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_20151018a
獅子遊
2015.10.17
重陽
再過幾天,便是重陽節。提起重陽,總叫我心痛。 童年時,家住公共屋邨。那時候的睦鄰關係很好。家家戶戶,互相照顧,每逢大小時節,就是經濟條件並不豐裕,都會彼此分享食物,糖果、糕餅、小吃、水果⋯⋯應有盡有。 住在我家對面的婆婆,十分迷信。孫兒生病,她就必定拜神燒香。每逢清明重陽,她就更起勁:果品香燭必不可少,冥襁至少五、六包,大大的,花半句鐘以上才燒完。 因著維繫好的睦鄰關係,大家很體諒婆婆獨力一人守住三個小孫兒的困難,對她在走廊拜祭,為家人祈福,大家都十分忍讓。只是我這個無知小孩,眼見燒祭品時產生的白煙,從門隙不斷入侵,紅彤彤的火光在緊閉的氣窗上舞動,弱小的心靈給嚇傻了眼,害怕自己快要葬身火海。 有一年重陽節前夕,我放學回家,走到樓梯附近,發現大堆祭品,心想婆婆又準備「縱火」了。想到又要受煙火之苦,無名火從心裡燒起,無名火又急又猛,於是我鬼鬼祟祟的,查看一下婆婆的蹤影。我看不見她,便一腳,再一腳,將婆婆在地上擺好的祭品踢得散亂,然後就匆匆離開。 逃之夭夭,並沒有為我帶來任何快感;相反,我只有一份歉疚。每天上學,老師教我們做好學生、好公民,要關愛他人,體恤別人的困難;在街坊心目中,我是個好孩子,知禮守規。但我其實是個壞孩子,跟球場的惡霸不相伯仲,同樣欺善怕惡,行為可恥也恐怖。 我愈想愈急,終於哭了起來。媽媽見我如此慌亂,她很溫柔的了解我發生甚麼事。知道真相後,媽媽沒有打罵我,只是靜靜的走開,叫我好好反省。   真到今天,我依舊記得,當燒冥襁的白煙再次刺激我的眼睛時,在迷糊裡,我看到媽媽默默無語地望著天空的身影,是多麼的清晰和震撼。 
kjy02_20150927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9.26
童心創作 讓小孩愛上閱讀 第四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 參賽作品豐美
(本報專題)經過初審和決審兩輪的專業遴選及投票,第四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下稱「書獎」)各獎項已順利誕生。本屆書獎評審團成員之一,同時是香港區唯一的初審及決審評審的霍玉英博士,表示本屆書獎的參賽作品分別來自中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其中包括來自香港的本土原創作品,這顯示書獎獲得相當的認同,更反映愈來愈多來自兩岸三地、東南亞地區的作者、繪者、出版社,對華文原創兒童圖畫書的關注 。 《喀噠喀噠喀噠》榮獲首獎,霍博士指出這本書帶出極富節奏感的語言遊戲,借助「喀噠喀噠」文字表達及出現的次數,讓讀者頃刻聯想這是來自縫紉機的運作及速度的聲音。其中,當縫紉機壞掉時出現「喀噠喀⋯⋯噠⋯⋯喀噠、喀⋯⋯噠⋯⋯」聲音,文字充滿音樂性而聲音具節奏感,活靈活現地帶出縫紉機的變化。 童心童趣寄圖文 霍博士表示翻閱這本書細讀時,讀者會發現圖文創作者林小杯在得獎作品中所流露的童心童趣,全書多處篇幅顯示創作者對小孩的生活細節觀察入微,例如模仿兒童作筆, 喜歡在牆上畫上塗鴉。書中細膩地描繪小女孩(主角人物)的一舉一動,例如當小女孩打算偷偷地玩這架「喀噠」時,本書的跨頁勾畫小女孩四個不同層次的表情、配合其所在位置、角度,與及陪伴她一起的小狗,在描繪次序上表現濃厚的兒童情味。此外,本書描繪對祖孫、家人彼此間的關愛,將已壞掉的「喀噠」改變用途,變成了一張桌子的惜物濃情。《喀噠喀噠喀噠》在聲音、節奏、童趣及情感的各方面都拿捏得淋漓盡緻,因此本書能夠從云云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確實是實至名歸。 推動閱讀原創的華文兒童圖畫書是書獎的宗旨之一,霍博士以獲得佳作獎的作品為例,指出創作者是如何從生活中發掘主題, 為兒童們帶來題材特別的原創兒童圖畫書: 包括《棉婆婆睡不著》對家人含蓄卻永恆的愛;《小喜鵲和岩石山》對環境的關愛; 《拐杖狗》動物與人類的忠誠綿綿之情; 《牙齒、牙齒、扔屋頂》對家園之情。