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20403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4.01
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百米飛人周朗逸 珍惜跑步每一刻
身高只有1.7米的短跑運動員周朗逸,每次在比賽場上準備起跑時,面對著身旁總是比他高半個至一個頭的運動員,他並無壓力,因他有著良好的跑姿及爆發力令他往往取得佳績。在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的六年學習生涯中,初中的短跑排名榜尾,至現今在校內排行第一,他感謝學校給予良好的培訓,憑著努力與永不放棄的信念,最終發掘了他的跑步潛能。 去年11月,周朗逸在學校舉辦的田徑運動體驗日上,在短跑100米賽事以最佳時間11 秒09分打破學校33年來的紀錄,也在200米賽事中以22秒8打破學校41年來紀錄,他從沒想到自己有如此佳績,在賽前謹記著校長潘盛佳的鼓勵:要全神貫注專注在比賽上,將自己所學到的發揮出來。朗逸說:「既然難得可以比賽,我一定會好好把握,比賽時以只為打破自己紀錄的心態作跑,這次一連打破兩項紀錄是我沒想到的。」 「我很喜歡跑步,沒有想過因為自己跑得慢或者腳傷而放棄。」周朗逸由中一加入田徑隊,第一年便以正選身份代表學校參與學界比賽,可是卻在200米幾乎「包尾」。中二時被列入後備,「當時很不開心,教練曾形容我是有史以來最弱的田徑隊成員,每次比賽看著公布賽果的顯示屏,只要由尾數上,便很快會見到我的名字。」 中三時,周朗逸的大腿經常拉傷,莫說是跑步,連日常步行也感到痛楚,原來這個傷患自中一已出現,只是他不以為意,直至腳踭、腳腕均感到疼痛至無法跑步他才正視問題。後來教練發現他的跑姿錯誤而導致傷患,自此他開始從改善跑姿著手,「每次跑步時拍下短片,在片段中教練會逐項調整我的跑姿,才發現過去我跑步時腳步的後踢幅度太大,令我經常拉傷大髀前肌。」 即使傷患問題一直持續困擾他近四個月,他也從沒想過放棄,「我很喜愛田徑, 受傷後反而提醒我更加要著重心態的調整, 要時常保持正面態度。」腳痛時他多集中進行腹部訓練,讓雙腿休息,以保持狀態。田徑教練吳志偉老師一直幫助他改善跑姿,逐步令他回復狀態,後來他的傷患痊愈後,短跑速度亦有明顯的提升。 直到中四那年,他自行報名參與校外的短跑比賽,更在短跑200米及100米分別贏得冠軍及亞軍。他當時在100米比賽上以11秒92 完成,相比他中三時的12秒99成績快了1秒以上。長天教師兼田徑隊教練吳志偉說,一般短跑運動員能夠快0.2至0.3秒的速度差距,已是相差兩個等級,而朗逸更在一年間快了1 秒,這對運動員來說是一個大躍進,「他對跑步的專注,努力克服傷患的精神,全靠他不放棄的態度,努力追求進步才有顯著的成績。」 周朗逸中四開始投放更多時間去訓練,他一星期有四天在上學前提前一小時回校晨跑,午飯時間花半小時到健身室進行力量訓練鍛鍊體能,直到近兩年新冠疫情,沒有機會上學,運動場也關閉, 他平日會到街上練跑,至中五他獲選為田徑隊隊長,便與隊員各自在家中練習跑步, 「疫情下在家上堂後時間仍然充裕,每天約有15至30分鐘練習,也會請同學一起練習時拍短片,再一起切磋,有時我也會打電話或者透過短訊了解他們的訓練進度。」 他留意到這段時間暫停跑步的同學,反而專注在基礎的動作練習,每當校園適合開放時,他定會回校練跑,當他以為停跑多時難有進步,反而持續在家中的手腳訓練令他與隊友有所成長,「在疫情下更用心打好基本功。」 近月面對第五波嚴峻的疫情,原定本學年舉辦的教區中學聯校運動會及學界比賽等也告取消,這令朗逸在最後一年的中學生涯中感到遺憾。