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a_20171217s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7.12.16
也談性侵犯
我的女兒今年念二年級,她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弱,經常和男同學混在一起。她非常擅長打球、賽跑等運動項目,表現甚至比同齡的男孩更好,她說日後要做田徑運動員,這志願把我嚇死了,尤其最近運動界發生的性侵犯事件,我真的不希望發生在我女兒身上。   早前,女兒學校致電給我,指女兒被同學撫摸胸部,要我立即到校處理。女兒解釋說因碰倒了同學的午餐,同學替她抹掉濺在恤衫上的污漬,剛巧被老師看見了。我覺得孩子沒有錯,事件便算了,但我仍有點耿耿於懷,覺得女兒應該小心一點,不要輕易讓其他人碰到胸部;而男孩也應當心點,不要隨便碰女孩子的身體。我想請教教導孩子預防性侵犯的方法。   有關性侵犯的案件, 近日鬧得熱烘烘的。在本地及外國,均爆出運動界的性侵犯事件,這的確令家長非常擔心,尤其女兒熱衷運動的,害怕她們遇上不良教練,危害孩子的安全。但我肯定地說一句:大部份教練都很專業,侵犯孩子的只是極小數,而新聞所報導的,只是極少的部份,所以家長不用過份擔心。 其次,家長也應教導孩子預防被他人性侵犯,而這類教導不應局限於女孩子,男孩子也應同樣裝備好。首先,教導孩子身體屬於自己,不可以隨便被人觸碰, 如果不是正常的接觸, 就要小心;身體上一些特別的部位,例如胸部、陰部和臀部,若被人觸碰到,就要立即阻止及離開,並告知信任的人,由他們處理。另外,要告訴孩子侵犯的定義也包括言語侵犯,例如說色情故事、猥褻言語等。家長最好提醒孩子盡可能避免與其他人單獨相處。 家長還應多了解與孩子接觸的人,例如:補習老師、鋼琴老師等, 不要讓孩子獨來獨往,避免孩子放學後單獨留在補習社或琴室。家長也可向教練或老師了解孩子的進度,既能表示你對孩子的關心,同時可觀察老師和教練的教學態度。 每一個家長都不希望性侵犯事件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假若家長對事件有懷疑,應立即尋找專業人士處理,並即時協助受害的孩子, 以免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kjy01_20171203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12.02
白田天主教小學 引入新興運動 超越自我
(本報訊)做運動為我們帶來很多好處,相信是不容置疑的, 但你有培養做運動的習慣嗎?  白田天主教小學近年積極增加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機會,除了提供校本體育科課程外,還有清晨體能訓練、聯課活動(逢星期五最後兩課)、校隊訓練及自費活動。這些活動及訓練,部份引入多項新興體育活動,例如欖球、獨輪車、劍擊等運動,讓學生發揮個人潛能,培養堅毅的精神。 堅毅精神 參加小型網球的二年級生黃錦輝及鄧啟舜均認為,即使訓練時流汗, 都不會覺得辛苦,「當我專注打網球,便會忘記辛苦。」啟舜說。體育科主席區永剛(區Sir)認為,運動有助學生訓練對成功的追求,「體育訓練固然刻苦,他們要接受失敗、磨練,才能成功」。 謝至美校長憶起小時做運動訓練的辛酸,「我第一次參加田徑隊訓練,跑了三小時後吐出來。但那刻覺得挑戰到自己,成長了一步。」她笑言,部份體育活動比較危險,已預料學生或會受傷。她亦向家長解釋,為何引入這類活動,「過於保護小孩子並不是好事,他們不跌不會知道痛、不會知道站起來的那份成功感,小學階段正是小朋友可跌可立即爬起身,也是學習價值觀和生活技能的黃金機會」。 謝校長發現,有的學生做運動時「跌多過企」,但他們臉上都充滿笑容。「因為這活動是他們的興趣,不是老師、家長強迫的, 所以我相信他們能接受痛苦,亦希望家長明白當小朋友從學習中享受樂趣,便能堅持下去。」她說。 不過,參加劍擊的二年級生梁鈞翔認為活動安全,「雖然我最害怕被對手刺中,但只要戴好裝備,聽教練指令,便不會受傷」。 