這樣,當孩子閱讀來自生活而富趣味的圖文時,便會更容易投入情景 。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旨在表彰作家、畫家創作優秀的華文圖畫書,鼓勵出版社積極出版原創的華文兒童圖畫書,促進社會大眾閱讀及重視原創的華文兒童圖畫書。霍博士期待更多優秀的華文原創圖畫書,她認為創作者應常懷著一顆童心,在構思故事時是著重由兒童觀點出發,透過語言、圖畫的結合,掌握兒童的心理,讓兒童融入圖畫書的世界裡,獲得不同的得著。(張 / 睿)    參選第四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的作品, 均為2013年一月至2014年十二月間初版的華文原創兒童圖畫書。初審評審委員先從196份參賽作品中,根據所擬定評審標準:主題、情節、概念、角色、場景、氛圍等各方面文圖搭配出色,內容與形式適合三至十二歲的兒童閱讀,挑選出34本入圍書。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由陳一心家族基金會於2008年創辦,並獲豐子愷先生女兒豐一吟女士的支持與允許,以豐子愷先生之名命名。首三屆書獎於2009年、2011年及2013年舉辦,透過論壇、講座、展覽、親子閱讀等相關活動, 表彰、鼓勵及推動優質華文兒童圖畫書的創作與出版,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華文圖畫書閱讀資源,以優質圖畫書陪伴孩子度過美好童年。 http://fengzikaibookaward.org/   
JY20150913p0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9.12
天主教聖華學校 吳潔蘭校長 有教無類 師生情濃
新學年伊始,天主教聖華學校迎接初來報到的小一新生,同時也歡迎新任校長吳潔蘭。來到新學校、新崗位,吳潔蘭校長希望自己能活出基督精神,營造積極、正面、關愛的教育環境,做好天主給她的新任務,在更多的孩子心中撒下信仰的種子。 (本報專訪)在師範主修英文和數學,副修中文,畢業後,吳校長於1986年加入教育界。她坦言自己初任教師時雖然用心教學,但只視教師為一份平淡穩定的工作。讓她確認教育是自己終身事業的,是因她皈依天主和統籌學校的手語雙語共融計劃。 心繫學子情意濃 師範畢業後,吳校長於一所基督教小學任教了四年。在那裡,她遇上一位令她印象深刻的學生——黃雅榕。雅榕於小四時插班,因當時的吳老師及後轉至華德學校任教,她只教了這位學生兩年。「難能可貴的是這二十七年來我們一直以書信來往,保持聯絡,感覺我一直陪著她成長。我們相知相交,亦師亦友。」 黃雅榕回憶小時候感覺吳老師平易近人,她感謝吳老師大方地給她通訊地址,又願意在書信中與她分享私人生活,「更重要是吳老師願意付出坦誠之心與我溝通,否則只是我單方面寫信, 這段亦師亦友的關係根本不能維繫。」 華德學校是吳校長的母校,當她到天主教學校任教時,便感受到校園濃厚的宗教氛圍。後來轉到聖若翰學校(上午校)任教,她更在副校長的鼓勵下參加慕道班,並於2002年領洗,成為天主教徒,這位副校長更擔任她的代母。 教育人靈力不餘 2003年9月,聖若翰學校(上午校) 遷校,易名為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成為全日制小學;2007年更參與試行賽馬會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吳校長當時擔任副校長,負責統籌這計劃。吳校長表示這計劃對她影響甚深,「我終於真正了解教育的意義,我重新檢視自己的教學,明白甚麼是有教無類,人人可以受教,亦能體現照顧最弱小的兄弟、愛與關懷的精神。」 在第一屆共融計劃的畢業生之一陳芷瑩身上,吳校長體會到堅毅不屈的精神。