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青苗天地
2017.11.25
青苗天地 2017.11.26
孝敬父母
胡宇翔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三D
我們的身體髮膚受諸於父母,是他們給予我生命,並且無微不至地照顧我,讓我生活得非常好。
他們對我的付出是數之不盡,是我一生都無法完全報答的,尤其是我出生的那一天,媽媽生我的過程一定非常痛苦。既然他們為我付出這麼多,我應怎樣報答他們呢?
不少人會認為,父母對自己的照顧是理所當然的,父母批評自己只是為了發洩。而我就認為父母的愛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我好,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在生活中,「應孝敬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地方,延年益壽。」我認為這金句所言甚是。我們每天可以幫他們做家務,減少他們的負擔,同時不讓他們為我的學業擔憂。
平時媽媽清潔地方好像十分簡單,於是我便自告奮勇地嘗試一次。結果出乎意料之外, 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但我仍然堅持做下去。雖然花了不少工夫, 但最終還是完成了。
我們都應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 才不枉他們對我們多年的養育之恩。
常知足 樂感恩
畢嘉敏 聖安當女書院 五A
生活在香港的我們,究竟有多幸福呢?全球人口約有七十億,我們能夠讀和寫,已經較十二億人幸福;香港人不用面對戰爭,那我們已較十四億人幸福,究竟十四億有幾多人?數字太大難以想像吧!那麼我們把地球人口約化成一百人,我們能讀能寫,比十七人幸福;我們不用面對戰爭,就比其他二十人幸福了。在這一百人中,七十七人有自己的家、二十三人無瓦遮頭;營養過剩的有二十一人、六十三人能每餐吃飽、十五人營養不良、一人挨餓。在這個一百人的村落裡,我們明顯是物資豐裕的一羣,何其幸福,甚至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幸福的一羣。
幸福不是必然的,好像中國內地有一些落後的地方、山區,那裡沒有乾淨的食水和電力,連基本的生活環境也很惡劣。人們每天拚搏,只為爭一口氣生存;或者有一些人一出生,身體有缺陷,做不到許多人能做到的事。我們要有正面的想法: 雖然別人擁有很多東西,但自己也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常知足,樂感恩,這樣才會擁有真正的快樂。因此,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眼前所擁有的一切,不應只埋怨他人擁有的東西比你多。
蘇樺偉天生患有痙攣及弱聽,但他沒有自暴自棄,經過長年的艱苦鍛鍊,他成為香港田徑項目出色的傷健運動員,曾參加傷殘人士奧運會、傷殘人士世界田徑錦標賽等運動比賽,奪得多面獎牌。蘇樺偉目前是男子100米及200米傷殘人士世界紀錄保持者。縱使他天生有所欠缺,但他仍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感恩仍有能力可以跑,因此他不與人比較,只與自己比較。就如他所說:「要贏人,先贏自己。」加上他那堅毅不拔的精神,驅使他前進,終於成為別人口中的「神奇小子」。
我們往往喜歡羡慕別人,常常忘記珍惜自己身上的幸福。不要經常與他人比較,應知足常樂。即使是平淡的生活,只要有一份感恩的心,就會覺得每一天都是精彩的。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充分珍惜當下所擁有的,我們應該熱愛生命,善用自己所擁有的能力,應該要懂得知福惜福,不要貪得無厭。常知足,樂感恩,生命將會更加豐盛。


小學專題
2017.10.28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 開心下午開心上學
(本報專題)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於上學年,落實個人化時間表,讓學生按各自的專長、興趣,在下午時段參與不同的活動,務求做到「輕鬆學習」。
個人化時間表
學生在「開心下午」時段,各自擁有富靈活性的時間表,學生可參與不多於三項活動,其餘時間則在自學課上做功課及溫習。另放學後有課外活動時間,學生能更彈性地挑選喜愛的活動,而不重疊時間。
周麗雄校長稱,現今學生很忙,但卻不知道自己學了甚麼。在推行計劃前,家長反映孩子需要做功課及溫習,故不讓他參加校內的課外活動。周校長認為:「這是剝削小朋友參與活動的機會;學校可以做多一步, 調動時間表,讓學生發展學科外的才能。」她續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如何讓各人按天主給予的『塔冷通』去發展才能,需要借助學校的力量。」
周校長表示,「開心下午」針對學生多樣性, 配合成長需要,並實踐所學,「時間表因人制宜,效果自然是好,學生也享受」。郭錦俊主任以STEM作例子,學生需要上網搜尋科學理論,當中更包括中學知識,例如物理等,從中建立自學。
吳景謙主任認為,學生期待下午的活動能令他們更有動力去學習,並有助成績較弱的學生找到上學的價值和樂趣。郭主任舉例說,一位在學校紀律不太好的學生,透過出外比賽明白到要勝出比賽必先遵守規則,而他的鬥心、自信也感染了其他同學,「過往沒有老師發掘到他的才能,所以他獲獎後很滿足,到處跟同學分享;我看到他的轉化」。他還見證學生在活動中從吵鬧變成隊友, 「互相合作都是一種學習」。
老師要統籌全校學生的時間表,需要花很多時間,周校長笑言:「看到學生既開心又有得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而師生關係上亦有改善,吳主任說:「以往做訓輔工作的關係,學生會覺得我很惡;但現在他們會主動跟我聊天,亦師亦友。」
除了參與活動,學生上自學課也有得益。周校長認為學生教導同學功課也是一種才能;而成績較弱的學生亦因老師即日教導不明白的地方,從而收窄學習差距。不但如此,學校在星期三是「無功課日」。「學生不應依靠操練功課來理解知識,他們可在當天專注溫習及跟家人進行親子活動。」周校長說。
周校長表示,家長均支持推行「開心下午」,「他們看到小朋友增強了自信,輕鬆面對學習」。她認為計劃建立到學校的特色──陽光氣息,「要有陽光自然要走出課室,這特色也很適合該區小朋友」。在培育學生全人發展的同時,周校長構思每月用一個下午進行聖化心靈的活動,讓學生透過聖言,健康成長。(妤)
來看看學生們的感受吧!
