為流行的室樂創作。繼交響曲之父海頓(1732-1809)為此樂種創作六十八首作品,奠定弦樂四重奏於室樂音樂的重要性,音樂神童莫札特(1756-1791)及德國音樂家貝多芬(1770-1821)亦分別寫了二十三及十六首。此時期弦樂四重奏樂種如盛放中鮮花,百家爭艷。十九世紀浪漫派樂風為新作品塑造了感情澎湃的旋律及從未出現、富有詩意的作品標題,如捷克作曲家德伏扎克(1841-1904)於美國寫成的第十二號弦樂四重奏,富有美國民歌旋律,被稱為『美國弦樂四重奏』。二十世紀作曲家更大擔挑戰傳統聲響,創作一系列突破性作品,如奧地利荀白克(Arnold Schönberg, 1874-1951)以序列主義創作的無調性作品,美國克藍伯(George Crumb, 1929- )於1971年發表,為電子弦樂四重奏譜曲的『黑天使』(black angels)。 欣賞這些作品時,不應只放眼於演奏者技巧上。更重要是感受他們相互溝通、幫助,呈現各自的線條時又能展現和聲結合,並製造出藝術的空間感。    
kjy02_2011100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0.02
知識寶庫何處尋? 中央圖書館十周年 專訪兒童圖書館 2
  引領兒童,探索知識寶庫 在圖畫書角裡,小桌子與小桌子之間擺放著很多大型圖畫書,兩位受訪者愉悅地翻開圖畫書,黃太微笑說:「我們花盡心思設計這兒的佈置和傢俬,營造舒適的環境,腰果形的椅子適合家長和子女同坐,享受親子共讀的樂趣。此外,我們利用書架的側板推介書籍,定期更換主題,藉此吸引兒童認識不同種類的讀物。」曾有家長寫信稱讚圖畫書角裡的傢俬和佈置,這令兒童圖書館工作團隊非常鼓舞。 近年,電子學習已成為大趨勢,黃太指出:香港公共圖書館的網站亦提供電子資源,包括中英文電子圖書、英文有聲書及多媒體資訊系統等,讓家長和兒童安坐家中,享用這些電子資源。畢潔儀補充說:「互聯網上的資料五花八門,兒童未必能懂得選取合適的資訊,而我們揀選質素優良的電子書館藏,家長可以安心與子女一同使用此服務。」 現時,電子書館藏包括方正數字圖書、牛頓教科書影音資料館、Grolier Online等,還有有聲書Naxos Spoken Word Library。黃太喜愛瀏覽Naxos Spoken Word Library:「當中包括英美文學名著,配合優美的古典音樂,並由著名外籍廣播員、大學教授和演員聲音演繹,以純正英/美語朗讀,這實在是學習英語的優質資源。」中央圖書館更定期舉辦使用電子書館藏的簡介會,讓讀者加深了解電子書服務。 兩位投身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愛書人,均認為現今市民對圖書館服務的要求愈來愈高,因此館藏和推廣活動亦漸趨多元化。黃太說:「為了使服務與時並進,我們經常留意圖書館界和出版界的消息和發展,更與外地的圖書館團隊進行交流。」踏入第十一個年頭,二人願該館能為市民提供更佳的館藏、優良的服務和閱讀環境。(仨) 館長談閱讀 黃太: 不論在學業、個人進修或思維修煉上,青少年應學習多元化閱讀,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所謂「開卷有益」,凡閱讀有益身心的讀物,讀者必有所得益。此外,我也鼓勵家長跟子女一起看圖畫書,圖畫書的構圖精美,內容富想像力,適合成人和兒童。 畢潔儀: 不要將閱讀看成一件苦差,閱讀的過程是愉悅、快樂的。每當我看到家長與子女投入參與本館舉辦的活動時,我也感到十分愉快,我盼望這些活動能引起參加者閱讀的興趣,讓他們享受當中的樂趣。 