「起初芷瑩缺乏自信心,但看到她在校慶金禧劇中努力練習、發揮才能、建立自信,為她高興之餘,我也感到很滿足。」她亦感謝蘇蘊珩退休校長和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胡艷芬校長, 「蘇校長讓我明白如何愛學生,胡校長在工作上給我支持和指導,讓我知道甚麼是領導。」 芷瑩眼中的吳副校既有溫柔的一面,亦有嚴肅的一面。「她樂於聆聽和給我們建議,可以向她訴說心事,而且她教會我們很多知識,上她的課很開心,有不明白的亦可向她請教;但我們頑皮的話她也會責備我們。」良師離開母校,繼續發展教育事業;芷瑩知道吳校長喜歡做運動,不忘提醒她多做運動,保持身心健康,「我不會捨不得她離開,因為我會去聖華學校探望她。」 吳校長強調信仰深深影響她的生命和教育理念,「我想假如沒有信仰的話,成就不了今天的我。」她認為天主要自己作祂的工具,通過教學,將小孩帶到祂的身邊;她願意在孩子身上撒下信仰的種子。她亦從耶穌基督身上學到犧牲精神,並願意身體力行,「縱然教學有時令我疲累,我仍願意堅持, 為學生的學習和進步而付出。」   今個學年起擔任聖華學校校長,吳校長表示當校長需要勇氣、決心、信心,更需要承擔。她期望自己謙卑服務,深化學生的信、望、愛三德。「我深信天主和學生與我同行,正如耶穌上山受試探(路加福音第四章),他知道困難仍面對挑戰;我遇到挑戰時亦不會退縮,會依靠天主前行。」(澄) 
kjy03a-20150628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6.27
認識自己 服務他人 天佑小學「Teen」佑義人
   (本報專題)天佑小學「Teen佑義人」義工小組的八名成員,於週五的課外活動時間聚會。他們未必是成績最突出的一群,但每個成員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樂於幫助別人。透過不同的遊戲和探訪,成員們認識自己,了解社區,服務他人,宣揚關愛精神。 發掘才能 在校內,社工為「Teen佑義人」的成員安排不同的遊戲和活動,同學們表示從中得益不少。「透過傳球、吃薯片等小活動,我從中體會到傷健人士生活上的困難和不便,因為活動限制我們不能運用手部」,就讀四年級的李德成分享。其他活動中,德成亦學習到團體精神和互相幫忙的重要性。「此外, 我也發現自己能在團隊中提出有用的意見,同時能接納別人的意見。」 五年級生張瑜瑤今年第二年參加「T e e n 佑義人」,她認同透過參與不同的活動,可以更加了解自己。「過程中我發掘到自己的優點,例如富有團隊精神、勇於發問、願意向人求教等。」她認為參與這個義工小組充滿樂趣,亦期望將來可以繼續參與義務工作,並好好運用自己這兩年的經驗。 貢獻社群 就讀六年級的劉均銘是上一學年的「Teen 佑義人」成員,他和其他成員獲安排探訪特殊學校和參觀消防局。探訪特殊學校時,他們接觸到不同的傷健人士,包括行動不便者、聽障人士等。「我們經常覺得自己的生活條件不夠好, 又會不滿意自己的體型、身高;接觸特殊學校的學生後,我學會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均銘反思。至於參觀消防局、了解消防員的工作後,他體會到消防員捨己為人的精神,「除了工作環境惡劣、裝備沉重,他們的工作十分危險,有可能為了救人而失去性命。」 本學年,「Teen佑義人」除了探訪特殊學校,亦前往愛護動物協會參觀。在那裡,同學們看到不少遭人遺棄或被人傷害的動物。喜歡動物的四年級生陳浩綸很高興有機會探訪愛護動物協會,「透過我們的探訪,或許那裡的動物可以多接觸人類,減少牠們對人的恐懼。」對受傷或被遺棄的動物燃起憐憫之心,浩綸希望將來長大後能成為獸醫,「我想幫助這些可憐的動物。」 駐校社工陳偉傑表示「Te en佑義人」義工小組讓成員透過學習經歷, 啟發他們發掘自己的特質,並讓他們透過服務,發揮他們的長處和能力。他補充活動亦能讓學生認識區內的弱勢社群,如獨居長者等,學生能學習以實際行動向他們表達關心。(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