張汶健(四年級):
我曾代表學校到日本參加跆拳道比賽,在學校除了學到體育知識,還能汲取經驗。星期三雖然是無功課日,但我當天要參與很多體育活動,有點忙。
楊凱晴(五年級):
在電子音樂活動中,老師教我們把電線接駁到電腦,再利用水果發聲。我學到利用不同物件製造音樂,由於只有學校才有儀器,所以我在家做不到,我很開心能跟同學一起製作音樂。
鍾曉峯(六年級):
下午不用上課,我便可以在學校做功課及溫習,回家後便有更多時間跟家人聊天。我參加了STEM拔尖,需要編寫程式令機械人活動, 這些知識幫助我達成工程師的夢想。
蘇寶怡(四年級):
我很喜歡上學,因為學校給予我們空間發揮創意能力。同時,我的強項是運動,學校提供了田徑和芭蕾舞讓我發揮才能。在田徑練習中, 同學會跟我討論跑步姿勢, 我們慢慢成為好朋友。更有朋友跟我說,很羨慕我的學校有自學課。
李采怡(四年級):
我喜歡「開心下午」,可以自己做功課,放學後便能跟家人聊天,爸爸媽媽也喜歡這計劃,因為我能有多些時間與他們聊聊學校的事。我亦可以早點休息,有充足精神上學。
譚鈞元(五年級):
我只有星期三才參加活動,其他時間可趁著自學課溫習和做功課。我上年曾參加「機關王」,學到科學機關的知識。
鄧佩婷(三年級):
我在下午課中學到課堂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做科學實驗,有一次我製造了降落傘,學到如何令它慢慢降落。另外,在自學課可以先做完功課,在補習社便可集中溫習,比較輕鬆。
陳嘉泓(二年級):
我很喜歡上學,因為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學校亦提供很多活動,例如壁球、籃球。而我今天下午要參加小童軍,我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導師講解上山裝備, 還帶我們在斜坡練習呢!
陳保寶(二年級):
我參加了小童軍,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手工和玩遊戲,我感到很開心。
孫悠(二年級):
我最喜歡的日子是星期三,因為是無功課日,當天還有運動樂園,讓我可以做運動、玩呼拉圈。
張珀僖(二年級):
我認為在課堂學習的知識不太難,所以上學沒有壓力,我下午還可以參加壁球訓練班呢!


