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_20151018
icon46
大小眼睛看聖經 : 路加福音篇
2015.10.17
選擇更好的一份 [路10:38-41;參考《天主教青年教理》470]
你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  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 甚麼事是你最關心的?  這件事是為誰而做呢?    悄話兒 小朋友,你們有過類似的經驗嗎? 有一位重要的客人快要到訪你的家。於是,爸爸媽媽下令全家總動員,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餐桌上擺放好餐具,還要插瓶鮮花。媽媽忙了一天,她做了最豐富美味的菜餚⋯⋯  這個情景就像耶穌親臨瑪爾大和瑪利亞的家作客;瑪爾大是姐姐,她自然肩負起打點家務的重責。她一心想要耶穌感到舒適,為此忙個不停。耶穌終於到達了,他很期待跟好朋友相聚,也有很多的話想跟她們分享。可是,瑪爾大沒有像瑪利亞那樣,留在耶穌的身邊,專心細聽他說話;她總是為了家務操心勞碌呢。 耶穌告訴瑪爾大,要選擇「更好的一份」。耶穌需要的不是奢華的盛宴,而是跟我們像家人、朋友般,細意傾談, 互相分享。同樣地,我們跟親愛的家人、朋友相聚時,也可以更真摯地以心相待。 一起祈禱   主耶穌, 感謝你成為我的好朋友。我希望像瑪利亞一樣,「選擇更好的一份」,就是留在你的身旁,聆聽你的聖言、聽從你的教導。  
kjy02_20151011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10.10
深度觀察 鏡頭捕捉真善美 ── 專訪紀錄片導演郭笑芸
(本報專題)《逆流少年》(香港 /2015 /75分鐘)是「華語紀錄片節2015」公映的「香港作品選」中,唯一以中學生成長故事為題材的紀錄片。2014年初,郭笑芸導演獲邀為首屆「逆流計劃」製作紀錄片,她形容剛開始時是個痛苦的階段: 「語言不通,他們說廣東話,我完全聽不懂!」平易近人的郭導演,回顧整個錄製過程時分享:「這是個非常愉快的拍攝經驗,人與人之間的真誠接觸很快衝破了障礙。」 畢業於淡江大學的郭導演是台灣資深的紀錄片工作者,作品屢獲嘉許。她於2013年製作的台灣紀錄片《少年鼓手》,獲得「華語紀錄片節2014」長片組冠軍。郭導演表示:「這些少年鼓手是十四五歲的受刑人,他們透過學習中國鼓的計劃,徒步走遍台灣;由台灣南部到北部,環島為鄉鎮的村民巡迴表演。」《少年鼓手》激盪人心的情節,給「逆流計劃」的組織者帶來靈感,他們觀看影片後特意到台灣,邀請郭導演為首屆「逆流計劃」攝製紀錄片。「他們的資金有限,我也考慮到參加計劃的學生不熟悉台灣、單車安全等問題,還有拍攝過程需要的人手、技術和體能。」郭導演分享。 跨境遨翔勇闖夢 《逆流少年》記錄二十名來自基層家庭的香港高中生,幾經篩選及數月的體能訓練,利用暑假到台灣接受為期十天的環島單車挑戰。他們由台灣南部出發,在盛暑中克服體能、氣候變化和客觀環境等多重挑戰,憑意志、毅力及團隊合作完成數百公里的單車旅程。抵達首天,他們在狂風暴雨中跨出第一步,「幸好他們沒有摔倒受傷!這是我第一次穿梭香港和台灣拍紀錄片,確是個跨區域與文化的相遇,使我收獲良多。」郭導演坦言過往她對香港的城市印象離不開消費和玩樂;「我逐漸適應和習慣聽廣東話,走到觀塘區跟這群年輕人接觸,彼此成為朋友。在探訪學生的家庭時,我實地了解他們的家庭關係和居住環境……這才知道自己過往從未看到香港真實的一面。」 為期數月的籌備和拍攝過程,她多次往來台港兩地,亦體會到影片中多位學生的內在變化。「有些學生帶著香港新移民的身影,也有些背負著父母離異的包袱,面對家庭、學業和生活的衝擊。他們走出了困在手機、電玩的自我世界,勇於面對,接受挑戰。回家後,他們在學業上變得認真起來!他們原來就是很棒的年輕人,擁有夢想和人生的目標,對未來有堅定的期望,有理想和表達能力。」郭導演認為台灣和香港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不一樣,兩地青少年的成長活動和計劃可按各自的方式來舉辦;一如《少年鼓手》借音樂藝術讓歧途上的青少年尋找自己的路,目標都是陪伴學生成長。 