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150621
icon78
種子的力量.中華殉道篇
2015.06.20
鮑思高慈幼會善牧 廣東韶州捨生取義
   1911年,滿清覆亡,民國誕生,傳福音的工作重獲自由。1914-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全面侵略、國民黨和共產黨內戰不斷。長期的內憂外患,積貧積弱,人民生活困苦。傳福音的工作雖困難重重,卻為平民百姓帶來溫暖和希望。1917年,廣州宗座代牧將廣東省北部(粵北)韶州劃為傳教區,並委派 鮑思高慈幼會負責管理韶州(現時稱為韶關)傳福音的工作。1918年,慈幼會士雷鳴道神父(Luigi Versiglia, S.D.B., 1873-1930)偕同會的神父抵達韶州。他們陸續在曲江、南雄、樂昌、連縣等地, 展開傳教事業及牧民工作,尤其關懷貧苦和失學的兒童及青少年。 早於1873年 —— 恰好是雷鳴道出生那年,若望.鮑思高神父(Joannes Bosco, S.D.B., 1815-1888)曾與香港宗座監牧高神父(Giovanni Timoleone Raimondi, M.E.M., 1827-1894)探討派遣慈幼會士到香港辦學的機會。雖然會士們當時未能來港服務,  鮑思高神父沒有放棄這個宏願,不斷在夢境中懷想中國,同時寫下慈幼會士將往中國為貧苦青年展開傳教事業的遺願。 1885年,年僅十二歲的雷鳴道由家鄉到都靈市華道角,在鮑思高神父創辦的學校求學。他逐漸受慈幼會的修道生活吸引,1895年領受鐸品,獻身成為神父。1906年,慈幼會派遣第一批傳教士前來中國,雷鳴道神父帶領首批慈幼會士六人,由意大利抵達澳門,並隨即在澳門展開為貧苦兒童設立的福利事業和教育工作,成立無原罪工藝學校(即現時澳門慈幼中學前身)及慈幼會東亞區第一座會院。 「與我靈,取其餘」 —— 雷鳴道主教心懷鮑思高神父培育孩子保存靈魂聖善而永不言倦的精神,踏足中國。1920韶州代牧區成立,羅馬宗座委任雷鳴道神父為韶州宗座代牧,翌年獲祝聖為主教,成為韶州代牧區首任主教。雷主教在曲江開設聖若瑟孤兒院,收容被遺棄的兒童,又開設老人院及興建勵群學校。1924年,自幼便立志當神父的意大利籍慈幼會年輕修士高惠黎(Callisto Caravario, S.D.B., 1903-1930)向修會申請由意大利到中國,加入慈幼會到中國傳教區服務的會士行列。高惠黎奉派到中國上海服務後,1929年到韶州在雷主教的手中領受司鐸聖品後,便留在韶州等地區,協助雷主教發展教會的地區小團體。 粵北地區幅員廣大,物資短缺,民生困苦,加上政治動蕩,社會氣氛緊張,治安不靖,人身安全極受威脅。1930年2月24日,高神父陪同雷主教, 偕幾位傳道員乘船前往連州探訪當地的信仰小團體。途中,他們順道保護三位女學生返家。翌日,船隻經過連江口附近一處稱為犁頭咀的地方,遭一群藏身沿岸竹林和草叢的土匪截劫。土匪強行登船,雷主教和高神父無法交出令土匪滿意的款項,他們二人即時以血肉之軀,極力阻擋土匪傷及女學生。土匪人多勢眾, 手持武器,竟將手無寸鐵的雷主教及高神父毆打至重傷倒地,然後狠狠地將二人拖到岸上一處叢林 —— 槍聲中,雷主教及高神父以鮮血,為正義和真理獻上他們寶貴的性命。   生命樹 「沒有與天主結合的傳教士,有如斷了泉源的溝渠。」——聖雷鳴道主教 鮑思高慈幼會致力栽培青少年,尤其生活貧苦的兒童和青少年。聖鮑思高神父心懷中國。1886年4月9日,鮑神父曾這樣抒發他對慈幼會傳教事業的遠景:慈幼會士從非洲中部直達中國北京,香港、加爾各答、馬達加斯加都會有慈幼會的會院、學院和初學院。