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a-20120916
icon89
校園隨筆
2012.09.14
淺談尊師重道
隨著時代的轉變,「尊師重道」這個觀念對現今的孩子來說,有時是可有可無的。對家長來說也非理所當然,而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更是無奈地隨意隨緣吧了。 還記得兒時的學習生活,忘記了是師長的要求或是父母的叮嚀,我們作為學生必須尊敬師長,愛護同學,待人有禮,因為禮多人不怪。每天都要說上幾句「老師早晨!老師再見!」老師進入課室時,班長必會高聲叫道:「起立,敬禮,坐下。」先舉手,後發問,要不然老師便會提醒學生。禮貌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必須自小養成這良好品德。學生尊敬老師,老師對學生有嚴格的要求,這是常規,也是定律,老師說的話,給的教訓,一定是對的,對自己一定是好的,不用思考,只管遵從便是了。要是被老師責備、懲罰或留堂,回家想向父母家人申訴,結果還未說出事故,馬上換來的就是老師做得對,不對的是你,努力改善好了。父母對老師是無限信任,老師多疼惜學生,甚者願將部份微薄的薪酬為貧困學生支付學費。回想起來,這些老師的心意真是教人感激、感恩和感動!當年的師生情,家長和老師的關係都是親切的,是相互關懷的,確實包含了很多關愛。當年父母師長的教導方法,既簡單亦直接,沒甚麼特別技巧,學生只感受到無限的關愛。  今天的孩子比從前「矜貴了」,也是事實。父母常因工作忙碌,能給予子女的時間十分有限,所以對子女呵護備至,百般遷就、溺愛是真象,是實況。這種行為帶來了很多問題,不少孩子的心靈較脆弱,吃不了苦,受不了師長的責備或在學習上嚴謹的要求。與此同時,家長對老師的期望和要求亦較以前高了,一方面要求老師教導他們的子女時要學有所成,有所進步,但又不要子女們辛苦——默書、考測的次數不要多,家課適可而止,孩子未用心學習,要提醒時不能以責備的方式進行,否則便投訴⋯⋯總之,能順應學生的心意,要求不太嚴格,多點遷就和讚賞,家長和學生便會欣然接受。今天學生學不成功,成績未如理想,究竟是學生的責任?老師的責任?家長的責任?真是難以計算啊!  今天當老師的要有優良的學問基礎,才能在施教時揮灑自如,取得學生的尊重;要有高尚的品格,才能以生命影響生命;言談得體,應對自如,才能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待人真誠有禮,才能與其他老師合作愉快⋯⋯要求如此高的教育工作,仍然有人願意全情投入,為下一代委身努力,主要因為教育工作委實是任重道遠,別具意義和有價值的。能令老師們在繁重工作及困難重重的教育路上,仍可臉掛笑容,相信他們一定是得到學生和家長的尊重、欣賞和支持了。 在人際關係愈來愈疏離,由求學不是求分數、求學不只求分數、求學日趨求分數等不斷變化的教育氛圍下,我們應該停下來認真地想一想:培養學生尊師重道,待人以禮和博愛忠誠,相信這個該是當下刻不容緩的任務了;否則,怎能令老師們以堅毅的精神和有教無類的教育信念,無怨無悔地為教育付出心力呢?    作者為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校長
kjy02_2012011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1.15
我們是基督小先鋒 效法基督 慷慨服務
