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240128_f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4.01.28
喜樂幼小 - 動態
寶血會思源學校•聖誕祈禱會   (本報訊)寶血會思源學校於12月20日舉行聖誕祈禱會及聯歡會,主題為「最好的給最愛的」。   當日,校監游勵明修女、校長鄒桂芳、師生及家長一起參與禮儀,同頌主恩。禮儀中,透過福音和短劇提醒同學聖誕節的主角是耶穌,以及聖誕節的真正意義。接著,游修女以天主經的首句:「我們的天父」來提醒同學:我們既稱上主為父,故我們便是兄弟姊妹, 但有些地方受天災或戰亂等影響,作為四海內的弟兄姊妹,應以三種方法來幫助他們,包括祈禱、關愛行動和努力讀書。游修女更鼓勵同學長大後要貢獻社會、國家和世界,為有需要的兄弟姊妹謀求福祉而努力。   之後,同學返回課室進行宗教課堂活動。同學在便條紙上寫上或畫上好行為和祝福,送給主耶穌基督。(年)   聖安當幼稚園•敬老童樂日   (本報訊)聖安當幼稚園於12月19日,舉行「敬老童樂日」,邀請學生家中的長者前來學校,共同迎接主耶穌的來臨,分享救世主降生的喜悅。當天,公公婆婆們懷著興奮的心情與孫兒們一同玩遊戲、觀看他們的表演,最後孫兒們還給他們送上了心意卡和祝福,透過活動學生能學習孝敬長輩、關懷身邊的人。(樂)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聖誕佳音處處聞   (本報訊)「聖誕佳音處處聞」是由馬鞍山聖方濟堂、馬鞍山聖若瑟小學和馬鞍山聖若瑟中學共同舉辦的聖誕福傳活動。活動於12月16日舉行,小學和中學的學生及聖堂教友組成了多個表演隊伍,讓觀眾感受到耶穌誕生的喜樂。   活動首先由馬鞍山聖方濟堂代表殷灝峰神父帶領祈禱,隨後各隊伍透過演奏和詠唱聖誕歌曲等,以美妙的音樂向觀眾傳遞佳音。此外,這次選擇了「加納婚宴的故事」作為宗教演出劇目,通過該劇展現了聖母瑪利亞和耶穌的故事,融合了低調地幫助他人和體驗助人帶來的喜悅的主題。   活動當天同時頒發聖誕愛心卡設計比賽及聖誕畫親子創作比賽獎項,並分別嘉許各幼稚園組、小學組及主日學組得獎者。(喜)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嘉年華   (本報訊)為推廣環境教育,讓學生學習「轉廢為用」的可持續發展概念,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舉辦了「藝聚港天 Arts Infinity 」嘉年華,結合了藝術、環境教育和身心健康的元素。活動包括環保Fashion Show、藝術創作、身心健康攤位、音樂體驗和學生分享等,旨在把藝術、環保概念融入生活中。   嘉年華更設有「環保Fashion Show」服裝設計比賽,參賽的小朋友都穿上了富有特色的環保服飾,把廢料重新包裝,變成一件件精美趣緻的服裝,一個個小模特兒演繹得各有特色,有用薯片袋拼砌出來的裙子,有由多個塑料瓶組成的一棵可行走的聖誕樹裙子,膠袋婚紗裙等等。學校邀請了香港真光書院榮休校長、香港南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名譽顧問曾杜子瑩太平紳士(主席評判)、該校校董聖伯多祿中學許瀚賢校長和香港南區青年聯席主席李嘉盈作為環保Fashion Show的評判。   學校希望是次「藝聚港天 Arts Infinity」嘉年華能夠為學生和參與者帶來一個充滿創意、互動及難忘的學習經歷。(少)  
kjy16_20240107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4.01.07
元朗天主教中學
關愛長者 傳達愛
(本報專題)你在剛過去的聖誕節怎樣準備自己,為剛誕生的嬰孩耶穌送上禮物?元朗天主教中學的學生邀請居住在社區內的長者到校,及到訪長者家中為他們送上禮物,把愛與溫暖傳遞至社區中,展現基督的愛,宣布耶穌誕生的喜訊。   其中,學校透過明愛元朗社區中心邀請了超過100位長者到校參與活動,包括遊戲時間、派發熱飯等,長者度過了愉快的下午。五安班學生周詩傑提到在活動中,最深刻的是與長者進行了一個「猜猜我是誰」的遊戲,當中有不同年代的明星相片供長者及學生回答。大約由兩位學生夥拍十位長者同組,詩傑與長者合作無間,並在活動中了解到長者的智慧。   詩傑表示雖然他與長者之間有代溝,但這反而促進他們的合作、互相補充,「黑白相中的明星我不太認識,因為都是以往年代的明星,彩色相片中的明星反而是我所認識的。」他和同學便與長者分工合作,最終正確回答所有的題目, 奪得第一名。   過程中,他學會欣賞長者,例如有長者寫得一手好字;也學懂要有耐性地與長者溝通。   學習照顧長者   對五安班的學生鄧柳清來說,最深刻的則是在活動前,香港明愛為學生提供的講座活動,讓她進一步認識自己應該怎樣照顧長者,例如正確的推輪椅或扶長者下床的姿勢,「我之前也有做過類似的義工服務,但沒有了解得這麼全面。」