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5a_20160228s
Stories behind Idioms
2016.02.27
A Good Samaritan
One day, when you got on a bus to go home, you found that you had lost your wallet. You were so helpless that your eyes filled with tears. A lady gave you some coins to pay the bus fare. You were so grateful to her for her help. At times we come across some kind-hearted people who help us when we are in difficulty. Can you think of an English idiom to describe these compassionate people?  A person who offers help to others who are in distress can be called “a good Samaritan”(行善的人;樂於助人的人). For example,  Tom is such a good Samaritan. He always donates food and clothes to the street sleepers.  The expression comes from a story told by Jesus. According to the Gospel of Luke(《路加福音》)in the Bible, a Jew(猶太人)was robbed, beaten and left half-dead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A priest and then a Levite(肋未人)passed by. However, they both avoided the badly injured Jew. Finally, a Samaritan(撒瑪黎雅人)came upon him. Although Samaritans and Jews generally hated each other, the Samaritan rescued him and treated with mercy.  Jesus told this story to show us that the Samaritan was the true neighbour of the Jew without thinking of any reward. Jesus also wanted to tell us that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with compassion even though we are different in races, religions or cultures. Nowadays, the expression “a good Samaritan” simply means someone who is willing to help someone who is in distress.  Since the parable is very famous, the name “Samaritan” has been used for many charities. In Hong Kong, “The Samaritan Befrienders Hong Kong”(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is a non-profit organisation aiming to help people who are suicidal or who need emotional support.  During this season of Lent(四旬期), which is about six weeks before Easter Sunday (復活主日), Jesus encouraged us to love our neighbours and God by giving up something or acting as good Samaritans. For example, we can give up some snacks and donate the pocket money to the poor.   
kjy16_20160228s
icon78
種子的力量 : 足印篇
2016.02.27
那相信了而完成的,是有福的