珍惜機會  鈞翔參加劍擊訓練時似模似樣,專心聽教練指令,但原來差點過不了選拔。體育科副主席葉曉豐(葉Sir)說,鈞翔當初因紀律問題而跌入後備,「他當時哭起來,我便說觀察他一段時間,若他能控制自己行為,便讓他參加」。鈞翔最後成為劍擊隊成員,葉Sir表示看出他很珍惜機會,亦潛移默化地改善了在課堂的表現,「需要自己爭取的機會,學生才會更珍惜」。鈞翔認真地說:「劍擊最重要是守紀律,例如比賽前要敬禮,就像見到老師說早晨一樣。我覺得學完劍擊後自己變得很乖,最大進步是轉堂沒有聊天。」 負責足球校隊訓練的區Sir則認為學生需要看重每一場比賽。他最深刻自己在大專時,參加體操吊環比賽,因緊張而從環上掉下來,但他仍努力跳起去完成落地動作。所以他很欣賞輸了比賽會哭的學生,如當年的自己一樣。 發展潛能 由於三至六年級學生才能參加校隊, 故此學校會在正規課程及聯課中,增添新興活動讓一至三年級學生接觸,這時間亦是老師發掘學生潛質的好機會。謝校長說:「新興運動不是為了參加校外比賽,而是讓學生學習手眼協調,從小培養團隊精神。」她認為,運動能發掘學生亮點,並發揮他們的自信心。而做運動是專注力訓練,直接影響學生在學業上更專注。葉Sir認同,「較好動的學生做手眼協調的運動時,會為了成功,而控制自己的行為」。 啟舜說:「我們訓練時所打的球,需要對方用手接著,有時打不到是因為瞄不準,所以我學到手眼協調。」錦輝則記得教練說要互相合作,不然對方便接不到球;亦要有禮貌,例如比賽後握手,相當注重禮儀。葉Sir認同,「有時會讓學生進行競賽,希望他們發展社交羣體能力,並學到如何處理贏輸、合作、情緒的問題」。 區Sir舉例說,曾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從小拒絕上體育課,老師調整活動難度,並鼓勵他,這位學生慢慢嘗試參與,亦從中獲取成功感,「體育令他融入學校」。 謝校長補充,不是每個學生在學科上都能獲取成功感,但她相信總有一個範疇能滿足他們,只在乎學校能否提供,「我觀察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上體育、視藝課時,比其他同學更投入」。她記得其中一名學生很少上學,但有一次竟要求打電話給媽媽去拿體育服,上體育課。「為他們來說,準時上學可能已是很大挑戰,但體育課卻能吸引他天天上學;這正正是聖經所寫的塔冷通。」她說。 而處理勝負方面,謝校長認為「勝不驕,敗不餒」很重要。當勝利時,要有同理心欣賞對方;反之,要思考失敗的原因,「反思對功課自評,以至對未來工作,都很重要」。她認為運動員的精神正能幫助她做好校長的工作, 「現在的我有容人之量去接受不同意見,同事也覺得我這位校長願意聆聽及溝通」。 學校將於未來興建新校舍,謝校長認為屆時的發展會更驚人。「現時學校場地不足,一個操場會有兩三個活動同步進行,亦要預約球場作訓練;但到時場地已不是我們最大的限制,給學生發展的機會也會更多。」她說。(妤) 
kjy10_20171126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7.11.25
青苗天地 2017.11.26
孝敬父母 胡宇翔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三D 我們的身體髮膚受諸於父母,是他們給予我生命,並且無微不至地照顧我,讓我生活得非常好。 他們對我的付出是數之不盡,是我一生都無法完全報答的,尤其是我出生的那一天,媽媽生我的過程一定非常痛苦。既然他們為我付出這麼多,我應怎樣報答他們呢?  不少人會認為,父母對自己的照顧是理所當然的,父母批評自己只是為了發洩。而我就認為父母的愛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我好,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在生活中,「應孝敬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地方,延年益壽。」我認為這金句所言甚是。