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01220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0.12.18
元朗天主教中學 飛鏢隊擲出鹽與光
早上七時半,元朗天主教中學(元天)的飛鏢隊隊員已守候在校內禮堂前,趕在上課前入禮堂練鏢。加入飛鏢隊, 隊員已養成守時的習慣;技術較好的學生, 會主動與其他成員分享經驗。學生擲飛鏢, 擲出了堅毅與互助的精神,回應校訓「地鹽世光」讓每位學生發光發亮。 飛鏢運動發掘學生優點 飛鏢隊於2017學年成立,是全港首批成立飛鏢隊的學校。校長黃見儀說,擲飛鏢需要高度的專注與穩定性,在賽場上運動員需要有良好的心理質素,原先希望藉此運動順道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辦了一年後即擴展至成為全校活動,「飛鏢運動看似簡單,其實也有一定技巧。」 黃校長留意到不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常被人標籤為難以融入群體生活,她希望為學生提供不同發掘潛能的機會。她說有一名舊生患有自閉症,少與外界交流,常活於自己的世界裡,直到他中三那年加入飛鏢隊,運動講求的專注度反而令學生有很好的發揮。某次比賽,這學生在最後賽段中,只專注賽事,不理旁人目光,最後成功得分。從運動中,她看到「當別人認為是缺點的地方,在某些場合卻會變成優點。」她希望外界不要標籤有困難學生的「缺點」,而要從他們的特質上發揮所長。 元天的飛鏢隊不論練習或比賽,甚至代表學校接受傳媒訪問,也是浩浩蕩蕩「一條team」並肩而行,22名隊員在比賽中一起經歷輸贏,練習打氣時常一起高呼「元天!」體育科科主任譚淑明說她更著重隊員的團隊精神,「我們重視過程,輸贏不要緊,最重要在經歷中有所得著。」 中三生盧采喬是飛鏢隊首名女成員,擲鏢時她常連環得分而被隊員封為「女殺手」,但近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她少了練習,也影響表現。她11月底參加元朗區青年節的線上飛鏢比賽時,已自知擲鏢沒有以往般純熟,她失望,但也安慰自己:「下一回專注點,不要理別人眼光,盡力而為。今次不理想,不要緊,下次再來吧!」 交齊功課 守紀律 準時 學校推動飛鏢運動,漸漸在校園內建立了「共同話題」,飛鏢隊隊員午飯練習時,可以帶一名同學參與,其他同學也漸漸留意到這運動。11月舉行的「飛鏢體驗週」,全校學生可在體育堂一嘗擲飛鏢的滋味;而中一和中二生亦可以參與飛鏢體驗,與飛鏢隊一起練習。 「每次擲中紅心環會好開心。」中二生方汝滿說參加飛鏢隊訓練他要「準時交功課、守紀律、準時」,汝滿自言加入飛鏢隊前間中會欠交功課,如今「為玩飛鏢,會努力交齊功課。」他又學會安排時間,停課前飛鏢隊逢週一課後練習一小時,後來他和隊員向老師主動要求多練一小時。 今學年開學時只得半天授課,中一的陳嘉豐在校時間不長,但因著飛鏢隊,很快便與同班一位同學成為好朋友,「我個性內向比較害羞,但參與飛鏢運動時,可與同學切磋,自然便熟絡起來。」 飛鏢隊教練譚國棟認為,比賽勝出固然高興,但過程亦非常重要,又指出這運動著重個人心理質素,培養意志力,故此他訓練學生技巧的同時,更會留意學生心理狀態, 陪伴學生在過程中建立信心。(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3_20200112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0.01.10
「怪」同學?!