小學專題
2016.10.29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有一種語言叫手語
語言是人們溝通的重要方式,日常生活中, 我們多用口說話,卻忽略了還有一種語言是「手語」。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推行「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多年,今年有五名老師於剛過去的暑假首次獲得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得獎者為陳藹欣老師、姜婉雯老師、謝卓衡老師、成笑凝老師和蔡碧玲老師。
(本報專題)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於2007年起參與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試行的「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即是利用口語和手語,作為雙語溝通的平台,把聾學生(下稱聾生)帶進主流學校,建立一個切合聾生需要的共融教育環境。胡艷芬校長與獲獎的陳藹欣老師和姜婉雯老師,一同向本報記者分享共融教育的經驗。
靈魂工程師
姜婉雯老師有多年教學經驗,她表示來到這所學校,才明白甚麼是共融教育。「共融教育應該是整體看怎樣幫助聾生,而不是逼他們改變去配合制度,這點給我的感受是最深的。」姜老師剛就任時,覺得自己有任教多年的豐富經驗,對教學也充滿信心。相反,卻發現自己仍需要學習很多東西,例如手語文法和利用手語跟聾生溝通,這些困難對她來說也是很大挑戰。「但是一定要學,因為老師是靈魂工程師,學手語能真正入到小朋友的心,他的人生就這樣不同了。」
除了聾生外,老師要做的還有進入健聽學生的心。所謂共融教育,當然不只是共融班的學生和任教共融班的老師才懂手語,除了老師參加手語工作坊外,也有「人人手語日」活動及「全校手語金句練習」,即使不是共融班的學生也有機會學習基本手語,共同學習,共營關愛。胡艷芬校長提到:「作為一間天主教學校,一定要持著有教無類的精神,無論學生有甚麼特殊需要,我們都需要用對一般小朋友的愛心來照顧他們。」
該校每級設置一班混合聾、健學生的共融班,有二十八位老師任教,由健聽和聾人教師協助教學,每班約五、六位聾生與健聽學生一起學習。共融班教學模式除手語外,還編定了「教學十式基本功」,例如老師會把重點寫在黑板上,再配合視覺元素輔助課堂教學;數學科老師教授立體圖形時讓學生觸摸實物,強化對立體圖形的概念等等。而畢業禮上,全級畢業生以口語和手語演繹歌曲,體現聾健共融的精神。姜老師說,看到聾生畢業真的非常感動,感受到大家不分彼此,是學校一份子。此計劃亦能散播小種子給健聽學生及聾生的家長,一同參加家長手語班;聾生的家長則能用手語跟子女溝通,使關係更融洽。可見這計劃對課堂、課外活動上、以至家校關係都有裨益。
平等機會 互相學習
此計劃最令老師觸動的是學生的堅毅,另一位得獎者陳藹欣老師說:「聾生能力範圍做到的,他們一定做到一百分,字體永遠拿甲加五粒星,因為他們覺得做事就要認真做;而理解能力較弱的聾生也很願意學習,所以到六年級時也能達到基本學習水平。」除此之外,她表示聾生會用不同方法跟人溝通,他們不會害怕跟陌生人談話,也不會覺得自己說得差和咬字不準,反而勇於嘗試,對他們融入社會有很大幫助;健聽生亦努力學習手語,有些健聽學生甚至跟街上陌生的聾啞人士用手語溝通,大家互相接納及影響,這是共融計劃一個最成功的地方。
聾生亦有平等機會參與校內音樂劇、游泳隊、田徑隊等活動, 「有全聾生是舞蹈組校隊,也為學校贏得比賽,你能夠想像他們背後所花的努力有多少?」姜老師說。「當看到學生也這樣努力,你會覺得作為老師花多點力也是值得的。」聾生取得的成績當然離不開老師們辛勤的付出。
老師需要用很多時間和心機在備課上,身、心、靈也會疲累, 但陳老師認為最累的可算是在課堂上要誇大肢體動作展示給聾生看,例如「開心」和「很開心」,動作也有很大分別。除此之外, 當遇到一些困難或專有名詞的時候,便要不斷反覆練習。雖然老師們工作十分辛苦,但看到學生的成長,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學懂了手語,我們可以遠距離聊天,真是很方便,其他老師也覺得很有趣。」陳老師笑說。在運動會中,老師從司令台呼喚頒獎老師時,便可以用手語溝通,如「男仔、六年級、跑步、六十米」等,不用跑來跑去。任何時候,也可以用手語遠距離跟其他老師溝通,顯示出手語文化已融入學校。
適逢今年是最後一年推行,學校已於今年停止接受聾生的小一入學申請,但校方仍會用雙語教學模式教導在校的二十八位聾生, 直至他們畢業。而獻主會小學將會接棒推行此計劃。胡艷芬校長說:「得到這個獎也算是時機巧合,亦是一個好機會讓更多人了解這計劃在主流學校是可行的,並把這個信息帶給整個教育界。」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也是天主喜愛的孩子,聾生不喜歡被稱作聽障人士,因為他們也有一種獨特的語言與世界溝通。(妤)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由教育局舉辦,並由優質教育基金贊助。候選人如能整體地在四個評審範疇:專業能力; 培育學生;專業精神和對社區的承擔;及學校發展範疇皆表現卓越,可獲推薦頒發卓越教學獎。每年的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主題並不同,而2015/2016的主題是課程領導、數學教育學習領域和特殊教育需要。
http://www.ate.gov.hk/tchinese/index.html


創作天地
2016.10.15
創作天地 2016.10.16
文章:
生病記
前天,我生病了,咳得十分厲害,鼻子就像開了的水龍頭一樣, 鼻水流不停。我去看醫生,醫生說我是著涼,感冒了!因此不能回校上課。
起初,我感到十分開心,因為可以留在家中睡覺,但原來不是的。老師說的知識我聽不到;同學在平台遊玩時,我只能留在家中看著他們玩耍;所有人開開心心地吃火鍋時,我只能看著他們吃, 自己只能吃白粥……最慘的是,我不能參加田徑和籃球訓練,還要在家中喝一些比苦瓜更苦的藥,真是好不難受啊!