我們每天可以幫他們做家務,減少他們的負擔,同時不讓他們為我的學業擔憂。 平時媽媽清潔地方好像十分簡單,於是我便自告奮勇地嘗試一次。結果出乎意料之外, 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但我仍然堅持做下去。雖然花了不少工夫, 但最終還是完成了。 我們都應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 才不枉他們對我們多年的養育之恩。 常知足 樂感恩 畢嘉敏  聖安當女書院  五A 生活在香港的我們,究竟有多幸福呢?全球人口約有七十億,我們能夠讀和寫,已經較十二億人幸福;香港人不用面對戰爭,那我們已較十四億人幸福,究竟十四億有幾多人?數字太大難以想像吧!那麼我們把地球人口約化成一百人,我們能讀能寫,比十七人幸福;我們不用面對戰爭,就比其他二十人幸福了。在這一百人中,七十七人有自己的家、二十三人無瓦遮頭;營養過剩的有二十一人、六十三人能每餐吃飽、十五人營養不良、一人挨餓。在這個一百人的村落裡,我們明顯是物資豐裕的一羣,何其幸福,甚至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幸福的一羣。 幸福不是必然的,好像中國內地有一些落後的地方、山區,那裡沒有乾淨的食水和電力,連基本的生活環境也很惡劣。人們每天拚搏,只為爭一口氣生存;或者有一些人一出生,身體有缺陷,做不到許多人能做到的事。我們要有正面的想法: 雖然別人擁有很多東西,但自己也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東西。常知足,樂感恩,這樣才會擁有真正的快樂。因此,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眼前所擁有的一切,不應只埋怨他人擁有的東西比你多。 蘇樺偉天生患有痙攣及弱聽,但他沒有自暴自棄,經過長年的艱苦鍛鍊,他成為香港田徑項目出色的傷健運動員,曾參加傷殘人士奧運會、傷殘人士世界田徑錦標賽等運動比賽,奪得多面獎牌。蘇樺偉目前是男子100米及200米傷殘人士世界紀錄保持者。縱使他天生有所欠缺,但他仍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感恩仍有能力可以跑,因此他不與人比較,只與自己比較。就如他所說:「要贏人,先贏自己。」加上他那堅毅不拔的精神,驅使他前進,終於成為別人口中的「神奇小子」。  我們往往喜歡羡慕別人,常常忘記珍惜自己身上的幸福。不要經常與他人比較,應知足常樂。即使是平淡的生活,只要有一份感恩的心,就會覺得每一天都是精彩的。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充分珍惜當下所擁有的,我們應該熱愛生命,善用自己所擁有的能力,應該要懂得知福惜福,不要貪得無厭。常知足,樂感恩,生命將會更加豐盛。
kjy01_20171029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10.28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 開心下午開心上學
(本報專題)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小學部)於上學年,落實個人化時間表,讓學生按各自的專長、興趣,在下午時段參與不同的活動,務求做到「輕鬆學習」。 個人化時間表 學生在「開心下午」時段,各自擁有富靈活性的時間表,學生可參與不多於三項活動,其餘時間則在自學課上做功課及溫習。另放學後有課外活動時間,學生能更彈性地挑選喜愛的活動,而不重疊時間。 周麗雄校長稱,現今學生很忙,但卻不知道自己學了甚麼。在推行計劃前,家長反映孩子需要做功課及溫習,故不讓他參加校內的課外活動。周校長認為:「這是剝削小朋友參與活動的機會;學校可以做多一步, 調動時間表,讓學生發展學科外的才能。」她續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如何讓各人按天主給予的『塔冷通』去發展才能,需要借助學校的力量。」 