百多年來,露德凝聚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角落無數的朝聖者;聖母瑪利亞曾站立的山洞,矗立著一尊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的態像,山洞裡遺留了很多因著治愈奇跡而不再需要的柺杖。無論貧與富、健康的、病弱的;年長的、年輕的朝聖者都來回應聖母瑪利亞的邀請,重新宣認聖洗聖事的許諾:以水提醒自己渴求天主對人永不乾涸的愛、以十字架的印記顯示自己屬於基督而棄絕罪惡、以燭光代表自己在基督內成為世界的光⋯⋯ 不少人獲得心靈的治療,經驗到治療的奇跡,光榮天主。 每天不同的時間、地點、團體或個人, 透過參與彌撒、朝拜聖體、誦讀聖經、口禱、默禱、修和聖事、聖體出遊、燭光祈禱晚會、聖母像出遊、拜苦路等,以祈禱和愛德體驗聖母在露德顯現的訊息。露德聖母大殿莊嚴奪目,照耀著朝聖者心中的希望——『萬福!充滿恩寵者,上主與妳同在!』二千年前天使加俾額爾與瑪利亞的對話,今天,在每個願意以福音生活回應天主的信徒心裡回響:『看!上主的婢女,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路加福音》1:28,38)  1858年3月2日,伯爾納德向裴神父轉述建造聖堂的要求,卻獲得令她感到摸不著頭腦的回覆——「那婦人是誰?」翌日,那婦人站在山洞裡,帶著微笑,同時再次提出建造聖堂的要求。「請問你的名字是甚麼?裴神父想知道呢。」伯爾納德牢記著提問,卻沒有獲得回覆。最後一天的約會來了,3月4日星期四清晨,伯爾納德依時赴約。那婦人第十五次顯現,她依然不願意透露名字。 連續十五天的約會終於完成了。伯爾納德感到精疲力盡,她想把自己關起來,人們卻跑到她的家來找她!1858年3月24日慶祝聖母領報節前的深夜時份,伯爾納德感受到一股異常強烈的催促力,驅使她在破曉前趕到岩洞。她跪下來後, 赫見山洞裡明亮如白晝,那婦人安靜地站在山洞裡,向群眾微笑。伯爾納德三遍詢問她的名字, 卻依然沒有回應。再次央求後,那婦人雙手合十,說:「我是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說完便離開了。伯爾納德從沒有聽過這名字,也不知道它有甚麼意思,她緊記著發音,唯恐自己會忘掉,一邊背誦一邊飛奔到聖堂,跟裴神父剛好碰個正面, “Que s o y e r a I m m a c u l a d a Councepciou !”(「我是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她高聲喊叫,裴神父帶著嚴厲的口吻說: 「這讀音有甚麼意思?」伯爾納德目瞪口呆, 「我問那婦人甚麼名字,這是她的答覆。我不知道這些字有甚麼意思啊。」淚水在裴神父的眼眶滾動,他喜極而泣;這時,他完全知道那在山洞顯現的婦人確是無玷童貞聖母瑪利亞。建造聖堂的工程終於1875年開始,大殿於1903年落成。 聖母在露德顯現前四年,教宗庇護九世於1854年宣布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的信理(《天主教教理》491條)。那相信而完成的,是有福的。(參考《路加福音》1:45)伯爾納德的單純和真誠深深地印在裴神父的心裡,1860年她在裴神父的幫助下,獲得到仁愛女修會開辦的寄宿學校免費讀書的機會。1864年伯爾納德二十歲,她決定獻身成為修女,兩年後到南法(Nevers)加入女修會。在修會裡,她樂於分擔最微不足道的工作,經常在廚房裡洗碗、洗菜、掃地、拖地,她喜樂地接納自己的卑微。每當有人在她面前重提露德的事,她的回應是聖母在露德用了她,她已完成任務,功成身退。完成初學培育後,長上派遣她到療養院工作。伯爾納德以祈禱陪伴療養院裡貧窮的垂死病人,為整天辛勞的護士奉茶,她樂意關懷每一個人。 (全文結束)     
kjy16_20160131s
icon78
種子的力量 : 足印篇
2016.01.30
露德,不再平靜
1858年2月11日伯爾納德在瑪達比勒岩洞碰到一件非常奇妙的事,她聽到像打雷般的響聲後,看到一個婦人站立在小山洞裡。那婦人對她微笑,伯爾納德感到恐懼,她不明白當時所發生的事。十字聖號表示宣認天主,伯爾納德從小就學懂。她想盡快劃十字聖號,呼求天主聖三的名號,祈求天主聖三來幫助她和保護她。在戰慄中,她的右手像癱瘓了,不聽使喚。當她看到那婦人劃十字聖號,便愈堅持自己必定要做得到。她終於做到了!這時,她感到內心的恐懼一掃而空。平安傾注她的心靈,她開始誦念《玫瑰經》。那婦人陪伴伯爾納德一起念 —— 伯爾納德經驗到溫馨又難忘的祈禱旅程,她在祈禱中與天主相遇。 這件事的每個細節在她的心裡留下深刻的烙印。回家路上,她不斷地回頭看那岩洞,「姊姊,有事發生嗎?」妹妹忍不住問。「你要守秘密啊,認真的!」伯爾納德知道妹妹的好奇心。「知道了,認真的!」伯爾納德說出事情經過。「姊姊,哪人是誰?我很害怕啊!」回到家裡,妹妹忍受不住了,「媽媽,姊姊在岩洞裡看到一個婦人!」「是嗎?伯爾納德,哪人是誰?」母親露薏絲沒有等回覆便說:「伯爾納德,以後不要再去那岩洞!」這一夜,晚飯時再沒有人說話。全家人睡前祈禱時,伯爾納德偷偷地飲泣。這一夜,她無法入睡。「媽媽說得對,我應該當作沒有看見⋯⋯可是,我真的看見,她對我微笑⋯⋯」。 除了伯爾納德,這一夜,露薏絲也沒有好好地睡覺。趁孩子入睡,她躡手躡腳,急忙去找鄰居的太太,「很夜了,發生了事嗎?」「嗯, 我很擔憂伯爾納德會出事,她只有十四歲⋯⋯」翌日早晨,磨坊的鄰里一個個聚集起來,有的交頭接耳,有的用手指畫, 「伯爾納德在岩洞看到一個神秘的婦人⋯⋯」消息傳遍露德,街頭上有人說:「伯爾納德真是個可憐的孩子,她發瘋了!」