他也曾夢見在中國北方及南方服務的慈幼會士,在北京會合。 聖鮑思高神父派遣會士到中國的夢想,終於由雷鳴道主教帶領六位會士遠渡重洋,由意大利到澳門開始實現。傳教工作關懷人靈,傳教士跨越文化、語言的障礙,卻不一定獲得當地社會的信任和友善對待。雷鳴道神父在澳門開展關懷青少年的社會福利和教育工作後,1910年,葡萄牙政府要求在澳門的外籍傳教士離開,他和其他會士轉移到廣東省傳教。1919年10月24日,雷神父及十二位會士在韶州慈幼會第一所傳教士宿舍簡陋的小聖堂裡,將傳教工作託付給瑪利亞進教之佑。 祈禱生活是傳福音工作的力量來源。聖雷鳴道主教及聖高惠黎神父不斷在朝拜聖體中汲取基督的愛,在祈禱獲得智慧和動力。面對生死關頭,他們以行動發揮祈禱的力量,以生命見證耶穌基督的愛,活出會祖聖鮑思高神父畢生愛護青少年的精神。   (關於聖鮑思高神父的生平,可參閱本專欄《青年的慈父和導師》2014年12月21日載。) 
kjy08_20150607
icon47
創作天地
2015.06.06
2015.06.07 : 文章
   遷校五周年 昨天是我校遷校五周年感恩禮的大日子,節目很豐富,有感恩禮儀、才藝表演及學科展覽,有很多嘉賓和家長蒞臨參與這慶典。 我參與了體操表演。昨天的天氣很差,好像快下雨似的。十二時正,第一場表演開始了,我們趁著觀眾還在禮堂裡觀賞音樂表演,便加緊練習。禮堂表演結束後,觀眾陸續到了三樓有蓋操場,寧靜的操場突然變得十分熱鬧。 首先由老師簡單地介紹各項表演活動,然後,「體藝馬拉松」正式開始。我們努力地做出連串動作,當我們做出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如「疊羅漢」、側手翻等,觀眾都熱烈地鼓掌。他們的掌聲鼓勵我們更落力地演出。表演完畢後,我們的心情十分興奮。一會兒後,有第二輪演出。 表演過後,我感到十分滿足。雖然我和隊友綵排了很多次,我們流了很多汗水,也感到十分疲累;但能得到別人的讚賞和認同,我感受到團結的力量,以及與隊友互相的信任和支持。 感謝天父讓我到這個溫暖的學校學習,讓我的校園生活過得多姿多采。我會繼續努力練習,期待下一次的表演機會。 蕭伽倩 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四B     第一次作決定 從小到大,父母都會為我悉心地安排所有的事情,例如活動、時間、衣服……讓我無憂無慮地生活。可是,這一天,他們給我第一次作決定的機會。 那天,爸爸和媽媽帶我到戲院看電影。他們吱吱喳喳地吵過不停, 因為他們想看不同的電影。突然,他們不再吵架,反而異口同聲地對我說:「你作決定吧!」 聽到這句話,我按捺不住心裡的興奮,便大笑起來。我馬上走到顯示屏前,這才發現有很多齣電影都是我喜歡的。我拿不定主意,便愣在那裡。這時,爸爸不耐煩地說:「選好了沒有?」這句話令我更拿不定主意。就在這時,我看到鄰居小敏正在購買電影《哈利波特》的戲票, 便打算選她購票的電影,卻又看到好朋友冰冰帶她的小妹妹購票看《怪獸大學》,便毫不猶豫地選了冰冰看的電影。 購票進場後,我看到大部分的觀眾都是小朋友。我感到愕然,我知道自己選錯了電影。當電影放映完畢後,我認為父母會責罵我,豈料他們鼓勵我下一次作選擇時,要多方面思考才下決定。 我一定會將父母的話銘記於心,謹慎地作決定。 簡銘恩 嘉諾撒聖瑪利學校 五B     聖母與我 聖母是我熟悉的人,也是我的主保聖人。聖母住在我的心中,她永遠是善良和溫柔的。 還記得我最初認識聖母時,我聽了聖母領報的事蹟後,認為她是一個非常信任天主、聽從天主和依賴天主的人。我非常欣賞這個人,覺得她很特別。當時,我的腦海裡產生一個念頭,我要成為跟聖母一樣的人。 