她相信這次的經歷,也會幫助她再度參與其他的長者義工服務,把關愛傳遞至社區。   在活動中,柳清欣賞長者的投入,並留意到長者喜歡與年輕人互動,「這次的活動拉近了我們與長者之間的距離。」   當日活動的尾聲,學生向長者送上暖烘烘的飯盒。另一位五安班學生余諾恆說自己此前甚少照顧長者,所以一度不懂得怎樣與長者溝通,但也努力做好後勤工作,例如為長者搬飯盒,「長者比我們還活潑,他們的主動反而帶動我更加投入。」   讓學生成為地鹽世光   元朗天主教中學著重推廣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期望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深化學生對價值的認識,幫助他們發展個人潛能。   課程發展組統籌李庚俊老師提到學校本年特別著重核心價值中的「愛德」,所以為學生安排關愛長者的活動,「讓學生實踐校訓『地鹽世光』的精神,在社區內成為鹽和光,為基督作見證。」   為讓學生了解長者的需要,實踐敬老護老的關愛精神,李老師提到學校除了安排長者到學校參與活動外,更安排學生外出探訪及關懷區內的長者,踐行愛德,並於活動前在聖伯多祿聖保祿堂進行培訓。   李老師樂見學生積極投入活動,達致長幼共融,並得到成功感及滿足感,「長者成為了助力,幫助學生成長。」   宗教及道德教育科科主任沈嘉雯老師補充,在活動前,宗教課也教學生關於愛德的聖經故事,鼓勵他們愛己愛人。她欣賞學生在服務長者的同時,也有所得著,其中一些內歛、被動的學生也主動參與服務。該校預計在下學期的四旬期前後,再為學生舉行關愛長者活動,把基督的愛繼續傳揚於社區中。(吳)  
kjy11_20231217_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3.12.17
喜樂中學 - 動態
聖貞德中學•神長足球邀請賽   (本報訊)「來,讓我成為一個義人!」是本年聖貞德中學一年一度的宗教週的主題,其中一項重頭戲,就是重辦神長足球邀請賽。   11月29日,天氣清朗,午膳時間由麥英健神父率領教區的蔡楚峯修士、岑顯濠修士、陳頌祈修士、莫耀東修士及熙督會梁啟恆修士到來,與本校足球隊作友誼賽,將教區及神長們對青少年的關愛帶到校園。校董溫國光神父及曹銅辰神父更專程到場支持。   賽事開始前,由校董溫國光神父帶領祈禱及降福,強調友誼第一。雖然是友誼賽,但雙方都各盡全力,合演了一場非常精釆的賽事。神長們的球技及團隊精神更是不容小覷,他們非但先拔頭籌,更加在大部分時間掌握賽事的主動權。本校足球隊雖然努力反撲,並一度追近至一比一平手,但最終還是以四比一落敗。   比賽後,溫神父接受選修倫宗科的同學訪問,闡述神父和修士的分別,加深同學對教會的理解。此外,同學亦問及教會在服務社會上的角色,及同學如何參與。溫神父指出教會關心社區的發展,因為教會也是社區的一部分,尤其關心區內的基層家庭、弱勢社群。同學可透過參與堂區的活動或學校的義工服務,參與社區探訪、協助派發物資等活動,做到關懷社會的責任,彰顯正義精神。   本年度宗教週雖已落幕,但「來,讓我成為一個義人!」的宗旨不滅,希望同學能繼續「持守正義」,作一個義人。(教)   聖保祿中學•2022-2023畢業禮   (本報訊)聖保祿中學於11月30日舉行畢業頒獎禮,是晚邀請校友暨臨床心理學家蔡珊珊主禮及頒發畢業證書,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省會長張月娥修女頒發學科及活動傑出表現獎,1973年畢業生代表暨香港大學及社會行政學系榮譽教授陳麗雲亦撥冗蒞臨典禮。   聖保祿中學校長張翠珊女士致辭時寄語畢業生面對人生新一頁,要將人生中的挑戰視作寶貴的養分,雖有孜孜汲取知識,抱持堅毅和奉獻精神,才能迎向未來的機遇,發展潛能。張校長以栽種樹木為喻,形容成功需要經過時間和耐性灌溉,方可根深葉茂。蔡珊珊致辭時回顧往昔在母校的栽培下,學會關愛和服務他人,使她立定志向成為心理學家。她又分享在工作中的經驗,鼓勵畢業生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時,要敞開心胸,攜手與家人、朋友和師長同行,以愛與信任相待,共同跨越難關。陳麗雲教授代表1973年畢業生為聖保祿中學籌得超過一百萬元的經費,她致辭時感謝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盡心辦學,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奉獻精神。陳教授引述蝴蝶破繭而出的故事,形容人生必須經歷痛苦掙扎,才能蛻變成長,藉此勉勵畢業生在感到迷茫時,化逆境為祝福,努力克服困難,錘鍊人生。   其後領袖生莊懷熙代表畢業生致感謝辭,感謝辦學團體為香港教育作出貢獻,亦衷心感激師長的悉心教導和全體教職員默默耕耘,培育他們成為德智兼備的青年人。