周校長表示,「開心下午」針對學生多樣性, 配合成長需要,並實踐所學,「時間表因人制宜,效果自然是好,學生也享受」。郭錦俊主任以STEM作例子,學生需要上網搜尋科學理論,當中更包括中學知識,例如物理等,從中建立自學。  吳景謙主任認為,學生期待下午的活動能令他們更有動力去學習,並有助成績較弱的學生找到上學的價值和樂趣。郭主任舉例說,一位在學校紀律不太好的學生,透過出外比賽明白到要勝出比賽必先遵守規則,而他的鬥心、自信也感染了其他同學,「過往沒有老師發掘到他的才能,所以他獲獎後很滿足,到處跟同學分享;我看到他的轉化」。他還見證學生在活動中從吵鬧變成隊友, 「互相合作都是一種學習」。 老師要統籌全校學生的時間表,需要花很多時間,周校長笑言:「看到學生既開心又有得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而師生關係上亦有改善,吳主任說:「以往做訓輔工作的關係,學生會覺得我很惡;但現在他們會主動跟我聊天,亦師亦友。」 除了參與活動,學生上自學課也有得益。周校長認為學生教導同學功課也是一種才能;而成績較弱的學生亦因老師即日教導不明白的地方,從而收窄學習差距。不但如此,學校在星期三是「無功課日」。「學生不應依靠操練功課來理解知識,他們可在當天專注溫習及跟家人進行親子活動。」周校長說。 周校長表示,家長均支持推行「開心下午」,「他們看到小朋友增強了自信,輕鬆面對學習」。她認為計劃建立到學校的特色──陽光氣息,「要有陽光自然要走出課室,這特色也很適合該區小朋友」。在培育學生全人發展的同時,周校長構思每月用一個下午進行聖化心靈的活動,讓學生透過聖言,健康成長。(妤)  來看看學生們的感受吧!  張汶健(四年級): 我曾代表學校到日本參加跆拳道比賽,在學校除了學到體育知識,還能汲取經驗。星期三雖然是無功課日,但我當天要參與很多體育活動,有點忙。 楊凱晴(五年級):  在電子音樂活動中,老師教我們把電線接駁到電腦,再利用水果發聲。我學到利用不同物件製造音樂,由於只有學校才有儀器,所以我在家做不到,我很開心能跟同學一起製作音樂。 鍾曉峯(六年級):  下午不用上課,我便可以在學校做功課及溫習,回家後便有更多時間跟家人聊天。我參加了STEM拔尖,需要編寫程式令機械人活動, 這些知識幫助我達成工程師的夢想。 蘇寶怡(四年級):  我很喜歡上學,因為學校給予我們空間發揮創意能力。同時,我的強項是運動,學校提供了田徑和芭蕾舞讓我發揮才能。在田徑練習中, 同學會跟我討論跑步姿勢, 我們慢慢成為好朋友。更有朋友跟我說,很羨慕我的學校有自學課。 李采怡(四年級):  我喜歡「開心下午」,可以自己做功課,放學後便能跟家人聊天,爸爸媽媽也喜歡這計劃,因為我能有多些時間與他們聊聊學校的事。我亦可以早點休息,有充足精神上學。 譚鈞元(五年級):  我只有星期三才參加活動,其他時間可趁著自學課溫習和做功課。我上年曾參加「機關王」,學到科學機關的知識。 鄧佩婷(三年級):  我在下午課中學到課堂學不到的東西, 例如做科學實驗,有一次我製造了降落傘,學到如何令它慢慢降落。另外,在自學課可以先做完功課,在補習社便可集中溫習,比較輕鬆。 陳嘉泓(二年級):  我很喜歡上學,因為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學校亦提供很多活動,例如壁球、籃球。而我今天下午要參加小童軍,我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導師講解上山裝備, 還帶我們在斜坡練習呢!  陳保寶(二年級):  我參加了小童軍,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手工和玩遊戲,我感到很開心。 孫悠(二年級):  我最喜歡的日子是星期三,因為是無功課日,當天還有運動樂園,讓我可以做運動、玩呼拉圈。 張珀僖(二年級):  我認為在課堂學習的知識不太難,所以上學沒有壓力,我下午還可以參加壁球訓練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