我很慶幸自己是教友,因為我已經邁向接近聖母的一大步了。我跟聖母的距離短了一些;現在,剩下來要做的就是謹遵天主的誡命。 我明白要實踐這個目標,必須擁有很大的信德。所以,我不能懷疑天主,我一定要相信天主是全能的、最完美的。可是,我也認為信仰的根基是我能實踐這目標的原因,我要清楚明白天主是誰、天主作了甚麼。所以,我認為只要我慢慢地理解這些事,就能擁有跟聖母一般的信德。 黃芷晴 聖母小學 六B     聖母月 我生長於一個天主教的家庭,不足一歲,我便領洗了。自幼,我就在天主教學校讀書。父母每隔兩星期,帶我到附近的聖德肋撒堂參與彌撒。  聖母瑪利亞是我感到最親切的人。聖母不僅是耶穌的母親,也是聖教會的母親,更是我們眾人的母親。五月是聖母月,十月是玫瑰月。這兩個月是獻給聖母的,也是我最熟悉的。小時候,我問堂區司鐸駱神父; 他告訴我,因為五月的天氣晴和,花卉芬芳,草木茂盛,五月是一年最好的季節,所以教會把五月定為聖母月。 我的家裡有一尊購自意大利和已祝聖的聖母像。我們把聖像放在櫃頂,並點了小燈。在五月,媽媽會在聖母像旁插上數枝玫瑰花,獻給聖母。我和弟弟每天晚上睡前,都會誠心地在聖母像前祈禱,請她為世界和平轉求。 梅瑋晴 聖母小學 四A     母親節 母親節前一晚,我和哥哥計劃怎樣為媽媽慶祝。我提議我們一起弄早餐給媽媽吃。哥哥回答:「好啊!」我們還約定了各自送一份禮物給媽媽。 母親節早上,我和哥哥大清早便起床,準備母親節早餐「愛心腸仔煎蛋多士」。哥哥負責腸仔和蛋,我負責弄多士。起初,我們弄得錯漏百出。哥哥打蛋時,弄破了其中一隻雞蛋,而我把一片多士弄焦了。最後,還是要爸爸出手幫忙。當媽媽起床時,她看見桌子上的早餐,便不斷地稱讚我們,我和哥哥都有些不好意思呢。 下午,我們一家人到西貢市中心逛街,感受一下那兒閒適的氣氛。雖然那兒人頭湧湧,大家都享受著難得的假期。路上,我看見很多女士拿著同樣的鮮花,我問媽媽:「為甚麼她們拿著相同的花朵?」哥哥搶著回答:「那是康乃馨,它代表著對母愛的尊崇。」晚飯時,爸爸請我們吃了一頓豐富的海鮮餐。 回家後,我立即把我在童軍集會中親手做的、色彩繽紛的手鍊送給媽媽。哥哥則送上他親自設計的母親節心意卡,爸爸也親吻了媽媽一下。媽媽感動得差點兒掉下眼淚來。我決定明年母親節送康乃馨給媽媽!  陸仲藍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四EL     一碟別具意義的菜餚 唸一年級的時候,我曾患重感冒,高燒一百度!要不是那時是暑假, 真不知誰會來照顧我呢……  那時,父母親都忙著工作,哥哥在放暑假。於是,父母叮囑哥哥好好地照顧生病的我。吃過母親煮的早餐後,我又昏頭昏腦地睡了。身體忽冷忽熱,好不容易起了床,已是下午一時了。 哥哥關切地問我:「好些嗎?要不要我煮東西給你吃?」我餓得快暈倒,便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啊!」哥哥在廚房裡乒乒乓乓地弄了半個多小時,才好不容易地端出一碟菜餚。啊,原來是荷包蛋。 香噴噴的蛋味飄進我的鼻子,我的腳不由自主地走到飯桌旁了。我用筷子夾了一小塊蛋送到口裡,那香脆的味道真令人忘不了。吃著吃著, 我的心莫名其妙地被這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荷包蛋感動了,淚水不斷在眼眶裡打轉,滿面感激和幸福。哥哥把頭靠過來,嗅嗅荷包蛋的氣味,並疑惑地看著我。我感動地說:「太好吃了!太好吃了!」哥哥尷尬地笑了笑,說:「是嗎?」我並沒有回答,只是在心裡閃出了一個疑團:他為甚麼會懂得煎荷包蛋?  我跑到廚房去,發現碟子裡有很多煎壞了的荷包蛋。我明白了。他在廚房弄了半天,原來是在不斷地嘗試。我掛著兩行熱淚,從廚房出來, 說:「哥哥,感謝你!」他害羞地說:「呵呵……不用謝!」 從這件事,我體會到哥哥對我的愛,那碟荷包蛋的意義多麼深遠。原來食物的味道並不重要,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陳穎恩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六E 