    宣誓禮儀中,每一位基督小先鋒團員都承諾願意成為基督真正的追隨者,「本著基督的精神和信念——愛、真理、公義、和平——透過聖言和祈禱,用行動、聚會、服務,在朋輩中活出基督。」(團員手冊)冬日的一個下午,基督小先鋒四區代表學校的師生,聚首於寶血會思源學校,與本報讀者分享在團體活動中的感受和得著。   香港區:聖嘉祿學校   宗教禮儀有助深化信仰,天主教學校配合教會的禮儀年,舉行不同的宗教活動。該校牧民助理戴安娜指出:基督小先鋒團員輔助校內宗教禮儀,服務師生,如帶領早禱、念玫瑰經等;他們更演出福音劇,向同學傳遞福音中的信息。每年,團員參加分別由教區及鐸區舉行的傳教節活動,與其他公教團體接觸,體驗教會的共融精神。 兩位團員吳沅凌和黃裕恩從禮儀服務中,認識天主教信仰。沅凌曾參與在聖堂舉行的禮儀,透過老師的介紹,她認識了聖女小德蘭的父母真福馬丁伉儷,更難得看到他們的聖髑。裕恩曾擔任祈禱小天使,帶領初小學生祈禱,她特別難忘在四旬期內,帶領學弟和學妹進行拜苦路禮儀:「為了讓初小學生明白禮儀的內容,我教導他們簡單的禱文,這經驗很特別呢!」戴安娜在聚會中與學生相處和分享,她發現學生在生活的不同範疇中,感受天主的臨在,她被兒童的率性純真所感動。   九龍 II 區: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基督小先鋒團員參與不少信仰培育活動,包括朝聖及信仰生活營等。聖堂是教會的標記,該校陳為寶主任表示:帶領團員前往不同的聖堂朝聖,讓他們置身其中,不但了解聖堂的設計、建築特色和不同的主保聖人,這經驗更加深團員對天主教教會的認識。她又說:「為非公教團員來說,這是難得的機會,他們可以感受聖堂內寧靜而平安的氣氛。想不到那些平常喜歡說話的學生也會安靜下來,留心導賞員的介紹,並用心祈禱呢。」 兩位五年級生徐藹君和王雪蕎以公教學生的身份,自一年級始成為基督小先鋒團員至今。朝聖活動帶給兩位學生不同的感受,雪蕎想了想說:「我們曾到訪聖多默宗徒堂,我仍記起祭台後的玻璃畫,呈現聖多默伸出手指穿入已復活的耶穌的傷口,這提醒我相信耶穌,不應存在懷疑。此外,我在聖堂內首次看到聖人的指骨呢!」藹君談起另外一次朝聖活動,地點是聖伯多祿聖保祿堂:「那是一座中式設計的聖堂,我們在聖母岩前祈禱,我感受到聖母護佑每一位團員。」   新界區:寶血會思源學校   藉著服務,基督小先鋒發揮愛主愛人的精神,除了校內服務外,團員跟隨老師走出校園,接觸社會上不同有需要的人,送上溫暖。該校譚思恩老師說:「本校基督小先鋒曾前往寶血會兒童村,與兒童一同做手工,分享友愛。此外,我們也探訪香港盲人輔導會,讓團員認識失明人士在生活上的需要,培養學生尊重和關愛弱勢社群的態度。」 訪問當日,笑容可鞠的彭明欣同學談到曾與母親一同進行義工服務,感受深刻:「我們在中秋節探訪區內獨居長者,媽媽也一同參與。我們除了送贈月餅外,也跟獨居長者聊天,閒話家常。」陳衍彤同學則難忘探訪腦部發育不健全的兒童,她有份參與唱歌表演,帶給兒童歡樂。譚老師認為基督小先鋒的活動既活潑又多元化,有助引起兒童對信仰的興趣;透過服務,團員以行動跟隨耶穌,這更培養兒童積極的生活態度。  
kjy01-2011120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2.04
東涌天主教學校 捕捉蝶蹤 探索生命變化
 (本報專訪)蝴蝶像穿上彩衣的小姑娘,喜愛在花間翩翩起舞。香港雖是細小的城市,但現有記錄的蝴蝶品種,超過二百四十種,可算是觀蝶的小天堂。踏入深秋,天氣轉涼,本報記者趁著冬天來臨前,相約東涌天主教學校(中學部)三位愛蝶者生物科老師黃應昌及兩位中四學生周敏銳和黎皓晴,一同進入蝴蝶國,窺探大自然界生生不息,令人嘆為觀止的世界。 幼蟲成長:尊重小生命 在該校蝴蝶園,本報記者雖與長成的蝴蝶緣慳一面,卻親睹葉子上的蝴蝶幼蟲和蛹,數位初中生也到來一同探望幼蟲。蝴蝶成長的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稱為「完全變態」。黃老師指出:由於東涌獨特的地理環境,校舍靠近賞蝶勝地䃟頭,在該校發現的蝴蝶約有三十種,當中更有罕有品種,如紅鋸蛺蝶。蝴蝶的成長過程並不容易,自然界的天敵如小鳥、胡蜂、蜘蛛等,威脅蝴蝶的生存。 