在一年之始,我們談新,不一定是新事新物,而是用新的態度去看待我們認為怪怪的同學。你身邊有沒有一些同學,總是對別人說的話很認真?當你說笑的時候,他好像聽不明白,更嚴肅地問起問題來,讓人感覺怪怪的;有時候他們會舞手弄腳,做一些奇怪的動作。他們可能不是故意的,只是他們的腦袋跟我們的有點不一樣吧。  《請給我多點時間》 故事主角欣然是一位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幼兒,他即將要升讀小學了。對於欣然來說,這是件極度困難的事情,他對陌生的環境容易焦慮不安,且十分害怕轉變,幸好他在學校裡遇到包容和體諒他的老師,還安排其他同學擔當「小天使」,提點欣然該做的事情。老師們理解欣然需要活動身體才能保持專注,特別為他安排一些小任務。當欣然鬧情緒的時候,老師和同學也願意耐心等候和忍耐,欣然終於能夠成功克服困難,當一個快樂的小學生。 此繪本改編自真人真事,本港一個團體舉辦了「小一適應計劃」,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適應小學的新生活。繪本的主角是一位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小男孩,這繪本讓我們明白如果家長、老師和同學能給予多一點時間、體諒和支持,便會看見這群同學其實並不怪。他們身上也有著很多美好的特質,有待別人發掘和欣賞。  《我和我的亞斯伯格超能力》 繪本的主角名叫以撒,是個超級英雄!他的腦袋能記著很多有趣的事情;他有滿滿的精力;有時候說話直白叫人反感;有時候會聽不明白別人的笑話或誇張的說話;他對微小的聲音很敏感,容易感到煩擾⋯⋯原來以撒患有亞斯伯格症,屬於自閉症的一種。但他沒有沮喪,反而試著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他還認為這些特質其實是他的「亞斯伯格超能力」。 亞斯伯格症(又稱亞氏保加症)屬於自閉譜系中的一種,患者表面上跟其他人沒有分別,不過社交的能力比較弱,說話跟動作也有點與別不同,讓人感到怪怪的。這繪本特別之處,是作者沒有力陳苦況來感動讀者,反而以幽默的童趣來看待這些特質,把它們看成是超能力。想深一層,這也不無道理。雖然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有時候顯得格格不入,但他們直率、真誠,對自己喜歡的事情鍥而不捨,這些都是現代社會中愈發罕見的美好特質。要是我們能夠放下成見,不再為他們扣上「怪人」的帽子,自然能好好理解他們,發現他們的優點和長處。  繪本看世界 你有聽過「影子老師」嗎?香港鼓勵融合教育,患有輕度自閉症或自閉症譜系障礙如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會被安排在主流學校上課,但這些孩子有溝通上的問題,或未能留意和跟上其他同學的進度,往往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影子老師」的出現,就是為了幫助他們。「影子老師」首先會跟患者作一對一的訓練和輔導,讓他們拿捏基本的社交技巧。然後,「影子老師」會以教學助理的身份留在班中,在需要的時候提點患者作適當的反應,讓他們融入校園生活中。
kjy01_20190609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9.06.07
港大「玩學相長」計劃 讓幼兒藉遊戲 學習社交
(本報專題)小朋友,你喜歡玩遊戲嗎?由你們決定玩甚麼遊戲、怎樣玩、跟誰一起玩好嗎?遊戲是與小孩溝通的快樂語言,也讓他們從中培養社交技巧,最近香港大學為幼稚園推出項目,讓師生與家長「何時何人何地也齊齊玩」。 「玩遊戲要好玩、安全及尊重他人和萬物才是好遊戲。」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融合與特殊教育研究發展中心、賽馬會「玩學相長」計劃總監廖秀卿博士剛於五月廿二日的「玩學相長」計劃啟動禮上指出,不論大人與小孩也喜愛遊戲,而在玩樂過程中,小孩可學習互動,「透過遊戲培養孩子的領袖力、紀律、禮貌與尊重、接納他人意見。遊戲過程中,小朋友既是參與者,也可以是帶領者」。 「玩學相長」計劃在十四間幼稚園推行,逾二千二百位學生、一千四百位家長及八百位教師受惠,藉著推動玩遊戲教育,讓教師與家長在課堂及日常生活中應用。 