kjy01_2015053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5.30
謙遜 喜樂 感恩 阮嫣玲修女 學習聖母 親近基督
   陽光透進寧靜的德望修院小聖堂裡,祭台兩旁及正門上方的玻璃彩繪更顯生動,多幅玻璃彩繪以圖像記述了聖母瑪利亞不同的事跡。教會把五月獻給聖母,定為聖母月,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阮嫣玲修女亦藉著這個特別敬禮聖母的時期,與本報讀者分享,讓大家更深入認識聖母和孝愛聖母的修會會祖戴麗雅修女。    (本報專訪) 聖母月期間,公教學校均推動師生敬禮聖母,效法聖母的德行,信從和依靠耶穌基督。德望小學暨幼稚園亦不例外,阮修女擔任小學部校監兼校長和幼稚園校監,她非常鼓勵兒童透過誦念《玫瑰經》、獻花、祈禱和認識聖母的事蹟,親近聖母。 跟隨聖母芳表  「母親照顧和愛護子女,聖母瑪利亞也一樣」,阮修女說明。「相信小朋友都認識聖母是耶穌的母親,但她也是我們的母親,不論是快樂抑或不愉快的事,我們可和她分享及傾訴。」她補充聖母會聆聽我們的祈禱, 並為我們代禱,向天主祈求。 母親的身份以外, 阮修女強調聖母亦是我們的模範;從聖母上, 我們學習到怎樣愛天主、愛別人。「聖母無原罪除了顯示她的純潔,也反映她對天主的愛,她不會做令天主傷心的事。」阮修女亦列舉聖母的事跡,包括:聖母領報、聖母探訪高齡懷孕的表姐、聖母在加納婚宴上留意到婚宴缺酒,更在十字架旁陪伴耶穌。藉上述例子,阮修女解釋聖母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聖母聽從天主的旨意,當耶穌的母親;她關懷和幫助有需要的人;面對困難時她亦十分堅強,並信賴天主。」 實踐感恩精神 1865年2月4日,戴麗雅(Delia Tetreault, 1865-1941)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瑪利城。一天,她做了一個富啟示性的夢,燃起她到國外傳教的心火。1902年,她在蒙特利爾開辦一所傳教學校,培育傳教士。兩年後,普世教會慶祝頒布「聖母無原罪」為信理五十周年,聖教宗庇護十世批准及祝福戴麗雅的傳教學校成為正式的修會,並定名為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是加拿大的首個傳教女修會。1909年,雖然當時修會只有十五名成員,第一批修女已到廣州傳教。 戴麗雅修女於1941年逝世,1997 年獲教會列為可敬者,今年修會和屬校慶祝她誕生一百五十周年。「會祖戴麗雅修女敬愛聖母,其中聖母往見依撒伯爾的事跡給她很大的啟示」,阮修女表示。戴麗雅修女強調感恩的精神,效法聖母,以幫助他人和福傳活出感恩,使自己的生命成為一首永恆的《聖母讚主曲》。加入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阮修女指,正是因為修會的感恩精神,「天主給予我很多恩典,我希望回報天主,讓更多人認識祂。」 