他說,疫情下更要提醒自己珍惜每一次跑步的機會,「每次跑步也是我成長的過程,我很享受每次與隊友練跑的時刻,也使大家一起成長。」成為隊長的經驗影響他立志要成為體育老師,期望將來能回饋母校, 以自身經歷去鼓勵師弟在運動上創下好成績。(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7_20220327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小學
2022.03.25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江苡澄 多元發展運動員
「每次學習新的運動,慢慢會愈做愈好,自然會有滿足感,也令我的心情愈來愈好。」精通體操、排球、羽毛球及田徑的小學五年級生江苡澄,認為運動給予她正能量及動力,恆常及具規律性的練習也幫助她專心學習。 現年11歲的江苡澄就讀於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她由5歲開始學習體操,因著體操接受多元化的培訓,幫助她的平衡力及身體協調,升上小學後她陸續接觸不同類型的運動項目,成為一位多元發展的運動員。校內方面,她是田徑隊一員,擅長跑、跳、擲的項目,她也是排球校隊的一份子;校外則有參與體操、羽毛球及田徑培訓。 越級挑戰贏得冠軍 小學三年級時,苡澄代表學校參與九龍西區學界田徑比賽的女子丙組跳遠賽事,最終以3.24米奪得冠軍,當年只有小三的她更是越級挑戰,最終撼贏其他小四參賽學生, 她更拋離亞軍的成績兩米之多。去年她在同一田徑比賽的女子乙組擲壘球賽事上,以30.88米贏得冠軍。 對於贏得比賽,江苡澄感到開心,「因為看到自己進步,但仍要繼續努力,不可以高傲,這是父母教曉我的。」苡澄的父母自小常鼓勵她要選擇喜歡的運動,也要正面面對每場賽事,每次比賽她的父母更會抽時間 到場支持,「最開心是無論輸贏,賽後父母也會帶我吃大餐。」 體操運動加強平衡感 江苡澄說最初參與體操,是她自己擁有柔軟的筋骨,可以在體操上有所發展,另一原因是覺得「體操運動員很有型!」每次當她看到競技體操運動員在具備彈性的專用地板上,連續做出多種體操空翻動作:側手翻、前空翻、後空翻、分腿跳等,也吸引她想學好這項運動。 練習時,苡澄表示每次進行拉筋動作也會感到痛楚,也要經常不斷重複做出倒立、拱橋等動作,每學習一個新的體操動作,要花上一星期,亦有較複雜的需要數星期才能完全學會。她說日復一日的練習與堅持,教會她永不放棄精神。 「每次放學後我會盡快完成功課,逢星期一至四作好溫習,以準備星期五至星期日可以安心參與校外訓練。」預先作好學習的規劃,也教她學懂把握時間。她說星期一至五也須補習中英文及數學,另外每週有三天分別參與田徑、羽毛球及體操培訓,疫情期間部份練習也要暫停,她便持續在家中拉筋和跳繩,以維持跳躍力及柔軟度。 師長父母支持 努力做好本份 「劉老師非常欣賞你對待練習和比賽的態度,希望你贏得兩項九西區冠軍後,可以保持鬥志與爭勝心,在全港賽繼續向前衝, 努力突破自己⋯⋯」在江苡澄的書桌上,放上一張張由體育科教師送上的祝福卡,她說祝福卡的勉勵說話鼓勵她要盡力做好本份, 「這是老師向每一位田徑隊成員寫下的勉語,我很喜歡。」 另外,父母的支持也成就她不放棄任何一個作賽機會,「當我在賽場上落敗,父母定會安慰我不要灰心,其中我在去年首次出外參與羽毛球區際比賽時,因心情異常緊張導致難以發揮水準,結果首場已出局,後來父母安慰我,我事後調整心理,學習放鬆自己,不要怕輸,努力打好比賽。」 