有些善心人搖頭歎息,也有人把事情的經過愈說愈複雜了。兩天後,伯爾納德感到有一對溫柔的手在她的背後推動她,她心裡想:「我要弄清楚這件事」,她帶著聖水前往岩洞,妹妹和珍珍緊追著她。伯爾納德跪下祈禱後,她再次看到那婦人在山洞裡,帶著微笑,凝視她。回到家裡, 露薏絲為她擦頭髮時追問究竟:「伯爾納德,醒一醒吧!別相信那些怪異的事,很危險啊⋯⋯那鬼怪有誘惑你做甚麼嗎?」「媽媽,那不是鬼怪,魔鬼從不會劃十字聖號和念《玫瑰經》!」伯爾納德一直順從父母,她的回應令母親更是憂心忡忡。 四天後(四旬期剛開始),那股催促力再出現,伯爾納德感受到無可抵抗,「媽,」她還沒有把話說完,門外來了一位打扮高貴的女士,她是露薏絲打零工的僱主文小姐。「讓她去吧,所有住在露德的人都想知道瑪達比勒岩洞發生了甚麼事。」文小姐安慰著。翌日清晨,大部份人仍在睡夢中,伯爾納德帶著蠟燭準備出發,她的妹妹和好朋友都在等她。到達岩洞後,伯爾納德立即跪下,並拿出口袋裡的玫瑰念珠,凝視石縫,「她很美!」妹妹趕上來,「沒有人啊!」妹妹遵照文小姐的建議,把紙和筆放在伯爾納德的手裡。伯爾納德趨前,遞上紙筆,「請寫下你的姓名。」「不必了!我想邀請你由今天開始,連續十五天來這兒見面,你會賞面嗎?」那婦人溫柔地說, 「我承諾給你最美好的,那是未來的,而不是現世的快樂。」伯爾納德喜悅地答覆:「好,我可以!」 「媽媽,我答應了,我每天都會去瑪達比勒岩洞,連續十五天。」很多露德的居民都知道這事。1858年2月19日,晨曦初露,伯爾納德在母親、代母的陪同下,第四次到岩洞。她們到達時,那兒已有十人聚集。一如以往,伯爾納德跪在原先的位置,然後拿出念珠,安靜地誦念《玫瑰經》。她不受旁人的干擾, 她的母親和代母看到她這樣,她們也照樣跪下來,伴著她低聲誦念。忽然,伯爾納德的面容安祥,帶著喜悅和愛慕的眼神,說:「看,她在那兒!」圍觀的人站立不動,有人受感動而低聲說:「也許是聖母瑪利亞出現!」第二天清早,她們三人再去岩洞, 大概三十人已在那兒。那些人帶著蠟燭和燈籠,在岩洞的石縫間到處查看。伯爾納德沒有理會, 她如常跪下, 誦念《玫瑰經》。 1858年2月21日星期日清晨六時, 伯爾納德穿上她到聖堂參加主日彌撒的小禮服到岩洞。當時岩洞約有一百名市民,當她如常跪下後誦念《玫瑰經》時,市長、警長和檢察長突現出現。原來岩洞愈來愈多人聚集的消息已傳遍全城,檢察長要制止這件事,他要扣留伯爾納德, 圍觀的民眾高聲反對,「你沒有權帶她走!讓她回去貧民窟!」檢察長堅持他不會釋放伯爾納德,並把她帶到辦公室審查。檢察長的態度非常惡劣,說話時語帶譏諷和恐嚇,「哈,你編造故事,我明白了⋯⋯」伯爾納德感到很困惑:「你明白甚麼?」檢察長怒吼:「聖母瑪利亞顯現給你,對嗎?這樣,人們便以為你是個聖人了!」伯爾納德堅決否認,「這不是真的!從沒有人說過這句話!」檢察長的行動引來大批群眾圍在門外, 他們向辦公室投擲石頭。「釋放窮家女孩!」呼喊聲中,有人更把伯爾納德的父親方濟各拉到門外,準備合力把辦公室的門撞開,然後把方濟各推進去。這時,門突然打開,檢察長暴跳如雷,揪著伯爾納德的衣袖對方濟各說:「來得正好!你是她的父親嗎?我正要傳召你!把她帶回家,以後都不准去岩洞!否則,你和她都要坐牢!」 (待續) 
kjy13b_20160124s
女兒,媽媽愛你
2016.01.23
克勝冷漠
踏入2016年的第一天早上,我和家人參與彌撒,天主教會在元旦日慶祝天主之母節,也為世界和平祈禱。彌撒後,女兒獲堂區神父邀請親吻小耶穌像。她雖然有點害羞,卻是全心全意地親吻耶穌像;這幅小耶穌與小孩子的構圖,竟讓我感動起來。我詢問女兒親吻小耶穌像的感受,她微笑說:「耶穌BB的臉頰很冰凍!但他很細小,又好可愛!」四歲多的小孩子說話就是這樣直接。 女兒跟我說:「媽媽,你知道嗎?瑪利亞和若瑟找不到地方休息,找了又找,最終只可留在馬房,小耶穌就誕生在馬槽裡!」我問她:「如果你是旅館老闆,你願意收留他們嗎?」她點頭說:「當然會啦!我會讓出自己的房間給他們,因為瑪利亞的肚子很大了,一定好辛苦!」對於她的答案,我是有點意外的,想不到女兒看到當時瑪利亞和若瑟的需要。 教宗方濟剛於去年十二月為第四十九屆世界和平日發表文告,題為《克勝冷漠,贏得和平》。這份文告指出和平的一大威脅是冷漠的全球化,即人們互不關心,對近人的悲慘處境坐視不理。為有信仰的人來說,每一個人都是天主的肖像,無論他/她來自不同背景和生活環境等, 每一個生命都同樣尊貴,都應受到尊重。真福德蘭修女也曾說過:「愛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不關心。」 有一次,女兒在新聞報導裡看到敍利亞難民逃離家園的片段,一家大小地逃難,她追問我為甚麼他們不回家,我解釋道:「因為戰爭,他們沒辦法,一定要離開家園,可是其他國家只願意收留部份的難民,大部分的難民都找不到居住的地方。」女兒皺著眉頭,說:「太可憐了。如果是我,我會收留他們。」關心別人需要勇氣和犧牲,走出自我的舒適區,小孩子純真的心很值得成年人學習。 2016年剛開始,就讓我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多關心身邊的人,學習了解別人的需要,愛護弱小。我相信這份愛能感染別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