追尋聖召時,聖母領報的奧跡給阮修女帶來支持,「辨別聖召的過程中我心裡也曾經有疑問,但當我想到聖母即使相信天主也會問『這事怎能成就』時,我感覺自己和聖母特別親近。」她續道,「而最後聖母毫不猶豫地回應天主『願你的旨意成就於我吧』,這鼓勵我縱使面對挑戰,也要回應天主的召叫。」 十多年前,阮修女到羅馬進修,「初時要適應新語言、新環境,加上修會在當地沒有會院, 我感到有點孤單和徬徨。」面對這樣的挑戰,阮修女便向聖母祈禱,「求她幫助我、陪伴我、培育我。」她解釋聖母既是我們的母親,我們遇到困難時,自然可以投靠她。   分享信仰歷程後,阮修女仍不忘鼓勵讀者以聖母為榜樣,「學習她的溫柔,關懷別人的需要,接納他人;只要同學誠心奉獻,不論是好行為、念《玫瑰經》、唱歌抑或是獻花,都能讓我們天上的母親十分高興。」(澄) 
kjy13b-20150524
icon89
校園隨筆
2015.05.23
將水變酒
   「他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若望福音2: 5)這是五月份第一次與學生在早會上分享的金句。 為加強孩子的抗逆力,我們希望向孩子播下「奉行主旨」的小種子。雖然孩子的閱歷比我們成年人少,但部份孩子所承受的壓力, 卻往往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就如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對香港所帶來的衝擊,記得復活節期間,朋友們碰面總會談及電影中五個孩子的遭遇及家庭狀況,有否在我校出現等問題。亦聽到身邊的人談論:「那是電影,劇情當然會誇張一點吧!」  事實上,我相信每所學校皆有一直努力掙扎、又不懂尋求支援的孩子。我曾經處理過孩子拒絕上學的個案,箇中原因竟是由於學生的母親情緒不穩,孩子害怕會失去她,故決定留在家中「睇住媽咪」。也曾遇上孩子哭著回校,查問下,原來孩子早上聽到父母衝口而出說要離婚。平日沉默寡言的孩子突然主動與人打招呼,這樣的改變原來是為了隱藏心底的傷痛。 其實,只要我們願意用心聆聽、常存希望,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也有一如耶穌將水變酒的能力,使孩子變得更出色、更有自信。就如坊間一個關於老師與學生的故事:新學年首天,老師看到其中一位學生不但骯髒,頭髮長得蓋住眼晴,身上還散發出一股莫名的臭味, 功課更不消一提了。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學生的情況每況愈下,老師雖沒有直言她厭惡那孩子,可憐的他只知道老師不喜歡他,卻不明白那是甚麼原因。直至老師翻查這五年級孩子過往班主任給他的評語:「聰明、活潑、時常喜樂⋯⋯」、「功課整潔、與同學們相處融洽⋯⋯」、「母親的去世,帶給他極大困難及改變⋯⋯」、「不論對學習或活動已不再作出正面的回應⋯⋯」老師才明白問題所在,然後忍著內心的痛,改變她對學生的態度,讓他重新擁抱愛。最終,學生的生命得以逆轉。「水變酒」的神蹟,因為愛,每日也可在校園裡、在家庭中出現。 在聖母月裡,學校向孩子介紹天上仁慈的聖母瑪利亞,希望孩子們在逆境中找到愛。在無助中,藉祈禱,願孩子們找到天主的慰藉,同時鼓勵孩子學習以信、望、愛的德行,靜待天主的回應,持守聖母所說的話:「他無論吩咐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 讓我們也努力成就天主的旨意,繼續守護我們的孩子。   作者為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