「玩學相長」計劃的集體遊戲,從「好玩、安全、尊重」的要素,吸引孩子參與,加強互動, 以及提升社交情緒能力。 魚仔游過來 學習重點:停動、聽從指令、觀察 玩法:請小朋友扮魚仔(或其他小動物)  雙手合十放在胸前,呈小魚手勢,  導師告訴小朋友他們都是魚仔在魚塘自由地游,但需按指示作出相應動作。 指示:開始>可以游、停止>停下來 廖博士的話:捕捉小孩的優點,並挑選小領袖繼續遊戲,具體說出被選中的原因,如:在眾小朋友中,停得最快最準。 動作大會串 學習重點:身體語言 玩法:導師做出手勢並解說原因,請小朋友跟著一起做。 「做得好」——手伸直並豎起大姆指 「做得啱」——姆指食指形成V形 「做得非常啱」」——雙手臂形成V形 「做錯了」——雙手食指交疊放胸前 「俾心機」——雙手做成心形 「有進步」——雙手姆指食指合併,三角形慢慢向上升。 「磁力腳」——雙手放於身體旁或坐下時雙手放在大腿上、企定或坐定。 請有信心記下動作的小朋友出來做領袖。 廖博士的話:身體語言屬於家長與子女間的溝通,平日在街上若要制止子女的行為,大聲叫嚷亦難以即時令子女停下來,透過肢體語言能增進與子女溝通。 家長到校玩遊戲 受訓幫助小孩成長 「大家好, 我是風帆組的細細粒!」「我是高佬爸爸!」「我是K1家長恐龍媽媽!」家長義工親身在校內帶領遊戲時,每人也有組別及藝名,玩遊戲時小朋友便以藝名稱呼他們。 綽號「高佬爸爸」的家長劉棋森(圖1)的雙胞胎女兒就讀於聖羅撒幼稚園K2,他說玩遊戲能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學習,外出時他會向女兒提議飾演巴士司機,一起玩「紅綠燈」遊戲,「要留意三個因素:尊重別人,不可在街上奔跑以免撞到他人,安全及好玩。當說出『紅燈』,她們便立刻停下來」。 每當與女兒玩耍,女兒會稱他為「公園爸爸」,當說教時,便稱他為「屋企爸爸」。過去他經常以說教方式處理女兒的行為問題,如女兒在街奔跑便會喝止,現在他透過遊戲,讓女兒從遊戲中學習,增進親子關係。 聖羅撒幼稚園是參與計劃的學校之一,該校主任廖潔玉(圖2)說,遊戲能吸引小朋友投入學習,「有不喜歡認字的小朋友,通過遊戲主動認字,更有的成為遊戲中的領袖,完成後給予小獎勵作鼓勵」。她對本報說,除了教師培訓外,該校共有十二位家長,受訓後為幼兒舉辦六次遊戲工作坊,負責帶領遊戲及擔任導師,讓家長從中明白遊戲教育能幫助小孩成長,「可幫助幼兒開動腦筋,加強溝通,能自行處理情緒」。 另一參與計劃的聖瑪加利大幼稚園,全體教師及近三十位家長受訓,校長陳紫雯對本報說:「小孩天生愛玩遊戲,故此輕鬆方式學習讓他們更容易去領悟及吸收, 去學習基本的態度、技能與知識。」 聖瑪加利大幼稚園家長義工李敏慧育有兩子,幼子現於該校就讀K3,她除了在校內擔任義工帶領遊戲外,在家也與兒子通過遊戲學習,她指兒子活潑,難以安定,當她說:「磁力腳」,兒子頓時站立出「最佳站姿」;她又不時與兒子玩遊戲,「坐車會玩接龍、傳話等遊戲,遊戲中學習專注和聆聽,有時更會吸引身旁的小朋友,同時也增加我的童心」。 訓練小朋友成為領袖 家長與教師從旁指引 「小朋友在玩的過程中,自然會留意遊戲規則,是自然的學習,所以玩是純天然教育。」廖秀卿博士(圖3)提到,要由孩子做領袖,家長只作遊戲示範;玩樂過程中發掘學生藉得欣賞的地方,完成後的反思,能讓孩子體會遊戲中藉得學習的地方,達到「玩中帶學、學中帶玩」。 廖博士指設計遊戲旨在透過動作與視覺刺激小孩的感官;遊戲特色由家長作示範,再由小孩當領袖。(高)   
kjy01_20190519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9.05.17
深井天主教小學 馮朗老師 以音樂與科技 教英文
(本報專題)天主給予我們每人不同的才能,有些人擅於唱歌,有些擅長運動,有些則精通電腦科技;深井天主教小學英文科主任馮朗便運用自己的音樂才能與電腦知識,去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時候,我們都曾想像「我的志願」是甚麼、將來的我會是怎樣的人。馮朗說他並非從小便立志成為教師,雖然他大學時修讀英語教育,但成為教師的志願,是大學二年級時萌芽。當年,他初到小學實習,意識到與學生溝通時的愉悅,來自「以學生的思維和角度與他們聊天」,故此便希望可以帶更多新事物給小朋友。 馮朗認為,小學生不像中學生般有面對公開試的壓力,「不用趕課程、操練試卷」,於是他除了跟著課程教授,「還在課堂上播歌曲和影片等」。 修讀特殊教育 應用到大班教學 大學畢業後,馮朗便到英國諾丁漢修讀特殊教育碩士課程。