數年前,黃老師帶領周敏銳、黎皓晴和數位學生參與由綠色力量舉辦的「蝴蝶普查員」計劃,經過二十小時的理論和實習課,並遞交記錄所得的資料,他們都成為認可的蝴蝶普查員。三位受訪者坦言在參與計劃前,對蝴蝶認識不深。皓晴翻翻手中的蝴蝶圖鑑,說:「最初,我有點遲疑:香港現有二百四十多種蝴蝶,我怎能分辨呢?可是,當我愈能掌握辨認不同蝴蝶翅膀上的花紋的技巧,愈渴望認識更多,於是很用心研究呢!」該校學生曾受大埔環保會委託,定期到䃟頭進行蝴蝶普查,建立蝴蝶資料庫。 蝴蝶園中,種植了不同類型的植物。負責該校生物多樣性學會的黃老師細心介紹:「我們除了定期記錄蝴蝶的數量和品種外,也剛剛重新修復蝴蝶園,種植合適的植物吸引蝴蝶產卵,及提供食物給幼蟲和成蟲。生物多樣性學會原為生態保育組,主要負責蝴蝶保育,但我們進行蝴蝶普查時,發現校園內還有其他的小生物,如蜜蜂、小鳥、變色樹蜥等。我十分鼓勵學生關注大自然中生物多樣性的特質,愛護小生物,尊重和珍惜生命。」 成蟲展翅:體會生命力 十月中旬,敏銳和皓晴參加「鳳園蝴蝶嘉年華2011」,擔任生態導賞員,為參觀者介紹蝴蝶生態及環境保育。到來參觀的人士,攜老帶幼,敏銳興奮地說:「我們負責定點導賞,為公眾介紹植物與蝴蝶的關係。藉此我增加對燕鳳蝶的認識,燕鳳蝶更成了我的心頭愛。」透過認識蝴蝶,兩位學生對大自然產生了好奇心,皓晴說:「在導賞中,我認識了更多蜜源植物。遠足時,我細心留意植物,活學活用。我最喜愛的蝴蝶品種是翠藍眼蛺蝶,在欣賞蝴蝶時,愛屋及烏,我也觀察蜜蜂、蜻蜓。」 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之道,各有特色。看到蝴蝶生長的過程,黃老師自言大開眼界,深受感動:「生物的生命週期的變化,讓我體會生命的意義。蝴蝶的形態,千變萬化,我曾在屯門龍鼓灘看到自己最心愛的紅鋸蛺蝶,我雖不是信徒,但看著這隻蝴蝶,自然地發自心底由衷地讚嘆造物主的偉大!」 黃老師指出香港觀蝶地點現時有十多處,他曾在一個暑期期間,到訪龍鼓灘觀蝶二十次。一年後,他重返那兒,發現原有的植物被清除,環境改變導致蝴蝶的數量減少,他惋惜地說:「人類的行為改變大自然生態,港珠澳大橋即將施行長期的龐大工程,我擔憂蝴蝶最常出現的地點受影響,如䃟頭、黃龍坑等。」鍾情蝴蝶的黃老師現為鳳園管理委員會委員,他說:「為小學生來說,蝴蝶保育的概念比較深奧。我認為應讓小朋友多認識常見生物的特徵,灌輸珍惜大自然和生物的正確觀念,這也能達到生態保育的目的。」(仨) 萬王之王 【黃玉嬋】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竇福音25:35-40)基督普世君王節讀經記載了這個比喻,它提醒我們耶穌基督原來也是一位愛微服出巡的君王,祂經常以最卑微的姿態在週遭出現;如果我們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君王,便該以愛德及服務為祂作出見證。 本學年,筆者於一所曾被內地駐校語文老師以〈夕陽依然燦爛〉為題,撰文投稿至《喜樂少年》以表惋惜之情的學校工作。三個月以來,深深感受到這兒的老師確是活出了基督君王的寶訓,身體力行,以愛德及服務見證了祂的真理。究竟落日彩霞有多美?它如何美?現場實景總比相片錄像來得真切。這兒的關愛氛圍教人心動,老師明白同學心底的願望是希望家人為自己開一次生日會,在準備生日會方面更是別出心裁。今年除了唱生日歌及送生日禮物外,還為每月的生日之星製作了一個動畫片段,他們或化身為小王子,或化身為小公主,當看見自己的可愛造型在熒幕上出現時,大家無不歡欣雀躍! 這兒也會為相同月份生日的教職員,集體慶祝生日。這個月,只有這位到任不久的校長生日,生日前夕適逢是旅行日,老師們竟然千里迢迢把生日蛋糕從鴨脷洲運送至西貢。對於一位新成員來說,關顧之情特別教人窩心。此外,老師為旅行日準備的食物亦特別豐富,並不是為慶祝生日,而是為了可以讓同學有機會大快朵頤。那些被邀請來幫個忙進食的同學,果然吃得十分痛快。