最新活動 親子故事坊之動物嘉年華 日期: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逢星期日(2011年12月25日、2012年1月1日及29日除外) 時間:早上10.30至11.15(2至4歲小朋友及其一位家長參加) 早上11.30至12.30(5至7歲小朋友及其一位家長參加)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二樓兒童活動室 查詢電話:2921 0385 親子遊戲坊:多元化遊戲新體驗 日期:10月23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至4.30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二樓兒童活動室 對象:適合6至12歲小朋友及其一位家長參加 你知道嗎? 香港首間玩具圖書館設於中央圖書館二樓,服務對象是八歲以下的兒童及其家長。館內設有四個主題遊戲區:嬰兒遊戲區、模仿及想像遊戲區、創意遊戲區及智慧遊戲區,按不同年齡兒童的發展需要及遊戲模式設計。  
kjy13b_20110925
icon16
潮流無極限
2011.09.23
PROMS 倫敦的古典音樂節
倫敦是世界大都會,也是文化藝術活動發展蓬勃的地方。所有藝術媒體都在這座混雜著不同膚色、背景的城市裡共融。其中古典音樂藝術,雖然被流行文化吞噬得體無完膚,但仍有一群音樂學生、長者及交響樂發燒友默默支持。每年夏季舉辦的PROMS音樂節,吸引了不少古典音樂愛好者慕名而來。今年筆者更沒有提早購票,反而於音樂會舉行當天提早五小時到音樂廳外排隊,輪候音樂廳地面層指定企位,感受站著聽古典音樂的滋味,且一邊享用友人自攜入場紅酒。 
歷史悠久的音樂節
初次舉辦於一八九五年,PROMS已成為倫敦每年夏季的音樂盛事。音樂節為期八週,上演不同種類與風格的古典甚至民族色彩的音樂,並邀請本土與海外名家與樂團參演。雖然並非每個節目都能吸引到觀眾垂青,但較知名樂團如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的演出,就會有很高的入座率。八月份某一晚,筆者前往皇家艾爾拔音樂廳(Royal Albert Hall),欣賞由駐團指揮捷吉耶夫(Valery Gergiev)帶領的演出。
出色的俄國指揮演繹出色的俄國作品
捷吉耶夫生於一九五三年,在前蘇聯接受音樂訓練。他先後於一九七五及一九七六年贏取蘇聯指揮大賽第一名及柏林卡拉揚指揮大賽第二名。二○○七年起,他出任倫敦交響樂團駐團指揮,並於本年度PROMS演出俄羅斯作曲家蒲可哥菲耶夫(Prokofiev, 1891-1953)兩首傑出的交響曲:第一及第五號交響曲。捷吉耶夫於演出時,充份地發揮他對俄國音樂透徹的認識。演出音樂會首個節目「第一交響曲」時,樂團並沒有過份澎湃的聲響。樂曲是細緻地展現出來。所有樂句與音樂上結構都被清楚的旋律發展帶出。此曲又名「古典交響曲」,是蒲可哥菲耶夫親自命名,寫成於一九一七年,相傳作曲家是受音樂學院指揮課教授的影響,寫成此建基於十八世紀古典樂期(Classical Period)交響曲結構與風格的作品。
當然,「反叛」的蒲可哥菲耶夫為此樂曲注入獨特的個人風格,包括編寫含有較大錯落音程(interval)的旋律,突變的音樂織體,以及反傳統的和聲進行。捷吉耶夫演繹此「海頓式」樂曲時,要求樂團有強烈的一致性。如弦樂部揉弦(vibrato),其一致性奏出了新古典風格(Neoclassical)旋律美。而音樂會尾聲的「第五交響曲」,於捷吉耶夫指揮下,怒吼出對戰爭的反感,及作曲家對現實、政治與社會的無奈。此曲寫於一九四四年,亦即蒲可哥菲耶夫決定返回蘇聯定居後,與上一首交響曲相隔十四年才完成的作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霾下,作曲家沒有為音樂做無謂結構,只是給予第一樂章以奏鳴曲式(sonata form)編寫。他把那種氣氛,植入於敲擊、鋼琴及小號低音部份。樂曲尾聲讓人誤會凱旋的聲響,被諷刺的弦樂跳音,及突然的和聲進行打破。身上流著俄國血統的捷吉耶夫,不但演繹出不同時期俄國作品的味道,還讓人體驗到何謂對藝術的卓越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