他說這課程最大的得著,就是「幫助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學生的方法,但其實這方法適用於所有學生」。他舉例說,老師會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播放更多影片,但其實普遍學生都喜歡這種教學方法。故此,他便把在英國學會的教學方法,應用於大班教學中。 回想小時候學習英語,馮朗說平日愛聽英文歌曲、看外國劇集,以及閱讀書籍。在小學六年級時,他便開始閱讀二百多、三百頁厚的《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用電子字典機查書中生字,並記在簿上,以便重溫。 他說是從爸爸身上感染閱讀習慣,爸爸下班回家後,便會手持書本閱讀, 「閱讀的時候會笑」。這引起馮朗思考:「我在閱讀中也會找到樂趣嗎?」他自小一起閱讀不同書籍,深深體會這份閱讀樂趣,「爸爸等候看醫生時都在閱讀;所以我去看醫生前,都會帶著一本書」。 尊重學習自主  讓學生選曲學歌詞 在馮朗念中三時,外籍教師在英語課上播艾薇兒(A v r i l Lavigne)的歌曲《Sk8er Boi》,讓學生聽歌的時候填上歌詞。馮朗認為,「在課堂上講授娛樂的事物」,方法新穎,而音樂更可讓人放鬆。他說「朗讀同一篇文章十次會沉悶,但聽同一首歌十次並不會悶」,而每次聆聽都會比之前領悟更多的內容。 馮朗懂得彈奏結他,也喜歡「披頭四」樂隊(Beatles)的歌曲,所以在上學期的英文課上,用結他彈奏披頭四樂隊的歌曲,並由學生來演唱。他認為這樣學生可以「從歌詞學習文字的感覺,而不像教科書般平鋪直敘的教英文」,在一些生活化的文化題材下, 如一些與愛情、戰爭及和平相關的歌曲中學習語文。 他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自主,才可以提升學習動機。故此他在深井天主教小學下學期的英文課堂中,讓學生選出喜歡的外國歌曲並在課堂上播出,以寫出歌詞、分析歌詞的意思。他說,「學生希望聽艾倫沃克(Alan Walker)的歌曲,而這就是他們的學習動機」,所以更容易投入其中。 電腦科善用教材  學生為編程式雀躍 馮朗除任教英文,亦兼教電腦科。在兩年前,他進修一個編程課程時,第一次從導師口中認識「Micro:Bit」,「它的外形讓我想起小時候的數碼暴龍機」。Micro:Bit是微控制器,也是電腦教育工具。他說,Micro:Bit與其他編程軟件不一樣,在編程後可直接運用於實體上,電路板會顯示內容。而後來在遠赴英國與當地教師交流途中,他首次接觸當時尚未在香港普及的Micro:Bit,而一位英國教師亦送贈了三塊給他。 回港後,馮朗邀請了幾位五、六年級的學生,舉辦一項三天的課程。學生首次見到Micro:Bit的時候都十分雀躍。在馮朗簡介了數句後,學生便主動上網鑽研更多相關知識。「我沒有逐一告訴他們該怎樣做,因為當他們有興趣,便會自動學習」。當天學生自行在網上已找到相關資料,並學懂一些簡單的編程。 許多編程的資訊都要用英語寫成,馮朗指因為學生對編程感興趣,都會主動閱讀相關資料。除了認識課本以外的生字外,在編寫程式的時候,學生亦要運用「First」、「Next」、「Then」等次序詞,並會學懂「If……would」等文法結構,從學生的興趣著手,讓他們學習英語。 相信少年各有才能  帶領學生參與展覽 「學生各有不同才能,我會嘗試從各方面給予他們成長機會。」馮朗記起曾經一位學生因與同學爭執而心情不好,站在走廊不願回課室。他說這位學生雖然語文成績不好,但在電腦課堂上非常主動學習。當刻,馮朗便邀請該學生到電腦室,跟他說:「你可以寫一個程式給老師看嗎?」在學生寫程式期間,馮朗在旁啟發他:「為甚麼這圖案會動?」「為甚麼你選擇這個圖案?」在對答中,學生亦開始冷靜下來深思,開解心結。 在早前舉行的學與教博覽,馮朗便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創作,分享校內成果。他說,若然學生在某領域上有所成就,他們便會有動力繼續學習,鑽研更深。除了校內活動,他亦帶領學生外出參加比賽及展覽。他與深井天主教小學校學生參加了兩年的「學與教博覽」,把學生的發明帶到展覽中,與此同時,學生也運用Micro:Bit 製作智能家居產品,如智能雪櫃。在展覽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向其他學校的教師和外國的教授,「用中文和英文簡介作品」,培養溝通技巧。(吳)