老師看在眼裡,同樣開心,好一幅扣人心弦的圖畫;若非置身其中,絕不會感受到眼前的圖畫是如何巧奪天工!  這兒下課後沒有自費活動,因為同學負擔不來,然而這並不代表同學沒有機會參與一些由專業導師教授的興趣項目。學校推行「一生一體藝」,利用「學校發展津貼」的撥款聘請專業導師帶領課外活動,每年學期末更會為同學在社區會堂籌辦才藝匯演,讓同學展示學習成果,讓他們的努力得到肯定。下課後沒有自費活動,操場上確是比較寧靜,然而教員室內外卻是充滿讀書聲,因為老師邀請了同學留下來進行個別輔導。 雖然校舍沒有懸掛任何關愛校園的獎章,然而老師的愛護與關懷早已溢於言語、表於行動。最近教區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成標先生曾探訪學校,除了跟老師和同學見面外,也曾跟家長見面。言談間,大家異口同聲表示欣賞這兒老師對同學的關顧,而前家教會主席周太亦為座上客,她所有子女均在這校畢業,她慨歎這兒的硬件雖然比新落成的學校遜色,但軟件及人情味絕對比很多學校優勝,對於學校將要結束,只是感到可惜與無奈! 面對結校,兩年內老師會陸續離開。但我相信他們仍然會持守基督君王的良善心謙,用「愛」教化孩子。願天主繼續降福他們的努力,願一幅一幅用愛心繪製的圖畫,繼續在不同的角落展現,感染更多的人與基督君王同行,為天主的救恩工程奉獻自己,燃亮生命! 作者為 鴨脷洲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校長
kjy16a_20111120
icon24
教育最前線
2011.11.20
教師篇
  優質的教育不僅要求學校有良好的辦學理念和教學特色,更需要有良好的校園文化。而校園文化的塑造,是依靠廣大的教職員工,因此,一所學校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教師隊伍的質素。西漢學者楊雄說:「師者,人之模範也。」可見教師的一言一行,為人處世的態度都會被學生視為榜樣。 我校特別重視師德的培育和發展,對教師的要求大致分為內在和外在兩方面。 內在層面: 〈1〉我校會把學校的願景和辦學理念呈現在教師面前,讓大家有共同目標,並要以積極、認真的態度朝著目標努力。「積極」、「認真」是每位教師對待工作所應具有的一種最基本的態度。因此,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教師積極性的高低和履行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於他的職業價值觀念。 〈2〉教師發展是教師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重視學習,從而促進個人專業發展。為使教師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校方會借助專家,引領教師自我反思。 〈3〉常言道:無愛不成師,故此教師關愛學生也是必須的。這能加強與學生的思想和情感交流,讓愛的力量轉化為教書育人的實際成果。教育的真諦是愛心,教育家福祿貝爾說:「教育無他,愛與榜樣而已」。 當然師德不應只存於內心,而且更會體現在外顯的言談舉止上。因此,教師們在以下幾方面有規範的行為: 儀表︰教師的外在形態要清潔整齊和樸素大方。 舉止︰教師舉止要表現出良好的教養和神態。 語言︰教師的語言要規範和優雅。 禮儀︰教師要以禮儀表現出應有的風度。 我們認為知識、態度和技能是重要條件,但態度絕對是首要條件。一個老師如果有專業的知識和精湛的教學技巧,但沒有師德的話,他決不能產出績效。反之,一個人在知識和技能方面有所不足,只要他的態度端正,且願意學習,同時全力以赴的堅持著,相信他定能勝任工作。   ( 嚴仕梅筆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