最後,莊同學感謝父母無私的支持,並祝福畢業生展翅高飛,實現理想。(教)   聖嘉勒女書院•升學資訊日   (本報訊)聖嘉勒女書院於12月2日舉行升學資訊日。陳黃碧瑜校長指出,學校致力培養學生的品德以及正面的態度,提升語文能力以及溝通技巧。   學校自中一開設英國文學科,並透過舉辦英語廣播、英國文學戲劇比賽及拼寫比賽等活動,為學生創設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學校亦十分重視經驗學習,積極安排課室以外的多元學習:電影欣賞、旅行日、各項球類比賽等,擴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她們的潛能。   在校友分享的環節,校友葉津沂感恩母校當年讓她參與不同科學比賽,打破女孩子不擅長科學的刻板印象,培養她在工程方面的興趣,使她日後面對工程師工作的種種挑戰時充滿信心。升學資訊日當天,管弦樂團和中國舞蹈隊等作精彩演出,盡展學生的才藝。參觀者透過校園導賞,親身感受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教)  
kjy16_20231217_f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3.12.17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
兼容多元文化 愛與恆促共融
(本報專題)平日週五放學後,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余二)的校園裡,多是寂靜無人,與放學前的熱鬧大相逕庭,只有零落的腳步聲,這天,不少學生放學後仍留在校園,充滿濃厚的歡樂氣氛,原來同學們正為學校開放日作綵排。校長李德輝微笑道: 「在這裡(學校),非華語學生與本地學生感情要好,高興時甚至『攬頭攬頸』。」   在余二,2016至2017學年開始錄取非華語學生,由該年的四位,到目前已發展至佔全校十二班學生中約近三成人數,他們主要來自逾二十個地方,包括埃及、巴基斯坦、尼泊爾、菲律賓、韓國、澳洲、法國及英國等,因著文化背景不同,同學們相處時出現過不少有趣的場面,例如對傳統中國節日感受有所不同,本地生慣常視中秋節的菱角為「食物」,非華語生會將之看作「植物」去栽種。李校長表示:「余二是一所關愛、多元文化的學校, 將校本正向價值觀教育和天主教五個核心價值融入學校課程當中。校方鼓勵學生透過課程和活動,培育學生在靈、德、智、體、群、美的全人教育下茁壯成長。」   建立共融校園   在支援非華語學生方面,負責統籌學校教務的徐芷邦老師表示,學校推行「師友計劃」:非華語學生於中一起,獲安排加入一個為期六年的小組。每組一共有四至五名組員,當中混合本地生及非華語學生,由老師帶領,一年約有五至六次的會面交流。除下課後於校內舉行聚會,也在課餘時候,一起與老師到茶樓品茗、吃點心、試飲咖啡及室內射擊。   至於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課程,英文科科主任的徐芷邦表示,余二對於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課程,獲教育局肯定。學校為學生「度身訂造」學習內容,同樣就讀中一,華語與非華語學生所學的中文,深淺程度亦有所不同。   此外,徐老師指出,華語和非華語學生一起參與興趣學會,以促進校園的共融文化,例如學校最近成立的「爬蟲保育社」及「愛護動物學會」,同學們透過照顧小動物,培養出責任感,從而懂得與他人分工合作。   李校長表示,校內老師積極為學生打造共融的環境,例如校內有非華語學生獲邀赴英國劍橋大學參加辯論比賽,但家人未能負擔比賽所需費用,本想放棄比賽。當時負責的老師想盡一切方法尋找資助,並協助學生處理旅遊證件事宜, 學生最終得以參加比賽,並獲主辦單位肯定其表現。近年, 校內的英語話劇成績優異,除了老師四出找尋資源,同學在課室內外相處融洽也記一功。   培養家國情懷   余二除了以共融精神連繫不同種族的青少年,也重點發展「家」與「國」的聯繫。學校藉著內地交流活動,培育莘莘學子的家國情,如今年10月學校組團到江西交流,參觀博物館外,亦有到訪鷹潭市的重點學校。負責交流活動的人文學科科主任梁頌康老師解釋,在交流期間,該校一名非華語學生,以毛筆寫出香港學生的家國情懷,令當地的老師大感驚喜。梁老師表示,校內非華語學生積極學習中華文化,投入學校的升旗禮;他們參觀孫中山博物館時甚表興趣,在研讀中國歷史時,有時也會從一些新角度看事物。   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逾四十年來秉承天主教學校的辦學宗旨,藉「愛心與恆心」培養學生成材。(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