紀實鏡頭聚焦愛 郭導演曾編導十多部關注特殊境況人物的紀錄片,包括探討「植物人」、患失智症老人的生活,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她從拍攝的焦點,關注家庭暴力的問題(面對家庭暴力的婦女,《最遙遠的愛》;施暴的丈夫,《與愛無關》;目睹家暴的兒童, 《愛的黑海》)。她深信紀錄片是溝通觀念世界的工具, 「家,一如人身體裡的細胞,是人最基本的單位、最小的社會。社會由家庭組成。家庭觀念是由人的成長經驗而構成,希望這些探討家庭暴力題材的影片,喚醒社會關注家庭的重要角色和價值。」   鏡頭下,郭導演紀錄和探索的焦點圍繞她懷抱著人文關懷的視野。《聽媽媽在唱歌》是她為台中市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拍攝的紀錄短片:母親溫暖的歌聲安定孩子的心,使孩子躁動不安時穩定下來。「那不幸患嚴重腦性麻痺的小孩,由出生開始一直無法開口叫一聲媽媽。影片中的母親堅持以最大的愛照顧無助的小生命,在孩子的耳邊唱歌。」郭導演分享。回想踏上導演的路,她笑言童年時曾夢想長大後當老師、作家, 「當時不知道導演是甚麼耶!」繪畫的興趣有助她透過鏡頭, 想像影片的畫面。「我繪畫一幅畫後,老師在我面前輕輕地說:『好棒啊!』她喜悅地憶述小學老師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使她領悟自己的特質,「可能那位老師不知道這句話對我有很深的影響, 它卻一直存留在我的心裡。」(睿) 
kjy13_20150628
icon78
種子的力量.中華殉道篇
2015.06.27
熱血灌溉中華大地
   屹立於香港中半山堅道的天主教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1883年奠基)主祭台後方(苦難祭台的主窗),有兩幅彩色玻璃鑲嵌畫,右邊窗上有七位以鮮血為耶穌基督作見證的中華殉道者:聖趙榮神父、聖徐德新主教、聖張大鵬、聖吳國盛、聖郭西德神父、聖嘉納修女及聖王安納(由後至前排列)。這七位為愛而全然付出的中華殉道者,見證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中國天主教史——  有「在中國的首位殉道者」之稱的中國籍趙榮神父於1781年晉鐸後,一直在雲南、四川西部等偏遠村落,以日間躲藏,夜間外出的方式,照顧散居山區的教友團體。身為獄吏,趙榮由負責看守被囚禁的外國傳教士開始,便踏上奇妙的生命旅程:他在傳教士身上領悟人生的意義,決定以學習耶穌基督作為生命的方向,努力改過遷善;他在為大量被遺棄街頭瀕死的嬰孩施洗的行動中,逐漸領悟傳教士無私奉獻的精神,並願意獻身成為神父。1815年,趙榮神父與巴黎外方傳教會的徐德新主教(Gabriel Taurin Dufresse, M. E.P.)、教友傳道員張大鵬及負責管理聖堂的教友吳國盛等,在教難中慘烈殉道。 天主教自清朝乾隆末年開始(1784年),不斷地遭受抗拒和敵視。華籍神父一如西方傳教士,即使面對被囚禁、驅逐,甚至生命受威脅,仍履行傳教(教授要理)及牧民的工作(主持聖事,例如施洗、聽告解、舉行婚配、探訪病弱及垂死教友等),對天主忠貞不二。可是,政局不穩,清朝對天主教顧忌日深。 1898-1900年間,清政府敵視傳教士的態度助長義和團(拳匪)的暴行達至瘋狂的地步。1900年六、七月間, 拳匪發動的暴亂遍及全中國各省市。仇視天主教的情緒像可怕的傳染病,迅速蔓延。在清政府官員的眼中,傳教士是間諜、傳佈邪教,擾亂治安。山西省太原市發生三次大規模的殺戮,共六十九位殉道者在教難中致命——七位來自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的外籍修女和五位外籍方濟會士,於七月九日死於膾子手的刀下。教難達至顛峰,濃烈的敵意令一些民眾幾乎喪失理智, 人性盡滅。山西省以外, 在陝西漢中服務的意大利籍郭西德神父(Alberico Crescitelli, P.I.M.E.)遭受最狠辣的殺害。河北省耶穌會四位法國籍神父先後在武邑和景縣朱家河,死於殘暴的拳匪之手;朱家河發生大規模的屠殺,遇害信徒竟達三千多人。 