所以,我會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會再自討苦吃了!
葉旆銃 深井天主教小學 六A
「露營」記趣
三月一日那天,爸爸指著日曆上的三月八日說要去露營。我和弟弟都高興得跳了起來,希望那天快點到。
終於到了三月八日,本來以為天氣會好,可是今天不停地下著滂沱大雨,正是古人說的「天有不測之風雲」啊!爸爸只好決定取消露營,聽到了爸爸說的話後,我很難過,弟弟也嘩嘩大哭起來。
在這時,媽媽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在室內露營!媽媽開始分配工作,弟弟和爸爸負責紮帳篷;我和媽媽負責準備食物。媽媽把三文治拿出來,她負責切材料,我負責製造三文治。最後我們很開心地吃準備好的三文治和果汁。
雖然今天不是在室外露營,但也是一次難忘的經驗。
陳孝儀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四E
媽媽的故鄉
陽春三月,在媽媽美麗的故鄉——中山,處處都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走近山間的小徑,一眼望去,山上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樹木,枝葉濃密,各種花卉萬紫千紅,姿態萬千,絢麗異常,非常漂亮。
我們沿小徑前行,路邊星星點的小野花,也從草叢中冒出頭來。
這些美麗和嬌嫩的小花一邊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中,一邊迎著温柔的春風,舒展自己的腰肢,那姿態彷彿是在歡迎我們。它們映襯著大自然的天然美,美得使人對它產生一種呵護之情。突然,遠處的樹林裡傳來陣陣歌聲,原來是小鳥們正在枝頭上高歌,牠們婉轉的歌聲使我聽得如癡如醉。
山澗的溪水也是動人的。小河裡的水愉快地流淌著。一條條小魚兒在水中互相追逐嬉戲,烏龜在石頭上靜靜地躺著曬太陽,多麼自由自在啊 !看過了這迷人的山水,大自然的美景真醉人 !
歐陽兆弘 白田天主教小學 五B
我真幸福
甚麼是幸福?可能你覺得擁有寬敞的大宅、名貴的汽車和華麗的衣服,就是「幸福」,但對於我來說,只要有一個温暖的家,有疼愛自己的家人,就很幸福了。
我居住在一間舒適、整潔的屋子裡。回家後,我不僅能吃到美味的飯菜,還能和家人一邊看電視,一邊談論劇情;那温馨的場景, 只要一想到,便感到無比幸福。
在學校裡,我們能接受免費教育,使用不同的設施,讓我們吸收知識,但我卻為此感到厭倦,想起來,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對於在山區居住的小孩,卻是千辛萬苦地哀求,也得不到求學的機會。
在我居住的地方,設備一應俱全,有玩的、有吃的⋯⋯只要我想要,就能隨時購買自己想要的物品,所以爸媽常說我貪新忘舊。
我很幸福,我不用衣衫襤褸,捱餓受凍。相反,在山區的小孩沒有充足的食物,經常營養不良,所以我應該滿足和心存感激,珍惜眼前的人和物。
吳凱敏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 六A
學校的生涯
當第一次來到學校,它就像一個冰箱,甚麼都有;可是,我現在卻覺得它就像一枝魔杖,用功課來禁錮我們。每當太陽升起,我們就要背著書包,它就像一個千斤重的石頭;考試、默書、評估、測驗,它們就像一大堆書,把你埋在無底深淵,讓你永遠無法爬上去。成績,有時像食人花一樣,吞噬你;有時卻像一粒糖,哄得你十分開心。學校,就像永遠跳不完的跳飛機……
周曉敏 石籬天主教小學 六A
Thank you, Lord!
Thank you, Lord! You give me lots of happiness every day!
I had a wonderful summer vacation in July and August. My family and I went to Canada to visit our relatives. I went to summer camp at Ontario Science Centre and had unforgettable science adventures. I also went to visit many Catholic churches in Montreal and Quebec City. The churches are great and beautiful! I prayed to the Lord in different churches.
After the summer holidays, I went back to my lovely primary school and met many friends. I am happy to have many nice and kind teachers. Now, I am a class monitress, I will try my best to help people. I like dancing so I join the dancing club at school. I love my school life very much.
I will try my best to be a good child and bring happiness to everyone around me. Thank you, Lord!
Ho Tin Ching Katharine
St. Andrew’s Catholic Primary School 2E
圖畫:
貓頭鷹
林熹怡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 五B
我最喜愛的卡通角色
羅懿 寶血幼稚園 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