本學年,荔枝角天主教小學推薦江苡澄成為屈臣氏傑出運動員,表揚她在運動上的多元發展,她說喜歡做運動,這也受同樣熱愛運動的父母影響,「媽媽平日晚上會陪我到緩跑徑練跑,我很期待每次與她一起練習,因為可以解悶;多做運動也令本身愛吃的我更健康。」 多元運動發展並沒有影響苡澄的學業, 她強調只要懂得分配時間,便能兼顧各方面。透過運動,她學習放鬆心情,多嘗試, 適應了比賽的節奏後,自然能夠消除緊張的心情。(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7_20220227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2.25
彩天空手道運動員 林洛熹打出武道精神
空手道發源於日本沖繩的一種武術,而空手道禮儀屬於空手道武道精神,從運動中展現出人的內涵和修養。在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就讀中五的林洛熹,自四歲接觸空手道, 從中學會持之以恆,不怕失敗的信念,而他也受到校內其他運動員的影響,成為鼓勵他持續學習的動力。 林洛熹由幼稚園開始便學習空手道,剛於去年十月取得世界糸東流空手道聯盟成人黑帶初段,最初學習空手道,他說純粹視之為興趣班報讀,其母又希望他藉著運動強身健體,遂一直鼓勵他參與。 升上彩虹邨天主教英文中學後,洛熹繼續參與空手道, 他也在中一時加入學校田徑隊,他看到一眾師兄在田徑場上努力不懈地接受練習,令他大開眼界,「所有人也專注地練習,當跑完100米後,隨即緊接著再完成200米、300米、400米,他們只朝著目標訓練,也影響我的空手道學習。」 持之以恆 不怕失敗 到中二時,他的師傅鼓勵他考兒童黑帶,惟取得黑帶前須通過體能訓練:50下拳上壓、50下仰臥起坐、以及五分鐘的四股立Shiko Dachi(意即紮馬)。「最初我只能完成十餘下,便在考核前一個月,每朝早起床練習體能,並在放學回家晚飯後繼續練習」,他最終順利完成並考獲兒童黑帶,「這個經驗讓我感到,只要持之以恆不斷重複練習,努力付出便得到回報。」 「持之以恆,不怕失敗」是他每次訓練時持守的信念,然而每次練習難免會受傷,手腳受傷早已習以為常。進行博擊時會因與對方碰撞而受傷,或耍套拳時誤傷自己,「每當受傷流血,經包紮後便會再練習,不會讓自己停下來」,而每次見證自己學習新的套路到完成,他也會感到成功感。 空手道的武道精神 他回看自己由幼稚園中班開始,學習空手道至今,也曾感到訓練沉悶而想放棄,然而他長大後逐漸發現,藉著持久接受訓練,可鍛鍊出毅力,平日在道場內也有團隊一起練習,他也很嚮往空手道的禮儀,進入道場時需要企直身子行鞠躬禮,見到長輩或教練等也要鞠躬;開始上課時需要正座的跪坐禮,然後作目肅(默想),再進行神明禮的跪拜形式等,一起鞠躬後才上課,下課時也要進行上述的跪坐禮、神明禮、長輩禮及相互禮等才完成。 他說這運動早已培養他待人接物有禮的一面,對長輩師長要有禮恭敬,也要常懷感激教導過自己的人;而從空手道訓練中,因著團體的支持,也有與他自幼並肩學習的空手道朋友,道場內師傅與師兄的栽培,也成為他持續學習的動力。 素來行事低調的洛熹,即使過去出外比賽獲獎也未有告知校方。他中四時,在第一屆網上亞太區糸東流空手道大賽獲得14至15歲個人男子套拳季軍,當時的班主任因有追蹤他的IG而得知他獲獎,「班主任幫助我申請家教會的獎學金,豐富了我在學習方面的履歷, 他對我的鼓勵使我感動。」 堅持是成功的第一步 他在上學年擔任學生會主席,原本希望在學生會每年舉辦的才藝表演「藝墟」展示空手道的武術運動,卻礙於疫情暫無法復辦,好些對外比賽也因著疫情而延期或取消,他沒有因而把練習怠慢,因為他深信,「堅持,才能走更遠的路。」這句話常督促洛熹做任何事情時,「要堅持,有始有終,不少同伴因學業壓力或練習沉悶而放棄,但師傅常說,當看到身邊同年的人有多少人留下來,他便成為冠軍。」他說中學畢業後想修讀傳理系,學習電影製作,「希望有一天能製作一齣空手道的電影,紀錄我的空手道人生,將這十幾年來所學的向外分享。」(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7_20220213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2.11