這幅彩色玻璃鑲嵌畫裡,站在最前的是王亞納(1886-1900)。她是這七位殉道者中,年紀最小的——除了朱家河,河北省深縣和威縣亦發生教難。郗柱子(1882-1900)生於河北深縣的農村,他看到同鄉日常生活的表樣,也聽到他們談論天主,便嚮往尋找真理,努力學習要理, 每逢主日跟隨同鄉教友到聖堂。他的父母恐怕他接觸天主教會帶來麻煩,嘗試以威迫利誘的手法勸阻他,郗柱子卻毫不動搖。1900年7月20 日,他在路上遭拳匪攔截。雖然他當時尚未領洗,他堅稱自己信奉天主教。拳匪強行拉他到鄰近的廟宇,把他的頭按在地上,迫使他向地方神像叩頭,但他頑強反抗,並高聲喊叫。前往刑場時,路經天主堂,郗柱子要求拳匪給他跪下祈禱。到達刑場後,郗柱子跪在地上, 恭敬地劃十字聖號,堅定地說:「我是教友!」 郗柱子殉道後翌日,拳匪闖進威縣馬家莊,逮捕管理聖堂的年長婦女王玉梅、一對母子教友及年僅十四歲的王亞納,威迫他們背棄信仰。王亞納熱衷祈禱生活,雖出身貧寒,品格和德行卻令人欽佩。拳匪首先殺死王玉梅,王亞納目睹暴行,依然表明誓死不會背棄耶穌。到達刑場時,王亞納更領導眾人祈禱。拳匪以利刀刺傷她後,她保持鎮定,面露笑容,說:「天堂的門開了!」然後低聲呼喊耶穌的名字,從容接受斬刑。 生命樹  殉道者的血是信仰的種子。王亞納、郗柱子兩位年輕人對信仰的慷慨犧牲,我們可能會感到很陌生,甚或恐懼,且不易接受。我們可能會問:究竟我們要怎樣生活,才是見證信仰?是不是一定要如聖人般拋頭臚灑熱血,才算是向信仰盡忠?  這兩位年輕聖人迫於環境,在強橫暴虐前別無他選,惟有以身殉道。他們為了保存對信仰的忠誠,不能屈曲求存而殉道,情況一如近日在依斯蘭國劊子手的威迫下,一群基督教信徒寧死不妥協,慷慨就義。 我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城市裡,生命不受威脅。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回應天主的教導,做個守正義,滿仁愛的人呢?  基督信仰之可愛處,就是讓我們常懷希望。人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常存希望,我們有力量去實踐我們的計劃,那怕可能只是把自己的書桌、房間整理乾淨,盡責任把習作做好,完成考試,抑或是行義舉,濟貧扶弱。你心存希望,並願意將它實踐,你會發現即使是年輕,你也可以成就一件大事。 如果我們心存希望,相信我們的生命能展現基督愛人的胸懷,那麼,這個世界、這個城市、這個社區,以至家庭,會因我們小小的付出而變得不一樣。     黃君右修士
kjy12a-20150628
icon46
大小眼睛看聖經.馬爾谷福音篇
2015.06.27
耶穌的親人
   參考 谷 3:20 ,31-35;  《天主教青年教理》130,479號    小朋友,我們常聽到「愛近人」這條誡命 。耶穌不單要求我們關心家人、朋友,他更希望我們擴大心胸、關懷並愛護世界上所有的人。 對啊,耶穌來到世界上,就是為了讓普世萬民成為一家人:天父是我們的創造者,祂切望全人類和睦共處,像兄弟姊妹一樣,彼此友愛——這就是天主的旨意。耶穌的整個生命、言語和行動,都是為了這個目標。怎樣才可以愛我們不認識的人?聖母媽媽是我們最佳的榜樣。 聖母協助和支持耶穌達成使命,一生跟隨耶穌的話,無私地把自己的兒子獻給世界。教會尊敬聖母瑪利亞,因為她是耶穌的好媽媽;更重要是聖母一生聆聽和履行天主的旨意,她視我們為親生子女般。現在, 她在天國時常為我們祈禱呢。 小德蘭姐姐    耶穌,你深愛著我們,感謝你召叫我們成為你的兄弟姊妹。讓我的生命,也像聖母媽媽,時常履行天主的旨意!     誰奉行天主的旨意,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 向瑪利亞學習祈禱,就是與她一同祈禱說: 「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吧!」(路加福音1:38)如果我們像瑪利亞一樣,回答天主說:「是」,天主就能活在我的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