自信擲出新目「鏢」元朗天主教中學 飛鏢運動員盧采喬
飛鏢運動不僅要求運動員全神貫注,眼界要準,更講求全身肌肉的運用,才能一擊即中。」自中一起已加入學校飛鏢隊的盧采喬解釋。只見她凝神屏息, 瞄準鏢靶的正中心,徐徐地將飛標擲出,正中紅心。 采喬身型嬌小,文靜有禮,單看外表絕對看不出她是一名體育「發燒友」,她除了擲飛鏢外,亦是學校田徑隊成員,也參與學界鉛球及跑步賽事。采喬耐心地介紹飛鏢運動及她的「武器」時,眼神充滿光采。采喬就讀的元朗天主教中學(元天)是全港首間設立飛鏢校隊的學校,最初是給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訓練專注力及身體協調,隊伍首次出賽便奪得亞軍,遂決定將這項運動推廣至全校。采喬的擲鏢潛質在中一時被老師發掘,更成為隊內首名女隊員。 將失敗轉化成動力 采喬接受了幾個月訓練後,表現逐漸穩定,學校決定派她出席一年一度由亞洲飛鏢協會舉辦的賽事。當時她被編配跟最強的隊伍—— 上海隊同組。她說:「上海隊富有經驗,經常能把飛鏢擲向紅心。」在對手強勁的攻勢下,首次出賽的采喬變得緊張,未能發揮平日的水準,最終落敗,更導致情緒低落,跌入低谷。幸好在隊友悉心陪伴下重新出發,從谷底中走出來。她形容隊友是「家人」,彼此無所不談。 努力讀書 回饋學校栽培 疫情前,學校提供每星期一次專業指導,采喬和隊友都會自發地在午膳時間加操, 希望獲得更多經驗。疫情後為追趕進度,學校亦為她和精英隊的隊友提供額外一天特訓。學校提供豐富的資源,例如飛鏢,服裝及學費,更添置飛鏢機,減輕她的經濟負擔之餘,亦讓隊員更熟悉比賽環境。采喬笑言: 「我們以自律作回報,努力讀書及準時交功課!」她表示,從飛鏢學懂堅毅精神,做功課時即使面對難題,仍然會努力嘗試解決。 加強訓練 「飛」出香港 采喬曾獲學校資助參與台灣交流團,得到中華臺北飛鏢總會的洪國峻會長親自指導,技巧突飛猛進。終於在2019年台灣香港中學飛鏢交流賽勇奪雙人賽第五名,個人賽第五名及團體賽季軍,成功擺脫首次比賽的陰影。其後在香港各項比賽皆贏得獎項。因著疫情關係,近兩年的台灣和日本交流團均未能成行。學校去年亦與台灣高中進行線上聯校比賽,獲得團體亞軍及個人亞軍,更成功擊敗台灣當地排名第一的女選手,被冠以「女殺手」的稱號!她在交流團中結交到不少志同道合的台灣朋友,回港後繼續在社交媒體上作飛鏢交流。  家人同心齊支持 采喬的家人非常支持她發展飛鏢運動。她說當家人知道她受訪時,立刻協助她,把所有獎牌運送到學校。家人亦為她購置按摩槍,放鬆繃緊的肌肉;當疫情嚴峻以至未能在場館進行訓練時,家人更為采喬購買家用飛鏢板,讓她在家中亦能繼續練習。 成為飛鏢的鹽與光 采喬身為元天的飛鏢運動員,一直銘記校訓「地鹽世光」的精神,致力推廣飛鏢運動。她憶述最難忘的事情:一次小學生到元天參觀,她向小朋友分享學習飛鏢的經歷, 及後有一名家長向她說,她的經歷令兒子對學習飛鏢產生興趣,讓她感到十分滿足。她表示,中學畢業後仍然會繼續堅持參與擲飛鏢運動,並期望將來能像前歌手梁雨恩一樣,可以成為一名頂尖的專業飛鏢運動員。(盧)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